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

嚴重肥胖增三高風險 談減重手術療法

嚴重肥胖增三高風險 談減重手術療法#減重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近年來台灣地區的肥胖盛行率,無論男女都有逐年上升的趨勢,肥胖病人如果可以減重,則可改善其存活率及降低許多肥胖相關疾病的發生率,例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嚴重肥胖的病人 健保給付胃隔間手術陳弘聖醫師說明,減重的方式很多,許多人靠自己飲食控制或是運動獲得改善,也有人尋求藥物輔助減重,而嚴重肥胖的病人,可能需要手術的介入。目前常見的減重手術,有胃束帶手術(adjustable gastric band)、胃袖狀切除手術(sleeve gastrectomy)、胃繞道手術(gastric bypass)。而台灣健保僅給付胃隔間手術(gastric partition),其健保適應症如下:1) 身體質量指數BMI≧40;或是BMI≧35且合併有糖尿病、高血壓、呼吸中止症候群等高危險病症。2) ‧經運動及飲食控制半年以上。‧年齡介於18至55歲間。‧無其他內分泌疾病引起的病態肥胖。‧無酗酒嗑藥及其他精神疾病。‧精神狀態健全經身心科專科醫師會診認定無異常。減重手術非絕對安全 仍可能發生併發症手術過後的減重效果,通常初期(約前半年)最明顯,大約在1年半後體重就會達到平衡。然而陳弘聖醫師提醒,手術並非絕對安全,也可能產生併發症。急性併發症例如出血、胃吻合處滲漏、膿瘍;慢性併發症例如狹窄、營養缺乏、胃食道逆流等。治療前建議求診合格醫療院所詳細評估,與專業醫師討論最佳治療方案。

講座/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

講座/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減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肥胖人口比例逐年增加,而肥胖者亦容易罹患許多慢性疾病如:癌症、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等。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3月8日(五)舉辦營養講座,由戴珊如營養師主講「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本堂課會介紹肥胖的判定標準介紹,進而分析台灣常見各減重方式的優缺點,讓民眾能健康減肥。(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時間:108年3月8日星期(五)上午11:30-12: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4成民眾有脂肪肝!健康減重為解方

4成民眾有脂肪肝!健康減重為解方#減重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4歲的余女士最近一次的肝指數報告仍居高不下,雖然接受慢性C型肝炎抗病毒藥物治療成功清除病毒已達2年,但最近半年卻常感疲憊且肝指數持續高過5倍。抽血報告、自體免疫指標檢驗正常,腹部超音波卻顯示有瀰漫性肝疾病併脂肪肝。余女士住院接受肝組織切片,1個星期後,病理報告顯示余女士為脂性肝炎。台灣約4成民眾有脂肪肝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任林志陵說明,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即一般所謂的脂肪肝或是俗稱「肝包油」,已是目前最常見的肝病,台灣約4成的民眾有脂肪肝。不僅好發於中年人,在兒童與青少年比例也逐年上升。脂肪肝是代謝症候群在肝臟的表現,代表肝細胞處理不完血流帶來的過多脂肪酸,只好以油泡形式堆積在肝臟。脂肪肝早期被認為是良性變化,無傷大雅,但近年研究顯示,約1成的病人會產生發炎狀態,進而演變成肝硬化甚至肝癌。也有少數病人直接跳過肝硬化階段,就發現肝臟腫瘤。外觀正常泡芙族 別輕忽脂肪肝危機林志陵主任表示,因運動量不足、攝取過多熱量造成體重過重、糖尿病、高血脂的中年「大腹翁」和「小腹婆」當然是脂肪肝的好發族群,但體重正常或過輕的年輕「泡芙族」也會有脂肪肝。病毒肝炎,不管B肝或C肝,在疫苗政策與抗病毒藥物治療下,患病人數逐年下降,但脂肪肝卻因為飲食型態改變與運動量減低,發生率日漸上升。雖醫藥界持續研究,但目前尚無藥物可以有效治療脂肪肝,透過健康減重、良好飲食與運動,肝臟脂肪被逐漸耗用後,脂肪肝是可逆的。

減重效率差?搭配把握4原則改善代謝

減重效率差?搭配把握4原則改善代謝#減重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人體原本應該是左右對稱的,但大多數人的臉、四肢長短粗細以及肩寬,多多少少都會不一樣。也許大家早已發現這樣的現象,但因每個人總慣用於身體某一側,如右手、右腳,所以肌肉與骨骼就會比另一邊較為發達,而無法達到左右均衡。協調上下半身平衡與重心我們的身體很聰明,一旦失衡,就會懂得透過重心轉移,讓失衡的狀態,能夠透過身體用力與施力,而找到短暫的平衡。但長時間左右失衡下,會讓部分肌肉群產生僵硬與萎縮狀態,而使得我們的骨骼與關節產生「外擴」與變形或退化。而人體之所以會兩側不對稱,多半是因為脊椎異位造成。骨盆在身體平衡與重心,扮演著極關鍵的角色,除了協調上半身與下半身的相互力學配合外,骨盆也保護著我們的生殖系統與消化系統。改變體姿 「體水重」更能迅速下降當你發現再怎麼努力的運動或控制飲食,體重只有稍微下降,但那大大的肚子或小腹就是甩不掉時,很多時候就是因骨盆與髖關節形成「內收」跟「外展」,讓部分僵硬的肌肉組織群,長期處於拉扯與收縮,因而無法達到最佳代謝狀態,這時綁上彈力帶,就可以幫助體態恢復正常,讓代謝狀況UP!UP!。當然,除了透過彈力帶幫助改變體姿外,若能搭配以下4個原則,「體水重」就更能迅速下降!1) 避免冰涼食品與高鹽食物/高鹽食物容易讓身體迅速產生浮腫狀態,這也是為什麼常吃燒烤或麻辣鍋,會常感到口乾舌燥。2) 避免夜間與睡前攝取太多水分,且睡眠一定要足夠/睡眠不足是造成水分代謝能力下降而浮腫的原因之一, 充分地讓疲勞身體獲得休息,才能使代謝率提升,浮腫的問題自然減少。3) 不要久坐,記得每工作一個小時就要起來走走/現在的工作環境讓我們容易陷入久坐,這使得布局在胸部與腹部的淋巴容易滯留。4) 規劃讓自己每隔一段時間就去做緩和按摩/透過適當的緩和按摩,除了幫助放鬆都市人緊張的心情與步調外,也能讓平常較無使用的深層肌肉群,能達到刺激並更有效促進血液與淋巴循環,消除浮腫。(本文摘自/每天3分鐘!彈力帶瘦身/瑞麗美人出版)

超商減重法 注意5大地雷!

超商減重法 注意5大地雷!#減重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編輯整理)「今天太忙了,晚餐就到便利商店隨便解決吧!」遇到這種時候,該怎麼選擇才能安心呢?你必須練就「銳利的眼光」,才能選到砂糖用量少、「醣類」含量低的菜餚。請參考以下重點:重點1)買便當不如買小菜/便利商店的冰櫃裡,有一些冷凍即食品可供選購,如雞翅、毛豆、滷味等,購買的選擇,請不要買麵、飯等,而是買小菜。或可選購沙拉。但應要特別留意的是,便利商店的沙拉多半會搭配馬鈴薯等澱粉類食物,建議避免食用。重點2)罐頭這樣挑/醬油口味、味噌口味的罐頭,摻有大量砂糖,應選擇水煮鯖魚、鮪魚、沙丁魚等少糖的罐頭。如果覺得只吃罐頭太寒酸,可以將披薩用的乳酪絲灑在沙丁魚上放進烤箱烘烤,鯖魚罐頭則很適合搭配炒青菜,鮪魚與水煮蛋做沙拉,只要一點巧思,就能輕易打造營養又美味的斷糖飲食。重點3)潛伏的高醣類食品/關東煮常見的竹輪、甜不辣等魚漿食品,含有大量澱粉,應改選茶葉蛋、白蘿蔔、豆腐、蒟蒻高菜捲!很多人都認為熱量低的冬粉比泡麵更健康,其實兩者都是含有大量醣類的食品。必須留意,雖然綠豆冬粉的GI值很低,但有些冬粉卻是用馬鈴薯澱粉製成的,選購前要多留意。湯品建議選擇味噌湯或蔬菜湯,不要選玉米濃湯。玉米濃湯的成分為玉米與麵粉,兩者均含有大量醣類,要避免食用。最推薦的湯品還是清湯類型!重點4)無油沾醬,更糟糕/沾醬請選擇清淡的義大利式,例如油醋醬。正在減肥的人,多半會選用無油沾醬,但這類調味料會用很多砂糖、葡萄糖漿,雖然少油,卻一點也不健康。醣類含量較低的美乃滋,其實比無油沾醬還要更健康。但我比較建議使用對身體比較好的橄欖油,也可以運用橄欖油自製沾醬多方運用。例如將生魚片排在盤子上,灑上些許義大利香料粉、檸檬汁,再倒上橄欖油,立刻成為極具義大利風格的生魚片(Carpaccio)。這道料理兼具豐富的蛋白質與低醣優點,並搭配對身體有益的橄欖油,輕鬆成為一道健康美食!重點5)閱讀食品成份標示表/選購食品時,請確認包裝上的食品成份標示表,是否含有砂糖等醣類。成份標示表多半是從含量最多的項目開始依序排列,不妨選擇砂糖排在倒數位置的食品,因為這代表這款食品只添加少量砂糖。如果能找到完全不含砂糖的食品更好!(本文摘自/斷糖飲食打造燃脂體質/世茂出版) 

控制第2型糖尿病 關鍵在正確減重!

控制第2型糖尿病 關鍵在正確減重!#減重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42歲的張女士2年前健檢發現高血糖,她身高158公分、體重85公斤,屬於肥胖的糖尿病患。診斷後積極配合治療,除了藥物治療,也改變過去飲食習慣,戒掉愛喝飲料、吃大量水果與喜食油炸和加工食品的習慣,並養成運動習慣。張小姐成功在2年內逐步減重15公斤(17%),血壓與血糖已經不需靠藥物控制就能到達標準,於門診追蹤中。生活習慣不維持 拖累控糖效果看見張小姐的進步,反觀54歲的王先生,身高170公分、體重110公斤,也是肥胖的糖尿病患。王先生罹患糖尿病2年,診斷後王先生仍維持不愛運動且愛喝含糖飲料的習慣,飲食控制不良加上藥物副作用,王先生胖了10公斤,使用兩種口服藥後糖化血色素仍然高達11%,離標準的糖化血色素7%以下有一大段距離。後來王先生改使用可減重與抑制食慾的血糖控制藥物,初期6個月雖成功減去6公斤,糖化血色素也減至7%,可惜的是,王先生長期無法配合飲食與運動,最後仍復胖,糖化血色素回到9%,最後仍需胰島素治療。肥胖、不運動、不良飲食習慣 促使糖尿病的兇手成大醫院一般內科主治醫師徐佩君解釋,第2型糖尿病起因於胰島素作用不良(胰島素阻抗)、胰島素分泌不足與腸泌素不足,除先天的體質外,肥胖、不運動與不良的飲食習慣常常是促使糖尿病發病的兇手。許多大型研究都同步指出,對於肥胖的病患,體重控制不但可以延緩糖尿病前期病患正式演變為糖尿病,已經是糖尿病的病患,還可以改善血糖控制與減少藥物的種類,對死亡率與併發症的發生及血壓、血脂肪都有正面影響。在糖尿病的治療策略中,除了考量體重管理,使用不會增加體重的藥物甚至幫助減重的藥物,醫師、衛教師、營養師,加上病患飲食、運動、藥物3方面配合都不可或缺。

秋季重補肺潤燥 四季乘時好享「瘦」

秋季重補肺潤燥 四季乘時好享「瘦」#減重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順應春風、夏暑、秋燥、冬寒的自然變化,春天疏肝、夏天強心、秋天潤肺、冬天補腎,並根據體質特性來為減重做好準備,才會得到最好的改善及成效。而每個季節需要減重的目的和方法都不盡相同,也有一些基本原則。春季氣候變化以風為特點,是萬物生發的季節。天氣由寒轉溫,草木生發萌芽,萬物復甦。這時體內以肝、膽經脈的經氣最 旺盛和活躍,最適合提升體質代謝力,並且是排出前一年體內累積的毒素之最好時機。夏季氣候變化除了炎熱的氣候外就以濕氣為特點,體內氣血容易因酷暑而失調,濕氣易累積在脾胃,因此季節重點在於將多餘濕氣運化出體外。另外夏日應心,凡是有關養心的方法及飲食,都能幫助提升身體的代謝。秋季氣溫漸低而氣壓漸高,人體出汗減少,血液流向體表不如夏日那麼盛,也是人體精氣處於收斂內養的階段。這個階段天氣逐漸乾燥,食欲也較好,必須注重補肺潤燥,讓身體精力充沛、不煩燥憂鬱,保持代謝力。冬日寒冷,人體的新陳代謝能力會下降,且為了對抗嚴寒,身體本能的會把吃進肚裡的熱量轉化成脂肪儲藏起來。冷為萬病之源,想要趁著冬季減重,一定要特別注意讓身體暖起來。這個季節為進補的大好時節,改善體質保養體內的精、氣、神,就要在這個季節補養好腎氣。(本文摘自/跟著四季節氣一起瘦/野人文化出版)

揮別惱人脂肪肝 從「黃金三角」改善

揮別惱人脂肪肝 從「黃金三角」改善#減重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現代人飲食西化、缺乏運動,不只延伸出肥胖、三高慢性疾病及代謝症候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更值得重視,目前已逐漸成為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治療金三角:運動、減重、飲食成大醫院營養部營養師蔡珮瀅表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指未過量飲酒:男性每天酒精攝取<30克,女性<20克,及沒有肝炎、藥物所造成的肝臟脂肪病變,肝臟脂肪堆積5%以上,可能使得肝硬化與肝癌風險大幅增加。根據統計,西方國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盛行率20至40%,亞太地區有5至40%,而台灣則為11.4至41%。隨著肥胖、三高慢性疾病及代謝症候群人口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也日益嚴重,可能與胰島素阻抗有關。有別於用藥物治療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治療處方是「運動」、「減重」與「飲食」的生活型態改變。對於體重過重及肥胖者,這個黃金三角治療處方尤其扮演重要角色。2017年歐洲肝臟研究學會提到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治療,運動有助減少20至30%肝臟脂肪、減重有助減少80%肝臟脂肪,而地中海飲食有助降低35%肝臟脂肪。地中海飲食7要點 降低脂肪肝風險蔡珮瀅營養師表示,運動目的在降低胰島素阻抗、增加胰島素敏感度,提升好的膽固醇。建議運動強度至少是中等強度的有氧或阻力運動,每天30分、每週≧5次,每週至少達150分鐘,如健走、慢跑、游泳、有氧舞蹈、爬階梯、跳繩等。體重管理部分,體重下降5%可改善肝臟脂肪病變,下降7至10%可改善肝臟脂肪發炎及纖維化。建議減重速率每週下降0.5至1公斤為宜。飲食型態建議以低熱量的地中海飲食為主,可降低胰島素阻抗、改善脂肪病變及纖維化。以新鮮食物為主,減少加工製品,搭配天然香草調味減少鹽分使用,特色如下:1)包括多樣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豆類等,富含類黃酮、類胡蘿蔔素、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等,可抗氧化、抗發炎、減少肝臟脂肪堆積。2)全穀雜糧類為低升糖指數、可抗發炎、調整腸道菌叢、增加胰島素敏感度。3)動物性蛋白質以魚類、海鮮為主,富含ω-3脂肪酸,可降低肝臟發炎及脂肪生成。4)適量家禽類(白肉)、蛋及低脂乳製品,可減少脂肪攝取。5)以初榨萃取的橄欖油及堅果為油脂來源,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抗發炎、抗氧化、減少胰島素阻抗及增加胰島素敏感度。6)建議減少攝取含飽和及反式脂肪酸的紅肉及精緻甜點,也避免容易導致胰島素阻抗及肝臟脂肪堆積的果糖攝取。7)紅酒雖含多酚、白藜蘆醇等抗氧化物,但合併肝硬化者不建議使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