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劑量電腦斷層

肺癌初期無徵兆!避免8大危險因子

肺癌初期無徵兆!避免8大危險因子#低劑量電腦斷層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8歲的魏先生,抽菸長達40年,因咳嗽,痰液有血絲求診,被診斷為局部晚期鱗狀細胞肺癌IIIB期。採用放射治療合併化學治療的方式,治療成效相當好,3個月後腫瘤完全消失。抽菸、廚房油煙等 肺癌8大危險因子根據衛福部的資料顯示,國人肺癌發生率逐年增加,近5年平均死亡人數超過9千人,是台灣癌症十大死因之首。肺癌危險因子包含(1)抽菸、(2)廚房油煙及二手菸、(3)家族病史、(4)空氣污染、(5)肺結核及其他慢性肺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6)石棉暴露、(7)放射線暴露、(8)老化等。早期肺癌無症狀 有症狀時7成已晚期或轉移郭綜合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陳紘玉說明,肺癌種類可分為小細胞癌與非小細胞癌2大類,前者約占10至15%,好發在呼吸道中央,生長快速易轉移,治癒率低,與抽菸高度相關;後者又可分為肺腺癌、鱗狀細胞癌及大細胞癌。其中肺腺癌佔多數,好發在肺部周邊,是女性最好發的類型;鱗狀細胞癌好發肺部中央,生長速度不快,與抽菸強烈相關;大細胞癌罕見,好發在肺臟表面,生長快速易轉移。早期肺癌完全沒有症狀,當有症狀產生時,7成病患已是局部晚期或已轉移。常見症狀包含持續咳嗽、痰中帶血、胸痛、哮鳴、喘鳴和呼吸急促等。若產生轉移現象,可能發生淋巴腺腫大、中樞神經系統侵犯、骨骼疼痛、高鈣血症及黃疸等症狀;也可能有全身性症狀,包括厭食、體重減輕、虛弱、易疲倦等。肺癌篩檢工具包含胸部X光、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肺癌分期,主要根據肺部腫瘤大小、侵犯周圍組織深度、是否擴散到淋巴結或身體其他部位。第1期是早期癌症,第4期為晚期癌症,即癌細胞已經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陳紘玉主任表示,肺癌篩檢工具包含胸部X光、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前者只能偵測大於1公分的病兆,後者則能早期偵測到0.3至0.5公分的病兆,但健保不給付,需自費。診斷分期則可以透過支氣管鏡、電腦斷層以及正子攝影等來確認。4D電腦斷層定位 腫瘤定位更精準陳紘玉主任說明,肺癌治療根據分期,第1期到第3期可考慮手術或是放射線治療,第4期則以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或免疫治療為主。而肺癌放射線治療時機為早期肺癌、局部晚期肺癌(IIIB期)、手術治療後的病人、姑息性放射治療。傳統放射治療在肺部、胸部、上腹部(肝臟)的腫瘤時,隨著呼吸起伏,腫瘤亦隨著移動,為了確保可以照射到腫瘤,需加大照射範圍,導致較高副作用。4D電腦斷層定位可精確腫瘤移動範圍,避免腫瘤因呼吸的移動,超出治療範圍;搭配影像導航動態弧形放射治療系統,進行強度調控放射治療,提升腫瘤治療效果,可有效減少照射範圍,降低副作用。

肺癌初期難察覺 該做電腦斷層嗎?

肺癌初期難察覺 該做電腦斷層嗎?#低劑量電腦斷層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公布癌症登記報告,肺癌堪稱癌症中的第一殺手。2015年新增加肺癌個案約1萬3千名,同年肺癌死亡人數也有將近9千2百人,近年引起相當大的關注。肺癌早期大多無明顯症狀,當因為症狀求醫,約一半以上已是末期(第4期),治療效果不佳,5年存活率也只有約5%。但如能於第1期就發現,5年存活率能提升至6成。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 減少高風險者20%肺癌死亡率成大醫院一般內科醫師蔡昇翰說明,過去肺癌的篩檢工具主要是胸部X光,但因解析度低,腫瘤需要0.9至1公分大小才比較容易檢查出來。此外也有許多腫瘤躲在X光死角不容易被看到,也有研究指出約8至9成肺癌無法在第一次X光檢查看出,利用X光篩檢並無法減少死亡率。根據2011年美國的一項大型研究發現,有較高肺癌發生風險的55至74歲重度吸菸者族群,若每年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連續3年,後續平均追蹤6年半,對比於胸部X光的篩檢,能減少20%肺癌死亡率及6.47%的全死因死亡率,確立低劑量電腦斷層的地位。風險為過度診斷 可能因檢出結節造成後續處置蔡昇翰醫師表示,低劑量電腦斷層是電腦斷層的一種,但輻射劑量較低,約只有一般電腦斷層的1/6。因肺部有空氣做對比,仍能清楚顯示肺部的結構,在篩檢肺癌上面能取代一般電腦斷層,也成為熱門的健檢項目。不過低劑量電腦斷層也有其侷限並可能帶來後續風險,例如過度診斷,有3至5成一般受檢者會被檢查出肺結節,而有結節者中真正肺癌的比例不到5%。一旦被發現有肺結節,多數無法直接判斷良性或惡性,而需要後續追蹤,甚至侵入性檢查如切片或開刀,而這些檢查也可能造成如氣胸或血胸等嚴重的併發症;有些腫瘤生長緩慢,可能長期在體內相安無事,也不影響壽命,卻因篩檢出結節而讓病人可能接受到後續手術及麻醉風險。其他多數人則需要連續電腦斷層檢查追蹤,耗費時間及費用,以及不安焦慮的心理壓力,以及增加輻射暴露風險。不建議沒有危險因子的民眾進行篩檢蔡昇翰醫師提醒,雖然低劑量電腦斷層可降低高風險群的肺癌死亡率,但是對於非高風險或其他風險者,如有家族史或空氣汙染接觸,仍未有足夠證據支持,台灣「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共識宣言」目前也不建議沒有危險因子的民眾進行篩檢。若擔心癌症發生,經濟也負擔得起自費篩檢,建議在有多專科肺癌診治經驗的機構進行,多了解相關風險及可能的後續計畫,才能得到篩檢真正益處。

利器!低劑量電腦斷層 助揪早期肺癌

利器!低劑量電腦斷層 助揪早期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肺癌長期盤據國人十大死亡原因榜首,而早期治療是決定肺癌預後最重要因素,故大量篩檢以利及早發現延長壽命。傳統上是以胸部X光偵測肺部結節進行肺癌篩檢,但是胸部X光空間解析度遠不及電腦斷層,加上許多重疊結構也常使得肺部結節不易早期被發現。這時可考慮肺癌篩檢利器「低劑量電腦斷層」能及早發現病灶,提高治癒率與存活率。衛福部台南醫院放射科主任謝志強表示,十多年前,國外就有用電腦斷層篩檢肺癌,但因為早期電腦斷層速度慢、又有輻射量問題,但隨著科技進步,目前廣泛應用的多切面電腦斷層其掃描速度已經快速到足以進行肺癌大量篩檢。同時低劑量電腦斷層可大幅降低電腦斷層檢查帶來的輻射劑量問題。加上偵測到的肺部結節數目為胸部X光的4倍,故而低劑量電腦斷層是目前較理想的肺癌篩檢工具。老煙槍、家族史罹癌機率高   更須及早篩檢因此,謝志強也建議,有以下情況者應定期接受電腦斷層篩檢:30歲以上的吸菸者、煙齡達十年、有家族史、肺結核及肺纖維化者,發現肺癌機率較一般人為高。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吸二手菸等也都是肺癌高危險群。還有長期曝露於排油煙環境下工作者。因為近年來女性罹患肺癌明顯攀升,即使是沒抽菸族群也會罹患,故提醒女性同胞也不能輕忽肺癌篩檢的重要性。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