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

腸病毒疫情拉警報! 掌握黃金治療期

腸病毒疫情拉警報! 掌握黃金治療期#腸病毒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資料顯示,急診監測資料顯示,全國腸病毒急診就診千分比已3週呈現上升趨勢,社區監測腸病毒型別以EV71型為主,今年截至4月2日止,全國腸病毒重症病例已有21例,高雄市1例,該例重症幼童,由於家長出現重症前兆提高警覺,立即依醫師建議轉送大醫院治療現已痊癒,衛生局藉此呼籲,由於腸病毒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等重症的前兆病徵,請務必立即轉送大醫院就醫、掌握黃金治療期。相較去年同期全國沒有出現腸病毒重症病例,顯示今年疫情不容小覷。高雄市衛生局為降低幼童感染腸病毒,於2月初共同與教育局召開腸病毒防疫政策討論會,並展開教幼托機構、幼童活動之公共場所的洗手設備及環境消毒督核工作,於3月中旬全面完成993家普查。由於人口密集之場所容易傳播腸病毒。衛生局也提醒教幼托機構須需小心警覺,做好防護,罹病學童應請假在家休息,托育機構務必依公告落實腸病毒通報及停課規定辦理,小學一、二年級、幼稚園、托育機構,於7天內同一班級有2名以上(含2名)學童經醫師臨床診斷為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峽炎,或疑似腸病毒感染時,該班級應停課7天。違反規定者,將處新臺幣3千元以上1萬5千元以下罰鍰。此外,家長盡量避免讓5歲以下幼童至人潮擁擠之公共場所。家中有幼童的成人需落實勤洗手,由於腸病毒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的前兆病徵,請務必立即轉送大醫院就醫、掌握數小時之黃金治療期。

腸病毒國際疫情升溫 幼童出國須當心

腸病毒國際疫情升溫 幼童出國須當心#腸病毒

近期國際間特別是東南亞地區紛紛出現腸病毒活躍程度升高情形,疫情趨勢高於去年。由於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且目前尚無疫苗或特效藥,預防感染格外重要。疾病管制局提醒至流行地區之旅客,應注意隨行的幼童,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避免遭受感染。國際間近期紛紛傳出疫情,如越南自去年起手足口病發生率急速上升,今年截至3月中旬已報告15,000餘例手足口病,為去年同期的7倍,而新加坡第12週通報1,021例手足口病(去年同期287例),今年累計通報8747例,明顯高於去年同期及近五年同期平均。馬來西亞Sarawak州手足口病病例急遽上升,累計報告3,807例手足口病,已61所學校停課。美國則共接獲四州(加州、內華達、康乃迪克、阿拉巴馬)報告63例手足口病病例,63%為2歲以下兒童,24%為成人,美國手足口病好發於夏秋季節,此次疫情的病例年齡分布、發生季節、主要病毒型均不尋常。泰國今年第12週手足口病報告數高於歷年同期平均;截至第12週共累計報告4,035例手足口病。香港手足口病及腸病毒感染個案趨升,10件機構手足口病群聚事件,高於近3週的3-5件,澳門2月報告65例腸病毒感染病例,較1月(18例)及去年同月明顯增加。疾病管制局呼籲,人口密集之場所容易傳播腸病毒,腸病毒流行期間,若計畫前往流行地區,請小心警覺,做好防護,尤其盡量避免讓5歲以下幼童至人潮擁擠之公共場所。平時可透過簡單的衛生保健有效降低感染腸病毒的機會,如:勤洗手,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清洗、消毒兒童玩具等。若家中兒童發生手足口症,需觀察是否出現重症的前兆,應立即送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黃金治療時間。

腸病毒進入警戒期 重症個案高於往年

腸病毒進入警戒期 重症個案高於往年#腸病毒

由於腸病毒71型自去年秋冬開始活躍尚未停緩,且仍持續出現重症個案,今年起截至3月26日止已累計20例,高於往年同期。行政院疾病管制局提醒民眾,天氣逐漸變暖,預期即將進入腸病毒流行期,幼童家長千萬不可掉以輕心。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家庭、教托育機構及人口密集場所最容易傳播,家長應避免攜帶嬰幼兒至人潮擁擠之公共場所,並避免嬰幼兒與腸病毒病人接觸;教托育機構應加強宣導學童確實做好正確洗手動作及衛教觀念,並定期進行環境清潔及重點消毒,同時配合落實執行疫情通報及停課機制。疾管局再次提醒民眾,學齡前嬰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之黃金治療時間,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設法與其他幼兒隔離,減少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注意觀察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一旦出現上述任一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腸病毒是臺灣的季節性流行疾病,致病的對象以嬰幼兒為主,在少子化的現代,每年都對社會帶來相當程度的衝擊。腸病毒防治不單是公共衛生課題,學校教育、幼托輔導及醫療照護亦扮演關鍵角色,若要成功防治,需要衛生、教育、社政及醫療體系的全力配合,疾管局與地方衛生單位將持續結合相關部會的力量,加強防治工作,提升民眾對腸病毒的正確認知與實踐,同時加強醫療體系之橫向溝通,確保醫療資源調度順暢,以避免重症及死亡個案的發生。

氣溫回溫腸病毒增 疾管局籲速送醫

氣溫回溫腸病毒增 疾管局籲速送醫#腸病毒

近日氣溫又稍微升高,也讓大家見到久違的陽光,不過疾管局本日卻公布3例腸病毒71型重症新增個案,分別為中部1歲5個月男童及4歲6個月女童,及南部2歲2個月男童,由於腸病毒71型自去年秋冬開始活躍尚未停緩,且仍持續出現重症個案,今(101)年起截至3月26日止已累計20例,高於往年同期。疾管局提醒民眾,天氣逐漸變暖,預期即將進入腸病毒流行期,幼童家長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圖片翻攝自疾管局影音專區。)3名幼兒皆於3月中旬起出現持續發燒、四肢及臀部出現紅疹、口腔水泡潰瘍等腸病毒感染症狀,並出現肌抽躍、心跳過速及嘔吐等疑似重症病徵,經及時赴大醫院就醫後,其中2人已康復出院,另1人目前仍於普通病房治療,穩定復原中。疾管局指出,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家庭、教托育機構及人口密集場所最容易傳播,家長應避免攜帶嬰幼兒至人潮擁擠之公共場所,並避免嬰幼兒與腸病毒病人接觸;教托育機構應加強宣導學童確實做好正確洗手動作及衛教觀念,並定期進行環境清潔及重點消毒,同時配合落實執行疫情通報及停課機制,同時也再次提醒民眾,學齡前嬰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之黃金治療時間,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設法與其他幼兒隔離,減少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注意觀察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一旦出現上述任一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打擊腸病毒台中副市長擔任洗手大使

打擊腸病毒台中副市長擔任洗手大使#腸病毒

因應腸病毒疫情升溫,臺中市政府衛生局23日上午在大里區崇光國小舉辦「打擊腸病毒 贏在常洗手」校園宣導活動,由台中市副市長蔡炳坤著籃球服裝出席擔任洗手大使,教小朋友正確洗手5步驟,象徵活力、健康臺中,宣示打擊腸病毒的決心。活動中,麥當勞叔叔以活潑、生動的洗手歌,帶領現場小朋友一起唱唱跳跳,並以「洗手5時機」行動劇,演出正確「濕、搓、沖、捧、擦」洗手5步驟、與「吃東西前、和小寶寶玩前、上廁所後、擤鼻涕後及看病前後」洗手5時機基本防治觀念,逗趣的演出讓學童看的入迷外,更藉由戲劇表演深根校園中。根據疾管局表示:截至3月20日止,全國已有17例確診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開學後學童間的互動更可能助長傳播,再加上三、四月氣溫上升,腸病毒的活躍度將大幅提升,因此今年度將與「麥當勞叔叔之家兒童慈善基金會」合作舉辦『打擊腸病毒 贏在常洗手』校園巡迴宣導活動,藉由落實校園洗手運動,降低校園疫情風險。臺中市政府衛生局黃美娜局長表示:腸病毒好發在5歲以下幼童,如果出現手足口症、或疱疹性咽峽炎感染者,應立即就醫及休息,並注意觀察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一旦出現上述任一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皆大歡「洗」!連鎖超商齊防腸病毒

皆大歡「洗」!連鎖超商齊防腸病毒#腸病毒

截至3月20日,國內有17例腸病毒重症個案,皆為腸病毒71型感染,其中新北市有2例。相較去年同期全國0病例,不僅顯現疫情有上升趨勢,且已在全國形成威脅,國內10大知名連鎖企業在新北市政府衛生局號召下,在昨日(21日)聯手宣誓「10指大動 皆大歡洗」齊心防治腸病毒,包括員工教育訓練、宣導正確洗手5步驟及執行環境清潔消毒登錄表等,為小朋友的健康盡一份心力。(圖片翻攝自疾管局影音專區。)10大連鎖企業聯合宣誓一齊努力防治腸病毒,確實執行「內部員工腸病毒防治教育訓練」、「協助張貼衛教宣導海報及正確洗手5步驟貼紙」、「確實執行環境消毒工作並將清潔紀錄表張貼於明顯處供民眾查閱」,10大連鎖企業分別是大潤發、愛買、好市多、家樂福、環球購物中心、遠東百貨、宜家家居、麥當勞、肯德基及健寶園等。新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腸病毒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臺灣地處亞熱帶,全年都有感染個案發生,儼然已是國內地方性的流行疾病之一。預估3、4月後,腸病毒的活躍度將隨著氣溫上升而提高,家有嬰幼兒的家長務必小心防範,並落實勤洗手的衛生習慣。過去疫情每年約自3月下旬開始上升,於5月底至6月中達到高峰,9月份開學後再出現一波流行,衛生局進一步說明,由於腸病毒喜歡容易侵襲國小1、2年級以下的學童,尤其是5歲以下的幼童,是感染併發重症及死亡之高危險群體,且重症致死率高達25.7%,家長千萬不能輕忽。因此,衛生局局長林雪蓉指出,與民間企業合作,不僅能促進員工及顧客健康,也能讓企業善盡社會責任,提升公司形象,讓市民藉由更多的管道獲得訊息。

腸病毒攀升 通報人數比去年多3倍

腸病毒攀升 通報人數比去年多3倍#腸病毒

最近溫度漸暖,開學也過了半個學期,不過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監測腸病毒流行狀況同時,卻發現開學後通報病例呈現大幅上升,101 年1~10 週(1/1~3/10)臺北市區域級以上醫院腸病毒累計通報高達1,182 例,較去年(100年)同期 417 例成長 183.45%;且 101 年 1-10 週(1/1-3/10)臺北市校園傳染病通報數累計也高達1,384例,較100年同期352例成長293.18%;停課班級累計113班次,較100 年同期35班成長 222.86%。衛生局呼籲家長應注意幼童健康狀況,協助建立正確洗手等個人衛生習慣,以保護寶貝的健康。(圖片翻攝自疾管局的宣傳單張。)依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社區腸病毒監測結果顯示,臺北市截至3月15日止於社區已發現有5例腸病毒71型輕症個案,衛生局疫調發現5例中有1例是高中生、2例國中生、1例國小學童,以及1例學齡前兒童。家長應重視此波腸病毒可能會感染年齡較大的兒童,一旦有出現腸病毒症狀,還是要落實「生病不上課」及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傳染給家中年齡較輕的小朋友,而增加併發重症的風險。衛生局為加強腸病毒防治工作,積極輔導各級學校及幼托機構落實校園傳染病通報作業,今年2月間已針對未依規定時限完成通報的幼稚園裁罰,依違反傳染病防治法處以罰鍰新臺幣3000元。衛生局提醒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家中小朋友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特別注意是否出現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如:持續發燒、嘔吐、嗜睡、意識不清或抽搐,務必攜幼童至大醫院就醫,以免錯失治療的黃金時間。              

腸病毒升溫 花蓮衛生局籲正確洗手

腸病毒升溫 花蓮衛生局籲正確洗手#腸病毒

每年三月下旬腸病毒疫情便開始升溫,花蓮縣衛生局叮嚀小朋友做好衛生習慣,要充足睡眠、營養均衡、多運動,並養成正確洗手的五步驟「濕、搓、沖、捧、擦」,提升免疫力才能趕走腸病毒和流行性感冒。 衛生局也叮嚀民眾,腸病毒的預防方法,可從日常生活中著手;如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正確完成「濕、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確實搓洗手心、手背與指縫,是提升免疫力與趕走腸病毒和流行性感冒的重要步驟,洗完手也記得發揮公德心,將經過肥皂污染後的水龍頭開關沖洗乾淨。 腸病毒的傳染來源,主要經由腸胃道或呼吸道傳染,或可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受到感染,腸病毒潛伏期為二到十天。 腸病毒可以引起多種疾病,其中多數感染者沒有明顯症狀,有些則只有發燒或類似一般感冒的症狀,少數會出現一些特殊的症狀,包括手足口病、病毒性腦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心肌炎等。 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監控統計顯示,101年1月~3月12日止,全國共通報42例疑似腸病毒重症病例,14例確定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預估3、4月後腸病毒的活躍度將隨著氣溫上升而提高,屆時全國疫情可能快速攀升,於5月底~6月中達到高峰,雖然目前花蓮縣尚未有重症病例,衛生局提醒,腸病毒以五歲以下嬰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培養正確的洗手習慣、充足睡眠、營養均衡、多運動都能減低受感染的機會。 另外,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以提昇免疫力,兒童玩具要經常清洗、消毒,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 腸病毒流行期間,盡量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如發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請假在家休息。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