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

坐月子新趨勢 中藥食補結合現代營養學

坐月子新趨勢 中藥食補結合現代營養學#孕婦

現在年輕一代也多少都聽過長輩提到坐月子的重要性。為什麼要坐月子?臺安醫院婦產科主任陳思銘表示,生產的過程中不論自然產或剖腹產都會因為用力出汗,或是產後出血而消耗掉許多精神和體力,使產婦的身心處於疲憊虛弱的狀態,需要一段時間來好好調理,讓身體慢慢恢復以達到一個新的平衡點。許多女性會藉著坐月子這段期間改善自己的體質,但現代社會的腳步越來越快,許多產婦的婆婆、媽媽,其實都還是職業婦女,不一定有充裕的心思與人手幫忙,為了不讓坐月子成為自己與家人的壓力,產後護理之家已逐漸成為一個好選擇。最近,毒奶粉事件搞的人心惶惶,陳思銘主任卻不擔心會影響產婦坐月子,一方面是因為臺安一向強調母乳哺育成效一直很好(97年1月至8月臺安坐月子中心平均母乳哺育率高達98﹪),另一方面崇尚天然的食材,讓產婦控制熱量又能讓寶寶吃的健康。產婦吳小姐說,第一胎是在家裡坐月子,而第二胎選擇到醫院來坐月子,主要的原因是要讓「自己與家人都沒壓力」。而且醫院一直以來針對孕婦及產婦都有許多健康促進的資源,入住的產婦更安排許多體雕課程,像是抗力球體雕。吳小姐說原來做月子不是只有吃飽睡、睡飽吃,還能兼顧到產婦愛美的需求,有專屬的運動空間及專業的教練指導,產後瘦身也能好玩又不怕運動傷害。此外,吳小姐認為,定期為新手父母上的衛教課程尤其實用,例如請小兒科醫師、專業護理人員,提供新生兒護理照護指導,還有嬰兒按摩等等,這些父母往往要多花好多時間研讀的知識,在專業講師口中重點式的提醒一下就變的容易的多。美容中心劉明偉主任說,產後媽媽們「附加」的外在改變,往往是揮之不去的困擾。所以適當的產後肌膚調理及產後運動,是可以改善孕期皮膚暗沉與腹部脂肪堆積。劉明偉認為,媽媽們不妨提醒自己,除了要孕育培養出身心健康、優秀的小寶貝外,也要在坐月子的過程中珍視自己,日後回到職場時更加精神抖擻、亮麗動人。營養課林子又課長表示,傳統坐月子的食補主要是提供高油脂、高膽固醇、高熱量的食品,但隨著時代進步,坐月子的進補菜單,應該視個人體質來調整。林子又說,透過安排營養師評估個人體質,提供飲食指導及諮詢,調配月子食補素食套餐(四無一高飲食~無精緻糖、無油、無蛋、無奶、高纖維),結合現代營養學和中藥食補觀念,才能調養產婦產後補血、補氣、調整子宮收縮食補,並提供適當熱量、油脂供應以及豐富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坐月子所需要的營養。每日早、中、晚三正餐以及早、午、晚點心,都可使用的補血、補氣中藥材,像是當歸、黨參、黃耆、川芎、熟地、黑棗、紅棗、枸杞等,補品則可使用蓮子、紅豆、黑豆、黑芝麻、腰果等,腰果等食材,都對舒筋活血、恢復體力,可提供分泌乳汁的營養素,對身體的代謝有很大的助益。坐月子期間產婦若能吃得巧、睡得飽,自然就無須擔心產後身材會無法復原。

成功哺乳的秘訣

成功哺乳的秘訣#孕婦

由於母乳營養豐富非牛奶所能及,藉由哺餵母乳,可將母親的抗體給寶寶,增加寶寶的免疫力,減少腹瀉、呼吸道感染等問題,有過敏體質者更要哺餵母乳,尤其初乳的抗體特別多。此外,哺餵母乳可說是促進親子關係的最佳方式,而據醫學研究,餵母乳可減少乳癌、卵巢癌的發生機率,並且能促進產後子宮收縮,迅速排泄體內髒東西,對產後肥胖的媽媽,更能藉此消耗體內脂肪,達到減肥效果。大多數孕婦在產前都願意哺餵母乳,一面欣賞介紹哺乳的海報照片,一面想像嬰兒柔順地在自己懷裏吸奶。但哪裏知道,產後的『哺乳大戰』卻讓新手媽媽筋疲力竭,全家人仰馬翻。為了響映為「國際母乳哺育週」,光田綜合醫院婦產科戴金道醫師建議,想成功哺乳的媽咪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堅定的信念是成功哺餵母乳的基礎哺乳成功的關鍵主要是在於媽媽本身的信心與決心,只要能相信自己、相信寶寶,有著很強的信念,這就是順利哺乳的關鍵。相信自己的身體能產生充足的乳汁來餵飽寶寶,並提供他所需要的營養。所以如果真的有心要餵母乳的話,奶粉奶瓶是不需要的。不要給自己一扇後門,這樣妳就會勇往直前了。而這個堅強的信念不能只放在自己心理,還要讓週遭的人也知道並配合。二、產前要有哺乳的知識產前建議多逛母乳推廣網站,以利哺乳知識的吸收。選擇正確的書籍並反覆的熟讀,對準備哺乳的媽媽來說是增加信心的第一步。首先要了解母乳分泌的機轉,只要嬰兒多吸吮,乳汁自然分泌多,這是「供需平衡」原理,所以勿添加配方奶餵食,母乳才有製造的機會。並且了解和避免初期哺乳可能發生的問題,如此正確的資訊才是堅強信念的後盾,也是往後哺乳過程中隨時的指導原則。三、選擇有『母嬰親善』措施的產科機構待產,以增加成功哺乳的機會產後一小時內儘早哺乳,讓嬰兒一出生和媽媽親密擁抱、接觸母親乳房;採取母嬰同房的措施,讓母親學習對嬰兒有適當的反應,依照嬰兒的需求而餵奶。因嬰兒吃奶沒有時間表,只要嘴巴在找(尋覓反射)就要餵奶,不要等到大哭再餵食。 四、不用奶瓶奶嘴,以免乳頭混淆有些孩子只要吃過一餐奶瓶,就不肯乖乖吸吮媽媽的乳房,這會讓產婦沮喪,只好選擇斷奶。問題一旦發生,要戒斷奶瓶,重新讓嬰兒接觸乳房,用滴管或哺乳輔助器讓嬰兒一邊學習含乳房一邊吸到滴出來的乳汁(可事先擠出來的母乳),可能要花兩三天的功夫,勤奮地餵奶,才有機會成功。 五、舒服正確的餵奶姿勢新生兒大約每兩個小時就要餵一次,一天餵食十至十二次,所以媽媽餵奶姿勢一定要舒服,可以躺著餵奶,或是準備有扶手的椅子或沙發。抱嬰兒姿勢也要正確,嬰兒頭及身體成一直線,肚子面向媽媽肚子,不可以肚子朝天,以免歪著脖子轉頭吸奶不舒服。各位準媽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產前睡眠要充足,產後日以繼夜永無休止的哺乳,大約三週後才會得心應手,享受哺乳的樂趣。戴金道醫師表示,產婦要有堅強的毅力、吃苦耐勞哺乳,三週後才能享受到完全哺乳的好處,這段期間就需要家人多協助並照顧母親的飲食起居,讓她『專心』哺乳,以養育健康的下一代。由於上班餵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上班擠奶」與「母乳儲存」是兩個重要關鍵。戴醫師建議上班期間最少3-4小時需擠奶一次,最好是徒手擠奶,剛開始可能一次擠不到100毫升。只要利用一些技巧,像是擠奶前先作一些放鬆運動、聽音樂、找餵母奶的同事大家一起擠,也可利用衛生紙輕觸乳頭刺激噴乳反射,當然剛開始也可以抱持「少量多次、積沙成塔」的概念。至於母乳儲存就容易多了,只要是清潔的容器就可以,市面上的『密封袋』是個不錯的選擇,既便宜又不易破損。所以上班媽媽只要帶一個小型保溫筒將上班擠好的奶置於其中保持恆溫,回家後再依需要放入冷藏或冷凍室保存,盡量利用在家時間親自餵奶,就能輕鬆持續餵奶到孩子兩歲以上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