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細胞癌

血尿腰痛纏身?腎臟癌恐找上你

血尿腰痛纏身?腎臟癌恐找上你#腎細胞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癌症登記年報,在2014年時,腎惡性腫瘤發生率排名男性為第14位,女性為第17位;腎臟癌死亡率的排行於男性則為第14位,女性為第16位。一年中台灣初次診斷為腎臟癌的患者約有1400人左右。要討論腎臟癌,還是得先來看看腎臟在哪裡,腎臟是一對如豆子型狀的器官,大小約莫拳頭一般,分別位在脊柱的左右兩邊,腰部附近,因此台語稱為「腰子」。順帶一提,腎臟上方有一團小的腺體,我們稱為腎上腺。腎臟負責過濾血液 移除多餘水分廢物腎臟是人體內重要器官,能過濾血液、移除多餘的水分、廢物、鹽分,因而製造出尿液排出體外,同時也能調控血壓和製造紅血球生成素。雖然我們有一對腎臟,但萬一只剩下一顆腎臟時,常常也是可以存活的狀況,所以你才會聽到有人能去「捐腎」或「賣腎」,也就是大部分時候一顆腎臟也行得通。然而萬一兩側腎臟都失能,則會帶來大麻煩。腎臟癌多數是「腎細胞癌」,無論在男性或女性個案都佔了九成以上,我們以下的介紹就以腎細胞癌為主。腎臟癌早期很少會讓人感到不舒服,通常都是等到癌症愈長愈大時才會出現症狀。常見的症狀如下:*血尿:尿液顏色可能變成深咖啡色、血色、或淡粉紅色。但出現血尿並不是就一定罹患癌症。* 總是無法改善的單側腰部與背部疼痛。* 發現腰部單側有腫塊。* 胃口不佳與疲憊。* 莫名發燒,找不到感染源。* 貧血與腳踝腫脹。罹患腎臟癌的危險因子* 年紀大:腎臟癌患者通常超過四十歲。* 抽菸:抽菸者罹患腎臟癌的機會是不抽菸者的兩倍,且菸吸的愈多,罹患腎臟癌的機率就愈大。若曾抽菸但戒菸的話,罹腎臟癌機率會逐漸降低,但要戒了很多年才會與不抽菸者相當。* 體重過重:肥胖者的荷爾蒙分泌會有所改變,因而提高了腎臟癌的機率。* 慢性腎衰竭及長期洗腎。* 家族史:假如兄弟姊妹曾有腎臟癌的話,那罹患腎臟癌的機率就會比較高,這可能與基因遺傳和家人間共同生活環境都有關係。* 曾在工作中大量暴露有機溶劑、苯、石綿、鎘金屬、部分除草劑等化學物質會提高腎臟癌的機率。腎臟癌經常默默生長 長很大也無不適感但由於腎臟位置比較深層,觸診並不容易發現腫塊,因此腎臟癌是個可以默默地生長,長到很大,卻不會帶來太多不舒服的癌症。然而,腎臟癌的發生機率不那麼高,因此目前研究顯示,在沒有症狀時定期篩檢沒有特別好處,並不建議沒有危險因子的人接受腎臟癌定期篩檢,除非是有特殊遺傳性疾病者及長期洗腎這些問題時,就可以與醫師討論是否要定期檢查。懷疑罹患腎臟癌後的檢查,以驗血、驗尿、影像檢查(包括電腦斷層、核磁共振、腎盂造影等)、與切片為主,醫師會判斷腎臟癌分期,決定治療方向。* 第一期 腫瘤在小於七公分以內,而且腫瘤範圍僅限於腎臟。* 第二期,腫瘤大於七公分,但腫瘤範圍仍僅限於腎臟。* 第三期,腫瘤侵犯超過腎臟,影響其他周邊血管、脂肪組織及淋巴結。* 第四期,腫瘤侵犯周遭小腸、胰臟組織,或已轉移到骨頭、肝臟、肺臟等遠處器官。除了腎臟癌分期以外,以下狀況也會讓醫師預測患者的預後較不好。* 抽血看到LDH數值高。* 血鈣上升。* 貧血。* 從診斷到需要化療、標靶治療、免疫療法等全身性治療的時間不到一年。* 腎臟癌轉移兩處以上。手術通常是治療腎臟癌的第一步。不想開刀卻想治癒腎臟癌,幾乎可說是不可能的任務。手術時,醫師除了移除惡性腫瘤外,也會盡量維持腎臟功能。無法清除癌組織時 可用冷凍或射頻燒灼治療根除性腎臟切除是是最常做的手術方式,除了移除單側腎臟外,還會將腎上腺、附近的淋巴結及周遭組織一併移除。現在這樣的切除手術可用直接開腹、腹腔鏡方式、或機器人手臂(達文西系統)等達到。假設腎臟癌已經侵犯到腎臟靜脈及下腔靜脈等大血管,就會提升手術的複雜程度。手術之後,患者就少掉一顆腎臟,大部分都還是能靠著剩下那顆腎臟過生活即可,不用洗腎。另外,若腫瘤較小,還不到四公分時就被找到,且是單一腫瘤的腎臟癌,則可以考慮腎臟部分切除,不拿掉整個腎臟。但如果腎臟癌的位置在太靠近腎臟中間就不適合。手術無法清除癌組織時,可以考慮用冷凍或射頻燒灼等方式將腫瘤凍死或煮熟致死。手術前也可以考慮用動脈血管栓塞方式,減少癌細胞的血流養分供應,促使腫瘤縮小。腎臟癌的全身性療法包括了標靶治療、生物製劑及化療。標靶治療能夠盡量針對腫瘤本身做破壞,而減少傷害其它身體組織。生物製劑的訴求是加強身體免疫系統的攻擊反抗能力,化學治療也有一定的幫助。雖然目前醫學並不完全清楚為什麼有些患者會罹患腎臟癌,但是「戒菸、維持適當體重、控制高血壓、減少暴露於有害化學物質之中」應該是能預防腎臟癌的幾個策略。(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背痛腳麻 竟發現腎細胞癌轉移薦骨

背痛腳麻 竟發現腎細胞癌轉移薦骨#腎細胞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台中60歲許先生生活作息正常,也無任何慢性疾病,兩年前因右下背痛、右腿痠麻而至骨科就診,經核磁共振影像發現薦骨處有一顆超過6公分的腫瘤,切片證實為腎細胞癌第四期合併遠端轉移,腎臟本身也有一顆約2公分腫瘤,屬於重大疾病。因一線標靶藥物療效有限,合併免疫療法控制癌細胞擴散,經過1年半治療,腎臟腫瘤幾乎消失,再配合手術切除薦骨腫瘤,目前病情控制良好。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蕭子玄表示,面對晴天霹靂的消息,患者仍打起精神與醫師溝通,多次強調「相信醫師一定可以幫我」,從一開始對標靶藥物反應不佳,後來經調整用藥,合併免疫療法治療一年多後,位於薦骨的腫瘤萎縮,總算可以透過手術切除,而腎臟的惡性腫瘤也縮小許多,日前順利康復出院,但醫師仍提醒需定期追蹤,以避免癌症復發。腎細胞癌初期無任何症狀蕭子玄醫師介紹,腎細胞癌為腎臟實質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好發年齡為40歲至70歲,腎細胞癌初期通常無任何症狀,大多是因其他疾病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時無意中發現,而腎細胞癌臨床症狀相當多變,當出現血尿、腹部腫塊、腰痠背痛、貧血、體重減輕等症狀時,代表腫瘤期別較晚,若有上述症狀千萬不可大意。蕭子玄醫師指出,腎細胞癌發生的原因尚未確定,通常與吸菸、肥胖、藥物濫用、長期接受血液透析或接受過腎臟移植者、染色體異常,和環境及職業因素有關,通常腎細胞癌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但因患者已是腎細胞癌第四期合併遠端轉移,故建議先透過標靶藥物治療。免疫療法加標靶治療 助降低副作用拉長存活期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葉士芃則表示,免疫療法可搭配標靶療法治療癌症,藉由可辨識癌細胞並活化自體免疫細胞的特性,幫助病患徹底消滅癌細胞,對於癌友而言是一大福音。然而癌症免疫治療仍有可能出現藥物不良反應,可能在身體各器官組織發生發炎反應,應及早留意免疫治療藥物不良反應,密切進行常規追蹤。

21歲女大生血尿頻頻 竟罹腎細胞癌

21歲女大生血尿頻頻 竟罹腎細胞癌#腎細胞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二十一歲的陳小姐,腰痠、血尿、疲倦長達一個多月,本來以為是泌尿道感染不以為意,豈料症狀隨著時間拉長愈來愈嚴重,不得已前往診所就醫,檢查後確診竟罹患腎細胞癌第二期,右腎臟腫瘤已達八公分。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微創科主任黃志平醫師表示,以往認知腎細胞癌好發於五十至七十歲中壯年,但近年有年輕化趨勢,臨床已遇到不少年輕個案,二十一歲的陳小姐只是其中一例。 腎細胞癌難被發現 不可不知晚期三大症狀:血尿/腰痛/腹腫泌尿部微創科主任黃志平醫師解釋,腎臟位在腹腔後壁脊柱兩側,因脂肪團團包圍,就算有腫瘤也不容易被摸到,或是待腫瘤壓迫腎臟周圍神經及晚期移轉他處,才會出現明顯症狀,早期多得靠健康檢查發現,臨床常見腫瘤長到七公分以上大小才前來就診的患者。根據統計,國內每年新增約一千四百名腎細胞癌患者,因為早期沒有任何症狀,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多半伴隨腰背單側疼痛、血尿、腹部腫塊等三大典型症狀,男女比例約為二比一,常被形容為「沈默癌症」。黃志平主任說,抽菸、肥胖、高血壓、接觸有機溶劑都是腎細胞癌危險因子,一定要多留意是否有血尿、長期單側腰腹痠痛和腹部腫塊等三大常見症狀。腎細胞癌早期可透過一般手術切除,晚期則可考慮使用全身性治療,包括標靶藥物、免疫療法等可提供第一、二線治療選擇,目前多以標靶藥物治療為主。標靶藥物依作用機轉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TKI抑制劑,多用於一線治療,作用為抑制腫瘤血管新生,阻斷養分供應腫瘤,主要針對亮細胞腎臟癌,治療效果普遍較好,無病存活期平均達十至十二個月,整體存活率平均可達二至三年;第二類則是mTOR抑制劑,可抑制腫瘤細胞分裂及血管增生,無病存活期約為四至五個月。黃志平主任表示,醫師多半會依據疾病狀況、副作用耐受程度、療效等考量,建議患者選擇不同的藥物做為治療計畫,才能達到更好的生活品質和療效。健康比什麼都重要 醫師呼籲應定期做健康檢查日前曾有一名六十歲男性,右側頭顱長了顆二・六公分大腫瘤,外觀明顯、摸起來不痛,因自身警覺主動到醫院做全身檢查,才確診腎細胞癌晚期合併顱骨及硬腦膜轉移,左腎腫瘤達六公分大小,肺部也有二十多顆兩公分大小不等腫瘤。經手術切除腎臟、顱部腫瘤後,以標靶藥物持續治療,三年多來狀況穩定。黃志平主任呼籲,除了維持良好生活作息、避免抽煙、多運動以外,民眾應定期做腎臟超音波檢查,三十歲以上二至三年檢查一次,五十歲以後則應固定每年檢查,若有相關症狀出現時可至泌尿外科求診,才有機會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血尿等3症狀 當心是「腰子」長癌!

血尿等3症狀 當心是「腰子」長癌!#腎細胞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癌症登記顯示,腎癌年新增人數已衝破千人大關,高達1千3百多人。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林登龍醫師表示,腎癌患者約以每年1.5%的速率成長,超過9成為腎細胞癌,男性患者略多於女性,比例約為1.5:1,近年來年輕化現象明顯,門診不時有40多歲中壯年患者確診,打破以往腎細胞癌平均年齡多為60多歲的印象,其患者多仍為家中重要支柱,無疑是為家庭帶來一記重擊。長期腰痠背痛勿輕忽 恐是腎癌找上身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常務理事張延驊醫師表示,腎臟位於腹腔後壁的脊柱兩側,通常被脂肪包圍,即使有腫瘤也不易被摸到,因此腎細胞癌初期往往無法被察覺,其常見血尿、腰痛、腹部腫塊等三大症狀,但患者是一般多已進展為晚期才會發現;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腎細胞癌所引起的腰痠背痛,與一般腰痠背痛最大的不同點是,即使經過休息也無法緩解,嚴重時吃止痛藥也不能抑制疼痛。腎癌治療方式多 積極治療仍可享有生活品質 張延驊醫師強調,針對腎細胞癌治療已有多種方式,依據疾病狀況、副作用耐受程度、療效等,可選擇不同的藥物做為治療計畫,達到患者更好的生活品質和療效。而腎細胞癌預後好壞,最重要的關鍵仍在是否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建議四十歲以上的民眾應每年定期進行健檢,若是有相關症狀出現時,應提高警覺,可至泌尿科求診,透過X光、超音波、尿路攝影、電腦斷層攝影等檢查,若能夠越早確診,後續治療效果也會越好。首創衛教「腎」利舞 輕鬆記住腎細胞癌警訊為了使民眾能提高警覺,定期健康檢查,及早辨明腎細胞癌症狀,台灣泌尿科醫學會也大展巧思,突破以往枯燥乏味的教條式衛教,將腎細胞癌的危險族群、疾病說明、三大症狀等,透過全新編曲、排詞、編舞,把危險因子、症狀等變成洗腦式歌詞,配合讓人印象深刻的舞步,打造極富動感的「腎」利舞,讓民眾可以輕鬆記住腎細胞癌的警訊,達成及早診斷、正確治療的目標。(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沉默癌症」年輕化 中壯年恐要命!

「沉默癌症」年輕化 中壯年恐要命!#腎細胞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下班備感腰酸背痛、洗澡摸到腹部腫塊、早上小便出現血色,這些徵兆別當做只是工作太累的現代文明病,可能是腎細胞癌初期症狀!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癌症登記顯示,腎癌年新增人數已衝破千人大關,達1千3百多人。且腎細胞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又被形容為「沈默癌症」。腎細胞癌初期症狀難察覺 中壯年罹病衝擊家庭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林登龍表示,根據最新癌症登記資料記載,腎細胞癌新增患者45歲以下比例達約1成4,與其他國人常見癌症如肺癌(4.6%)、大腸癌(6%)、肝癌(3.2%)相比,年輕患者明顯較多;若將年齡區間再往上調,更發現高達4成5新增患者為60歲以下,男性更逼近5成,顯示近半罹患腎細胞癌的男性為60歲以下。中壯年多為家中重要支柱,罹癌為家庭帶來重擊!除了人數持續增加並明顯年輕化外,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常務理事張延驊表示,腎細胞癌常見的3大症狀為:(1)血尿、(2)腰痛、(3)腹部腫塊,出現時多已進展為晚期。建議40歲以上的民眾應每年定期進行健檢,若有相關症狀出現,應提高警覺至泌尿科求診。越早確診,後續治療效果也越好。腎細胞癌治療已有多種方式,醫師將依據疾病狀況、副作用耐受程度、療效等考量選擇不同的藥物做為治療計畫,達到患者更好的生活品質和療效。腎細胞癌知識寓教於樂 遠離威脅腎細胞癌預後好壞最重要的關鍵仍關乎是否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為了使民眾提高警覺,定期健康檢查、及早辨明症狀,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將腎細胞癌的危險族群、疾病說明、3大症狀等,打造讓人印象深刻的「腎」利舞。歡迎前往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官網觀看影片,了解更多相關腎細胞癌衛教資訊。此外,民眾也可陸續於部份客運車上電視看見此衛教影片,期盼藉由公益播放,讓腎細胞癌初期的警訊能深入社會每個角落,共同遠離腎細胞癌的威脅。

腎臟癌早期無症狀 婦健檢出6公分瘤

腎臟癌早期無症狀 婦健檢出6公分瘤#腎細胞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62歲的王姓婦人在某次健康檢查中,赫然發現左側腎臟長了一顆直徑6公分的腫瘤,幸好及早發現,腫瘤未壓迫到腎臟,造成腎臟出血的現象。醫師建議,可利用微創手術搭配含凝血酶的止血醫療產品將腫瘤切除,不但能夠保留腎臟,且傷口較小;這位婦人術後恢復狀況良好,僅需持續追蹤即可。腎臟癌易輕忽 這些症狀要注意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微創科黃志平主任表示,腎臟腫瘤可分為良性以及惡性兩種,良性腫瘤以血管肌肉脂肪瘤為主,惡性腫瘤則以腎細胞癌最為常見。腎臟癌早期通常無任何症狀,不易自我察覺,大多是經由腹部影像檢查中意外發現;若是因為腰痛或血尿等症狀而診斷出腎臟癌,有時候腫瘤會過大,患者不得已需切除整顆腎臟,才能保住性命。腎臟癌治療引入新止血方法 加快患者康復進程腎臟腫瘤的治療方式,無論良惡都取決於腫瘤類型及大小。黃志平主任提到,良性的血管肌肉脂肪瘤,腫瘤大於4公分時,建議接受介入性治療,若不治療而腫瘤持續變大,仍有可能造成生命威脅;大於7公分的惡性腎臟癌,通常採切除性手術為主,將腎臟全部切除,不過,隨著科技進步,對於較小腎臟腫瘤,治療方式可採腎臟局部切除手術,並可利用微創手術將腎臟保留。黃志平主任進一步補充,部分切除的腎臟手術,雖可保留同側健康的腎臟,但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風險,相較於全切除的手術高出許多,若搭配使用含凝血酶的止血劑,凝血酶包覆明膠粒子並啟動凝血機制,防堵出血現象、減少術中及術後出血量,可降低患者術後因血壓升高而造成再次出血的風險。凝血酶止血劑治療 提升手術安全性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所有疾病治療的黃金準則,黃志平主任提醒,以腎臟腫瘤而言,不論是惡性或良性腫瘤,及早發現不但有極高的治癒率,且絕大部分可進行微創手術,如達文西機器手臂輔助手術或腹腔手術,以小傷口來保留患側腎臟,同時為使手術更縝密,搭配含凝血酶的止血劑,可降低術後產生併發症的風險,患者應積極治療並與主治醫師建立良好的溝通,讓治療過程更加順利。(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腎細胞癌復發率3成 免疫治療成救星

腎細胞癌復發率3成 免疫治療成救星#腎細胞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5歲的陳先生16年前罹患腎細胞癌,手術切除後卻在8年後骨轉移,經頸椎開刀、標靶藥物治療,去年卻復發且惡化。頸椎疼痛造成行動不便,腋下淋巴結阻塞導致手腫脹無法抬起,惡性肋膜積水而常喘不過氣。使用新型癌症免疫治療藥物成功抑制腫瘤生長,過程中也未有嚴重副作用出現,大幅改善生活品質。腎細胞癌很常見 復發、轉移機率高臺北榮民總醫院泌尿部一般泌尿科主任張延驊表示,腎細胞癌是腎癌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占腎臟癌症的93%。即使6成患者早期發現,但術後仍有2至3成患者在3年內復發或轉移,常見轉移部位是肺部、骨骼、遠端淋巴結及肝臟。腎細胞癌目前的治療方式以手術與標靶藥物為主,針對晚期患者,通常無法以手術完全切除腫瘤。標靶藥物僅能延長病情沒有惡化時的存活期,不但難顯著增加整體存活期,還伴隨許多副作用,造成患者生活品質的低落。新免疫治療藥物 副作用更低、存活期長目前雖已有多種標靶藥物核准使用於第1、2線治療,但即便疾病沒有惡化,存活期仍不超過10及5個月。最近新型癌症免疫治療藥物被核准,可用於已接受過標靶藥物治療的晚期腎細胞癌,突破過去晚期腎細胞癌長期存活率的瓶頸,為晚期腎細胞癌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童綜合醫院研發副院長歐宴泉表示,新型癌症免疫治療藥物治療反應率高達3成,是標靶治療的5倍,副作用更低,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品質。然而癌症免疫治療仍有可能出現藥物不良反應,可能在身體各器官組織發生發炎反應,應及早留意免疫治療藥物不良反應,密切進行常規追蹤。

覺得很累?小心是腎細胞癌

覺得很累?小心是腎細胞癌#腎細胞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就只是覺得累!」57歲的陳先生近來總覺得很累,到醫院做健康檢查發現左腎有顆10公分大的腫瘤,轉泌尿科確診是第三期腎細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緊急手術摘除左腎。很累、食欲不振 半年少了10公斤陳先生的工作是導遊,帶大陸團遊台灣,近幾個月帶團卻常「走不動」、「軟腳」,覺得很累,以致食欲不振,半年體重減輕了10公斤,他自認為是帶團太忙了,才會累到瘦下來,也因為沒有其他症狀,他不以為意,經家人勸告應做個健檢,才到醫院檢查。 衛福部彰化醫院泌尿科醫師陳文銘表示,陳先生的抽血報告有貧血狀況,懷疑腫瘤是惡性的,生長速度快,需要養分,才導致貧血,身體疲累,於是進一步以電腦斷層檢查,確診陳先生是第三期的腎細胞癌,癌細胞沒有轉移。好發於50至70歲 男女比例2比1陳文銘醫師指出,腎細胞癌主要是腎臟細胞異常增殖形成,是腎臟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原因不明,好發年齡介於50至70歲之間,男女比例約2比1,初期的腎細胞癌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等到出現血尿,腰痠、腰痛時,大多已出現癌細胞轉移,也有病人因咳嗽、咳血而就診,卻發現腎細胞癌已轉移到肺部。 陳文銘醫師表示,腹部超音波對肝臟及腎臟的診斷率很高,成年人最好每年做一次包含腹部超音波的健檢,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若是身體突然出現疲累,有可能是腫瘤在短時間內增長,應該要馬上就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