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

老人自殺居各年齡層之冠

老人自殺居各年齡層之冠#自殺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自殺行為在不同年齡層,有其不同的特性,65歲以上人口的自殺死亡率,近十年高居各年齡層之冠,老人自殺存在多種影響因素,隨著台灣人口結構快速高齡化,銀髮族自殺問題需要你我更多的關心。 九成銀髮族曾在自殺前一個月內至醫院就診 研究發現65歲以上的老年自殺身亡者中,在其自殺身亡前曾有就醫行為,其中有近89.2%在自殺死亡前一個月內,曾至醫院診所就診,就診科別以內科為主,其次為家醫科及不分科。面對病患身體病情也應關心情緒問題面對病人身體不適的問題,也記得關心其情緒困擾的問題,應予1問2應3轉介的方式,關心病患是否出現自殺警訊,如焦慮不安、無助、絕望等情緒困擾,適度關懷陪伴並用心傾聽,可以協助病患紓解情緒困擾,及早發現自殺的危險,就有機會即時介入,減少遺憾的發生。

父母攜子自殺案件 今年已累積共十起十個孩子喪命

父母攜子自殺案件 今年已累積共十起十個孩子喪命#自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每一個孩子,被父母生下來,應該是要被愛護,要被疼惜,但事實上,社會上許多孩子,除了不能溫飽之外,更有一部分遭受到父母親的暴力威脅。你知道嗎?根據統計,我國平均每一個月,都有一名孩子,被父母親剝奪生命,一同帶向自殺的絕路,而今年,父母攜子自殺的案例高達十起,共十六個孩童受害,其中有十名不幸離開人世。為倡導孩子基本生存權 家扶拍微電影另外,家扶基金會自76年開始著力於兒童保護工作,根據近5年統計,每100名兒童中就有3-4名遭受虐待,每100名兒童中就有6-10名陷於高風險家庭中;每個月就有1名兒童因為受虐而死亡,每個月都有1名被父母剝奪基本生存權利的兒童。何素秋執行長表示,孩子不能選擇他的家庭,現在連基本的生存權也由父母決定,實在令人十分心痛與不捨!來不及長大的孩子何其無辜!而家扶基金會為倡導孩子生存的權利,歷時一年完成《愛不走,愛不放手》首支微電影,參與演員包括,賈靜雯、喬喬(于卉喬)、吳朋奉及于婕。何素秋指出,此片改編之真實個案經家扶的幫助,如今已勇敢跨過生命低谷,期待《愛不走,愛不放手》發揮正面影響力,鼓舞正面臨人生絶境、無助的家庭不要放棄,勇敢求助,為孩子找到希望的未來。她再次強調,透過此片期待能救幾個家庭及孩子都是一件值得的事!傳達孩子其實也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命,喚醒大眾對於兒童生命權利的重視。

中市平均每天一人自殺 男性死法較慘烈

中市平均每天一人自殺 男性死法較慘烈#自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自殺是令人傷痛的,研究顯示1人自殺死亡可能會影響周遭6位親友。因此自殺產生的傷痕不僅僅影響自殺者的親友,更可能會渲染於社會,引發「維特效應」,並造成人口素質上的損失。台中市去年366人自殺 平均每天一人自殺根據統計,101年臺中市自殺死亡人數為366人,自殺粗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13.7人,顯示平均1天有1人自殺;以性別分析,男性自殺死亡人數又高於女性將近一倍,肇因男性多使用較為激烈且致命性高的自殺方式。自殺年齡層 中壯年最多而年齡層則以35-44歲年齡層死亡人數最多(77人,100年度79人),45-54歲年齡層次之(71人,100年度67人),是因這2個年齡層恰巧為中壯年,面臨到家庭、經濟、親子、退休規劃等問題的壓力更為複雜沉重。自殺方式則仍以「氣體及蒸汽」、「吊勒死及窒息」、「固體或液體物質」為前三名,且「以氣體及蒸汽」自殺死亡人數較100年增加36人,幅度高達36%。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呼籲,民眾若發現周遭親友有自殺企圖,甚有交代遺書、遺物等自殺危險徵兆時,可使用「一問、二應、三轉介」的技巧予以協助。透過主動關懷與積極傾聽、適當回應與支持陪伴,以及協助轉介至各大醫療院所的身心專科尋求醫療專業協助,或是通報本市衛生局,由專人提供相關服務。透過民眾的早期發現,得以早期干預、早期協助,挽救更多生命。

危「癬」重重 患者自殺機率高4成

危「癬」重重 患者自殺機率高4成#自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乾癬患者常遭受到旁人異樣的眼光,因四肢關節、頭皮等常見部位的肌膚總是呈現紅色斑塊、伴隨著銀色皮屑脫落,讓病友們在工作或社交時,深感自卑,為了避免旁人看見皮膚病灶而產生誤解與排斥,總是用長褲長袖將自己包緊緊的,這是所有乾癬患者共同的心酸。患者心力交瘁 生、心裡皆備感壓力乾癬其實是先天體質和後天環境所造成,並非感染、也不會傳染他人,是一種自體免疫出問題而導致慢性發炎的皮膚病,病徵為頭皮及四肢關節及外側處呈現紅色斑塊,合併銀色皮屑脫落,容易受到旁人誤解或排斥;國外相關研究指出,乾癬病患因為疾病承受的社會壓力大,憂鬱的傾向比平常人高出39%、焦慮情形也增加31%、自殺機率更提高了44%,顯示出患者因病鬱鬱寡歡的情形、進而輕生的不再少數。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副祕書長黃毓惠醫師表示,乾癬盛行率約千分之二點五,全台約有6萬名患者,病患除了承受皮膚搔癢、掉屑、疼痛等不適外,還要忍受個人形象和生活品質的降低,常使病人心力交瘁,且乾癬容易復發,也讓患者失去治療的信心;雖然乾癬難以根治,但適當的治療可以獲得良好的控制,患者的皮膚狀況也會反映身心狀態,若是熬夜、壓力大就容易復發,所以病患更應該長期穩定的治療才能掌握病情,且現在醫藥進步,病友們只要積極配合療程,相信一定能找回人生的快樂和自信。透過病友親身分享 鼓勵積極治療社團法人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為了鼓勵乾癬患者勇於接受治療,特別舉辦「點點關懷.乾癬大使」的徵選活動,活動即日起至9月30日止,希望尋找出努力不懈、堅持治療的患者,分享他們與病共處的心聲和走出陰霾、勇於面對人生的原因,透過病友的鼓舞,讓不敢面對疾病的患者也能透過積極治療、穩定病情,而重新享受自己的人生。

大都市壓力大?北市自殺率全台第三低!

大都市壓力大?北市自殺率全台第三低!#自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大台北地區,人們雖生活忙碌、步調快、壓力大,但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所公布的去(101)年統計資料顯示,台北市自殺死亡人數為三百三十人,進一步分析,男性較多,而女性較少,為台灣縣市裏頭自殺率第三低的縣市。高樓跳下自殺方式 比率攀高台北市政府也指出,進一步分析本市自殺方式可發現,「高處跳下」方式自殺死亡人數共71人較100年增加19人,增幅達36.5%,而全國統計資料顯示高處跳下死亡人數在都會區比例往往高於非都會區。因此,為了防治高樓自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郭千哲醫師表示,增進建物安全以防治跳樓自殺,是都會區必要的作為,且增強防墜措施不只可以防治自殺,還可預防意外墜樓,是一舉數得的做法。而臺北市已啟動「愛家行動」墜樓安全計畫,結合居家安全推廣與建物安全管理雙管齊下,及建築管理處就居家環境及建物防止高處墜下研擬可行作法,並邀請專家共同編制防墜手冊供民眾參考;此外亦推動公寓大廈管理人員自殺防治教育,期能在發現鄰居有神色或動作異常,或發現有陌生人進入頂樓時,能有所警覺並及時提供協助,減少憾事發生。

自殺防治 基層醫療人員守第一線

自殺防治 基層醫療人員守第一線#自殺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台灣自殺事件層出不窮,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臺南市101年度自殺死亡人數共322人,其中65歲以上老人自殺身亡佔全數25.5%。而根據全國自殺防治中心統計分析結果發現,在自殺死亡前30天內就醫比率達到62.3%,65歲以上老人更達89.2%,可知基層醫療人員在自殺防治上佔有很重要的角色。台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重鬱症、精神分裂症、躁鬱症為自殺的危險因子,為防止自殺悲劇之發生,如何提升憂鬱症患者之篩檢及診治率是憂鬱症防治重要的一環。衛生局指出,憂鬱症的照護,需要結合非精神科醫療人員共同參與,據臨床資料顯示,憂鬱症常與其他情緒疾患或酒癮共病,有多數罹患憂鬱症身心疾患者,在症狀初期會出現類似身體不適的症狀,大多數民眾是到基層醫療或非精神科門診求治(如:內科、神經內科、家醫科、復健科、中醫等)。衛生局表示,為長期推動憂鬱症及自殺防治,台南市目前內科、神經內科、復健科、家醫科等基層診所家數就高達6百餘家,而基層診所醫療人員與社區有長期及緊密的接觸,同時較容易被當地民眾接受。憂鬱症及自殺的防治是當務之急,呼籲時常關懷身邊的朋友,發揮早期發現、早期處遇的功能,避免憂鬱症患者病情惡化及衍生自殺等問題。

防止自殺意外發生 彰化培養守門人

防止自殺意外發生 彰化培養守門人#自殺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依據行政院衛生署日前公布之衛生統計資料,101年國人自殺死亡人數為3766人,為國人主要死因之第11順位,但一個自殺事件的發生對其家庭和社區所帶來的影響,無論是心理、社會和財務各層面都是無法估計的。為避免遺憾一再發生,彰化縣衛生局表示,將於7、8、9月繼續開辦「珍愛生命守門人123種子講師訓練」,希望能號召高中職(含)以上畢業,於各醫院社區健康部門推廣人員、有精神心理衛生相關專長、彰化縣衛生保健志工、社區機構或一般民眾等對推廣珍愛生命工作有興趣者,一同加入宣導行列。每四十秒 就一人自殺身亡全世界每40秒就有1人因自殺身亡,每3秒就有一人試圖結束自己的生命,根據統計,有四成的自殺身亡者在其展開自殺行為之前,會透露想輕生的訊息,而有七成的人在欲自殺時會發出求救信號。彰化縣衛生局呼籲「自殺防治、人人有責」,如果人人都能付出一點關懷,就能減少社會間無形的冷漠,讓珍愛生命守門人的理念傳達出去,讓經歷生命低潮的受傷的心靈,有機會感受到來自你我的溫暖。

社會漸老化 老年人心理衛生怎麼顧?

社會漸老化 老年人心理衛生怎麼顧?#自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台灣漸進高齡化社會,在我國老年照護水準,還未跟上社會人口老化的腳步時,老年人的心理衛生相對重要。根據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101年度接獲的400餘案自殺企圖通報長者中,約有23%的長者是因「家人間情感因素」造成心理困擾而採取自殺行為。因此,如何維持家人間相處的平衡,將是守護銀髮族的重要議題。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統計資料指出,造成老年人自殺企圖的主要原因除「家人間情感因素」以外,「生理疾病」因素約佔35.2%,且約有2成自殺企圖的長者同時併有上述兩項心理困擾。自殺防治中心在關懷訪視自殺企圖長者的過程也發現,受生理疾病困擾而企圖自殺的長者,常是抱持著「不想拖累家人」的想法而萌生以死解脫的念頭,然而這樣看似出自善意的想法,實際上往往非親友的本意,反而使彼此相處落入負面情緒的惡性循環。換言之,在高齡化的社會中,不僅長者本身經驗到生理機能衰退或甚至失能之苦,親友及子女也同樣面對長者老病過程中自己感到的不捨、無奈及焦急等情緒交相折磨。自殺防治中心指出,這是家人間須共同面對的功課,因此,親友和銀髮族如能對這樣的處境寬心以對,才能使彼此活得更自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精神社工科主任董秀珠針對家屬與長者相處平衡之道提出以下建議。「放心允許自己放鬆」,長者面對身體機能衰退難免感到沮喪失落,有時亦會想要證明自己還有用或不拖累家人而試圖多做些什麼,然而老化為人生必經的過程,接受它並安心地做個被照顧者亦是一種幸福。「寬心接受各種結果」,失能或重症的療癒結果原本即存在著難以預料的風險,若然須面對長者是否動手術或做侵入性治療的重要抉擇,無論抉擇之後的結果是否盡如人意,請理解所做的抉擇乃是出自治療的善意,無需以抉擇對錯的價值判定增添心理困擾。以及「開心尋求專業協助」,如老年人在生活上有碰到難題,都可撥打市民熱線1999向專人洽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