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率

急診實施全人醫療 死亡率降低近四成

急診實施全人醫療 死亡率降低近四成#死亡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考量患者病情複雜度增加,身為第一線醫療的急診室,如果醫療人員照護不如預期,恐使病人權益受損且醫療糾紛頻傳,該如何提升急診醫療品質,奇美醫學中心於2012年8月1日成立全人醫療科(HCU)團隊,實施一年多以來,成果相當卓越,如急診待床死亡率下降近四成、整體醫療滿意度評選達九成。全人醫療團隊包括內科主治醫師、急診醫師、護理師、高階護理師、個案管理師等,各依其專業、分工合作,對於複雜疾病由團隊提供建議及治療方向;並藉由每日的交班教學會議、每月的在職教育和聯合討論會共同討論患者的治療處置狀況、後續追蹤及交辦問題,來提升醫療團隊全人照護的能力。為了讓民眾更加了解何謂「急診室全人醫療照顧」和進行後的成果,是如何有效改善就醫品質?奇美醫學中心全人醫療科主任林高章醫師,做出以下說明:一、照護改善面1)立即性:過去急診護理師在面對病人時,採取「有問題再報告」的照護方式,現在改為每日查房時就與醫師共同討論,藉著增加溝通與對話的機會,讓病人或家屬能充分了解疾病的進展及後續的照護計畫,而護理師也可以因而提供更完善的照護,及早銜接住院治療。2)提供心理支持:當護理師發現病人或家屬有情緒或經濟上的需求時,會知會精神科、社工師前來評估並給予必要的協助及後續追蹤。3)給予靈性照護:針對重症或需要安寧緩和醫療照護的病人,團隊會給予評估,安排安寧療護會診,並與家屬共同討論其後續照護活動。二、成果面1)急診待床時間縮短:平均從17.06小時降至14.22小時,縮短率16.65%,甚至有部分病人在及早給予治療照護後,症狀改善直接出院。2)降低急診超長待床的時間:待床超過48小時的比例由3.1-16.9%降為1.7-8.3%,且急診待床的總死亡率下降37.5%。3)降低醫療糾紛案件:申訴件數從23件減為14件,且對於醫師病情解釋、醫護服務態度、整體醫療滿意度達90%以上。4)降低轉加護病房率:入住病房後6小時及24小時內,轉加護病房比例大為減少。

心房顫動者中風機率多5倍 死亡率高2成

心房顫動者中風機率多5倍 死亡率高2成#死亡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心房顫動在台灣的盛行率為1-1.5%,約15-20萬人,而脈搏大大小小、忽快忽慢是心房顫動典型的症狀,患者會因感到心跳過快而產生心悸的不適感;且由於心房內血液流動較慢,易凝固形成血塊,若隨著血流至腦部其他部位,則可能造成血栓而引發中風。心房顫動者中風的機率是常人的5倍,且引發各種疾病死亡的機率更是高出2倍。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殷偉賢醫師表示,每年因心房顫動導致中風者約在4千人左右,且中風容易導致死亡的原因,一來是因為中風容易復發,二來是因臥床,容易產生併發症。因此提醒容易產生心房顫動的高危險群利用「心房顫動中風風險量表」來簡易評估中風風險,若是加總分數大於或等於2分者,則須服用抗凝血藥來預防中風。容易產生心房顫動族群如下:1)瓣膜有疾病者2)心臟功能不佳、或心臟衰竭患者3)高血壓患者4)糖尿病患者5)75歲以上的老者● 以上用量表評估後分數各為1分6)有中風史7)暫時性腦缺血者● 以上所得分數為2分若加總分數為0-1,屬中低風險,若整體總分數大於或等於兩分,民眾就必須服藥來穩定病情、預防中風。目前抗凝血藥分為傳統舊藥,如warfarin,和新型抗凝藥,如dabigatran、rivaroxaban、apixaban,大多數的藥物都已提供健保給付,患者可依病情狀況和醫師充分討論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藥物。而最新型的抗凝血藥edoxaban的療效也在台北時間11月20日凌晨1點40分於美國心臟學會年會中發表,相信可望為心房顫動患者預防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風增加一項治療新選擇。

癌症已非絕症 病友需導正錯誤觀念

癌症已非絕症 病友需導正錯誤觀念#死亡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癌症治療出現警訊,即便癌登顯示治療率高達9成,但仍有不少患者因病急亂投醫、誤信偏方或所謂他人經驗,往往拖到不得已才就醫,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機。其實台灣和美國的癌症治療方式並無太大差異,但死亡率卻比美國高,關鍵出在病友身上。為了幫助病友建立正確的抗癌觀念,今(7)日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台灣腫瘤護理學會與台灣禮來攜手打造「4GOOD抗癌關鍵」,為病友統整確診癌症後接下來將面臨的治療過程指引,學習「認識它、正視它、瞭解它」,進而「打敗它」,透過4大關鍵協助病友及家屬充分瞭解病情、對症下藥、並勇於接受治療。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曹朝榮醫師表示,病人被告知罹患癌症時,心理的衝擊比生理不適還要嚴重,彷彿落入人生的低點,聽到罹患癌症的「震撼」比癌症本身來得恐怖;其實病友本身對癌症的偏差印象,如害怕面對、不知如何面對和不適當方式面對,常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機。曹朝榮醫師鼓勵病友,知識就是力量、建立正確的癌症教育,不讓自己對疾病、治療過程不瞭解,而成為治療阻力;可透過4大關鍵、並和醫師共同努力找出個人化的治療模式,讓癌症也能如同慢性病一樣,有被控制或治癒的可能。四大關鍵 癌症病友也能打贏這場勝仗GOOD1:認識它-認識癌症期別與細胞型態:治療癌症的武器越來越多,即使是同一種癌症,每個人的癌症期別、癌細胞型態、基因型態皆不同,先瞭解自己的癌症身分證,才能進一步對症下藥。GOOD2:正視它-尋求正確醫療資訊:現今醫療資訊發達,病友獲取資訊的管道很多元,可到「台灣癌症資源網」尋找有癌症診療品質認證的醫院或病友支持團體,就醫時也可尋求不同醫師的「第二意見」。GOOD3:瞭解它-瞭解專屬治療方式:以前癌症臨床治療,常把歷年來累積的用藥經驗當成治療公式,但並非每位病友皆有效,目前已走向個人化治療,可依據腫瘤大小、位置、期別、需求,找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GOOD4:打敗它-堅持治療不要中斷:除了醫療團隊的協助,病友本身的自我調適也非常重要,除了控制飲食、適當運動與充足睡眠,也要保持正向、積極的心態,不輕易放棄治療。

好重要!加入篩檢行列成為人生勝利組

好重要!加入篩檢行列成為人生勝利組#死亡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台灣消化醫學會今日發布一項長達10年的監測研究結果,發現「癌症事前篩檢」可以顯著降低死亡率的風險,其中大腸直腸癌的死亡風險可以降低10%,且有做篩檢的人比較不容易罹患大腸癌,可惜的是,目前的篩檢率僅33%,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有做真的有保佑」!學界跟政府共同呼籲50-74歲的民眾把握每2年1次「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免費篩檢服務。台灣消化醫學會副秘書長暨台大醫院腸胃內科主治醫師邱瀚模醫師表示,癌症的死亡率可以經由一項方式(篩檢)顯著減少,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提高大腸直腸篩檢率需要更多人一同推廣;目前大腸直腸癌已是國人癌症發生率第一名,更是死因第3位,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大腸直腸癌防治最重要的原則,且不同期別的存活率更是不一,越晚期發現,存活率越低,如0-1期大腸直腸癌治療5年存活率,高達8成以上,而第3期才發現者存活率僅56.9%。篩檢率、參與率高 死亡率就降低 邱醫師進一步說明,根據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研究指出,接受大腸鏡檢查的比例每多1%,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則降3%,因此國內外的研究都指向,民眾的篩檢率、參與率越高,越能降低罹患風險。除此之外,篩檢的好處不僅有明顯較佳的存活率外,還能盡早發現大腸直腸癌前病變,如息肉、腺瘤需要5-10年的病程演變為大腸癌,所以提早發現切除息肉與治療,能減少發生不可逆的風險。採樣方便、採檢過程簡單、敏感度高 有效篩出高危險群目前「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對於大腸直腸癌的敏感度高達8成,但仍有些腺瘤(癌前病變)和早期癌可能因為只有輕微出血,未被糞便潛血檢查偵測到,因此唯有藉由2年1次的反覆篩檢才能避免重要的病灶被遺漏;可惜的是,約有3成糞便潛血檢查陽性的患者,因種種原因未進一步接受大腸鏡確診檢查,錯失治療契機。針對民眾調查沒有意願進一步做大腸鏡篩檢的原因,最主要是過於忙碌,且接受大腸鏡篩檢過程容易產生不適、疼痛,有時甚至需要麻醉,更是排斥的因素;而有些民眾是根本不知道篩檢的重要,因此更需要政府部門和消化醫學界通力合作,提倡篩檢的重要性,造福國人健康。

流感+肺炎雙重感染 死亡率極高!

流感+肺炎雙重感染 死亡率極高!#死亡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日前, 北市衛生局宣布,將會開放設籍臺北市65-74歲之低收入戶、獨居、原住民族等長者免費接種最新型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降低該族群長者感染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的機率,以保長者健康。臺大醫院胸腔內科古世基醫師表示,流感若併發肺炎鏈球菌感染,致死率相當高,目前預防肺炎鏈球菌感染最好的辦法還是施打疫苗。目前成人可選擇的肺炎鏈球菌疫苗主要有兩種,一種為最新型的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另一種為較舊型的多醣體疫苗。最新型結合型疫苗與過去舊型多醣體疫苗最大的差別在於,舊型多醣體疫苗無法產生免疫記憶力,也無法產生長期保護力,一般施打2~4年之後保護力就不足,需要不斷追加,且就算補打效果也不如以往;而新型的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目前臨床顯示免疫記憶力可達10年左右,保護力相較舊型相對穩定許多! 肺炎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四名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的資料顯示,肺炎鏈球菌是成人社區型肺炎最常見的致病因子,約36%的社區型肺炎皆為肺炎鏈球菌感染症案例,而其中併發菌血症的致死率在年長者尤高,且高達6成死亡率 。流感高峰 併發感染進程快、存活率低流感病毒會破壞呼吸道黏膜的組織,使得肺炎鏈球菌很容易趁機侵入,加上近年來肺炎鏈球菌的抗藥性問題日益嚴重,流感+肺炎雙重感染後,使治療更加困難。根據研究資料,若先感染流感病毒後再感染肺炎鏈球菌,一天恐可急速死亡! 因此,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委員會預防接種組(ACIP)的最新會議結果,建議65歲以上長者,應優先接種具免疫記憶力的最新型13價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若曾接種過不具備免疫記憶力的舊型多醣體肺炎鏈球菌疫苗者,體內抗體濃度可能不足,可間隔1年後,再補接種1劑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來補強免疫力。

預防醫學打擊無聲殺手 胃部健檢保命

預防醫學打擊無聲殺手 胃部健檢保命#死亡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衛生福利部統計指出,胃癌不分男女列為國人癌症死亡率第六位,多年來罹患人數不斷增加,且胃癌早期發現就決定癒後的情況,因此根據預防醫學的角度,醫師呼籲每年定期作胃鏡和病理切片是防範的第一道防線。胃癌高危險族群 更應重視健檢的重要健康吉美健檢中心院長楊培鎮醫師指出,罹患胃癌高危險族群特別需要定期檢查,如曾感染胃幽門桿菌引起慢性胃炎者、有胃癌、腺癌大腸息肉症等家族遺傳病史、生活習慣不(抽煙喝酒、三餐不正常、壓力大、常吃煙燻、燒烤、醃漬食物者)、常有胃部不適、潰瘍情形者,都建議定期每年健檢。胃癌發病年齡常在50-60歲間,且來的無聲無息,當病患出現吐血、血便、心窩部疼痛、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有感症狀時,通常都十分嚴重,加上民眾平時對胃腸鏡檢查多有排斥、而更容易輕忽,因此醫師建議年齡40歲以上、無任何胃部不適症者平時健檢需納入腸胃鏡檢查,但若是高危險族群可能在有不適、或親屬出現病症,就應定檢。瀰漫性胃癌 死亡率高達9成 發現時間決定癒後情形國際聯合癌症協會將胃癌分為四期,其中的瀰漫性胃癌容易進入第三期或第四期的嚴重狀態,且剛開始無疼痛、無外顯徵狀病灶,使得死亡率大增;瀰漫性胃癌的患者因癌細胞轉移至其他器官跟淋巴結中,癌細胞往下、向外擴散,使得無法透過手術切除,只能用化學治療改善,但5年內存活率依舊不到15%,致死風險相當高。因此楊培鎮醫師呼籲,預防腸胃道疾病,除了平時要飲食均衡、少碰鹽漬、氮鹽、燒烤食物、多吃含維他命C的蔬菜、水果,不煙不酒、充足睡眠、維持健康體態不過胖,都能減少發生癌症的機率;胃幽門桿菌和胃癌發生有密切關聯,若感染此菌、需接受殺菌治療,最好的方式當然是透過定期健康檢查,讓自己了解身體狀況,還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尤其是胃癌發現的時間大大影響治癒過後復原的情況和治療時機。

口腔癌發生率、死亡率增加最快

口腔癌發生率、死亡率增加最快#死亡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林先生因陪太太看醫生,順便做口腔篩檢,才發現自己口腔有異常出現白斑,再進一步檢查並切片後,經診斷是初期口腔癌。目前已做完治療定期追蹤中,幸好當初林先生到醫院做口腔癌檢查。癌症病變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都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依調查指出在所有癌症中,口腔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增加最快,平均每年有2500人死於口腔癌,令人遺憾的是口腔癌已列居台灣癌症病患自殺率第2名,僅次於肺癌,發生自殺時間多數是診斷後回家3個月內,這些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基隆市仁愛區衛生所曾舜玲主任呼籲民眾,只要您年齡30歲以上,曾抽菸或嚼檳榔、檳榔已戒者,都可持健保卡到各牙醫診所或醫院做免費口腔癌檢查,只要一分鐘的時間,醫師就可以幫您做口腔篩檢。

台灣健康輸韓國 主因:慢性病防治

台灣健康輸韓國 主因:慢性病防治#死亡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不管在經濟、體育領域,台灣南韓總是處於相互競爭局面,不過在健康方面,台灣近年則有落後韓國的現象。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就召開「國民健康總體檢高峰會」,國民健康局長邱淑媞指出,採用世界衛生組織之資料與年齡標準,南韓女性預期壽命在民國88年超越台灣,到99年已經比台灣女性長壽1.6歲(南韓84.1歲、台灣82.5歲);南韓男性預期壽命也在民國93年超越台灣,到99年已經比臺灣男性長壽1.1歲(南韓77.2歲、台灣76.1歲)。進一步分析,兩性合計十大死因的年齡標準化死亡率,台灣除了腦中風比南韓低以外,其餘都比南韓高,問題就出在慢性病防治上。比較15年來這些主要死因死亡率在兩國的變化趨勢,可看出南韓在癌症、心臟病、中風、肝病(包括肝硬化與肝癌)的控制上,比台灣出色,死亡率下降速度高於台灣;不過,台灣在糖尿病、腎臟病與自殺的防治,則做得比南韓好,至於事故傷害防制則是兩國都很有成果。心臟疾病死亡率在台灣男女性皆高於南韓,近年差距更形擴大,而且,台灣男性心臟病死亡率在100年還出現不降反升的情況;腦中風死亡率則一直是南韓高於台灣,原因與其飲食過鹹有關,但其死亡率下降速度也比台灣快,差距已經大為縮小。不過,台灣過去一直推動糖尿病共同照護網、腎臟病共同照護網與自殺防治計畫,防治成效也都比南韓好。台灣的糖尿病與腎臟病死亡率原本就比南韓高出許多,但15年來下降幅度超過南韓,已使兩者差距縮小;而自殺死亡率,原本南韓就高於台灣,且台灣在積極防治後,98年、99年均呈下降,但南韓十多年來大幅上升,民國99年南韓自殺死亡率將近台灣兩倍之高!值得注意的是,慢性病從發生到造成併發症、殘障或死亡,往往歷經數十年時間,除了要預防其發生,也必須對病人做很好的治療和保健,才能在近期內儘速降低其造成的殘障與死亡。南韓與台灣都有全民健保,民眾健康表現卻有不同,可見,除了具備保險的制度,還必須做好醫療品質,才能把資源用在對健康有益的關鍵上。國民健康局表示,透過本次「國民健康總體檢高峰會」,讓各領域的專家提出建言,以減少四大慢性疾病危險因子及促進民眾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