#含糖飲料

樂閱讀/果糖會增加慢性病的罹患率

樂閱讀/果糖會增加慢性病的罹患率#含糖飲料

果糖普遍存在於水果和蜂蜜裡,其甜度是所有天然糖類中最高的。另外還有以澱粉為原料的人工果糖,也能夠代替蔗糖,在相同甜度下可減少廠商成本,因此這種高果糖糖漿被廣泛用於加工食品如糕點、甜食和飲料內。高果糖糖漿系列中以用於飲料的HFCS-55(55%果糖、41%葡萄糖、2%麥芽糖、2%蔗糖)最為常見。果糖在體內的代謝情況與葡萄糖不同,似乎不會刺激胰島素的分泌,所以過去認為果糖在控制糖尿病上的效果較佳;但現在這觀點已遭受挑戰。許多研究指出,果糖會導致新陳代謝異常,讓糖尿病和心臟病的罹患率增加。果糖在肝內的轉化還傾向生成脂肪,可能使肝臟將更多威脅心臟的三酸甘油酯輸入到血液裡。此外,果糖的化學結構會刺激食慾,容易引起饑餓而造成肥胖。瑞士洛桑大學生物暨醫學系生理學部門在2010年的回顧中指出:「果糖是葡萄糖的同分異構物,不過前者只能被肝臟轉化,所以兩者的代謝有明顯的差異。由於果糖的升糖指數低,最初被認為適合糖尿病患者。然而在實驗中,齧齒動物長期攝取大量的果糖會導致胰島素抗性、肥胖、第二型糖尿病和高血壓。對於人類,這樣的證據即使較少,但可以確定大量的果糖會造成血脂異常、並損害肝臟的胰島素敏感性。越來越多的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含糖飲料的消費(包括蔗糖、或者葡萄糖與果糖的混合物)與高熱量攝取、體重增加、以及代謝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相關。與蔗糖裡的果糖相比,來自高果糖玉米糖漿的果糖也相當令人擔憂,因為可能引起更多不利的副作用。」臨床試驗已表明,果糖攝取較多會導致胰島素抗性、高胰島素血症和葡萄糖耐受異常;於是它透過提高胰島素抗性和胰島素水平,間接增加血中的尿酸濃度、以及痛風的風險。而果糖在肝臟的代謝要先磷酸化,此過程會消耗ATP、增加尿酸的前趨物AMP,所以果糖又再度刺激尿酸的產生。相比之下,葡萄糖及其它的單糖就沒有同樣的效應。根據2010年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風濕科暨臨床流行病學組的流行病學調查:「果糖豐富的飲料如甜的汽水和柳橙汁,會增加血中的尿酸濃度。此處搜尋了從1984至2006年在《美國護士健康研究》裡的資料,分析78906名原本沒有痛風病史的婦女,結果發現在22年的追蹤期內,記錄了778件的確診病例。問卷資料表明,提高含糖飲料的飲用率與痛風風險的增加相關。每天喝一份果糖豐富的飲料,相關的絕對風險分別為汽水的36例、以及柳橙汁的14例(每十萬人/每年);每天喝兩份,則增至汽水的68例和柳橙汁的47例。」(本文作者/朱槿梵)(摘自/揭開食物的密碼/凡識書屋出版)

健康採購回應 禁公僕食用糖飲報導

健康採購回應 禁公僕食用糖飲報導#含糖飲料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針對媒體稱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干預公務員飲用含糖飲料的行為,國健署提出說明,指出是建議避免以「公帑」供應有害健康的含糖飲料,並未涉及公務員個人自費購買或消費行為。國健署表示,行政院曾於98年2月27日函示:「為力行儉約並求合宜,各機關會議仍以不供應餐點為原則,惟如會議時間較長影響用餐時間或邀請外部專家學者、外賓與會,或性質較為特殊者,則可由各機關視實際需要於預算額度內提供點心、水果或餐盒」,就是針對來自納稅人的政府公帑,應該基於節約原則使用,只能在必要的情況下、提供必要的餐點。健康與節省原則並行 建議勿用公帑採買糖飲國健署立基此點,再加入健康原則,發文呼籲「為落實公僕好體能、行政好效能,各機關(構)學校召開會議及辦理活動,請避免供應含糖飲料。」明確指出避免提供含糖飲料,乃是希望公帑最好用於正面、健康的方向,避免使用其去購買及供應有害健康的飲料,公文更明確點明是針對公費供應的飲料加以建議,並未涉及公務員私下之行為。而且,公文以「籲請避免供應」,並沒有強制、禁止、或罰則之意,對於媒體報導提出說明,並非不讓公僕喝含糖飲料,僅是希望避免用「公帑」購買含糖飲料,施行「健康採購」的第一步。

拒絕糖飲 公僕應為領頭羊做表率

拒絕糖飲 公僕應為領頭羊做表率#含糖飲料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表示,攝取含糖飲料,不僅會造成肥胖、代謝異常和齲齒,也會引起胰島素快速分泌,造成血糖和情緒不穩,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再加上上班族久坐、高壓的工作型態,過勞死的危險大增,不僅直接影響體力與體能,也間接影響公務人力的總體效率和增加健保支出,因此為了增進健康,國健署和勞委會共同推動健康促進職場,而公務人員應先做為表率。國健署表示,含糖飲料不僅無法解渴,熱量更不可輕忽,1杯700毫升的珍珠奶茶有的熱量高達550大卡,相當於28顆方糖的熱量,攝取過多卡洛里,會造成過重及肥胖,增加慢性疾病的罹患風險,因此為了例行儉約和保護公務人員的健康,建議政府各機關召開會議及辦理活動時,避免供應含糖飲料,減少製造健康危害,也珍惜公務人員健康。公僕應為表率 領頭羊促健康採購風氣「健康採購」,可避免公僕遭受到不健康的餐飲供應、無從選擇、甚至欠缺相關的正確認知,同時,也能透過政府機關帶動健康採購的社會風氣,進而鼓勵食品與餐飲業者改良其產品,增加健康、減少危害,發展健康產業。

太多糖飲小心骨鬆 喝ㄋㄟ養「骨」

太多糖飲小心骨鬆 喝ㄋㄟ養「骨」#含糖飲料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奶」茶不等於含有牛奶,若孩童和家長不清楚差異,容易使得乳品選擇錯誤;且兒童也不該喝下太多含糖飲品,飲料容易導致肥胖、鈣質攝取不足、長不高、造成蛀牙且增加骨折、骨質疏鬆的發生機率,董氏基金會建議每天應養成喝「兩份奶」的習慣,培養績優「骨」,避免骨鬆。董氏基金會於民國101-102年間調查全台50所小學共1萬2851位兒童乳品攝取情況,結果發現,近4成(38.2%)的學童每天至少會喝一次飲料,最常喝的糖飲為奶茶、含糖茶飲、運動飲料等;許多學童一天的開始,就是早餐配紅茶、奶茶或碳酸飲料,因而排擠掉鈣質豐富的鮮奶、保久乳等奶類的攝取。奶茶不等於牛奶 選擇錯誤恐攝入過多熱量 且排擠奶類攝取董氏基金會表示,孩童喝糖飲不喝牛奶,容易喝下過多的糖且富含高熱量,使得鈣質攝取不足,導致體位橫向發展卻長不高,更因此影響骨骼健康、生長發育和學習力,並因此增加蛀牙、骨折與骨質疏鬆的發生機率。飲料中過量的糖和油(奶精)更會妨礙兒童身體對鈣質的吸收,且導致鈣質流失,進而損害骨質密度,增加未來骨質疏鬆的機率;且碳酸飲料中富含的咖啡因和磷,也會影響身體對鈣的吸收與利用,對發育期的兒童有負面的影響。調查也指出,學童普遍知道攝取乳品的好處,也知道「奶茶」和「鮮奶茶」的差異,但仍有12.7%的兒童以為奶茶中的「奶」指的是牛奶,就連家長也誤會,導致早餐會幫小孩買奶茶;奶茶中的「奶精」,屬於飽和度高的油脂類,不含奶類成分和營養,因此若是認知錯誤,恐攝入過多熱量。每天2份奶 滿足鈣質所需 培養好骨本免骨鬆奶類是豐富的鈣質來源,且人體吸收利用率佳,但30歲之後身體中鈣質流失速度大於累積速度,因此存足骨本需從小開始;一杯240CC的乳品約含有270毫克的鈣,家長可選擇鮮乳、保久乳或是用3湯匙低脂奶粉沖泡,讓小孩每天喝2-3杯,就能獲得一天的鈣質所需。董氏基金會提醒父母務必嚴格把關,提供孩童健康的飲食環境,不在家中存放含糖飲料,更別讓成長中的兒童「斷奶」,應協助他們從小養成每天「兩份奶」的攝取習慣,以滿足所需並避免骨鬆。

小心臉比月圓!糖飲配烤肉熱量暴表

小心臉比月圓!糖飲配烤肉熱量暴表#含糖飲料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不亦快哉!中秋連假「烤肉馬拉松」一攤接一攤,小心身材因此圓了一圈,董氏基金會提醒民眾,烤肉先醃後塗大量烤肉醬,若再配上含糖飲料、酒類,可說是「油糖鹽全餐」,4天下來熱量不容小覷,恐怕月圓臉更圓,因此提供幾個原則,讓民眾烤的健康。生菜、蔬菜配烤肉 均衡新吃法少吃紅肉及高脂部位,如牛小排、豬五花、雞翅膀、雞心等,是屬於紅肉或白肉中脂肪較多者,容易攝入過量的動物性脂肪,建議可適量吃去皮白肉、海鮮,搭配大量蔬果食用,如改吃烤魚、去皮雞胸、豬里肌等;且菜肉需均衡、勿將肉類當主角,可搭配青椒、香菇、筊白筍、番茄等串燒吃法,或是效仿韓式、用生菜夾烤肉,增加纖維攝取量。一口肉 一口酒 一口糖 熱量超標吃烤肉免不俗會來杯冰涼的飲料、汽水或啤酒,熱量更是高得嚇人,建議無糖茶飲、白開水最佳,也能加入新鮮檸檬片增添滋味、並去油解膩;柚子雖是賞月最佳良伴,也含有高纖維和維生素C,但熱量較高,建議酌量攝取,可和芭樂、蘋果、奇異果等搭配食用,減少熱量。食物原味最鮮 海鹽、檸檬調味最棒烤肉通常會先醃過,烤時再塗上厚厚的醬料,容易攝入過多的鈉,建議烤肉醬加水稀釋後再使用,或是享用食材鮮味,改灑海鹽或檸檬汁;此外,香腸、熱狗、丸子等加工品,含有高鈉高脂和添加物,盡量少吃;而許多人喜歡用奶油烹調蘆筍、絲瓜和金針菇,建議可改用柴魚、蛤蜊等和風調味,降低心血管負擔。最後,注意烤肉勿烤至焦黑,以免吃下增致癌風險,且留意酸性物質和鋁箔紙接觸,容易產生致癌物,若要加檸檬汁調味,可等食物烤熟、拿掉錫箔紙後再加入。

樂閱讀/一天一瓶飲料 賠了身材又傷身

樂閱讀/一天一瓶飲料 賠了身材又傷身#含糖飲料

炎炎夏日,買一瓶飲料,消暑又解渴;寒冷的冬天,邊吃火鍋邊配上一瓶飲料,清涼又退火。當你沉迷在飲料帶來的快感的同時,更要注意其中隱含的危機。市面上販售的飲料,不只會讓你因為高糖分、高熱量而肥胖,還可能會讓你喝進大量添加物。一罐養樂多的糖分等於三顆方糖;一瓶600毫升的碳酸飲料等於15顆方糖,而15顆方糖所含的熱量,要爬兩百多層樓梯才可以完全消耗,相當驚人。一般來說,罐裝飲料添加的糖類,幾乎都是果糖糖漿,是一種由玉米提煉的甜味劑,比天然蔗糖便宜將近一半,所以成了業者的最佳選擇。喝下過量的果糖糖漿,熱量過高還只是小事,它會影響肝、腎、胰臟等器官的正常運作,更可怕的是,飲用高糖分飲料變成你的習慣之後,你就很難再喝下無糖飲料或白開水了。前陣子就有報導指出,某個八歲男童天天喝飲料,最後因為高尿酸而導致痛風,所以父母必須注意孩子喝飲料的頻率。至於飲料中其他像是色素、香料、防腐劑、咖啡因跟反式脂肪酸之類的添加物,都會增加身體負擔,例如攝取越多的反式脂肪,得到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越高,而咖啡因則會嚴重影響小孩的睡眠品質。比起飲料,無糖的茶類跟水是比較好的選擇,但是上述的兩種飲品,也隱含危機。市售的茶類飲料琳瑯滿目,相對來說,無糖茶類的熱量相對比較低,很多茶類飲料更標榜喝了可以消脂瘦身;但是日前某知名茶類飲料被踢爆兒茶素不足,調節血脂的功能大打折扣,消費者成了冤大頭。最後,看似安全普通的礦泉水,也有著大問題。曾經有過一份針對市面上幾十種礦泉水的調查,結果有四分之一的品項中殘留微量藥物和殺蟲劑;甚至曾經傳出消息,所謂的礦泉水,根本與礦泉無關,而是用處理過的自來水添加礦物質製造而成的。一般水中的細菌包含大腸桿菌、糞便性鏈球菌、綠膿桿菌,還有一些重金屬,若是發現未開封礦泉水內有肉眼可見的不明懸浮物,最好不要再喝它。另外,寶特瓶如果長時間處在高溫環境下,很可能會產生銻,喝多了會造成肺炎、支氣管炎等疾病,也要特別留心。為了健康,也為了環保,還是養成自己帶水的習慣吧!(本文作者/人本自然編輯部)(摘自/外食族:這樣吃就能百毒不侵!/人本自然出版)

「茶水」是變胖的元凶?不留意恐變胖

「茶水」是變胖的元凶?不留意恐變胖#含糖飲料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編譯)想減重的人總是錙銖必較自己吃下的食物,不是跟著減肥菜單「按表操課」,就是斤斤計較卡洛里,對於自己喝下的「茶水」卻不太留意,其實「茶水」才是影響健康或增加腰圍、變胖的元凶。茶飲 變胖和影響健康的殺手英國一項最新的研究指出,民眾每天飲下的茶飲,恐不知不覺間增加體重、破壞健康,如每天一罐含糖的碳酸飲料會增加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罹患機率比不喝者多五分之一,看似對身體有益的飲品,其實也會危害健康,特別是傷害牙齒結構;如最新《英國牙科期刊》(British Dental Journal)研究的結果顯示,有些水果冰沙內所含的酸性物質容易破壞牙齒結構,奇異果和萊姆果汁等高酸性飲品亦是。英國營養學會諮詢師露西‧瓊斯(Lucy Jones)表示,很多人常困擾為何自己無法順利變瘦,是因為含糖飲料為破壞減重計畫的隱藏殺手,民眾卻疏忽這件事而不自覺喝下過多的「茶水」;她由許多減重者的飲食紀錄裡發現,其實他們攝取的食物並不多,但一天卻會喝下至少十杯茶飲,茶中添加糖、風味水(非純水)、果汁等都含有熱量,酒也不例外,一杯紅酒熱量高達400卡,不知不覺民眾就會攝入過多的卡洛里。惡性循環 含糖飲品越喝越渴 而且糖分也會影響腦內化學物質、誘發口渴反應,讓你越喝越渴,惡性循環下就飲入過多的含糖飲品,危害身體健康、也讓你變胖,因此如何選擇適合的飲品就顯得非常重要,小小一杯「茶水」卻攸關健康和減重計劃的成敗。

飲料不等於水 多喝水從小培養

飲料不等於水 多喝水從小培養#含糖飲料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喬慧/採訪報導)根據董氏基金會調查指出,國小學童口渴時,僅45%會選擇喝白開水,第二選擇為運動飲料,再來是奶茶、紅茶等飲品,為提倡孩童多喝白開水概念,董氏基金會今(14)日在北市公館國小舉行記者會,呼籲父母和師長應多把關,不要提供含糖飲料給孩童,從小養成孩童良好的喝水習慣。 現代人常習慣口渴就喝含糖飲料,許多孩子甚至有喝飲料等於喝水的錯誤觀念,董氏基金會主任許惠玉強調,飲料中的高糖分、色素和香料,除了是造成兒童肥胖的主因,也會增加新陳代謝症候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胰臟癌等慢性病的罹患機率,更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目前市售飲料中,各式茶類、咖啡飲品多數都含有咖啡因,在藥理學上,過量攝取咖啡因會出現耳鳴、心跳加速等現象,且只要固定攝取,就算少量也會出現咖啡因依賴的狀況,流行病學研究也發現,即使每日攝取少量咖啡因,也會影響兒童與青少年的睡眠品質與白天睡眠狀況。碳酸飲料含有許多的咖啡因及磷,會影響身體對鈣的吸收與利用,對成長中兒童有負面影響,甚至可能進一步增加罹患骨質疏鬆症與骨折發生機率。為了讓孩童多喝白開水,董氏基金會建議家長及老師除了不主動提供兒童含糖飲料外,家中也不宜擺放含糖飲料,因為同時有飲料和白開水,只有20%的孩童會選擇飲用白開水,且家中有放含糖飲料的孩童飲料攝取為家中沒放含糖飲料孩童的兩倍。同時家長也應該以身作則,在孩童面前多喝開水,且勿把含糖飲料當作獎賞。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