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

打嗝2個月停不了 竟食道癌3期

打嗝2個月停不了 竟食道癌3期#食道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59歲劉姓男子持續打嗝2個多月,感覺很困擾就近到住處診所就醫,診所醫師懷疑是食道癌轉診至區域醫院,經由正子電腦斷層掃描與內視鏡檢查後,在男子下食道靠近胃部位置發現一顆4公分腫瘤,癌細胞已擴散至腹部淋巴腺,切片檢查後確認為食道癌第三期,但因腫瘤大並擴散到淋巴,術前先安排化療與放射治療,讓腫瘤縮小後再動刀切除。初期可能喉嚨卡卡 像痰清不乾淨童綜合醫院放射腫瘤科葉啟源主任以標靶真光刀,立體定位強度調控放射治療,一個月內共進行25次放射治療,腫瘤縮小後,再由胸腔外科童詠偉主任進行手術,清除了原發腫瘤外,也清除了26顆淋巴結,手術中發現腫瘤已縮小至第0期狀態。 葉啟源主任表示,罹患食道癌通常與抽菸、喝酒、嚼檳榔、生活作息異常、常喝熱湯或茶水、少吃蔬果類或口腔衛生不佳等有關,且食道癌初期無明顯症狀,患者可能會感覺喉嚨卡卡像痰清不乾淨,也可能長期咳嗽,但這類症狀很容易被誤判延誤就醫,到醫院治療時通常都已經到淋巴結轉移的第三或第四期。 劉男長期有抽菸、喝酒習慣,長期打嗝不知警覺延誤就醫,治療方式多以外科切除手術為主,但他的腫瘤位置、大小會導致手術預後效果差,且已有局部淋巴結轉移,此時就需增加術前化療與放射治療,讓腫瘤縮小而提高手術預後成效。真光刀縮小腫瘤助攻切除手術標靶真光刀設備可讓患者在最高劑量治療下,每次只花費5至20分鐘內就完成治療,治療速度比傳統放射治療系統快2.4至4倍,讓患者躺在治療床上的時間大幅縮短,減少患者及其腫瘤在治療過程中的移動機會。真光刀的治療誤差小,因此可避免傷害腫瘤周圍健康的細胞組織,完整保留組織功能。

燙死癌細胞?早期食道癌免手術可治癒

燙死癌細胞?早期食道癌免手術可治癒#食道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75歲秦爺爺年輕時因工作需要,經常抽菸喝酒,上年紀後,因「重度逆流性食道炎」需長期追蹤、服藥,日前回診時,檢查發現秦爺爺的食道有大範圍黏膜異常,分布在上面的微血管有變粗且濃染的情形,經切片檢查,確診為「早期食道鱗狀上皮癌」。醫師在不手術的情況下,施以內視鏡熱射頻燒灼術治療,順利治癒食道癌,秦爺爺住院三天後已出院。內視鏡熱射頻燒灼術 適用於早期食道癌台北慈濟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陳建華表示,食道癌多好發於50至70歲男性,其類型以「鱗狀上皮癌」最常見,約佔九成以上,「腺癌」只佔很小一部分。鱗狀上皮癌成因與菸、酒、檳榔息息相關,而腺癌則與逆流性食道炎有關,當患者因嚴重的胃食道逆流導致食道細胞病變,形成「巴雷特氏食道」時,恐演變成腺癌。食道癌初期無明顯症狀病患因吞嚥困難求診時,往往已經中、晚期,必須手術切除腫瘤,進行食道重建或接受其他輔助療法。近年來,醫療技術進步,胃腸科醫師在檢查過程中發現疑似病灶處,可藉由放大內視鏡、影像增強內視鏡,輔以染劑等方式,進一步檢查,及早揪出病灶,治療早期食道癌。內視鏡熱射頻燒灼術是在患者全身麻醉時,以內視鏡方式,將儀器360度的環狀電擊探頭或90度的扁平電擊探頭置入患者食道病灶處,燒灼病變癌細胞的技術。當醫師燒灼後,會刮除脫落的病灶表皮,將燒灼、清除的技術反覆執行兩次,數周後,該病變部位會再生出新的正常細胞。此種做法可大範圍地根除早期的食道黏膜內腫瘤,讓病患免於食道腫瘤切除手術。陳建華主任表示,內視鏡熱射頻燒灼術的治癒率約達九成,但只適用於治療早期食道癌及巴雷特氏食道;若患者癌細胞已侵犯至食道黏膜下層、出現轉移情形或食道黏膜凹凸不平整的進展性癌症,仍需以手術、放療、化療治療。」菸酒檳族群和頭頸癌患者 應定期照胃鏡陳建華主任提醒,戒除菸、酒、檳榔是預防食道癌的最佳辦法,而除了菸、酒、檳榔族是食道癌的好發族群外,頭頸癌患者因其癌細胞與食道癌細胞同源,也極容易產生原發性食道癌。建議此兩類民眾可以每半年到一年接受胃鏡檢查,定期追蹤,早期發現病灶與治療。

菸酒檳榔不離身 終釀食道癌上身

菸酒檳榔不離身 終釀食道癌上身#食道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40年來香菸、檳榔、酒精不離身的56歲李姓茶農,導致胃潰瘍、吐血及腹痛接連而來,兩年前經胃鏡細心檢查發現罹患「早期下咽癌」,雖透過化療和放療後痊癒,日前追蹤又發現早期食道癌上身,所幸發現得早,醫療團隊採取「內視鏡黏膜下切除術」(ESD)治療後沒有復發跡象,不需切喉嚨及食道但也提醒患者「真的要戒三寶了」!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曾晟恩表示,李先生為了工作提神,年輕起就養成抽菸、喝酒、嚼檳榔的習慣,原本都沒有異狀,直到去年因身體不適,透過胃鏡搭配窄頻影像技術(NBI)發現咽喉癌第二期,經由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一年半後,腫瘤已完全消失。長期接觸致癌物質 罹癌風險大增在口腔下咽、肺部、呼吸道以及消化道等區域,出現像李先生這樣同時或接二連三產生原發癌,且大多是鱗狀上皮細胞癌,就是因此區域的上皮細胞,長期暴露於「香、檳、酒」等致癌物,故罹癌風險也比一般人高123倍。曾晟恩醫師指出,食道癌為國人十大死因第9位,常見的食道癌細胞型態可分為鱗狀上皮細胞癌和食道腺癌,前者發生於食道內面表層細胞,為台灣人好發的食道癌類型,通常為吸菸、喝酒、嚼檳榔等引起,後者是分泌黏液的腺體細胞病變而致,多與肥胖、胃食道逆流等有關,這名患者因長期接觸「香、檳、酒」等危險因子,故於檢查後確診為鱗狀細胞型態的早期食道癌。食道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 且存活率不高曾晟恩醫師提到,早期食道癌幾乎沒有症狀,但當出現吞嚥困難、聲音沙啞、咳嗽、體重減輕、食物逆流、貧血、頸部異常腫塊等症狀時,代表病程已進入中晚期,且在消化道癌症中,食道癌存活率並不高,故若能早期偵測癌細胞並接受治療,預後效果比較好,但若於疾病晚期發現,通常會使用放療、化療和手術治療,但治療效果通常並不佳。內視鏡黏膜下切除術適合腫瘤小於2公分,且尚未侵犯他處的食道癌,會先在黏膜下層注射食鹽水,將病灶處和黏膜下層撐開,再利用內視鏡電刀圈切除病灶,因黏膜下曾注射食鹽水,使緩衝空間變大,也可減少術中穿孔或出血等併發症。曾晟恩醫師提醒,建議有食道癌家族史、抽菸喝酒嚼檳榔習慣超過十年者,或是曾經罹患頭頸癌的民眾,每年應定期接受胃鏡檢查,非高危險族群者,可視個人情況,每2至3年接受胃鏡檢查即可。除了戒除香菸、酒、檳榔外,日常飲食多攝取深綠色蔬菜、少吃加工醃漬類食品、維持適當體重與口腔衛生,都能降低罹患食道癌的機率。

食道癌術後加速康復療程 助提高存活

食道癌術後加速康復療程 助提高存活#食道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當超過40歲出現漸進性食物吞嚥困難時,就要考慮食道癌的可能性。根據衛生署的統計,食道癌目前已成為台灣男性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五位,雖然好發於50-70歲的中老年人,不過年齡層有逐漸下降趨勢,近幾年來,30-40歲的年輕患者也不少。每年有超過2500多名新病例的發生。臺中榮總胸腔外科引入最新的「微創胸腔鏡食道癌切除手術」,此外更進一步結合復健科、呼吸治療科、營養師、麻醉科醫師,在以病患為中心的精神下,採取多科醫師協同合作,共同為病患量身製定手術前、中、後的治療方案,以期提升手術品質,改善手術的成功率。食道癌手術後加速康復療程 需病患與各科醫師共同配合臺中榮總胸腔外科李明璟醫師表示,「近年來我們發現,如果能在手術之前把病人的生理和心理調整到最佳的狀態,手術的成功率能夠明顯的提升。這就像是要去參加馬拉松的長跑,一定要經過比賽前期的訓練計劃,提升個人的能力之後才有可能完成。」而手術後加速康復療程 (ERAS)便是一種手術流程的改善計劃,需要病患與各科醫師的共同配合才能成功。李醫師強調,「面對食道癌切除這類高風險手術,只靠最新的微創手術或機器人手臂輔助手術來提升治療成果是有限的。病人本身和家屬的努力和配合,或許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化療、電療、手術 有助提高存活率食道癌的治療則根據腫瘤位置、侵犯程度,有不同的方式:若是最早期的食道癌,腫瘤還在黏膜上,可以直接使用內視鏡切除黏膜,幾乎沒有傷口,但腫瘤已經侵犯到肌肉層、而且無法透過內視鏡徹底刮除,可以直接進行腫瘤切除與食道重建手術。如果腫瘤已侵犯很深,穿透食道外層的肌肉,這時通常會建議先做化學治療或化療搭配放射線治療(或稱電療),讓腫瘤縮小後再進行手術切除腫瘤。李醫師表示,「對於手術後加速康復療程,我們有一整套的治療計劃,手術前要戒煙戒酒,保持樂觀的心態面對疾病,在復健科和呼吸治療科醫師的指導下鼓勵病人多運動並按時做呼吸訓練,手術後要提早下床活動。這些看似不重要的小事,卻對手術的成功有巨大的影響。」根據近臺中榮總的統計資料顯示,食道癌病人接受手術後加速康復療程 (ERAS)後,不論是呼吸器使用天數、胸管置放天數,全量灌食所需天數或住院天數都有明顯的提升。平均手術後第8天便可出院返家,下降了近60%,這遠遠超出預期。

鬆弛導致胃食道逆流 輕忽恐致食道癌

鬆弛導致胃食道逆流 輕忽恐致食道癌#食道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依據國健署統計,台灣每4個人就有1位胃食道逆流患者,臨床上也發現,幾乎全年齡都可發現案例。一名16歲陳姓少年因經常胸悶、喉頭異物感,常感身體不適,甚至無法好好睡覺、無法專心準備學業,誤以為是心臟疾病,至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就醫,經詳細檢查後轉診至胃腸肝膽科,才發現是「胃食道逆流」所導致。當胃的內容物(胃酸、食物、膽汁等)倒流進入食道、咽喉、口腔,或呼吸道等部位所引起的不適症狀,就稱為胃食道逆流。目前可用藥物、及改變生活方式,進一步控制病情。胃食道逆流典型的症狀包含:胸口灼熱(俗稱火燒心)、喉頭異物感、喉頭與口腔感覺酸酸的、胸悶等;非典型症狀則包含:胸痛、乾咳,甚至可能以氣喘來表現。若忽視胃食道逆流,任由食道黏膜經歷反覆破壞與修復的過程,時間一久則會增加罹患巴瑞氏食道癌的機率,不可不慎。胃食道逆流併發症 食道腺癌:胃酸破壞食道上皮細胞,食道黏膜產生變異。 巴瑞氏食道癌:食道黏膜細胞變化,是一種癌前狀態。 食道炎、食道潰瘍:食道黏膜受刺激而發炎。 咽喉逆流:當酸從胃進入喉嚨,聲音變得沙啞。  食道狹窄:由於慢性疤痕而縮小食道。 吞嚥困難:由於狹窄而產生。 吸入性肺炎:當酸從胃進入呼吸通道。 氣喘:胃部內容物常態性反流,可能進入肺部、刺激呼吸道,出現發炎、咳嗽等氣喘典型症狀。胃食道逆流的成因,除了「胃酸過多」的情況外,重點還是必須放在「逆流」的情況,因此需考量是否食道括約肌或橫膈肌太鬆、胃內壓力大(如:病人較肥胖)、胃排空能力不佳(如:消化不良)或神經敏感等因子。以神經敏感來說,在胃中胃酸一日會濺起、逆流約數十次,健康的食道並不會因此受到傷害,但若是敏感性食道,食道黏膜就可能因此被破壞,造成不適感。吞胃藥抑制胃酸 並無法徹底改善胃食道逆流萬一胃食道逆流突然發作時,可以先嚼「無糖口香糖」,促進口水分泌、中和胃酸,或喝少量低脂牛奶緩解不適。羅東博愛醫院胃腸肝膽科林峰年主治醫師表示,大多數人可能常被廣告誤導,以為胃食道逆流的原因僅來自胃酸過多,吞顆胃藥抑制胃酸就好,其實並不完全正確,有時依賴成藥可能更容易讓症狀反覆出現。林峰年醫師提醒,胃食道逆流雖可透過藥物治療,但仍必須從生活習慣著手,除了必須緩解生活壓力源、避免暴飲暴食、生活作息規律、避免熬夜、禁酒及戒煙、避開如咖啡、甜食、油炸食物與奶油等刺激性飲食之外,餐後更要避免立即平躺,以免造成胃內壓力過大。同時也建議要避開會刺激胃酸分泌,或減少食道下括約肌張力的藥物,例如:部分治療氣喘(Beta-agonist、茶鹼類、類固醇等)、高血壓(Nitrates, 鈣離子阻斷劑)、抗乙烯膽鹼類的藥物。,若發現有胃食道逆流症狀,也應積極就醫了解成因,以避免錯誤依賴成藥而喪失正確對症下藥的機會。治療胃食道逆流方式,包含第一線的藥物治療,例如制酸劑、H2受體阻抗劑、氫離子幫浦阻斷劑、胃腸蠕動促進劑等。如果藥物無法有效控制病情,醫生也可能採行「腹腔鏡胃底折疊術 (laparoscopic Nissen fundoplication)」治療,將患者部分的胃與食道下端縫合,增加下食道括約肌的阻力,避免胃部內容物反流。若一星期胃酸逆流的次數超過2次,或有吞嚥困難、疼痛,持續噁心的症狀,要找醫師診治檢查並用藥物治療,別自行購買成藥。

母女皆罹食道癌 內視鏡電刀即可切除

母女皆罹食道癌 內視鏡電刀即可切除#食道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52歲林姓病患今年7月因胃痛與消化不良,照胃鏡檢查,胃部只有輕微潰瘍,不過卻意外發現「早期食道癌」,於是醫師僅用一般胃鏡就可以切除大約3公分的早期食道癌。不過林姓病患的母親,去年初也檢查出食道癌,母女兩人罹食道癌的位置都在上部食道,母女兩人目前都恢復正常生活。內視鏡電刀可切除食道的早期癌細胞 傷口小恢復快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消化科范峻維醫師表示,過去罹患早期食道癌,傳統手術必須進開刀房開胸切除全食道,再把胃提高做縫合,術後常常造成病患消化不良、嘔吐,而影響生活品質,現在透過胃鏡做食道癌黏膜下切除手術,運用先進的「內視鏡電刀」切除食道的早期癌細胞,身上不會留下任何傷口,也不用開胸切除食道,傷口小、術後恢復快,隔天便可喝水進食,三天即可出院,快速恢復正常生活。食道癌腫瘤變大 易出現嘔吐、嗆、咳、聲音嘶啞等症狀根據衛福部國健署長期的統計資料,50歲以上的男性國人亦是罹癌高風險族群。范峻維醫師也提醒,食道癌危險因子為抽煙、喝酒、吃檳榔及含亞硝胺類的食物及熱湯熱茶,早期食道腫瘤平坦,通常不會引起任何症狀,因此建議有以上危險因子的要每年透過健康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接受最好的治療。一旦沒有早期發現,當腫瘤逐漸變大而造成食道管腔狹窄時,病人吃飯的時候,食物就會卡在食道、痰清不乾淨,也可能長期咳嗽引起吞嚥疼痛,或是嘔吐、嗆、咳、聲音嘶啞等,就無法用胃鏡切除,就只能考慮開胸手術與電化療。避免食道癌找上門,應戒除菸酒與檳榔等惡習,並保持清淡的飲食習慣,也切忌暴飲暴食。每年按時進行健康檢查,也能提高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機率,如果民眾長期感到腹部不適,或喉嚨有異狀,建議至胃腸肝膽科尋求專業醫師的檢查。

少吃這些 遠離胃食道逆流防併發食道癌

少吃這些 遠離胃食道逆流防併發食道癌#食道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台灣每4個人就有1人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最耳熟能詳的就是「喝咖啡、吃甜食,讓你食道胸口灼熱、胃食道逆流嗎?」這個廣告詞。但到底什麼是胃食道逆流?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陳信宏醫師說:胃部裡的胃酸或食物往上倒流進入食道、咽喉、口腔,或呼吸道等部位,所引起的不適症狀,胃食道逆流也就是俗稱的溢赤酸或火燒心。胸口灼熱感、胃酸逆流為典型症狀; 喉嚨常乾啞也別輕忽當食物在食道裡逆流時,人體會感覺到脹氣、消化不良或是常常打嗝,胸口灼熱感、胃酸逆流、喉中異物感、噁心想吐、持續咳嗽、氣喘、聲音沙啞、口苦、持久乾咳等;長久造成慢性咳嗽、慢性咽喉炎、吞嚥困難、牙齒腐蝕蛀牙、睡眠障礙、聲音嘶啞、胸口疼痛和胸悶等症狀,嚴重可能造成氣喘病發作。胃食道逆流元兇不是胃酸過多胃酸正常也可能造成胃食道逆流,因為下食道括約肌負責賁門的收緊或放鬆,某些情況下,下食道括約肌可能會變得鬆弛,於是把關不嚴,即使胃酸正常,也一樣會有胃食道逆流的現象。發生胃食道逆流最常見的三大因素:1) 生活相關因素:吸菸、喝酒和肥胖。2) 飲食相關因素:酒精類飲料、咖啡、茶、碳酸飲料、高油脂食物、辛辣食物、巧克力、甜點甜食、酸性食物(如柑橘類水果、檸檬、番茄或鳳梨等)。3) 藥物因素:部份慢性病常用藥物(如鎮靜劑、氣喘藥、高血壓藥物等),可能降低食道括約肌的壓力,導致胃食道逆流。防止胃食道逆流4重點陳信宏醫師表示,養成健康生活習慣是防止其發生的關鍵,尤其是飲食方面。可從以下四個重點著手改善:1)必需戒菸、戒酒以及避免刺激性的飲食。2)用餐後儘量不要立刻躺下,睡前3小時內不要進食。3)晚上睡覺時若覺得不舒服,可將上半身墊高15至20公分。4)控制體重將BMI維持在18.5~24之間,平時避免穿著過緊的衣物壓迫腹部,肥胖患者建議減重以助於緩解胃食道逆流的症狀。長期胃食道逆流 恐轉變食道腺癌診斷胃食道逆流的最佳方法,就是接受胃鏡檢查,除了可以對逆流程度作分級之外,還可以藉由內視鏡的細微的觀察,找出食道是否有其他病變。長期胃食道逆流患者,約有1~3%可能發生食道黏膜病變,產生食道黏膜病變的患者,每年有0.1~0.4%的機會轉變成食道腺癌。因此若懷疑或發覺有胃食道逆流症狀,應盡速至胃腸肝膽科求診,讓醫師判斷是否有食道糜爛情形及其嚴重程度,並選擇最適當的治療方式。千萬不要忽略或強行忍耐,以免延誤就醫導致病情惡化。

乾咳爆瘦竟罹雙癌,定期檢查不可忘!

乾咳爆瘦竟罹雙癌,定期檢查不可忘!#食道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一名長期在大陸經商的50歲男子,近2個月爆瘦8公斤,一年來已瘦了近20公斤,且持續乾咳一陣子。澄清醫院柏忕健康管理中心肝膽腸胃科陳仕豐醫師表示,經檢查該患者已罹患大腸癌及食道癌多時,並轉移到肝臟。所以體重突然大幅下降,不一定是好事,恐已是癌症找上身!這位台商在乾咳之初,一直認定是大陸空氣品質不佳所致,而體重下降是工作壓力過大,因此安排回台休息兩週,期間也到居家附近醫院門診治療咳嗽,卻未見舒緩,經妻子建議做健康檢查,徹底檢視自己的身體狀況。陳仕豐醫師表示,經一系列的精密健檢,發現該患者已罹患大腸癌及食道癌多時,在大腸的乙狀結腸位置,有約6公分的惡性腫瘤,而食道的下端位置也有一顆約2公分的腫瘤,再透過磁振造影也發現多個轉移性肝腫瘤,確診後是大腸癌已經轉移到肝臟。大腸腺瘤瘜肉,有可能5到10年轉變成惡癌由於90%以上的大腸癌是大腸腺瘤瘜肉經過5~10年左右的時間演變而來,如果該名男子在40歲時,有先做一次無痛內視鏡檢查,同時將食道也一併做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結果應不會如此。罹癌年齡不斷年輕化,應定期檢查!大腸癌和食道癌分別名列國人十大癌症的第1位和10位,大腸癌常見症狀,如大便有血、排便習慣改變、糞便形狀變細變小、貧血等,而食道癌則可能伴隨嘔吐、咳嗽、體重減輕等症狀,不可輕忽。另外也提醒,國人罹癌的年齡不斷年輕化,而且大部分的癌症早期都無明顯症狀,所以早期預防、定期檢查,才是預防重症的不二法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