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礙

猝睡症的症狀(二)

猝睡症的症狀(二)#睡眠障礙

除了依照上述所作疾病判斷外,在病人診斷上,另外還必須進行HLA genotyping,測量腦脊液(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中Hypocretin-1( Orexin-A )量是否有明顯下降,睡眠多項生理檢查儀( Polysomnography, PSG ),清醒度維持測試( Maintenance of Wakefulness Tess, MWT ),以及多項式睡眠潛伏期檢查( 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 MSLT )等精密儀器測量,才能明確定義病人為猝睡症。猝睡症病人通常首次發病的時間在青春期15-25歲之間,少數女性個案發病年紀在35-45歲之前以及停經期階段。亦有研究指出有6 %的病人在十歲之前就產生症狀( Overeem, Mignot, van Dijk, & Lammers, 2001 )。猝睡症合併有猝倒症的病人在任何年齡層都有機會被觀察到,但很少有案例觀察到五歲以前或四十歲以後發病的情形。依照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SM-IV指出,此疾病盛行率為0.02 %-0.16 %,也就是說全世界每一萬人當中才存在有兩個到十六個人罹患有猝睡症( 孔繁鐘編譯, 1997 )。在英國和美國的盛行率則是平均兩千人中有一個病人帶有猝睡症( 0.05 % )( Brooks et al., 2002; Brooks & Black, 2002 )。在以色列盛行率只有0.002 %( Nishino, Okura, & Mignot, 2000 )。疾病在男性和女性也沒有存在性別差異。有研究指出,在日本族群中此疾病盛行率為0.16 %-0.18 %,該國人民得到猝睡症的機會比其他國家還多 ( Miyagawa et al., 2008 )。但後來得知,這些差異與不同研究方法有關,如日本科學家在診斷時,沒有經由睡眠多項生理檢查儀( Polysomnography, PSG )等做進一步確認,因此才會有以上所描述的高盛行率,經由確認PSG之後,確實發現日本盛行率有趨近於平均值現象。家族史研究指出遺傳因素在猝睡症的發生可能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在猝睡症患者的一等親人當中得到此疾病的機會約有5%-15%,其他睡眠相關疾病則為25%-50%。但是其遺傳模式至今為止,尚未被科學家所確定,可能是因為不只一個遺傳因子包含在其中( Yoss, 1970 )。另外一篇文獻提出其他研究數據顯示,在猝睡症病人的一等親中得到猝睡症的機會比正常人多10-40倍( Nishino et al., 2000 )。也有人提出除了遺傳因素之外,可能環境因素也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科學家研究顯示出生月份對發展成猝睡症而言是一個risk factor ( 在三月出生的人有高的odds ratio= 1.45,九月出生的人有較小的odds ratio= 0.63 ),證實除了遺傳因子以外,環境因子亦扮演重要角色( Dauvilliers et al., 2003 )。此外,科學家在基因研究方面找到和猝睡症有關的基因座,分別是染色體4p13-q21 ( Nakayama et al., 2000 ),染色體21q ( Dauvilliers et al., 2004 ),染色體22q13 ( Miyagawa et al., 2008 )。究竟存在有什麼樣的機轉造成猝睡症,除了食慾激素 ( Hypocretin )以外,尚未有確切的機轉被建立。猝睡症是屬於慢性疾病的一種,當發病以後便會伴隨病人終身。藥物治療方面只能針對病情給予症狀治療,如中樞神經刺激劑,或modafinil及sodium oxybate用來治療嗜睡症狀;或使用抗憂鬱劑來治療猝倒症狀。此外,除了藥物方面,病人本身和周圍朋友之間的幫助亦是不可或缺的心理支持療法。( 黃玉書及陳建安翻譯自Christian Guilleminault,Yu-Shu Huang, Chia-Mo Lin. Narcolepsy syndrome:a new view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econd millennium in Pandu-Perunal SR and Monti JM Clinical Pharmacology of Sleep Basel Birkhauser Verlag 2006;43-59 )猝睡症的症狀(一)延伸閱讀:睡美人睡王子

小孩夜驚、睡覺磨牙 多數腸胃有問題

小孩夜驚、睡覺磨牙 多數腸胃有問題#睡眠障礙

孩子是每位父母的寶,小孩吃不好、睡不好都會牽動父母的心。引起小兒睡眠障礙的原因大致上分為情緒跟腸胃問題,包括夜間哭鬧、夜驚、磨牙等。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傳統醫學科陳玉娟醫師特別針對下面情況加以說明:【夜泣】正常嬰兒常見,但每週超過3次或連續發生影響到雙親睡眠,則需尋求醫師協助。主要原因包括太餓、太飽、太熱、腹脹、尿布疹、鼻塞、耳痛;其他心理上的因素,如照顧上的日夜顛倒、保護過度、習慣被人抱著、睡前太過興奮、環境吵雜等,均會引起小兒夜間的哭鬧,其中以腸胃問題為大宗。中醫說“胃不合則臥不安”,陳醫師說,小兒腸胃不舒服可用保和丸、四逆散、紫蘇、雞內金、神麴、山楂等,或利用茴香、荳蔻、薄荷等精油按摩肚臍周圍;至於情緒問題,可用甘麥大棗湯、加味逍遙散等穩定情緒;其他如發燒、疾病引起就需探究病因、對症下藥。【夜驚】大多從3-12歲開始出現,青春期後逐漸消失。發生時,患兒因極端恐怖而有大聲叫喊、身體抖動、瞳孔放大、呼吸、心跳急促等現象,持續約數分鐘。次早醒來,雖有恐怖的感覺,詳情卻記不起來。陳醫師表示,有夜驚的兒童性格多較神經質,白天的壓力如興奮、發燒或太過疲倦均會誘發夜驚的發生。發生夜驚時必須留意,如果是發燒引起,應盡快就醫。如是情緒問題,可用甘麥大棗湯、加味逍遙散、神麴、雞內金等穩定情緒。【磨牙】睡覺中的磨牙也十分常見,嚴重時甚至會造成齒顎關節疼痛。其原因尚不明白,多偏向心理因素。但中醫認為與腸胃不適有關,臨床上用保和丸加甘麥大棗湯多能有良好的功效。陳玉娟醫師提醒,小兒的睡眠障礙雖沒有急迫性危險,但會影響小兒成長與日間學習能力,同時可能隱藏潛在的器質性病變或癲癇的可能性。因此,父母不可輕忽小孩的睡眠障礙。

春天讓你昏昏欲睡?中醫觀點:陽氣不足

春天讓你昏昏欲睡?中醫觀點:陽氣不足#睡眠障礙

隨著春天來到,白天慢慢延長,天氣漸漸轉暖,有些人反而會覺得早晨不易醒來。白天容易疲倦、頭昏、時時欲睡、食慾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明顯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然而各項檢查指標均無異常。這可能是由於氣溫逐漸回暖,身體會較鬆弛,加上皮膚表層血流增加,導致腦部血流量相對減少所致。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院區中醫科中醫師黃伯瑜表示,從中醫觀點來看,這是由於秋冬寒氣損及人體陽氣,到了春天因為陽氣不足而導致上述症狀出現。黃伯瑜建議,應該盡量使睡眠時間規律,千萬不要想睡就一直睡。環境要常保持空氣流通,多到戶外活動,盡可能在早晨曬一小段時間陽光,並且養成固定運動習慣,這些都有助於全身氣血循環暢達。此外,利用工作空檔伸伸懶腰、搓搓臉、揉揉後頸部,或者喝一些花茶提神,也都有幫助。有些疾病像是過敏性鼻炎,在春天氣候變化大會較嚴重,患者常因為鼻塞、頭脹、頭昏而精神不濟,也會影響晚上睡眠品質,使白天又更容易打瞌睡,應該就醫規律治療才會改善。黃伯瑜說,有高血壓或動脈硬化的人,由於血管壁彈性降低,流到大腦血流量減少,以致大腦相對缺氧,而會頻頻打哈欠使胸腔内壓力下降,好讓腦细胞供氧情況改善。因此頻打哈欠可能是腦部缺氧前兆,應就醫診治。上述情況還必須要排除睡眠障礙所引起的白天疲倦、頻打哈欠、打瞌睡等現象,像是睡眠剝奪,睡眠節律失調,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猝睡症等都可能有這些表現,應尋求睡眠門診專科醫師做詳細評估。

卵巢腫瘤作梗 導致無法仰臥起坐

卵巢腫瘤作梗 導致無法仰臥起坐#睡眠障礙

一名體重超過一百公斤的女大學生,肥胖的身形不僅影響外觀,還伴隨呼吸中止症候群,當她在體育老師鼓舞下正打算做仰臥起坐塑身時,卻感覺肚子裡有塊東西擋著她坐起後的彎腰俯身動作,到花蓮慈濟醫院婦產科檢查,超音波竟檢查出一顆約二十公分的卵巢腫瘤。 起初,女學生因肥胖問題伴隨呼吸中止症候群,夜間睡覺時需要伴用氧氣罩,才能改善睡眠品質,呼吸治療科的主治醫師因此建議她「減重」,希望能以此改善呼吸中止症候群,提升睡眠品質。因此女學生的體育老師,在體育課特別指導女學生做仰臥起坐,可是無論用什麼方法,女學生都無法在「坐」後完成彎腰俯身的動作。因為女學生覺得肚子有東西擋住她彎腰的動作,於是體育老師建議她到婦產科檢查。  花蓮慈院婦產科魏佑吉主任說,卵巢囊腫是常見的婦產科疾病,絕大多數是良性的,在小於45歲的女性中,卵巢腫瘤是惡性的比率不到10%。這位女大學生因為身體肥胖,對於微微凸出的小腹不以為意,若不是體育老師發現她無法做仰臥起坐,建議她到醫院檢查,可能還得面對囊腫破裂的危險與病苦。 魏佑吉主任指出,即使是身材纖瘦的的婦女朋友,若在做仰臥起坐動作有困難時,也應該到婦產科檢查,釐清腹腔內是否有的腫瘤作梗,千萬不要以為那只是「小腹」而忽略潛在的疾病風險。

農曆春節期間,呼吸道感染求診比例高

農曆春節期間,呼吸道感染求診比例高#睡眠障礙

今年農曆春節期間長達九天,為了服務大眾,羅東博愛醫院急診24小時服務,根據院方的統計,今年九天年假,就醫的民眾多達3577人次,一天就醫人次為397.4人次,較去年一天293 人次,多出35.6%。羅東博愛醫院指出,今年農曆春節期間,以呼吸道感染、腸胃疾病及跌倒/意外傷害,仍位居求診項目的前三名,其中,呼吸道感染就診人數多達1479人次,佔41.35%,與去年6天年假之中,有395人次呼吸道感染,佔22.47%,高出許多。急診醫學科張啟宏主任表示,農曆過年前,流感就醫人數逐漸攀升,過年期間氣候變化大,加上民眾南來北往,以致於呼吸道感染就醫人口增加,他叮嚀病患前往醫院接受治療,並記得多休息,補充水分。

「光照治療」改善”暗光鳥”作息

「光照治療」改善”暗光鳥”作息#睡眠障礙

「睡眠節率障礙」是睡眠障礙的一種。這個問題,簡單的來說,就是患者的睡醒周期和正常人不一樣,而產生不適當的節率。對於此類患者,即使在未合併其他種類的睡眠障礙時,也常造成生活、社交或是工作上的困難。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 - 康峻宏醫師指出,睡眠節率障礙主要有四大類不同的睡眠節率障礙:提早性、延遲性、不規則性及非24小時性。治療此類患者的原則有三大類: 節率治療 (chronotherapy) 、光照治療(light therapy)及藥物治療。康峻宏醫師表示,患者須先記錄每日的睡眠日記,及詳實的上床時間,並確定欲達成節率目標後,將每日的上床時間做階段性的調整,舉例而言,若患者原本入睡時間為下午6點,起床時間為清晨2點,我們訂立的目標為下午10點,起床時間為清晨5點,我們可以請病患每日延遲30至60分鐘上床睡覺,採用漸進式方法來調整睡醒節率。整個療程可能需要2到4星期來達到所訂的目標。一般來說在調整節率時,採用延遲患者上床時間會比提早的做法較容易成功,患者的配合常是成功治療的關鍵。光照治療是利用一定強度 (2000-10000 Lux) 的全頻光照射,經視網膜輸入刺激上視交叉核而改善睡醒節率。我們可依欲調整的節率目標施以不同的光照時間。康醫師解釋,一般而言,清晨的光照治療可以將入睡時間前移,而黃昏的光照治療會將入睡時間後移,此外光照治療也可能有改善入睡困難、延長睡眠時間、及增加睡眠效率的效果。康峻宏醫師說,光照治療的使用相當安全,由於已將紫外線濾去,所以並不會有曬傷、白內障或是皮膚癌的副作用。少數人照射後可能會有頭痛或是焦慮感,這些情形在調整治療強度後都會改善。對於睡眠節率障礙患者最常使用的藥物為褪黑激素(melatonin), 這是一種人體自然分泌的神經荷爾蒙,作用為促發生物的夜間訊號,及促進睡眠的相關行為及反應。對於改善節率異常有相當的幫助。由於現代生活步調緊湊,很多人可能會產生不正常的睡眠節率,不但可能對日常生活作息產生困擾,也可能長期對健康會有所影響。康醫師建義,透過專業的諮詢及醫療,可以改善此種問題,回復一個較良好的睡醒節率。

解決失眠問題 中醫角度:不鼓勵吃安眠藥

解決失眠問題 中醫角度:不鼓勵吃安眠藥#睡眠障礙

睡眠障礙幾乎是人人都曾有的經驗,像是更年期症後群、壓力症候群或是酒精鎮靜作用消退後,都會造成睡眠上障礙,一般人不論是年輕時為了學校郊遊而興奮睡不著,或是因為高齡膝關節疼痛而輾轉難眠,或是半夜胃酸逆流被嗆醒而不容易再入眠,這個對現代人真的不是一個陌生經驗。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科醫師林恭儀表示,在臺灣粗略估計每天約有200萬人睡不好,尋求各式各樣幫助,由於一般民眾多因為擔心用藥成癮問題而常常是吃吃停停,事實上,現代化學製成安眠藥是短期治療失眠用藥,有些則是從中藥如酸棗仁再提煉,一般多是使用一週便停藥,而且大多數研究安眠藥安全與療效的臨床人體試驗多未超過5週,因此並不鼓勵連續一般患者長時間無限制使用。中醫在睡眠障礙上,可分為上中下來分治,心火炙熱多是因為思慮過多所引起、脾胃不合則容易發生在喜歡吃宵夜的一般民眾,或是有潰瘍疾病史患者,過度勞累腎氣衰弱型多半發生在高耗腦力主管階級、銀髮族爸爸媽媽們或是慢性疾病病患身上。傳統中醫用藥上多以滋陰清熱、健脾合胃或是斂氣安神用藥為主,諸如:酸棗仁、遠志、知母、黃柏、麥冬、浮小麥、琥珀、龍骨和生地等,再配合相關方劑如柴胡加龍骨牡蠣湯、酸棗仁湯等,而耳穴運用則是以耳神門最為常見,此外手神門與內關穴也是長期睡眠不好朋友們可以常按壓穴點。另外透過運動、少量溫牛奶與飲酒或是睡前放輕鬆模式:聽音樂,閱讀都是可以幫助入眠方式。基於用藥安全上千萬不要自行購買安眠藥服用,因為不當使用可能會加重病情甚至危害生命,使用安眠藥一定要先諮詢臨床醫師且在處方並臨床監控下使用。只有經過專業醫師評估與診斷及養成個人良好睡眠衛生習慣,才是解決睡眠障礙最正確方法。

睡眠衣改變睡姿 失眠、打鼾症狀不再

睡眠衣改變睡姿 失眠、打鼾症狀不再#睡眠障礙

許先生(化名)年齡約50歲,身材瘦,多年來皆有打鼾問題,長期睡眠品質不佳,也嚴重影響了日常的生活品質,甚至上班上到一半會突然腦中一片空白,精神狀況很糟糕,為此他困擾許久。經睡眠中心長期追蹤、檢查了一段時間,當初進來檢查時,睡眠呼吸中止次數多達每小時25.5次,屬於中度的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SA), 去年1月份,許先生至光田綜合醫院睡眠障礙科門診就診,醫師為其安排睡眠多項生理檢查(PSG)後,才真正發現許先生睡眠品質不佳的問題所在。洪敏德醫師表示,阻塞型睡眠呼吸終止症的原因包括肥胖、舌頭大、上呼吸道軟組織腫大、下巴後縮等,而許先生就是因為下巴後縮的關係。呼吸中止症通常都伴隨會打鼾,這些患者有些人在年輕的時候易入睡,但年紀大時卻有時會變成失眠,很多人都有錯誤的觀念,以為打鼾就是很好睡,但往往不知道這正是疾病表現的方式之一。醫師表示,在診斷出許先生的睡眠障礙問題後,也嘗試過多種的解決方法,包括試戴正壓型的睡眠呼吸機,但因為許先生對配帶呼吸器感到不適應,所以效果也不顯著。根據他的檢查報告中顯示他側睡時睡眠呼吸中止次數比正躺時好很多,因此洪醫師特別建議針對許先生的狀況量身打造一件睡眠衣。這件睡眠衣最大的功能即在預防呼吸中止症的人正躺,製作方式為在衣服後面縫製一顆高爾夫球或是保麗龍球,這樣可以訓練患者採用側臥的姿勢睡覺。後來使用後持續睡了將近1年的時間,中間陸陸續續回來追蹤3次,如今檢查值都降至輕度以下,如今已不再需要使用睡眠衣入睡,睡覺時也不會打鼾,睡眠品質令他十分滿意。洪敏德醫師強調,打鼾是一個會讓人產生許多誤解及偏見的症狀,其實背後常常隱藏讓人必須正視的疾病,如睡眠呼吸中止症即是其中之一。嚴重度不高的患者可以選擇一些改善方式,例如減重、戒菸、酒、以及生活作息正常等都有助於改善症狀,但對於嚴重度高的患者還是需要至醫院睡眠障礙門診接受檢查與治療,並採行適當的治療方式。這是一個高度重視睡眠的時代,有很多人常常為睡眠障礙所苦惱,若能找對方法對症下藥,仍可擁有高品質、健康的睡眠。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