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藥物合併標準化療

盼健保予存活希望!無腫瘤基因突變肺腺癌病患喊話:給付免疫藥物合併標準化療

盼健保予存活希望!無腫瘤基因突變肺腺癌病患喊話:給付免疫藥物合併標準化療#免疫藥物合併標準化療

「明明知道我要寫自己的名字,就是寫不出來。」回想起2023年10月確診無腫瘤基因突變肺腺癌四期,來自基隆、今年57歲的計程車司機鄭先生,語氣仍帶著一絲驚惶和難以置信。起初,家人發現他講話越來越不清楚,連日常用手機輸入身分證字號都出錯,「就是腦袋知道我要按,但是我發現奇怪,怎麼這麼離譜?怎麼會按不出來?」鄭家人以為他可能中風,緊急送醫檢查。沒想到,掃描檢查發現他腦部有腫瘤,馬上安排開刀取出腫瘤進行化驗,後續進行相關的檢查,發現原來是肺部腫瘤出現腦轉移,最終確診為第四期。 「我只希望不要拖垮家裡」面對治療抉擇的掙扎 面對突如其來的壞消息,鄭先生坦言,「當時會覺得,反正都已經被判第四期了,我也沒有特別的要求、或多想,只管配合醫生好好治療。」確診之初,他與家人原對自己是目前健保給付較完整的有腫瘤基因突變類型的肺腺癌抱有希望,卻事與願違;後更以為可以靠健保給付使用國際治療指引首選建議使用的免疫藥物合併標準化療爭取希望,卻透過進一步檢查發現鄭先生PD-L1指數未達標準,不符合健保給付的範圍。明明同樣是肺腺癌的患者,卻因無法控制的基因和指標,形成「同癌不同命」的迥異處境,令一家人無奈又焦急。 「依照我們家的經濟狀況,如果沒有商業保險的話,應該就不會自費治療,因為費用蠻高的。」鄭先生的女兒回憶說,醫師曾坦言,「如果沒有保險或經濟狀況不可,那就只能使用傳統化療了。」不過正因有商業保險實支實付,鄭先生才得以使用國際治療指引首選建議的免疫藥物合併標準化療,全力與病魔拚搏。 自費治療一年逾百萬元,仍樂觀面對人生 三週一次的治療節奏,對病友是全年上佰萬元的醫療費用壓力,鄭先生坦言罹病後的經濟壓力幸好還有商業保險給付可以分擔。目前整體對於癌症控制良好的鄭先生也與我們分享,「打完針隔天我就繼續開車,沒有特別不舒服,就像一般上班族一樣。」治療過程中對他並無很大的影響,讓他可以重回工作,維持家中經濟來源,積極面對人生。 疾病改變了生活節奏,但並未奪走鄭先生對生活的熱情。雖然每次定期回診前,鄭先生心中難免緊張,但他因此更加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時光。女兒也說,「爸爸的心態改變了,他已經十幾年沒有出國,生病之後,開始會規劃出國旅遊。」 盼健保政策鬆綁,給更多病人活下去的機會 像鄭先生這樣的無腫瘤基因突變患者,佔肺腺癌約三成,除非選擇自費使用昂貴的免疫藥物,許多患者都仍只能使用傳統化療來對抗癌症。鄭先生一家人除了感謝醫療團隊外,也盼望健保能夠放寬免疫藥物合併標準化療的給付,幫助和他一樣正在對抗肺腺癌的無腫瘤基因突變患者。讓他們也能夠,及時用上有效的治療藥物,不再因資格門檻而錯失治療良機、因經濟負擔而無法使用較合適的治療。鄭先生表示,沒有人會希望生病,也沒有人想靠補助過生活,但如果政策能多給一點機會,對我們這些病人來說,就是活下去的希望。

健保接軌國際治療指引首選建議 給付晚期肺腺癌免疫藥物合併標準化療

健保接軌國際治療指引首選建議 給付晚期肺腺癌免疫藥物合併標準化療#免疫藥物合併標準化療

「如果無藥可用,我們只好認命,但明明有藥我們卻用不到,當然就是悲哀啊!」罹患晚期肺腺癌的陳大哥,一語道破無腫瘤基因突變患者的無奈,明明國際指引的優先建議是免疫藥物合併標準 化療,但健保尚未給付,他先拿勞退金 200 萬自費治療救命,但每個月將近 20 萬的自費壓力,他很擔心:「當救命錢花光了,未來該怎麼辦?」台灣癌症基金會指出,「百億癌症新藥基金」(以下簡稱癌藥基金)今年先挹注 50 億公務預算,健保署已公開表示晚期肺腺癌的免疫藥物合併標準化療可望在今年第一季給付,癌友都對癌藥基金給付救命藥寄予厚望,盼減輕自費負擔,呼籲健保署跨出接軌國際治療指引首選建議的第一步,就從肺癌開始。 癌症病人因健保給付癌藥速度慢、限縮給付癌藥,多數癌友和陳大哥一樣,面臨有藥用不到的困境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 2023 年調查顯示,癌症家庭逾 6 成有自費經驗,其中約 4 成 5 的自費用於 健保未給付的藥品,財務負擔沉重。 本會倡議多年的癌藥基金政策,今年順利落地,由行政院撥補 50 億公務預算成立,衛福部已宣示 將用於臨床實證強、尚未納入健保給付的藥品,以減輕癌友的自費負擔,並以接軌最強證據力的 NCCN 國際治療指引 Category 1 及首選(Preferred)建議的癌藥為優先,且發生率和死亡率都排名第 一的肺癌,已被列為優先盤點健保給付與國際指引落差的重點癌別之一。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肯定衛福部看見癌友的治療困境,癌藥基金的用途很明確,即加速收載科學證據力強、因財務衝擊大而尚未被健保給付的藥品,既然如此,呼籲健保署在使用癌藥 基金收載符合條件的藥品時,應落實賴清德總統「好藥」要先用的治癌主張,以加速收載讓癌友盡 快有好藥用為優先,不應再陷入總額內財務衝擊的思維,才是癌藥基金的政策目的和癌友之福。 賴總統擘劃的「健康台灣」願景,2030 年要實現降低癌症標準化死亡率三分之一的目標,「頭號 殺手肺癌是重中之重!」蔡麗娟強調,肺癌病人以肺腺癌居多,特別是無腫瘤基因突變的晚期肺腺 癌病人,目前多數仍停留在傳統化療,病人一直沒有好藥可用,迫切需要國際指引首選建議的免疫 藥物合併標準化療來救命,以降低肺癌死亡率。 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國內每 5 個死於癌症的病人當中,就有 1 人是遭肺癌奪命,肺癌可怕在於 早期幾乎無症狀,逾半患者確診時已晚期。蔡麗娟強調,除持續擴大早期公費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 外,強化晚期治療可更直接降低肺癌死亡率,以病人數最多的晚期肺腺癌為例,目前最大治療缺口就是免疫治療組合,健保署已公開表示要接軌國際指引的首選建議,即免疫藥物合併標準化療可望 於今年第一季給付,無腫瘤基因突變的肺腺癌病友殷殷期盼癌藥基金能讓他們有好藥可用,可以活下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