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心臟是維繫生命的重要器官,當醫師說心臟有問題或是心臟無力需要吃藥時,您知道怎麼吃藥最正確嗎?本堂課藥師王怡茹將告訴您用藥的注意事項,歡迎您的參與,相關訊息可電洽亞東醫院藥學部(02)89667000轉分機2123,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心衰竭用藥指導時間:105年12月28日 星期(三) 下午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1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122-23號B2)洽詢:02-8966-7000轉2123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心臟是維繫生命的重要器官,當醫師說心臟有問題或是心臟無力需要吃藥時,您知道怎麼吃藥最正確嗎?本堂課藥師王怡茹將告訴您用藥的注意事項,歡迎您的參與,相關訊息可電洽亞東醫院藥學部(02)89667000轉分機2123,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心衰竭用藥指導時間:105年12月28日 星期(三) 下午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1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122-23號B2)洽詢:02-8966-7000轉2123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老人家當發現身高變矮時,總自嘲「吃老倒縮」不以為意,然而,身高縮水絕非老化的自然現象,當心骨質疏鬆症悄悄找上身。本堂課藥師將帶您認識常見的治療藥物,以及日常生活保健之道,讓您保骨防跌顧健康,歡迎您的參與,相關訊息可電洽亞東醫院藥學部 (02)89667000轉分機2123,若您有以上問題,歡迎參加這次由亞東醫院藥師簡美如分享的講座。 名稱:骨質疏鬆症用藥指導時間:105年12月14日 星期(三) 下午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1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122-23號B2)洽詢:(02)89667000轉分機2123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當身體出現輕微感冒、腸胃不適、疼痛等情況,常會到藥局購買指示藥或成藥來緩解症狀,但使用前您曾留意藥品外盒的標示與說明嗎?還是只憑自己的印象、親朋好友的推薦甚至是媒體廣告詞來選用藥品呢?在本次的講座中,藥學部藥師王怡茹,將在課程中教您認識藥品分級,讓您用藥更安心,不再在身體有病痛時,任意依賴成藥,講座內容豐富多元,歡迎聆聽。名稱:正確使用指示藥與成藥時間:105年9月28日 星期(三) 下午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1樓思源1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2段21號) 洽詢:02-8966-7000轉2123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一般民眾至藥局領藥,大多為口服藥物為主,但有時因病況所需醫師也會開立外用藥品治療,一般常見外用藥品有什麼所需要注意的地方呢﹖新營醫院毛柔云藥師表示,外用藥品依劑型粗略分為藥膏、塞劑及滴劑,不論使用哪一類的外用製劑皆建議先清潔雙手,避免手上髒污造成污染,並且於領藥時仔細詢問藥師藥品使用方法。痠痛藥膏 不可接觸傷口接觸使用前確認藥袋上標示來正確的使用外用藥品,外用藥品中藥膏類為最常見的外用藥品,通常為皮膚局部使用,依症狀不同,可能擦拭在皮膚表層或是傷口上,若是治療痠痛的藥膏是不可以與傷口有接觸的,請大家小心注意。塞劑塑膠包膜要撕開 不可塞入體中而塞劑大致分為兩種,一種為肛門塞劑,另一種為陰道塞劑,不論哪一種都不能吃,許多民眾見其外觀呈橢圓狀可口服就吞下肚,使用前請確認藥袋上標示,且塞劑劑型通常外層有塑膠包膜,由上往下撕開即可,千萬不可連同塑膠包膜一起塞入體中。眼滴劑2種以上 使用間隔5分鐘滴劑類有3胞胎兄弟,眼滴劑、耳滴劑及鼻噴劑,三者外觀相似,用法不同,眼滴劑若有2種以上須同時使用時,建議互相間隔至少5分鐘以上,使眼睛可以充分吸收藥水,也可以避免藥水間交互作用的產生,若還需要使用眼藥膏則先點完眼藥水,再用眼藥膏,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民眾對於外用藥品最常見的錯誤用法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吞下肚,不但無法達到藥品本身的療效,誤食外用藥品也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其次為眼滴劑與耳滴劑相混淆造成使用錯誤,應於領藥時聆聽藥師解釋及詳閱藥袋上的資訊。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孩子使用藥物經驗多來自於父母親或者是家中的長輩,尤其是在老年人口比率高的地區,正確用藥的觀念並不普及,尤其是居住在偏鄉的孩子,平時在家的主要照顧者可能是祖父母,有些家長因為孩童害怕服藥時產生的苦味,就利用牛奶等飲料代替,或者孩子肚子痛或咳嗽,家長就直接將腸胃藥、綜合感冒藥以大人劑量給孩子服用,也有遇過家長錯把退燒栓劑放到冷凍庫,以上都是錯誤的用藥方式。吃藥2小時內先後使用 都算是併用大部分民眾雖然知道吃藥要配白開水,不能搭配茶或酒精飲品服用,卻不知道2小時內先後使用都算是「併用」,如果藥罐已開封,藥品中的棉花、乾燥劑都要拿出來,以防細菌及黴菌滋生,且最好在6個月內服用完畢。在用藥前應該詳細詢問藥師用藥方法以及注意事項,確保用藥安全,以免吃了藥反而傷害了健康,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蕭凱騰藥師表示,正確用藥有5大核心能力:1)做身體的主人/每個人的症狀、體質都有所不同,不要使用別人的藥品。在就醫或購買藥品時應針對症狀向醫師、藥師詢問及討論,選擇適合目前需求的藥品來使用,並詢問藥品使用的注意事項。2)清楚表達自己的身體狀況/看診或者到藥局購買藥品時,要向醫師或藥師說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3)看清楚藥品標示/建議將藥品保存於乾燥通風陰涼處、若已過期、變質或變色的藥品不要使用,應以廢藥處理流程處理。4)清楚用藥方法、時間/應詳讀藥物外盒說明、藥品說明書(仿單)標示的用法、用量及服用時間。5)與醫師、藥師做朋友/用藥前諮詢醫師或藥師是最好的辦法,建議可找尋適合自己的家庭醫師、家庭藥師做為健康顧問。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流感疫情嚴重,恐增加氣喘急性發作!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資料顯示,自流感季以來已累計1,778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醫師表示,本次流感主要仍為H1N1病毒引發的感染,許多氣喘病患也會因為流感引起呼吸道發炎,進而使得氣喘急性發作增加2~3成。台中榮總胸腔科醫師傅彬貴表示,過去健保資料顯示,近五年平均約7%氣喘病患因急性發作送急診。急診資源不足,嚴重氣喘更耗費醫療資源。他建議,嚴重氣喘患者應長期就診用藥,若屬於嚴重過敏性氣喘,目前已有健保給付的抗IgE生物製劑,達到長期有效降低急性惡化發生率,有氣喘的民眾可依個人狀況在醫師評估下選擇適當的治療。胸悶、夜咳以為感冒 患者不知自己罹氣喘根據近年健保資料庫顯示,氣喘人數逐年增加,嚴重氣喘患者攀升速度更以每年高達4%的幅度成長。傅彬貴醫師表示,氣喘常以胸悶、夜咳以及久咳作為表現,許多氣喘患者把這些症狀當作感冒,不少嚴重氣喘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罹患氣喘。傅彬貴進一步指出,目前急診室與加護病房因流感與醫護人力不足,病床一位難求,在醫療資源急需有效資源分配的當下,往年健保資料統計卻顯示,過去十年因氣喘急性發作送急診的患者累積達83萬人次,花費竟逾11億。其中,嚴重氣喘約占整體氣喘病患的5~10%,但花費的醫療資源卻占整體氣喘的40~50%!嚴重氣喘患者平均一年7次急性發作,平均每年至急診就醫1.8次,耗費加護病房、插管等大量醫療資源;死亡率更是輕度氣喘患者5倍!用藥服從率不佳 恐增氣喘急性發作傅彬貴醫師提到,氣喘現行用藥服從率不佳,許多患者害怕類固醇的副作用便自行停藥;或是只有天冷時用藥,但夏天停藥。看起來氣喘好像痊癒,但反而更容易惡化成嚴重氣喘,提升恐致命的急性發作率。醫師呼籲,嚴重氣喘病患者更須檢視自己氣喘控制狀況,切勿自行停用氣喘控制藥物。嚴重氣喘藥物包含口服類固醇、吸入式類固醇加上吸入式長效乙二型交感神經興奮劑、白三烯受體拮抗劑、緩釋型茶鹼與生物製劑。傅彬貴建議,嚴重氣喘患者更應規律使用吸入型類固醇及支氣管擴張劑,更要遵照醫師的指示醫囑,也可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使用目前已有健保給付的抗IgE生物製劑或者其他藥物。建議接受治療前,需經過專業醫師的評估,並注意各種藥物可能潛在的副作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年長者喜歡購買、囤積藥物的習慣,以及錯誤的藥物服用方式,常常讓人捏把冷汗,有藥師指出,曾遇過一位阿姨,多年來服用感冒糖漿都是整罐厚搭啦,直到藥師說明感冒糖漿的用法及成效,才讓這位阿姨恍然大悟自己過去的錯誤用藥習慣。大多民眾不會主動諮詢用藥為破除長者經常聽信誇大不實廣告買藥、不安全的用藥行為,食藥署辦理「阿公阿嬤逛藥局活動」,鼓勵家中長者有用藥問題能就近到社區藥局諮詢。透過活動,藥師們發現近半數的長者,是第一次到社區藥局詢問用藥問題,主要原因是覺得跟藥師不熟而不敢進去,逾9成民眾表示,日後若有用藥問題會主動諮詢。同時藉由辦理「我家藥健康」小故事徵文比賽,了解家庭實際用藥情形,發現有近九成的家庭都有錯誤用藥情形,歸類出5大迷思:1) 吃錯藥,占68.4%/誤吃別人的藥、劑量未照醫囑或藥袋標示、吃的藥已過期、變色、變形,也有人曾一次喝三瓶感冒糖漿,或阿公阿嬤因看不清楚而導致互相吃錯藥等。2) 就醫觀念錯誤,占51.3%/民眾聽說吃西藥傷肝又傷腎,能忍就忍,拖到不能忍受才看病,或吃家裡剩藥未好轉才看病、看了病不遵醫囑服藥,甚至有家長買感冒藥給幼兒吃。3) 購買來路不明的藥,占42.2%/購買來路不明的藥以年長者居多,阿公阿嬤占9成。其購買來源主要為電台宅配、廟口、公園廂型車、遊覽車、生技分享等,購買的理由有對方撒嬌、關懷、贈品誘人、誇大可治百病的偏方、秘方等。4) 感冒迷思,占9.9%/囤積藥品、推薦給別人吃、吃別人的藥,甚至孩子買一箱感冒糖漿給爸爸當生日禮物等。5) 藥品囤積、保存不當,占9.1%/許多長輩拿了許多藥,把藥袋、盒丟棄,各種藥混在一起;也有人憑顏色、形狀在選購藥品,或是將藥擺在廚房,與調味料放在一起,更有擺放在小孩拿的到的地方,導致小朋友誤食等。食藥署長期推廣民眾正確使用藥品,要遵守五不五要原則,包括要知風險、要看標示、要告病況、要遵醫囑、要問藥師,及不過量、不併用、不輕忽、不飲酒、不亂買,若有任何問題一定要詢問醫師或藥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一旦確診為癲癇,有多數患者的心中都會浮出「為什麼是我」、「世界末日來臨」等聲音,但其實癲癇並非不治之症也不可怕,只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遵從醫師指示服用藥物,有高達7成的患者都能獲得痊癒!腦細胞過度放電 癲癇就會發作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吳禹利醫師表示,癲癇是一種先天(如罕病、腦部發育不良)或後天因素(如外傷、腫瘤、發炎、中風)所引起的腦部疾病,當腦細胞過度放電時,就會造成僵直陣攣型、複雜性局部癲癇發作等20種症狀,主要發病的高峰期,有嬰兒時期、小學至青少年以及65歲以上三個階段,只不過,在臨床上遇見的患者,仍以不明原因居多。除此之外,醫師在臨床上也發現了一個特別的現象,約有10%的患者只要接觸到特殊因子(如麻將、情歌、熱水、讀書等)就會引起症狀,而這又稱之為「癲癇症後群」。只要3年不發病 癲癇患者可開始停藥雖然癲癇發作所引起症狀經常嚇到他人,但其實它一點都不可怕,只要按時服用藥物,20歲以下的患者,2年內沒發作過,並在腦波監測下表現正常的話,就可以慢慢停藥,至於成人則是3年內沒發作過並監測正常,也可以開始停藥,一般來說,有7成的患者都能夠痊癒。但以目前的傳統藥物來說,仍有3成的頑固型癲癇患者無法獲得控制,所以,今年6月時健保已核准新一代抗癲癇藥物,幫助12歲以上局部癲癇發作併有或未併有續發型全身發作的輔助治療。所以提醒民眾,應多留意身體各種症狀,畢竟癲癇的局部小發作容易讓人忽略,且一旦確診後,應積極接受治療,遵循用藥指示,如此一來,就能大幅降低意外風險,提升生活品質,甚至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