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聽

突然幻聽妄想 恐為意識障礙

突然幻聽妄想 恐為意識障礙#幻聽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78歲的王奶奶前幾年中風,因肢體無力臥床,但意識十分清楚,可以與家人聊上幾句,日前王奶奶開始抱怨排尿不順,且有灼熱感,同時家屬也發現奶奶開始意識模糊,時而清醒、時而昏沉,有時還會大發脾氣、動手動腳,更出現幻聽,視幻覺,甚至不認識家人等現象,幾經折騰,家屬決定將奶奶送到急診就醫。無法正確回應問題 講話混亂成大醫院急診部醫師馬宜君表示,經檢查發現患者王奶奶白血球偏高,有發炎現象,尿液檢查顯示有泌尿道感染的跡象,患者在急診時的情緒也相當激動,無法配合醫療處置,甚至無法正確回應醫療問題,講話也相當混亂,經檢查診斷為急性譫妄,起因可能源自於泌尿道感染,經過適當抗生素治療,患者已復原,意識狀態也恢復清明。意識狀態變化 合併精神症狀馬宜君醫師指出,譫妄為老年人常見的疾病,起因絕大部分係因身體狀態惡化,如感染、發炎、離子不平衡、中風等,或是因藥物導致的意識狀態變化,也常合併精神症狀,如幻聽、妄想、攻擊行為等,被誤以為是老人精神疾患,但仔細檢查後發現,係因身體疾患變化所導致的短暫精神症狀及意識障礙。容易罹患譫妄 腦部對環境壓力適應性差譫妄在治療上並不是以抗精神藥物為主,而是應先找出原因加以治療,待身體狀況穩定,絕大部分的譫妄症狀就會消失改善,不見得需要長期使用抗精神藥物,馬宜君醫師也提醒指出,容易罹患譫妄的老人家,除因身體的狀態變化外,也代表腦部對於環境或身體壓力的適應性變差,可能有退化的風險。

「聰明藥」好神?吃多恐妄想、幻聽

「聰明藥」好神?吃多恐妄想、幻聽#幻聽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吃了聰明藥就會變聰明,頭腦清晰、記憶力驚人?到底什麼藥那麼厲害,可以使專注力提升,做事情也能夠達到事半功倍?歐美國家流行好一陣子的「聰明藥」,許多學生在大考前會服用,以提高自己的成績,企業家也仰賴這種藥物來提升做事效率,然而精神科醫師表示,這其實是一種用來治療過動症的藥。聰明藥原是治療過動症 屬管制藥品過去也曾報導指出,有補習班老師給學生服用聰明藥,希望他們集中精力,不要吵鬧,對此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所謂聰明藥其實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它會促進腦中的多巴胺分泌,可用來治療注意力缺損過動症或者是嗜睡症等疾病,屬於三級管制藥,並不是所有人想用都可以拿到。必須經醫師診斷為過動症,或經過專業測試,例如CPT注意力缺失測驗,結果為注意力缺乏者,才可使用此藥物,且過度使用還可能會帶來副作用。副作用嚇人 妄想、幻聽好困擾聰明藥有這麼多厲害的功能,許多學生以及白領階級人士都爭相使用,但其背後的「附加價值」,可能就不是那麼受人喜愛的了,楊聰財醫師指出,一般人吃了這個聰明藥,可能會有食慾減低的副作用,若超過傍晚6點吃,容易造成失眠的問題,對體質敏感的人來說,更可能產生幻覺、妄想、幻聽等症狀,未經醫師處方千萬勿隨意服用。

老婦疑釘子戶搞鬼 「假性幻覺」作祟

老婦疑釘子戶搞鬼 「假性幻覺」作祟#幻聽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來都更案引起社會廣大的關注,楊聰才身心診所精神科門診最近收治一名因為都更案造成精神疾病的案例,老婦因樓上釘子戶反對都更,並會於半夜製造怪聲;老婦不堪其擾造成精神上產生極大壓力;甚至出現幻覺。台北市一名60多歲、神經質性格的老婦,住在一棟老舊社區30多年,為了讓2名子女有更好的生活品質,老婦曾經多次想要搬家,但因房價過高而打消念頭。前陣子剛好有建商提出都市更新計畫,讓老婦感到很興奮,為讓社區有更好的生活環境,老婦整天熱心協助跟社區鄰居溝通,希望都更案能順利進行。無奈樓上鄰居剛好就是「釘子戶」,得知老婦行為後,不但看到老婦便怒目相向,到了晚上三不五時便在樓上製造各種怪聲音,不是半夜磨地板,就是凌晨二、三點猛沖馬桶,搞得老婦整夜難眠。楊聰財院長表示,該名老婦在一個月前由家人陪同前來就醫,外型看起來相當憔悴,兩眼無神而且容易被驚嚇。老婦家人向醫師表示,二個月來老婦出現嚴重焦慮、容易坐立不安,到了晚上耳朵便嗡嗡作響,因而失眠;曾就診耳鼻喉科,被醫師告知耳朵並無異常。老婦向家人表示這一定是樓上的「釘子戶」在搞鬼,讓她出現幻覺,也常常聽到老婦說擔心樓上鄰居會去四處造謠,說她跟建商一定有掛勾的壞話,最後都不敢出門。楊聰財醫師說,經診斷老婦罹患了急性壓力反應合併「假性幻覺」,假性幻覺經常出現在有神經質性格、遭遇嚴重壓力及自律神經十分敏感的患者身上,因為當碰到生活壓力事件時,此類個案極易產生焦慮症狀和壓力感,導致應該協助身體各器官穩定運作的自律神經失調,當耳朵部位的交感神經在特定時間,因為十分緊張焦慮過度活動時,便會如同上述老婦,產生嗡嗡作響的「假性幻覺」。這與一般因為腦內特定神經傳導物質運作失調產生的「真性幻覺」有所不同,真性幻覺會不定時出現,不會只出現在有焦慮情緒以及壓力感時。在服用減輕焦慮、幫助睡眠的藥物及搭配心理治療後,家人決定將老婦暫時安置在親戚家中休養。楊聰財醫師提醒,若民眾處於高度壓力氛圍當中,出現睡眠障礙或情緒起伏過大,應儘速尋求醫師協助,以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

食療可減緩憂鬱症?醫師證實!

食療可減緩憂鬱症?醫師證實!#幻聽

均衡的飲食,對憂鬱症患者有助益!嘉義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許哲華表示,廣泛攝取各種蔬果,人體可以吸收到色氨酸、維他命B群、維生素C、類胡蘿素、鈣和鎂及Omega-3 不飽和脂肪酸,抗氧化,去除自由基、調整自律神經系統,穩定情緒,達到緩解憂鬱的效果。許哲華指出,一位25歲男性,因情緒低落甚至有自殺的行為,由家人帶到身心科門診,經詳細的病史詢問,已達到重度憂鬱症的診斷準則;在考慮後續的治療措施時,病人和家屬就接受一週一次的心理治療,但對是否服用抗憂鬱劑仍有猶豫,因而建議患者從飲食上著手,獲得不錯的效果。許哲華表示,得憂鬱的人,腦是處在慢性發炎(Inflammatory )的狀態,諸多研究報告顯示,Omega 3 多元不飽合脂肪酸,具有神經功能維護和抑制過度發炎反應的生理功能,而吃深海魚就可以攝取到Omega 3。乳酪、香蕉、馬鈴薯、豆腐、各種堅果如杏仁、南瓜子等,含有色氨酸,它是一種氨基酸,可以增加大腦中的血清素含量,穩定情緒;小麥、小米、雜糧麵包、五穀饅頭、胚芽米、薏仁、深綠色蔬菜、瘦肉等,含維他命B群也可穩定神經系統,減少焦慮,減少一些不特異性的身體不適感,達到緩解憂鬱的效果。吃富含維生素C、類胡蘿素,可以抗氧化,清除不利人體的自由基,減少慢性發炎狀態,穩定情緒,攝取含鈣的食物可安定神經和情緒,含鎂的食物甚至可降低幻聽或幻視。許哲華醫師強調,食物「調理」固然也可起到部份作用,但應考量到其用量較難精確化等因素,必要時仍須以抗憂鬱劑為優先。延伸閱讀「食物一覽表」: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9906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