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爾蒙陽性早期乳癌

高醫揭早期荷爾蒙陽性乳癌「5年過關」迷思 持續追蹤成保命關鍵

高醫揭早期荷爾蒙陽性乳癌「5年過關」迷思 持續追蹤成保命關鍵#荷爾蒙陽性早期乳癌

早期乳癌術後16年也可能復發!今年72歲張女士曾經是安養機構的照護人員,工作壓力大,51歲時察覺左側乳房有異樣,檢查確診早期荷爾蒙陽性乳癌,無淋巴結轉移,並接受完整的手術與藥物治療。沒想到,術後規律追蹤16年後,姐妹相繼過世,看護高齡母親的壓力變大,某日攙扶跌倒的鄰居婆婆時感覺「閃到腰」,就醫檢查已是乳癌併發骨轉移,打破「追蹤5年就過關」的刻板印象。不過,張女士不放棄,為了心愛的先生與兒子,積極配合醫囑,規律治療與追蹤,持續與乳癌對抗。 乳癌多年來穩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每年約有1.5萬人新確診乳癌,其中以「荷爾蒙陽性乳癌」占約6至7成居冠。據統計,乳癌的好發年齡為57歲,此時女性正值肩負家庭與職場責任的關鍵階段,一旦確診,對人生規劃與家庭結構都是重大衝擊。 乳癌治療策略須依病情期別調整,早期著重根治,晚期則以延長存活與提升生活品質為主。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同時也是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的陳芳銘教授指出,早期荷爾蒙陽性乳癌(0至3期)在治療上主要力求「根治或完全緩解」,常見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放射治療、化療、荷爾蒙治療與標靶治療;不過,若病情進展至第4期、出現遠端轉移或無法以手術切除等方式,則會將治療著重在延緩惡化、維持生活品質,採用全身性治療控制病情。 無淋巴轉移就能安心?小心荷爾蒙陽性乳癌「溫和」外表下的復發暗流 陳芳銘理事長說,由於早期荷爾蒙陽性乳癌生長速度較慢、治療反應普遍良好,不少病友都認為它屬於相對「溫和」的乳癌,誤以為只要撐過5年就能畢業,忽略其具長程復發風險特性。國際研究早已證實荷爾蒙陽性乳癌存在長程復發風險,甚至有超過半數個案在5年過後才復發,顛覆傳統「5年過關」觀念。 圖說/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陳芳銘教授 對抗荷爾蒙陽性乳癌是場耐力賽,在治療結束後,長期追蹤更是鬆懈不得。高雄市乳癌防治衛教學會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乳房外科侯明鋒教授表示,愈來愈多研究顯示,早期荷爾蒙陽性乳癌並不如外界想像般「安全」,不僅復發時常以「遠端轉移」為主,確診時淋巴轉移數越多,轉移至其他器官的風險及死亡率均雙雙提升;更可怕的是,就算沒有淋巴轉移,同樣存在復發風險。 研究曝逾半病友5年後才復發  符合3指標屬危險族群 侯明鋒理事長表示,一項歷時長達20年的追蹤研究顯示,第2期荷爾蒙陽性乳癌病友在確診手術後的20年內,每3人就有1人出現復發或轉移,第3期更是每2人就有1人復發。即使確診時未見淋巴轉移者,每5人仍有1人復發。 圖說/高雄市乳癌防治衛教學會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乳房外科侯明鋒教授 陳芳銘理事長強調,相關研究在在顯示,早期荷爾蒙陽性乳癌患者無論是否出現淋巴結轉移,只要呈現某些指標就屬於高復發風險族群,包括:腫瘤直徑超過2公分、年齡低於40歲、細胞分裂指數達20%以上。這類病友即使病情穩定,也應定期回診、依醫囑適度增加治療藥物,嚴密防堵復發風險。 南台灣最強陣容!高醫以病人為中心  打造全方位乳癌守護網 高醫醫療體系(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高醫岡山醫院、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委託財團法人高雄醫學大學經營)乳房醫學團隊每年診斷與治療約千例乳癌新發個案,為全台規模最大的乳癌專業團隊之一。高醫團隊長期致力於乳癌的防治推廣、臨床治療與全人照護,推動多專科整合模式,整合整形外科、肝膽內科、牙科、臨床試驗等專業,提供從篩檢到治療的完整照護流程,病人可在一日內完成乳癌篩檢、超音波與切片檢查,並依需求進行微創手術、乳房切除與個人化重建,同時提供生育保存等服務。 高醫在術中放射治療上累積超過1500例,居南台灣之冠,3年局部復發率僅1.78%。綜觀整體存活率,高醫在第3、4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方面,也顯著優於全國及醫學中心平均。未來團隊將持續強化精準醫療與臨床試驗發展,結合專業醫師、多專科治療團隊、社工師與癌症個管師等資源,全面提升癌症篩檢率、陽性追蹤率與整體存活率,為乳癌患者提供更周全的醫療支持與健康保障。

六旬婦巨大腫瘤幸為早期乳癌 醫:術後最怕復發!細胞週期抑制劑解危機

六旬婦巨大腫瘤幸為早期乳癌 醫:術後最怕復發!細胞週期抑制劑解危機#荷爾蒙陽性早期乳癌

「早期乳癌可以治癒,但最怕就是術後復發!」臺中榮民總醫院乳房腫瘤外科楊捷儒醫師如此說道。根據研究指出,荷爾蒙陽性早期乳癌患者,術後有2成以上復發機率,一旦復發不但會造成患者心理上的負擔,若同時合併有遠端轉移治療也會較為棘手。為降低乳癌術後復發的威脅,我國健保已於今年正式給付細胞週期抑制劑新藥,盼能幫助患者把握早期階段邁向治癒目標。 乳癌每年新發人數破萬!術後仍有3成復發危機 乳癌為台灣女性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不僅每年新增人數破萬,也蟬聯六年來死亡率的前三名!楊捷儒醫師指出,乳癌的型別通常會以腫瘤細胞的染色結果來分類,最常見的就是荷爾蒙陽性,占整體乳癌七成。由於台灣推動乳癌篩檢有成,多數患者皆能在早期發現,通常治療可有不錯的成效,也因此早期乳癌會以「治癒」為目標。 然而,荷爾蒙陽性患者中,若同時具有淋巴結陽性,就有三成的機率會復發。楊捷儒醫師表示,一旦患者不幸復發又有遠端轉移,治療就會變得更棘手且疾病會對患者的生活品質造成影響,如轉移至肝臟而有腹水、轉移至骨頭造成疼痛或骨折,因此術後的藥物治療目的就是要下降復發的機率。 符合四大條件注意!你就是高復發風險族群! 楊捷儒醫師分享,近期收治一名近六旬的家庭主婦,初期胸部有腫塊不予理睬、也沒有跟家人坦白,直到腫瘤已經大到有沈重感才前來就診,所幸經檢查確認仍屬於早期乳癌,有機會治癒。後發現淋巴結已轉移4顆以上,屬於高復發風險族群;正巧搭上目前健保給付之條件,可於術後搭配最新細胞週期抑制劑藥物,至今控制相當不錯,也無太大的副作用,在接受治療的同時患者也能維持生活品質。 楊捷儒醫師指出,若為荷爾蒙陽性乳癌患者,若符合下列四項條件之一,就代表為高復發風險族群,建議手術後應配合2年的細胞週期抑制劑治療以下降復發的風險 1.淋巴結轉移4顆以上。 2.淋巴結轉移1-3顆,腫瘤大於等於5公分 3.淋巴結轉移1-3顆,但Ki-67指數大於 20% 4.淋巴結轉移1-3顆,腫瘤分化程度第三級 細胞週期抑制劑可降低32%復發風險,現已有健保給付 由於過去多年針對早期荷爾蒙陽性乳癌並沒有太多新藥選擇可提升治療效果,而近年細胞週期抑制劑新藥問世,臨床也證實在早期乳癌術後的輔助性治療加入細胞週期抑制劑,能有效降低32%復發風險。台灣乳房醫學會自2023年更新國內治療指引後,健保也在今年跟上指引,將細胞週期抑制劑納入給付,盼能夠有效降低復發對國人所帶來的健康威脅。楊捷儒醫師也提醒患者,若為早期乳癌荷爾蒙陽性(HR+/HER2-)的患者,且符合淋巴結陽性的四大條件就能使用細胞週期抑制劑,應在術後藉由輔助治療持續控制復發風險,避免癌症復發的威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