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

拒絕溜溜球效應 減肥從”體適能”開始

拒絕溜溜球效應 減肥從”體適能”開始#脂肪肝

每天忙碌的生活,使許多人對維持規律的運動已是力不從心,年輕時的強健體魄也就逐日減退而不自如。不僅如此,體重也因此隨年齡的增加,日漸上升,讓許多人對「上年紀」這回事感到害怕。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曾頌惠表示,目前科學界已明白肥胖不僅僅是體重過重而已,肥胖還和許多疾病的發生或惡化有關,如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關節炎、下背痛等。面對因肥胖所引起的醫療成本日漸增加的問題,預防肥胖與積極治療肥胖已是本世紀重要的課題之一。但是就像世界衛生組織所推廣的「關節養護」觀念,老年人可以積極的態度來對抗像關節炎這樣的病痛,年紀增加所伴隨者的體重的增加,也可以從積極的個人健康管理態度來預防。根據1995年美國運動醫學會的建議,每星期多消耗2000大卡的能量(即每天藉由運動消耗300卡左右的熱量)即可促進健康,同時還可減少多種慢性病的危險因子。要消耗300卡左右的熱量意味著每天多走約1小時的路。很多人可能有這樣的經驗:身體有些不適感,但是上醫院檢查又說沒毛病。那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這時候大家可能會絞盡腦汁,開始想下一步要花多少錢進行較「精密、先進」的檢查。其實事情可以更簡單,而且我們發現許多人在這方面都忽略了,那就是了解自己的體適能。曾頌惠醫師說,體適能是指一個人的心臟血管及肌肉等組織皆可充分發揮機能即能勝任日常工作,並有餘力享受休閑娛樂生活,又足以應付突發緊急狀況的綜合身體能力。良好的體能也較不會罹病或失能。體適能又可分為心肺功能的適能、肌力與肌耐力的適能、柔軟度的適能以及身體質量的適能。曾頌惠醫師指出,平時常從事有氧運動的人,例如每星期都會騎腳踏車、慢跑、游泳三回以上,它的心肺體適能應該能維持良好的狀態,因為這些運動主要就是訓練一個人的心肺耐力。同樣的因為在從事這些運動時身上許多肌肉也被訓練到所以肌耐力也應該不差,但是若和每星期都從事肌力訓練如利用重量機、啞鈴做相關部位的肌力訓練的人相比,有特別經過訓練的部位之肌力一定較好。經常做瑜珈、柔軟操的人之柔軟度通常很讚,因為這些運動的方式多以拉筋的方式進行。曾醫師說,在門診就經常見到許多每天在公園做伸展操的阿媽們的柔軟度,是許多年輕的上班族比不上的。您可能早就想減重了,但是老是效果不彰。不要氣餒,因為這是非常常見的現象,不是只有你做不到。減重要成功一定要「知行合一」地、積極地進行個人健康管理。在開始您的減重計劃前,不妨先了解您的體適能,這樣,您將會更知道從何處加強。曾有一位小姐試盡許多減肥手段,但都無法得到滿意的效果,但在接受體適能減測後,發現其實她的心肺耐力不佳。曾頌惠醫師說,心肺耐力不佳的原因之一應是她平常很少運動,同時也可能是經常使用不當的減肥手段,影響了心肺耐力;而且心肺耐力不佳,要從事對維持減重效果非常必要的運動時,就常力不從心,結果體重就像溜溜球一樣,下下上上。目前醫界已證實減重發生「溜溜球症候群」是會影響身體的健康。

減肥過度禁食 當心變肥胖體質

減肥過度禁食 當心變肥胖體質#脂肪肝

肥胖是人體的一種異常體態,光田綜合醫院營養室指出,當攝入的熱量超過身體所需的熱量時,即在體內轉變成脂肪大量蓄積。當身體處於超重狀態時,很容易即會有易疲勞、呼吸短促、不能耐受較重的體力勞動、頭暈、心悸及新陳代謝異常等常見症狀。肥胖雖然僅是體脂肪過量的情況,但臨床上已認為肥胖即是一種慢性疾病,尤其因肥胖而導致之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高血脂、心血管等疾病,除了以藥物進行治療外,若能合併體重控制,對於穩定病情有很大的幫助,常有民眾以為自已體重尚在標準範圍內即代表正常,不需進行體重控制,其實雖然體重符合標準,但體脂肪卻有可能超過正常值,而影響健康。營養師也提供民眾依個計算標準體重的方式:標準體重的計算有許多方式,BMI(身體質量指數)是較常使用的方式,算法為BMI=體重(公斤)/身高2(公尺),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公告台灣標準:BMI介於18.5-24之間皆屬正常,大於24為過重,大於27為肥胖。一般來說,肥胖的成因複雜,但主要都是長期熱量攝取大於熱量消耗所致,不過不當的減重,甚至一個月瘦10公斤,都可能造成骨密度的流失、胃潰瘍或慢性疾病等副作用;禁食、瘦身湯、蘋果餐、吃蛋減肥或一天只吃一餐等極低熱量飲食法,都是應用嚴格的熱量限制,來達到快速減重的目的,一旦身體熱量不足,會將體內蛋白質轉化成熱量,如此一來在短期內減少的體重則為肌肉組織,容易短期內再度體重上升,上升時增加的卻又都是肥肉(脂肪),如此惡性循環反覆減重復胖結果,使得身體脂肪的比例愈來愈高,變成所謂的「溜溜球效應」,讓身材愈減愈肥,下次減重更困難。減重無捷徑,一般健康安全的減重方式是每天減少500~1000大卡的熱量攝取,每週約可減少0.5~1公斤體重,唯有針對肥胖的成因,減少熱量的攝取,並維持均衡飲食及正確飲食習慣,才能有效的減重,窈窕一生。建議民眾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一) 飲食控制:控制熱量攝取,三餐定時定量,不可以先餓一兩餐,然後再下一餐大吃一頓,因為再餓了一兩餐後,會讓人飢不擇食,因而吃進許多在平時很小心不去吃的高熱量食物;同時只吃一餐或二餐時也容易產生補償心理,會吃得特別多,或是不斷的想吃點心或宵夜,而這些點心或宵夜的熱量往往比正餐吃的飯菜要高得多,這是許多想減重的人總是無法達到目的的一大主因。(二)適當運動:以運動333為原則(每週最少運動3次,每次30分鐘,讓心跳率達130下/分)(三)恆心和毅力:減重成功的要素減重時,每日熱量攝取儘可能控制在1200~1600大卡(依個人工作活動量而異),千萬不要為了減少熱量而偏食或斷食,因為這樣反而會賠上健康,所以減重時飲食應要以均衡飲食為原則,也就是說要均衡的攝取六大類食物(包括五穀根莖類、奶類、蛋豆魚肉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類等),這樣才能減重又保持健康的目的。

健康減重賺點數!打擊肥胖防”三高”

健康減重賺點數!打擊肥胖防”三高”#脂肪肝

為響應八月溫馨父親節,關懷父親及其家人的健康體重,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特於即日起至12月31日止舉辦「臺北市健康減重集點活動」。凡是設籍臺北市且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大於等於24的市民,攜帶身分證件至臺北市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報名參加健康減重集點活動。報名及前測時間:即日起至9月30日止。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是目前國際間在衡量自己的體重及身高是否在於一個「健康的體重範圍」的計算方式,當您的BMI介於18.5到24就是標準範圍內,大於24以上就屆臨過重或肥胖的危機,有研究指出,BMI指數愈高,罹患肥胖與三高(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相關疾病的發病率也就愈高。BMI指數的計算方式為:體重(公斤)/身高(公尺)/身高(公尺)。   199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與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將「肥胖」列為「慢性疾病」,且認為它比傳染病還可怕,威脅全球人類的健康福祉。依據97年臺北市十大死因統計資料顯示,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炎、腎病症候群、腎病變、高血壓性疾病之死亡百分比達61.2%,其中約有六成是由「肥胖」所引起的。為降低國人肥胖的比率,行政院衛生署積極推行「成人健康體位1824」等各項減重計畫,也陸續在各教學醫院與社區推動減重班的成立,以降低國人肥胖的比率。體重控制最難的就是恆心與毅力,需要社會資源、家人或是朋友的支持,一起來努力。如何進行正確的健康減重呢?根據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資訊網建議「正確的體重控制」有四項方法:1.低熱量均衡飲食及適當運動、2.請教專業醫師及營養師、3.完善的體重控制計畫、4.如果使用藥物減肥,一定要醫師診斷及處方。希望民眾建立均衡飲食觀念及每天持續運動的習慣,以快速達到健康減重的目標。有關健康減重相關訊息可連結網站「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資訊網/營養與健康/肥胖與飲食控制」(http://food.doh.gov.tw/FoodNew/Default.aspx)或「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健康九九衛生教育網/衛教主題館/動態生活邁向健康」(http://www.health99.doh.gov.tw/Default.aspx)查詢。為維護及促進市民健康,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除積極推動各項醫療照護及衛生保健工作外,於96年7月1日起辦理「社區健康促進-健康醫療兩相贏專案」,推動「市民健康卡,為市民健康加分活動」及「多用健康卡,少用健保卡」,藉由市民參與社區預防注射、五大癌症及三高篩檢,或參加健康講座、擔任衛生保健志工等自我健康行為集點活動,在日常生活中落實個人健康照護與管理的正確習慣。活動報名及前測時間自即日起至98年9月30日止,只要BMI大於(等於)24以上之臺北市民均可到臺北市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報名參加「健康減重集點」活動。自報名起算3個月後,於98年11月13日至12月31日期間,已報名參加健康減重集點活動之臺北市民再回至原報名之健康服務中心量測體重(後測),減重3公斤(含)以上者,即可獲得「市民健康卡」點數2點,歡迎臺北市民踴躍報名參加。

預防脂肪肝 小心肥胖、血糖問題

預防脂肪肝 小心肥胖、血糖問題#脂肪肝

脂肪肝造成之因素很多,如喝酒、肥胖、高血脂症、糖尿病等等許多原因,在醫學研究上對非由於酒精引起的脂肪病變又可統稱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此類的病人在近年流行病學的研究中,發現在亞太地區已開發國家中有明顯增加趨勢,推測可能原因和生活習慣西化及肥胖人口之盛行率提高有密切相關。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一般醫學科主任 林時宜醫師指出,脂肪肝一般情形下並不一定影響肝臟機能,但有部分「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之患者,有持續肝功能異常之現象,就有可能演變成「非酒精性脂肪肝炎」之情況,這樣的病人就可能進一步引發進行性肝炎、甚至肝硬化或肝癌,故十分值得大家重視。在最近之權威醫學期刊中,無論是基礎或臨床的研究都指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之病因和細胞胰島素抗性有關,這又和肥胖及糖尿病息息相關;林時宜醫師表示,科學家已發現某些細胞中的訊息路徑和胰島素抗性及脂肪肝之病因有關,更重要的是研究者在人體臨床試驗中已成功的利用調控前述訊息路徑之藥物,成功的改善將近一半病人之肝功能及肝臟病理發炎指標,重要的是並無明顯之副作用,但由於病人數仍太少,仍須大規模嚴謹之臨床試驗進一步確認。所以在目前的情況,大家必須積極的控制飲食及體重、追蹤血糖、適當運動,林醫師建議若有不明原因之肝功能異常,不可輕忽也不宜亂服藥物,應前往醫院找專業醫師作進一步之檢查。

點字版減重手冊 讓視障者輕鬆減重

點字版減重手冊 讓視障者輕鬆減重#脂肪肝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為視障者免費健康檢查發現,75%的視障者體脂肪率過高、37%肝功能指標數超過標準值、35%血壓及30%血脂偏高是視障者常見的健康問題,因此,該院區結合醫療團隊集思廣益,挑戰不可能的任務,推動醫療院所首次視障者體重控制班,還設計出全國首創的點字版減重手冊,讓視障者輕鬆減重。為了讓此弱勢族群走出來,仁愛院區用心培訓「啟明社區天使」志工團體,挨家挨戶家訪關懷,找尋需要此課程的視障朋友,並主動將消息發佈於視障社會團體,還細心規劃所有視障學員上課及回家往返交通路線,貼心安排熱誠服務的計程車溫馨接送。在啟明社區天使志工團體積極協助下,於98年6月6日開辦為期7週14堂的課程,以著重觸、嗅及味覺的飲食營養、啟明體育教練設計適合定點安全的有氧運動、養生中醫等教育課程,及舒緩壓力情緒的花精輔助療法進行健康減重。20位參加課程的學員都有不錯成效,並於7月18日結業展現成果,由學員們分享減重心得。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院長翁林仲指出,此次體重控制班結業20名學員,平均每人減重近2公斤,腰圍減少4.3公分,體脂肪減少1.3%,成果相當不錯。翁林仲說,其中38歲的家庭主婦陳小姐,成功減重6.4公斤,榮獲減重第一名,得獎時非常感謝該院區前年及去年免費的啟明健康檢查,發現自己體重使得健康亮紅燈,很感激該醫院聽見她的需求,並開心表示「應用仁愛啟明體重控制課程所學正確減重,再加上堅持毅力,就能達到理想體態的目標」。第二名則是成功減重5.3公斤的喜樂四重唱合唱團許團長(48歲),很高興地高歌一曲-奇異恩典,也透露要再接再厲。43歲的蘇先生,則是帶著太太及兒子一起參加,以能更健康生活為目的而努力,成功減了4.8公斤,成為兒子最好榜樣。還有多位女士,經由正在參加仁愛啟明體重控制班的學員介紹,陸續積極報名參加,也都有不錯收穫。翁林仲進一步表示,為了讓視障朋友能健康一圓體態窈窕美夢,該院區首創以醫療為主體,由社區護理室開辦啟明體重控制班,藉由中西醫師、營養師、護理師、職能治療師及體育教練等專業人士合作,量身設計啟明專屬健康減重課程,不僅為弱視學員準備A3版講義,更是全國首創專為全盲學員精心設計「活力健康體位自我管理手冊」,內容完善豐富的點字版講義手冊,讓視障學員上課時能認真學習,回家也能重複溫習。這次第一名的陳小姐,還特地將點字版講義手冊放在床頭,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正確減重知識,要隨時複習不能忘記。藉此幫助視障學員從營養飲食調配、行為改變及運動等多管齊下,成功達到健康、安全又經濟的減重,並建立正確減重觀念,避免錯誤減肥及方法,危害生命與健康。

跨科整合醫療 減重不再屢戰屢敗

跨科整合醫療 減重不再屢戰屢敗#脂肪肝

半數台灣人都有過胖問題,肥胖更讓台灣每年耗掉216億醫療支出!怎麼作才能健康瘦身、不再屢戰屢敗?根據98年最新出爐的台灣國民營養調查,「二男一個肥,三女一個胖」,半數台灣人都有體重過重問題,每年台灣因為肥胖與過重耗損的醫療支出,更達到216億台幣,肥胖衍生疾病嚴重度比西方人高。英國最新肥胖的調查更發現,父母的行為會影響同性別的兒女變成胖子,而不是基因遺傳導致子女肥胖,研究發現如果母親是胖子,女兒是胖子的機率比常人大10倍;父親若是胖子,兒子變成胖子機率比常人多6倍,研究人員認為可能是同性別的子女因為某種「行為上的共鳴」模彷父母的生活模式,可見建立健康的飲食與生活習慣有多重要。羅東博愛醫院去年底幫助151名博愛人減重567.85公斤,今年三至六月辦理免費的社區健康纖體營,也成功幫助60名參加者減掉219公斤贅肉,主導社區健康纖體營的家醫科張賢政主任更於本月12日,在家庭醫學會98年度全國研討會上,報告博愛社區健康纖體營的減重成效並榮獲優選獎,顯見博愛減重團隊的優異表現深獲肯定,因此博愛醫院決定成立東台灣第一個健康減重中心,結合一般外科、肝膽腸胃科、家醫科與營養科等跨科別合作,提供想要減重的民眾飲食諮詢、體適能運動、藥物、代餐、手術等多種選擇,量身訂作個人專屬的減重方案。羅東博愛醫院健康減重中心是東部第一個跨科整合的減重中心,由一般外科羅鴻捷醫師、家醫科張賢政主任、肝膽腸胃科許耀峻、徐偉倫醫師與營養科吳得束組長、李玉珍、潘筱君營養師等組成,並規劃多種減重方案,包括一對一的營養諮詢、專業健身教練帶領的體適能運動課程,代謝症候群、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及肥胖的相關減重藥物整合治療、胃水球置入性評估與後續追蹤,低侵襲性、安全手術服務等。羅鴻捷醫師表示,博愛健康減重中心與坊間減重門診不同之處,在於整合式多元方案,而非單一、偏頗的減重方式,並依照每個人不同的需求量身打造可長期維持的減重方案。健康減重中心十五日上午開幕,現場有減重中心看診流程說明,胃束帶、胃水球等減重手術說明,還有許多人排隊體驗「身體精密分析儀」,讓每一個接受檢測的人立刻知道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

凸肚型身材 當心脂肪肝

凸肚型身材 當心脂肪肝#脂肪肝

人的體重增加,主要是身體內生理及生化機能改變而導致脂肪蓄積過多的狀態。一般認為超過標準體重的10% 為超重,超過20% 為肥胖,超過30﹪為中度肥胖,超過50% 為重度肥胖。肥胖者除了容易發生高血壓及心腦血管併發症外,肝膽疾病也是常見的併發症。約30-50% 的肥胖症合併脂肪肝,並常見膽囊炎與膽石症同時存在。光田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 - 柯萬盛 醫師指出,肥胖者大多有過量食用高糖飲食習慣,因為大量糖質進入肝臟,超過了肝臟合成糖的貯存能力,使得多餘的糖轉化為脂肪酸,攝取糖越多,脂肪就酸多,脂肪肝程度也愈重。肥胖者的體型,對脂肪肝之形成也有影響,凸肚型及腹型肥胖的脂肪肝之發生率比其他體型稍多,主要原因是腹部組織周圍的脂肪細胞對刺激比較敏感,較易輸送脂肪酸進入肝細胞。柯醫師表示,由於肝內脂肪酸主要是合成三甘油酯,新合成之三甘油酯在肝細胞內與極低密度脂蛋白結合而是放入血中。當肝內合成的三甘油酯超過了三甘油酯輸出肝的能力,或形成極低密度脂蛋白的輸出發生障礙時,都會導致三甘油酯在肝內細胞堆積而發生脂肪肝。肥胖性脂肪肝形成之原因,有人認為是食物中含有高熱量碳水化合物所致,並不是脂肪過高或蛋白質飲食缺乏所致。脂肪肝可伴有肝細胞壞死,形成脂肪肝性肝炎,即使是某些非酗酒女性的病患,時間久了,也有可能會發展成為肝硬化。柯萬盛 醫師提醒,脂肪肝性肝炎之發生率及程度與肥胖程度有一致性相關,肥胖程度高的,其脂肪肝性肝炎發生率及程度較高。重度肥胖有肝脂肪變性者,其肝纖維化發生率較高。

杜絕使用回鍋油 健康飲食不肥胖

杜絕使用回鍋油 健康飲食不肥胖#脂肪肝

針對上月爆發餐飲業油炸油問題,臺中市衛生局立即稽查臺中市食品業者油炸油品質,衛生局表示共稽查88家,初篩稽查結果為85家合格,另有3家初篩油品酸價(AV)值快速檢測油脂劣變臨界點,立即抽驗油品檢驗,經檢驗結果1家油脂-酸價大於2,現場已開立限期改善通知單並要求立即換油,如逾期未改善者將依食品衛生管理法第31條規定處分新臺幣6~30萬元罰鍰,經衛生局7月9日複查結果已合格。有關「食用油炸油檢出含重金屬砷」事件,衛生署已立即責成臺北縣政府衛生局針對報載速食業者之食用油脂進行採樣,並送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檢驗。為有效進行食用油脂之源頭管理,衛生署並已要求各縣市衛生局就所轄之食用油脂食品工廠,加強抽驗及檢查工作,雖然台中市無食用油脂食品工廠,台中市衛生局亦已抽查速食業品送驗中。衛生局再度呼籲所有餐飲業者應以消費者健康為第一考量,使用符合「食用油脂類衛生標準」之食用油,並應確實依據品管標準作業流程換油,酸價超過2.0之油炸油應不得繼續使用,油質劣變時立即換新油,確實做好餐飲衛生自主管理,切勿以身試法。食用油品在油炸食物時,溫度太高,油脂就會氧化劣變,恐會影響健康。如果反覆油炸(回鍋油),油脂反覆的氧化劣變,對健康危害機會越大。衛生局呼籲民眾於選(使)用油品時,應注意下列事項:(1)勿買散裝或來路不明之油品。(2)勿重複使用或不新鮮油品。(3)減少油炸或高溫爆炒或煎炸食品之攝取。衛生局也特別提醒民眾減少油炸食品之攝取,才不會因油炸食品之高熱量,造成身體質量指數(BMI)升高而過度肥胖。民眾若欲查詢稽查結果名冊,歡迎至台中市衛生局網站http://www.tcchb.doh.gov.tw線上查詢,或電洽該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