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

坐月子-產後調理

坐月子-產後調理#坐月子

【坐月子、中醫產後調理及注意事項】一、膳食原則:1.) 忌生冷、寒涼食物:   如冰品、飲料、梨子、柚子、葡萄柚、西瓜、椰子、橘子、蕃茄、綠豆、蓮藕、黃瓜、苦瓜、絲瓜、冬瓜、大白菜、白蘿蔔、茄子、豆腐、海帶。2.) 忌烤、油炸、辣、刺激性食物:如醃漬品、咖啡、咖哩、沙茶醬、辣椒。3.) 少食酸性食物:如酸梅、醋、檸檬。 4.) 少吃鹽,食物以清淡為主。5.) 食物一定要煮熟,即使適宜的水果也不宜吃太多。 6.) 食物一定要溫熱食用。 7.) 傷口若有紅腫疼痛時禁止吃麻油、酒煮食物。傷口恢復後才可吃蝦子、紅蟳。二、適宜的膳食:1.) 蔬菜:紅蘿蔔、高麗菜、空心菜、茼蒿、菠菜、芹菜、紅菜。 2.) 水果:蘋果、芭樂、葡萄、木瓜、草莓、櫻桃、水蜜桃。3.) 蛋白質:溫牛奶、雞肉、雞蛋、魚類、豬肚、豬肝、腰仔、紅蟳、牡蠣。三、生活起居注意事項:1.) 不碰冷水、禁吹冷風。 2.) 吃好、睡好、少勞動。禁爬樓梯、彎腰、蹲、屈膝、盤坐。 3.) 束腹帶: 幫助剖腹產者的傷口癒合、預防子宮下垂、胃下垂、幫助身材恢復。 4.) 定時排便。 5.) 注意陰部、肛門清潔。四、坐月子膳食:1.) 月子期間三餐以均衡飲食為原則,再配上坐月子特別膳食。2.) 產後第1~6天:食物以清淡為主,以雞湯、魚湯、排骨湯為主。3.) 產後第7~13天:可以開始配吃麻油料理的食物,如:麻油炒豬肝、麻油炒腰仔、麻油炒桂圓、杜仲腰仔湯。4.) 產後第14天以後:可以開始吃麻油雞。 5.) 月子期間的中藥調理請由醫師開立處方用藥。◎ 麻油炒豬肝、麻油炒腰仔、麻油炒桂圓:老薑用麻油炒香成淺褐色、加入腰仔、豬肝、桂圓翻炒數回。◎ 杜仲腰仔湯:煮杜仲,取藥汁備用;腰仔切開成兩半,去白筋,表面斜切裂口,再切成三公分小片備用;老薑用麻油炒香成淺褐色、加入腰仔翻炒數回,加少許水煮開,倒入杜仲藥汁一起煮熱,加適量米酒調味料即可食用。 ◎ 麻油雞湯烹調法:鍋加熱倒入麻油,待油熱後加入薑炒;再加雞塊炒至七分熟,將1:1的水、酒倒入,煮開後立即轉為小火再煮20~30分鐘。 (資料由 聖功醫院 中醫醫師群提供)

產後憂鬱  身材走樣是關鍵

產後憂鬱 身材走樣是關鍵#坐月子

「產後憂鬱」發生包括生理、社會、心理的因素,例如:荷爾蒙與生理的變化、生產過程的精神壓力、照顧嬰兒的壓力、睡眠不足、從被照顧者變成照顧者、擔心身材走樣失去吸引力等。好發於原本有身心疾病、嚴重經前症候群、意外懷孕、墮胎、及懷孕晚期情緒不穩的產婦。臺安醫院 張育彰醫師指出「產後憂鬱」由輕到重分為:【產後情緒低潮】發生率約50%-80%,產後三天出現,最多不超過二週。症狀包括情緒低落、焦慮、易怒、哭泣、頭痛、失眠、等等,對嬰兒表現喜怒不定的矛盾反應,自認沒有哺育照顧能力。治療通常以諮商或心理支持為主,預後良好。【產後憂鬱症】發生率約10%─20%,產後二週逐漸出現,病程可能延續六至九個月。症狀和憂鬱症相似,包括情緒低落、疲憊、睡眠障礙、食慾變化、專注記憶差、罪惡感等等,對嬰兒照顧過度耽心、害怕傷害嬰兒或照顧疏失、甚至自責出現自殺或帶嬰兒一起尋死的念頭與行為。下次產後復發比率約20%-30%。治療需抗憂鬱劑等藥物與心理治療,療程約六到九個月,嚴重時需住院治療。【產後精神病】發生率約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二,產後數週或遲至一年才發作。早發型產後三週內發作,晚發型產後三週後發作,症狀包括情緒激動、起伏不穩、哭泣、失眠、神智不清、罪惡感、有嬰兒死亡、被掉包等妄想與幻覺,國外統計患者有5%的自殺率及4%的殺嬰率,因此務必要積極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