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

配合國際母乳週 宜蘭推廣媽咪哺乳運動

配合國際母乳週 宜蘭推廣媽咪哺乳運動#母乳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宜蘭縣政府衛生局為推廣母乳哺育運動,特配合國際母乳週(每年8月1~7日),自101年8月1日起至8月7日止,預計在宜蘭縣全縣12個鄉鎮(市)同步辦理「獻給寶寶最貼心的禮物─母乳」母乳哺育社區宣導活動,活動內容包括「專題演講」、「哺乳經驗分享」與「有獎徵答」等,期望藉由社會大眾的參與,共同了解母乳哺育對幼兒健康的重要性。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為維護婦女於公共場所哺育母乳的權利,並提供給哺乳媽咪一個無障礙哺乳環境,已於99年11月24日公布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另外,在100年5月11日亦發布公共場所哺集乳室設置及管理標準,本縣爲提供可近性哺乳環境,目前轄內所設置之哺集乳室,包括公共場所、機關職場、學校及大型百貨公司,共70家,讓我們的哺乳媽媽外出可以更便利,把握真正「母愛-無礙」的溫馨時刻。衛生局局長劉建廷表示,母乳含有最適合出生嬰兒成長所需要的營養,是人工奶粉無法取代的珍貴食物,也是媽媽送給寶寶最美好的禮物,此外更鼓勵所有育齡婦女,親自哺育母乳至少到寶寶6個月大或2歲,甚至2歲以上。劉建廷局長指出,哺育母乳除了對寶寶成長發育很重要外,對母親產後子宮與身材之恢復及未來罹患骨質疏鬆、卵巢癌及停經前乳癌等疾病發生都有預防的效果,可見哺育母乳真是一舉兩得。

妨礙哺乳權將開罰 公開場合可餵母乳

妨礙哺乳權將開罰 公開場合可餵母乳#母乳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近日有報導刊載,有一位媽媽在某公共場所參觀展覽時哺餵母乳,遭員工認為不雅,要求至地下室哺集乳室哺乳,且其哺集乳室標示亦不清楚,國民健康局對此十分重視,特別鄭重重申,我國對哺乳權相當重視,政府已立法保障婦女於公共場所公開哺餵母乳,任何人不得禁止、驅離或妨礙,國民健康局呼籲各公共場所應遵行法令規定,並加強員工之宣導與管理,形塑支持母乳哺育的風氣。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指出,「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之立法,其主要目的就是在保障母親與寶寶在公共場所公開哺餵母乳之權利。該條例第4條規定,婦女於公共場所哺育母乳時,任何人不得禁止、驅離或妨礙,違者依第8條,處行為人新臺幣6千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鍰。如行為人為該公共場所之從業人員者,則併處該公共場所負責人新臺幣6千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鍰,除非該場所能證明其行為非因場所內部規定,而且已對從業人員盡相當管理與教導之責。除了保障公開哺乳權,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也要求一些較大面積之特定公營場所、鐵路車站、航空站及捷運交會轉乘站、百貨公司及零售式量販店,應設置哺集乳室,並有明顯標示。但此措施是為供母親有所選擇,絕不能本未倒置。目前全國共有1659個依法應設置哺集乳室之場所。國民健康局呼籲各場所應營造支持母乳哺育的環境、用行動支持母愛與寶寶的健康人權。如果媽媽們有任何關於哺乳之疑問,歡迎至國民健康局網站查詢。

母乳含天然抗體 基市推廣優質哺乳室

母乳含天然抗體 基市推廣優質哺乳室#母乳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現代人因為生的少,所以每個孩子都是寶,父母總想給寶寶最好的照顧,母乳具有天然的免疫抗體,堪稱是新生兒的第一劑預防針,成功的哺餵母乳就是奠定孩子健康的第一步。研究指出,母乳哺育可促進親子關係,維護雙方的身心健康。基隆市衛生局為推廣母乳哺育觀念及提升哺集乳室品質,評選結果出爐,共有10家獲選績優之單位。行政院衛生署在99年10月24日三讀通過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條例中除維護哺乳母親在公共場所哺育母乳權益及規範一定面積以上的政府機關、公營事業及交通轉運站等需設置哺集乳室以提供有哺乳需求民眾使用。為提倡並鼓勵母乳哺育,基隆市成立社區支持網絡(其中包含8個母乳支持團體:七區衛生所及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基隆長庚紀念醫院),提供孕產婦母乳諮詢服務,每月針對不同主題提供哺乳經驗分享與討論。基隆市衛生局,於101年度辦理基隆市優質哺集乳室競賽,評選結果出爐,計10家獲選績優之單位包括財政部基隆關稅局、遠百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基隆分公司、臺灣基隆地方法院檢察署、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臺北運務段七堵站、基隆市婦幼福利服務中心、陽明海運股份有限公司、行政院衛生署基隆醫院、基隆市消防局、基隆市仁愛區衛生所及昇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但有多種因素會影響母乳哺餵的成敗,包含了家人是否支持、個人價值觀、家人態度、專業人員服務、醫院環境僵化及週遭的母乳哺育環境不便等因素。讓準媽媽們可以在懷孕期間就先做好母乳哺育的準備,如因工作或其他因素無法參與聚會,另設有11線母乳諮詢專線可提供諮詢服務,讓準媽媽們更無後顧之憂。有關母乳哺育資訊,

醫訊/親餵母乳 送寶寶最好的禮物

醫訊/親餵母乳 送寶寶最好的禮物#母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每個孩子都是爸爸媽媽的寶貝,而愛他就要給他最好的!母乳是上天賜予寶寶與母親的最好的禮物,母乳不但可預防寶寶的疾病外,也是方便、經濟、簡單的食材,更重要的是可以促進母子之間的親密關係,也可以讓媽媽更加熟悉照顧寶寶的過程。因此為了讓新生兒的照顧經驗能相互交流,讓家長更加了解母乳哺餵與新生兒照顧,林口長庚特別邀請婦產部專科護理師柳素真,來各訴大家「母乳哺餵方法、重要性及常見問題探討」,歡迎民眾踴躍參加。講座時間:7/7(六)上午10:00~中午12:00講座地點: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大樓K棟12樓第二簡報室講座洽詢:(03)3281200轉3182,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課曾文玲小姐

送寶寶最美好的禮物 嘉義市議員提倡母乳

送寶寶最美好的禮物 嘉義市議員提倡母乳#母乳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幼兒應以純母乳哺育六個月,再添加適當的副食品,並持續哺乳至兩歲;且鼓勵媽媽應親自哺育母乳,可以幫助新生兒增強免疫力及增加母子親情,嘉義市衛生局局長孫淑蓉也表示,為了推廣母乳,目前嘉義市公共場所設置哺集乳室有34家,皆符合標準。另外懷孕且預產期在8月的嘉義市議員戴寧,沉浸於迎接新生命到來的喜悅中,仍每天為民喉舌,並且抽空於衛生局代言親自哺餵母乳,除表示要親自哺餵寶寶外也希望能擁有3個小孩,此外她也呼籲所有準媽媽,要做好產前檢查,為了寶寶的健康及培養親子關係,並且要親自哺餵母乳。孫淑蓉局長表示,母乳是媽媽送給寶寶最美好的禮物,她含有最適合初生嬰兒成長所需要的營養,是人工奶粉無法取代的珍貴食物,對嬰兒而言母乳是最完美最自然的食物,它可提供嬰兒營養、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對嬰兒未來身、心發展是有深遠影響。研究顯示,哺乳的嬰兒罹患呼吸道感染、腸胃道感染、中耳炎的機會比較少,日後肥胖、罹患癌症的機會也較小。孫淑蓉局長說,許多新手媽媽和其家人,不知道乳汁的分泌量會透過寶寶持續的吸吮而增加,且只要持續哺乳乳量是足夠的,而媽媽卻常因擔心寶寶吃不飽或營養不良而添用配方奶,反而造成乳量因吸吮減少而更加不足,其實只要媽媽放寬心持續哺餵,就是克服困難的最好方法。

寶寶何時斷奶? 媽媽好煎熬

寶寶何時斷奶? 媽媽好煎熬#母乳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隨著寶貝逐漸成長,吸吮媽媽的乳頭,已經從生理的必須供給,逐漸變成心理依賴感,尤其乳頭是幫助寶寶入睡和安撫情緒的最佳利器,因此斷奶對媽媽和寶寶來說,都需要莫大決心和勇氣。職能治療師徐瑜亭說,應以緩慢、循序漸進的方式斷奶,不僅能避免孩子產生不安全感,透過吸吮頻率降低來告訴媽媽的大腦減少乳汁分泌,才能避免因為突然的斷奶而導致媽媽乳腺塞住等問題。離乳對孩子與媽媽都是個必經且重要的過程,因此一旦決定開始訓練孩子離乳,媽媽請記得採取溫和但堅定的態度,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幫助孩子斷奶,才不至於使孩子產生不安全感而影響他日後的情緒或人格發展。劉沁瑜營養師表示,母奶中所含的某些能夠保護小孩免於感染的免疫因子,它們的含量在哺乳第二年所分泌的的乳汁中比第一年還要多。這個事實其實反應出幼兒生命過程中自然的需要,因為超過一歲的幼兒比一歲以前的幼兒,活動範圍大得多,也曝露在更多的感染源之中。母乳仍然含有必須的成份,能夠持續幫助一歲以上幼兒的免疫系統逐漸發展成熟;這些成份也有助於大腦,消化道及其他器官的發展及成熟。徐瑜亭老師說:家長在給嬰兒吃副食品時,普遍都太早讓寶寶吃果泥及全蛋,太晚嘗試肉泥,前者易造成寶寶腸胃不適、過敏,後者可導致幼兒缺鐵影響智能與動作發展。研究發現,77%寶寶過早吃果泥,恐致腸胃不適;87%太早吃全蛋,因為含蛋白,恐引起過敏;31%延遲吃肉泥,減少鐵質攝取。營養師劉沁瑜建議,嬰兒吃副食品應以漸進方式 從液態、泥狀、半固態到固態食物。且應每一次添加一種,觀察5至7天之後確定不會造成寶貝過敏(例如有拉肚子或紅疹現象),再嘗試下一種食材。徐瑜亭說,常有家長向我抱怨寶寶吃副食品時不肯乖乖坐好、用湯匙玩食物甚至丟湯匙,通常不肯坐好都是因為大人拿著湯匙而非孩子,導致孩子失去主導權而感到無趣。家長可採取以下幾個要點:包括掌握吃副食品的時間點、製造單純且一致的用餐環境,讓孩子不易分心,保持愉快的用餐氣氛、及大人的用餐示範,再把決定權(餐具)交還給孩子。

好神奇!母乳能幫寶寶止痛

好神奇!母乳能幫寶寶止痛#母乳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在嬰兒室裡,新生兒在一出生後即需接受一連串的疼痛處置,包括:多次的足跟扎血、肌肉注射維他命K1及疫苗注射等侵入性措施,但因無法以言語表達,常令人忽略其身體遭受的不適,若醫護人員未能察覺,甚至誤解新生兒對於疼痛的表現及因應能力,極容易留下不愉快的經驗,更可能會影響日後心理發展。台北榮總護理部主任陳玉枝表示,護理人員應用所學進行系統性文獻回顧發現,新生兒靜脈抽血前母乳哺餵能有效降低其哭泣時間、減緩疼痛、出現較少的疼痛生理反應和行為改變。一般而言,止痛方法分為藥物及非藥物措施,為了避免藥物對新生兒的影響,如何以非藥物方法減緩新生兒因侵入性措施所引發的疼痛,是嬰兒室臨床護理人員努力尋求解答的課題。院方以嚴謹設計將餵食母乳運用於減緩新生兒因侵入性措施之疼痛,結果顯示於扎足跟採血前2分鐘先以空針餵食2c.c.母乳,在採血時新生兒之臉部表情較為放鬆,且有效降低哭泣的時間,甚至寶寶扎完後很快又睡著了!陳玉枝主任指出在實證照護執行過程中,父母對於護理人員能重視新生兒疼痛的問題,非常滿意。許多母親表示:「第一次聽到母奶能幫寶寶止痛,好訝異!好高興自己的乳汁能幫助孩子」,更有媽媽提到:「以後每次打預防針,一定要先給寶寶餵母奶」,除可提升母親哺乳的意願外,更增強其持續母乳哺餵的決心。護理人員樂於將實證推展過程與成分享給其他機構,報名參加台灣護理學會實證護理競賽發表,獲得銀獎與最佳人氣獎雙料獎項,不僅幫助服務對象解決問題,獲得肯定與讚賞,也感受到專業成就感。

ㄧ點一滴都是愛 母乳哺育最健康

ㄧ點一滴都是愛 母乳哺育最健康#母乳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研究顯示,出生3天內的新生兒胃容量由5到30毫升逐漸增加,對大多數健康足月嬰兒而言,少量的初乳便可滿足其需要。嬰兒在1到6個月大所需要攝取的母乳量差別並不大,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大多數母親於產後1個月,平均每天約製造750c.c.(550至1150c.c)的乳汁,可滿足嬰兒的需求。多數哺乳媽媽擔心奶水不足,常見導因是周圍(如先生、家人及社會)協助及支持的不夠,母親需要持續的支持,才能以母乳持續哺育6個月。母乳營養豐富非牛奶所能及,藉由哺餵母乳,可將母親的抗體傳給寶寶,增加寶寶的免疫力,減少腹瀉、呼吸道感染問題,有過敏體質者更要哺餵母乳,尤其初乳的抗體特別多,千萬不要錯過;新生兒大約每2個小時就要餵1次,1天餵食10至12次,所以媽媽餵奶姿勢一定要舒服,可以躺著餵奶,或是準備有扶手的椅子或沙發。抱嬰兒姿勢也要正確,嬰兒頭及身體成一直線,肚子面向媽媽肚子,不可以肚子朝天,以免歪著脖子轉頭吸奶不舒服。基隆市中正區衛生所曾戎凜主任呼籲準媽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產前睡眠要充足,以母乳哺育約3週後才會得心應手,才能夠享受到哺乳的樂趣。「上班餵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上班擠奶」與「母乳儲存」是兩個重要關鍵。上班期間最少3到4小時需擠奶一次,最好是徒手擠奶,剛開始可能一次擠不到100毫升。利用一些技巧,像是擠奶前先作一些放鬆運動、聽音樂、找餵母奶的同事大家一起擠,還可以利用衛生紙輕觸乳頭刺激噴乳反射,當然剛開始也可以抱持少量多次的概念,母乳儲存就容易多了,只要是清潔的容器就可以,市面上的「密封袋」是個不錯的選擇,既便宜又不易破損,所以上班媽媽只要帶一個小型保溫筒將上班擠好的奶置於其中保持恆溫(25度C下可保存6至8小時,0到4度C冷藏約可放置3至5天),回家後再依需要放入冷藏或冷凍室保存,盡量利用在家時間親自餵奶,就能輕鬆持續餵奶到孩子2歲以上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