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

靠冥想、老照片 你可以快樂瘦身

靠冥想、老照片 你可以快樂瘦身#快樂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好萊塢女星艾莉西絲‧史密斯(Alexis Smith)在接受聖荷西《水星報》訪問時(1974年10月13日)說:「正向積極的思考在控制飲食時有極大的力量,絕對別去想你正要甩開的食物,要專注於你正在收穫的好處。」別人常說她比演華納兄弟的電影時期更有魅力,她將這歸功於心靈圓夢術,「最大的不同在於現在的我處於更好的平衡狀態,並更能掌握自己。」觀想無用 要設定合理的目標請確認,你的減重計畫訂定的是一個合理的目標,否則你將會摧毀對自己計畫的信心。如果你現在超重23公斤,就別指望下周就能看起來像奧黛麗‧赫本或是馬克‧史皮茨(Mark Spitz,美國奧運金牌游泳選手),觀想這件事是不會有什麼作用的。靜坐冥想、看老照片有幫助在開始的前幾天裡,你的身體可能會發出老訊號,提醒你各種糖果的愉悅美味,另外,在忙碌的日子裡,你可能無法靜坐觀想,此時就做深呼吸,把3根手指相觸成圈,用靜坐冥想中你所使用的話語來提醒自己,你所採取的飲食就是身體所需要的一切,而且你絕不會感到飢餓,很快地再看一眼你的老照片(你想成為的樣子)也會有所幫助。一場快樂的瘦身經驗當然啦!並不是所有的結局都這麼令人驚歎──事實上,也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應該有這麼壯觀的結果,不過,丹佛市的卡洛琳‧狄‧珊卓(Caroline de Sandre)與科羅拉多地區的心靈圓夢活動負責人吉姆‧威廉斯(Jim Williams)進行了一項實驗性的計畫,結果顯示,對於那些真心想要減重的人,心靈圓夢技巧有著絕對可靠的效用。15位受試者 7位的體重下降卡洛琳召集25位心靈圓夢術的學成者,組織了一個研討會,大家每週聚會1次,為期1個月,其中有15位成員每次都出席聚會,他們每人平均減掉了2公斤多,全部的人都瘦了,1個月後,她再次考查這15位受試者,發現其中有7位的體重持續下降,另外8位則維持穩定,沒有1位復胖。根據卡洛琳的報告,這不僅僅是一次毫無痛苦的體驗,還是一場歡樂愉悅的歷程,他們不只在毫無飢餓感(以及其他任何不舒服)的情況下成功減重,同時也加強了心靈圓夢術所需的技巧。(本文摘自/神奇的西瓦心靈圓夢術/柿子文化出版) 

成就達成 練習讓自己更快樂

成就達成 練習讓自己更快樂#快樂

(優活編輯部/綜合整理)幾乎所有人都相信,達到某些人生中的成就(如結婚、生小孩、找對工作、有錢),就會讓我們永遠快樂,而某些人生中的失敗或逆境(比如身體出狀況、沒結婚、沒什麼錢),會使我們永遠不快樂──我將這些看法稱之為快樂的迷思。迷思:「只要__,我就會快樂。」在這當中的一個迷思是:「只要__(請自行填入空格),我就會快樂。」只要我升職、結婚、有小孩、有錢……等等,我就會快樂,這類期望的錯誤處,並不在於達成這些夢想不會讓我們快樂,它們幾乎都會讓我們快樂。問題在於,即使我們完美地達成這些成就,它們也不會帶來我們所以為的強烈(或長久的)快樂。因此,當我們實現這些目標,卻沒有獲得預期的快樂時,我們會覺得自身可能出了什麼問題,或者以為只有自己才會有這樣的感覺。對事件的最初反應 迫使戲劇性反應親密關係陷入麻煩中,達成夢想,卻感到前所未有的空虛,工作改變,不再像往日一般,身體健康出狀況,心中滿是懊悔,上述種種重大挑戰,看起來似乎註定會對人生產生或好或壞的長久改變,但我希望藉由這本書能夠清楚地告訴你,其實是我們的反應決定了它們所帶來的影響。實際上,是我們對事件轉折的最初反應,導致危急關頭的發生,我們的最初反應,迫使我們選擇了戲劇性的反應方式,舉例來說,當我們發現工作不再能帶來滿足感時,第一反應可能是工作本身有問題,並且馬上開始找另一個工作。然而,更具長期效益的做法,或許是嘗試重新思考,或修正我們現今的想法跟感覺,而不是改變或重新考慮我們的工作。危機反應很重要 機會給準備好的人不論如何,你對危機做怎樣的反應很重要:研究顯示,機會的確比較青睞有準備的人,科學研究將帶給你更寬闊的視野(基本上是你獨特情況的全貌),並鼓勵你超越自身的期望,我無法告訴你該走哪一條路,但我可以幫忙提供工具,這樣你就能自己作出更健康、更明智的決定,我能幫助你成為有準備的人,一個知道快樂真正所在的人。(本文摘自/練習,讓自己更快樂:破除快樂迷思,讓生活更快樂,人生更充實/久石文化)

找回人生快樂的自主權

找回人生快樂的自主權#快樂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心目中理想的夢想剛好和目標的特質相反:它不能量化(抽象的、利他的),它不可能真正完成(就像那顆摘不到的星星),而且沒有期程,必須耗盡一生來追求,直到我們告別人世之前都不可能完成,但是活著的每一天的每個時刻,都可以滿懷熱情地朝它前進,而且時時有所進展、有所收穫。這個意象或比喻,就是我們常說的,人生不是抵達某個特定目標、特定成就才不虛此行,不是的,人生不是非達成什麼不可,整個生命的過程就是追尋星星的過程,也就是人生的意義所在。名氣、金錢、美貌……我們嚮往的事物都無法保證擁有幸福或美滿的人生,我覺得最快樂、最能激發熱情的,就是能夠確認天邊那顆值得我們追尋的、屬於自己的星星。但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夢想?那顆值得一輩子追尋的星星?有個老師曾經用這個問題協助學生找到夢想:「假如你中了樂透超級大獎,有數十億元彩金,你會怎麼用?」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但不出以下幾點,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暢遊世界……老師說:「假如你已為自己及家人、朋友、關心的人買齊一切想要的東西,世界美景奇觀都看遍了,結果還剩下誇張多的錢時,你會做什麼填滿你的生活?」通常接下來是一片沉默。老師接著引導:「假如你喜歡照相,想不想去從事攝影工作?」「你不缺錢,既然願意免費做拍照這件事,讓別人付你錢,不是更爽嗎?」這個老師透過繞圈子的提問,其實想提醒學生,錢固然重要,但我們不必為了賺錢而放棄夢想,也要有信心能夠找到一份既能賺錢又能滋養靈魂的工作。類似的提問也可以直接詢問:「假如你可以完全不在乎賺不賺錢,不必管對家人、對一切人的責任或看法,你會做什麼事?」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曾提醒我們:「假如你不為自己而活,誰要為你的人生而活?」若老是想尋求別人的認同,時時在意別人的評價,你就是在過別人的人生。我們不該為了別人而活,而別人也不是為了滿足我們的期待而活,一方面不必擔負起屬於別人的人生,一方面也不必為了別人的反應而煩心。我們是活在社群中,所以阿德勒很清楚明白地說:「人類的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他主張人生的課題只能自己解決,因為只有自己可以改變自己,一個人不可能瞭解另一個人,更不可能改變另一個人。我同意阿德勒的論點,也相信只要盡力做自己能做的事,事情就會在該改變的時候發生改變。不必強求,也不必遺憾。(本文摘自/活得興高采烈/時報出版)

找回人生快樂的自主權

找回人生快樂的自主權#快樂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心目中理想的夢想剛好和目標的特質相反:它不能量化(抽象的、利他的),它不可能真正完成(就像那顆摘不到的星星),而且沒有期程,必須耗盡一生來追求,直到我們告別人世之前都不可能完成,但是活著的每一天的每個時刻,都可以滿懷熱情地朝它前進,而且時時有所進展、有所收穫。這個意象或比喻,就是我們常說的,人生不是抵達某個特定目標、特定成就才不虛此行,不是的,人生不是非達成什麼不可,整個生命的過程就是追尋星星的過程,也就是人生的意義所在。名氣、金錢、美貌……我們嚮往的事物都無法保證擁有幸福或美滿的人生,我覺得最快樂、最能激發熱情的,就是能夠確認天邊那顆值得我們追尋的、屬於自己的星星。但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夢想?那顆值得一輩子追尋的星星?有個老師曾經用這個問題協助學生找到夢想:「假如你中了樂透超級大獎,有數十億元彩金,你會怎麼用?」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但不出以下幾點,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暢遊世界……老師說:「假如你已為自己及家人、朋友、關心的人買齊一切想要的東西,世界美景奇觀都看遍了,結果還剩下誇張多的錢時,你會做什麼填滿你的生活?」通常接下來是一片沉默。老師接著引導:「假如你喜歡照相,想不想去從事攝影工作?」「你不缺錢,既然願意免費做拍照這件事,讓別人付你錢,不是更爽嗎?」這個老師透過繞圈子的提問,其實想提醒學生,錢固然重要,但我們不必為了賺錢而放棄夢想,也要有信心能夠找到一份既能賺錢又能滋養靈魂的工作。類似的提問也可以直接詢問:「假如你可以完全不在乎賺不賺錢,不必管對家人、對一切人的責任或看法,你會做什麼事?」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曾提醒我們:「假如你不為自己而活,誰要為你的人生而活?」若老是想尋求別人的認同,時時在意別人的評價,你就是在過別人的人生。我們不該為了別人而活,而別人也不是為了滿足我們的期待而活,一方面不必擔負起屬於別人的人生,一方面也不必為了別人的反應而煩心。我們是活在社群中,所以阿德勒很清楚明白地說:「人類的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他主張人生的課題只能自己解決,因為只有自己可以改變自己,一個人不可能瞭解另一個人,更不可能改變另一個人。我同意阿德勒的論點,也相信只要盡力做自己能做的事,事情就會在該改變的時候發生改變。不必強求,也不必遺憾。(本文摘自/活得興高采烈/時報出版)

活在當下!10個人生哲學 讓你更快樂

活在當下!10個人生哲學 讓你更快樂#快樂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最後,我想要分享一些非常簡單的人生哲學,是我在旅途中蒐集而來的。它們增進了我的幸福和快樂時光,讓我的人生變得更圓滿。我相信,有些你們一定已經耳熟能詳。1)我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你這一生必定會共度很久的一個人,就是你自己。所以,請跟自己好好相處,符合個人最佳利益,否則你的人生旅程,可能會非常漫長而艱辛。請務必聆聽自己、認識自己並照顧自己,這能夠鞏固幸福人生的基礎。長久的幸福安樂,始於對自我的了解。甘地說得一針見血:「最偉大的旅行家,不是曾經環遊世界十次的人,而是曾經環視過自己一次的人。」2)不拿自己和別人做比較/不快樂最肯定的來源,就是跟別人比來比去。無止境的競爭,絕對不會讓你感到滿足,那只是要強過別人而已。唯一可能讓你產生正面感受的例外,就是去跟不及自己的人比。但是那樣做,並不是為了自身的優越感,而是要明白自己有多麼幸運!正如法國大哲學家伏爾泰(Voltaire)1772年在道德詩《老古板》(La B?gueule)中所寫的:「偉大,是良善的敵人。」3)不在意社會的標準和壓力/當我們愈覺得能夠隨心所欲,按照適合自己的次序,用自己的方式做事,就愈可能活出本性,以致終究能夠依照自己的意願,而不是他人的期待度過一生。4)永遠準備好B計劃/當你覺得人生只有一種選擇時,就會害怕失去自己所擁有的。恐懼經常意味著,我們會為了錯誤的理由,而做出錯誤的決定。但如果有潛在的替代方案在,我們就比較有勇氣用忠於自己的方式,去面對A計劃替我們製造的麻煩。5)選擇自己要打的仗/人生在世,每天都會面臨各種挑戰,大小不一。要逐一迎戰並不可能、也太耗費精力,所以應該要聰明選對該打的仗,這件事非常重要。學會選擇對自己真正有益的,至於其他,要學會「船過水無痕」的道理,放下比較好。6)對自己誠實,並接受事實/當我們對某個情況的真相,抱持著愈務實、愈誠實的態度,就愈能夠找出正確的方法改變它。無論這件事可能有多困難,只要能夠基於事實並接受事實,就能看出自己無力改變的地方,進而專注自己可以使力之處。必須要先診斷正確,才能夠對症下藥。如果出發點是謊言,不可能找到適切的解決辦法。7)學會奉行務實理想主義/擁有能讓生命變得有意義的目標,同時抱持著務實的期待,這件事非常重要。在面對自己和他人的關係時也是一樣,當你對別人的期待愈務實,就愈可能得到愉快的驚喜。8)活在當下/活在當下,意思就是要好好地享受生命的過程,對目的地不抱幻想,在要離開時也不後悔。我一直記著一個非常特別的人對我說過的話:「重點是過程,不是目的地。」有計劃引導你前進固然重要,但是當你抵達終點時,幸福很少在那裡等你。在人生的旅途上,你會在沿途、在每個當下,發現幸福。9)為自己創造不只一個幸福的來源/套用一句老生常談,就是不要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只依賴工作或心愛的人等,做為單一的幸福來源,不但很不可靠,而且有風險。請每天努力建立平衡的幸福來源組合,嘗試發現能為自己帶來快樂的人或活動。對我自己而言,幸福的一個重要來源是歡笑,歡笑幾乎馬上能讓我感到幸福。10)學會愛人/我認為,愛、分享與慷慨,是了不起的幸福來源。分享和付出,能夠為我們帶來快樂,因此有助於建立穩固、持久的幸福基礎。195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史懷哲(Albert Schweitzer)曾說:「幸福,是唯一當你分享時會倍增的東西。」他可不是隨便說說的,這是經驗之談。在我們繼續為各自的人生努力之前(但願都是朝向幸福的旅程),我還有最後一件事情想要分享。很奇怪,在我撰寫各位手上的這本書時,我的人生正好面臨了困境。但是,等到把書寫完之後,我發現分享了這麼多對我來說很重要的想法和經歷,帶給我無比的快樂。這種情況並不矛盾。幸福最後對我們輕輕眨了眼,無論人生給我們什麼苦頭吃,始終忠於自己、不吝於分享,例如透過開放、真誠地寫作等,在我心中是進一步穩固幸福基礎的理想方式。無論這個基礎是不是丹麥製造的,以它為後盾,人生有時會讓我們得以實現夢想。(本文摘自/幸福好日子:向全世界最快樂的丹麥人學習滿意生活的10項祕訣/大塊文化出版)

研究:妻子越快樂 婚姻關係越幸福

研究:妻子越快樂 婚姻關係越幸福#快樂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多數民眾的人生目標皆是邁入婚姻生活,一旦踏入婚姻,能攜手到老,是最完美不過的理想狀態,但若在過程中,雙方無法感受到幸福、快樂的話,恐怕會影響到婚姻品質,嚴重時還可能會以離婚收場,不過,根據美國羅格斯大學一項研究指出,一段婚的幸福與否,取決於老婆快不快樂。老婆對婚姻感到幸福 就會對先生付出更多該研究主要針對394對夫妻進行調查,而在這些夫妻中,雙方至少有一位是60歲以上,且婚姻年齡平均為39年,透過面談的方式,例如:配偶是否會與自己爭吵,是否理解自己的感受等,此外,他們還必須記錄在過去的24小時內,從事特地活動的幸福等細節,例如:做家事、看電視等,來分析他們的快樂程度。結果發現,普遍夫妻都認為自己對生活的滿意度高,只是先生對自己的婚姻評估略比老婆正面,而研究人員Deborah Carr表示,對夫妻雙方而言,美滿的婚姻與生活滿意度,其實是與幸福程度息息相關的,因為當老婆對婚姻感到滿意時,相對的就會為先生付出更多,進而使先生在面對生活時,充滿正面態度。只不過,對於先生而言,卻不太容易談論兩性間的個人感受,因此,對於婚姻不幸福的程度也不會轉移給老婆,由此可見,一段婚姻的幸福與否,取決於老婆快樂程度為首要條件。

樂閱讀/真正的快樂是什麼?

樂閱讀/真正的快樂是什麼?#快樂

出生是苦,在人的一生當中,真正的快樂也沒多少。一般人感受到的快樂,都是因為滿足了「五欲」──眼、耳、鼻、舌、身──而得來的欲樂,例如:眼睛看到美景、耳朵聽到悅音、鼻子聞到香味、嘴巴嘗到美食、身體有柔軟細滑的觸感。還有,和別人談話談得很投機,或是獲得一項新的成果、發現一樁新的事實,讓自己覺得很有成就感等,這些屬於心理層面的賞心樂事,也都屬於「欲樂」。欲樂是暫時的欲樂的「樂」都包含著「苦」在其中,是「樂中帶苦」,但是我們大多數人卻對這樣的事實毫無所知。例如一個稀世罕見、美若天仙的美人出現在你眼前,因為很難得見到,所以你會很欣賞她,一見到她就覺得很快樂。但是,如果天天讓你見到美麗的東西,或是讓美女、帥哥天天在你面前出現,讓你看個夠,就沒有什麼稀奇了。短暫地接觸雖然令人覺得目眩神迷,接觸次數多了以後,快樂便蕩然無存。凡是欲樂,都是暫時、無常的,很快就會過去,感覺上很真實,其實很虛幻,而虛幻的感受本身就是一種苦。因此,五欲之樂仍在痛苦之中,說穿了,這種快樂只是一種和「苦」相對的感受。這樣看來,生而為人好像沒有什麼值得快樂的事,其實也不盡然。因為還有一種樂叫作「定樂」,也就是禪定的快樂,比欲樂更勝一籌,快樂的感受也更強烈一些。無事一身輕因為在禪定中已經擺脫了身心限制,特別是身體的負擔和病痛都會消失不見,不再有沉重的感覺,這時候心裡會產生一種滿足感,而且這種「無事一身輕」的感受是非常快樂的。只是出定以後,因為身體還在,所以因身體而有的種種負擔依然存在。因此,定樂也不可能長久維持。最究竟的快樂是「解脫之樂」,透過修行得到解脫之後,不再有任何困擾及煩惱,心理上不再有任何負擔,這時候,才是真正、絕對的快樂,也才是真正值得我們追求的快樂。禪一下/慈悲心的展現,應該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以對方為出發點,視對方的需要而付出;在互動的過程中,讓大家都得到喜悅、平安以及希望,這就是慈悲。(本文作者/聖嚴法師)(摘自/快樂禪/法鼓文化)

太常看電視、玩電腦 孩子易不快樂

太常看電視、玩電腦 孩子易不快樂#快樂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隨著科技、傳播發達,許多孩童都是人手一台3C產品,回家也是緊盯著電視或電腦螢幕不放,但根據美國最新的研究指出:花較多時間在螢幕前的孩子可能較不快樂。據以往的研究指出:看電視的量大部分與身體健康和學業表現有關,而電視的內容則與行為表現,例如攻擊行為有關。而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花了3年追蹤3600名年齡介於2到6歲的歐洲兒童。結果發現:暴露於螢光幕前,特別是電視,越久的孩子,其健康快樂的程度越低,他們也較易出現情緒和家庭功能失和的問題。孩童判斷力較弱  易模仿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吳佑佑醫師表示,不是完全不能讓孩子看電視,因為電視仍是一種快速吸收資訊的方式,家長該如何有智慧地協助孩子選擇適合的節目以及調整觀看時間的長度才是重點;因為孩子年紀還小,判斷力較弱,可能不易分清電視或是電玩的內容並非真實的,甚至產生模仿行為。因此協助減少孩子在螢幕前時間的最好方法就是幫孩子找其他可以做,有興趣的事來做,不管是閱讀或是運動都會是很好的活動。 「螢幕生活」才自在  現實難快樂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認為,此研究結果仍無法百分之百確認電視、電腦的使用,如何影響孩子,因為其中仍存在著不同的觀點,但可確定的是,在螢光幕前的時間越長,就越少時間做別的事,包括需肢體活動的家事、運動、和家人的交談等,這也將影響孩子實境的同儕關係與家人互動關係,對情緒狀況的反應也容易與現況有所偏差。久而久之,依賴螢光幕才能自在,而在現實生活中不容易快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