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手術

高齡練瑜珈困難動作 腰椎嚴重骨折!

高齡練瑜珈困難動作 腰椎嚴重骨折!#微創手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73歲的曾姓女患者,練瑜珈30多年,上個月因下背疼痛到骨科求診。X光檢查發現患者第1腰椎嚴重骨折,原來她在瑜珈下課後自己練習高難度的「犁鋤式」動作,沒想到當時的「喀聲」竟是骨折聲。瑜珈「犁鋤式」動作困難 無人指導易受傷豐原醫院骨科醫師江福財表示,瑜珈「犁鋤式」動作將下肢整個雙腳屈膝上提,利用腹部肌群與骨盆力量,從尾椎開始慢慢將脊椎一節一節往上捲,將腿往頭頂做曲折,如果沒人在旁指導容易受傷。一般人最常骨折的地方是在第1、第2腰椎處、和10、11及12胸椎處,以人體脊椎結構來看,胸椎是前傾角度、腰椎是後傾角度。如果受傷最大常見的反應是疼痛,嚴重會壓迫到神經,導致下肢無力等情形。微創手術時間短、癒合較快速江福財醫師表示,一般傳統手術時間約2至3小時,需要將背部的肌肉結構劃開,將骨釘放骨折的上下兩節椎體位置進行矯正固定。傷口大、術中失血量較多,傷口感染機會較大,患者術後恢復時間較久,甚至部分患者術後須背架輔助約3個月。微創手術則約1小時內即可完成,從皮外放導針到脊椎骨折處,裡面做椎體矯正,重建塌掉的脊椎,再利用骨水泥填充。讓受傷部位癒合快速,術後當日即可以下床活動,日後骨折處復原好,還可以再繼續做瑜珈動作。肌群與肌耐力必須足夠 勿輕易嘗試江福財醫師提醒,但如果要繼續做這個「犁鋤式」動作,除了要有專人在旁協助指導,患者核心肌群與肌耐力必須要足夠,畢竟瑜珈基本動作是為了緩解肌肉不舒服。但有些動作屬於高難度,並非人人適合,還是要量力而為,才能避免受傷。

過敏致鼻塞20年!微創手術來改善

過敏致鼻塞20年!微創手術來改善#微創手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40歲的曾姓男子,長年飽受鼻塞所苦,自述就像20年沒有好好呼吸。傳統手術需要住院3至5天並全身麻醉,曾先生擔心手術風險,也不願工作請假動刀治療。後至耳鼻喉科求診,檢查後發現其鼻塞原因除了因為過敏性鼻炎造成下鼻甲肥厚,還有鼻中隔彎曲狀況。進行「鼻部無線射頻微創手術」,是局部麻醉,不必住院也沒有恢復期,術後明顯感受到鼻腔順暢,也馬上回到工作崗位。鼻塞影響睡眠品質 造成精神不濟鼻塞成因眾多,長期鼻塞會影響睡眠品質,精神不濟影響工作與學習成效。若藥物效果不彰或不願長期服藥,可考慮手術治療。國軍台中總醫院耳鼻喉科吳昭寬醫師表示,無線射頻微創手術利用射頻電針發出的無線電波,以低溫破壞身體組織,蛋白質受到破壞後會變性、凝固,使黏膜下的組織體積縮小,改善鼻塞症狀。傳統手術一般要住院3至5天,甚至更久。因為鼻腔的血液、淋巴循環豐富,因此早年手術完後,會使用止血棉塞滿鼻腔,導致病人臉部腫脹、疼痛,相當不舒服。無線射頻微創手術 破壞較小、腫痛較少無線射頻微創手術相較傳統的手術,在身體上對黏膜組織的熱傷害較小、破壞越小、腫痛感也較少,術後感染的風險也較傳統手術低。除了需暫停從事比較粗重的工作,其他基本生活、運動皆不影響。手術後鼻塞症狀會有明顯改善,但並非一勞永逸,部分的病人會因為後續的過敏或慢性發炎導致下鼻甲再次肥大而出現鼻塞症狀,需要再次進行治療。南投醫院表示該微創手術健保未給付,提醒有鼻塞困擾的民眾可至耳鼻喉科門診與專業醫師討論後,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以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3C成癮要當心!滑到手卡住恐板機指

3C成癮要當心!滑到手卡住恐板機指#微創手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46歲的女性從事美髮業,長期使用剪刀工作,手部過度活動造成大拇指疼痛、卡住。到診所施打類固醇後仍未改善,轉到醫院骨科確診為板機指。進行超微創手術後1週便回復工作能力,手指活動不再卡住。過度使用導致板機指 好發大拇指、中指臺南市立醫院骨科醫師賴俊達說明,「板機指」為手指彎曲卡住像扣住板機一樣,用力去扳動手指會突然彈起伸直,常發生在早上起床時。手指彎曲卡住無法張開,部分患者在手指基部與手掌交界處摸到結節硬塊伴隨疼痛感。當手指過度使用時,環狀帶與屈指韌帶過度摩擦導致發炎及水腫,韌帶滑動時不順甚至卡住。當環狀已增生變厚到一定程度,就會影響韌帶滑動的功能。板機指好發於手指過度、不當使用,女性發生機率比男性高,最常發生於大拇指跟中指。初期症狀為疼痛與活動不順,透過適度休息、服用消炎藥物及復健治療,大多數可以得到緩解。若保守治療無效且症狀惡化,發生手指卡住及疼動加劇,就建議以手術治療。新型超微創手術 只需手指局部麻醉、傷口小傳統開刀治療是在手掌靠近手指交界處切開一道橫向2至4公分的傷口,將環狀帶切開,手術時間長、術後傷口疼痛、傷口需縫合、需1至2週的時間不能碰水、需拆線、疤痕組織疼痛及後續可能沾黏,造成生活上許多不便,甚至需要請假而影響工作。賴俊達醫師表示,新型超微創手術不同於傳統手術,只需手指局部麻醉,由超音波儀器定位,透過針孔大小的傷口,即可使用特殊的刀片將環狀帶切開,使韌帶完全鬆解,手術時間僅需3分鐘,傷口僅一個針口大小更無需縫合。傷口隔天即可碰水,無疤痕也不容易有後續沾黏的問題,不影響患者生活與工作。低頭族常滑平板、手機 也可能引發板機指以往家庭主婦或是長期使用手部勞動者為板機指的好發族群,賴俊達醫師提醒,近年3C產品使用率高,常使用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的低頭族,也可能引發板機指。若手指疼痛、活動不順,應及早就醫治療,避免板機指發作影響正常生活。

微創手術清不乾淨?傷口小、更精準

微創手術清不乾淨?傷口小、更精準#微創手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微創手術從上個世紀開始逐漸風行,一般外科手術部分從切除膽囊開始,到切除胃、腸道、肝臟、胰臟等逐步發展。奇美醫學中心肝膽外科在近十年來,在微創手術部分不斷創新,目前在所有肝臟腫瘤手術方式,經仔細評估之後,都有機會使用微創方式進行。針對肝臟腫瘤治療,秉持著微創醫療三部曲就是精準、精心、精緻,提供給病人及家屬治療的選擇。各式肝腫瘤 皆可利用微創手術奇美醫學中心外科部主治醫師王家豪說明,精準就是在第一線的放射部及肝膽內科醫師藉由高品質影像系統,對肝臟腫瘤做定期篩檢、準確評估、早期追蹤,一旦發現可疑或不確定性,經團隊討論可以採取手術或者切片穿刺做診斷;精心則是在每週例行召開跨科別會議,針對病人狀況、腫瘤位置、肝臟功能等,提供每一位最適合的治療方式;精緻是在病人選擇手術為其合適的治療後,針對腫瘤位置及其肝臟保存功能,使用微創方式進行手術。目前在所有肝臟腫瘤位置及其手術方式,皆可以使用微創手術進行,經完整評估後,甚至兩階段肝切除(ALPPS)也可以。傷口小、恢復快 微創手術更精準對於微創手術,民眾常會有「清除不乾淨」的疑慮,王家豪醫師強調,在安全手術及療效等同於傳統手術為前提,才會提供微創手術選項。在微創手術過程,雖然少了手部觸感,卻運用了更多的儀器幫忙,如術中超音波、立體定位、螢光定位等方式,協助精確的找到腫瘤。微創肝腫瘤切除,不僅使傷口小,同時也可減少出血量與疼痛,加快術後恢復,避免肺部術後併發症,縮短住院時間,更快回到正常生活或職場上。隨著醫療器械設備的進步及手術技巧的精進,在一些合適的病人,也運用了單孔微創手術完成肝臟切除。王家豪說,單孔手術是微創手術的進階版,利用特殊器械,將病人最終傷口減低到一個,提供更好的傷口美觀及減少傷口疼痛,改善術後恢復及併發症。(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微創脊椎手術再創新 一日醫療生活圈成形

微創脊椎手術再創新 一日醫療生活圈成形#微創手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拜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不斷創新所賜,從台北到高雄接受手術竟能一日完成手術出院,隔天還能馬上上班。一名髮型設計師因椎間盤突出疼痛不已,趕搭第一班高鐵南下手術,傍晚即返家,隔天就可上班,北高一日醫療生活圈初見雛形。腰部劇痛 原來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40歲上下的髮型設計師葉先生因工作關係,需長期久站及姿勢不良,某天腰部突然劇痛不已,到院檢查後發現腰椎第四、第五節(L4-L5)椎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隔天一早即搭乘高鐵南下治療。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院長楊椒喬指出,在局部麻醉下,當天中午病患順利接受脊椎內視鏡神經減壓手術,手術時間不到1個半小時。術後僅休息4個多小時,當天傍晚18:00即辦理出院手續,隔天穿上隱形護具就能馬上上班。局部麻醉,具有傷口微小、組織破壞少院長楊椒喬醫師指出,一般而言脊椎手術屬於大手術,最少需住院1-2個禮拜才能出院,術後的復原期甚至還需要至少3-6個月,甚至還得承擔傳統脊椎手術後的重大風險,對於工作忙碌的人或家庭主要支柱而言,往往因為無法放下工作,而猶豫再三。楊椒喬院長進一步指出,微創脊椎內視鏡採局部麻醉,具有傷口微小、組織破壞少、手術時間縮短,病人恢復時間加快等特點,尤其可馬上緩解病人痛感,因此可幫助病人加速返回正常生活或工作崗位。病人當天來回從中北部南下或在週休二日接受手術,可以馬上獲得改善返家休養、返回工作崗位,讓患者能夠有更多選擇。

背痛站不直?微創手術助減壓

背痛站不直?微創手術助減壓#微創手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8歲的江先生因心臟冠狀動脈狹窄接受過心血管繞道手術,近期時常出現下背痛、雙下肢麻木症狀,雖曾被診斷為腰椎脫位、中度椎管狹窄但遲遲未處理。某日突發下肢疼痛以致無法站立,醫師為他進行微創腰椎減壓及經骨皮質內固定手術,不但傷口不到傳統手術的一半,在未停抗凝血劑的情況下失血量也不多,且術後恢復迅速,第二天即可下床。傷口縮至5公分以下 減少術後腰酸背痛機會下背痛和坐骨神經痛等腰椎退化性疾病是長者十分常見的通病,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趙亮鈞指出,微創脊椎減壓經骨皮質內固定手術利用與傳統手術不同的經骨皮質骨釘路徑,可將脊椎三節段以內的手術傷口縮至5公分以下,減少背部肌肉的創傷,更可降低手術中失血及感染率、縮短住院天數、減少手術後腰背痠痛的機會。國內外研究亦發現,傳統的骨釘易有術後鬆脫移位、甚至造成當節椎體損壞等併發症。新式的經骨皮質骨釘能提供更強的支撐固定效果,對一些輕度或中度骨質疏鬆症合併腰椎病變的病人來說是一大福音。下背痛成因複雜 應與醫師討論擇最佳療法趙亮鈞主任指出,下背痛及坐骨神經痛的原因複雜,需經過完整的病史詢問、神經學及影像學檢查才能精確診斷及治療,治療方式從保守的藥物及復健治療、侵入性的局部注射及神經阻斷,到外科神經減壓併非融合或融合固定手術,每種方式都有其優缺點,民眾須與醫師詳細討論並考量個人最適合的治療方式,才能得到最好的治療效果,進而減少手術對生活及工作的衝擊。 

10大警訊出現 當心賈伯斯「胰」慮

10大警訊出現 當心賈伯斯「胰」慮#微創手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病徵不明顯、毫無專一性,中年男子易受「賈伯斯病」威脅而不自知!76歲余姓男患者同時罹患C型肝炎、糖尿病與高血壓,定期都會回診進行超音波檢查,沒想到在最近的檢查中發現胰尾出現大於2公分腫瘤。胰臟神經分泌瘤好發50歲 大部分患者初期無症狀童綜合醫院一般外科醫師黃漢斌表示,神經內分泌系統控制荷爾蒙分泌,當發生病變時而產生腫瘤,最常見發生於胃腸道,其次為胰臟,第三則為肺。胰臟神經分泌瘤是一種惡性腫瘤,因為胰臟胰島細胞發生癌化病變而導致,好發於50歲左右。因為腫瘤生長緩慢大部份患者初期並沒有症狀表現,少部份會出現腹瀉、皮膚疹、低血糖、低血鉀、體重減輕等等,因胃不會有專一性的病徵,常導致病人花較長時間才能確診。胰臟位置偏僻、利用傳統手術治療困難度高黃漢斌醫師指出,胰臟處於後腹腔,位置偏僻不好診斷,如果使用傳統手術,需要切開大傷口來進行胰臟切除,並且因為胰臟周邊血管(腹腔動脈幹)較扭曲,且變異性大(每個人血管的位置不同),所以手術的困難度高。使用腹腔鏡螢光顯影技術來進行胰尾併脾臟切除,只要在靜脈注射靛青綠,藥物會和蛋白質結合,以近紅外線儀偵測,會產生肉眼不可見的螢光而且即時呈現相關的血管走向,讓手術中更清楚知道血管走向,避免切除手術時傷及血管組織,讓手術品質大大提升。10大警訊出現要把握黃金治療期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2012離世後,此病才逐漸為世人所知,因此胰臟神經內分泌瘤又稱「賈伯斯病」。黃漢斌醫師表示,目前胰臟神經分泌瘤確切成因尚未明確,僅只知和基因突變有關,少數可能由家族遺傳導致,所以也無從預防。民眾可由日常飲食、維持良好生活作息並運動,定期健康檢查,以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會出現10大警訊,咳嗽、氣喘、慢性腹瀉、反覆性胃潰瘍、低血糖嚴重飢餓感、盜汗、熱潮紅、發熱、心悸及皮膚炎等,若民眾莫名出現症狀並有疑慮,呼籲儘早就醫檢查,把握治療黃金期。。

9旬翁如廁跌倒 微創手術救一命

9旬翁如廁跌倒 微創手術救一命#微創手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許芝菁/綜合報導)92歲劉姓阿公,身體一直都很硬朗,平時都會到附近鄰居家走動並小酌一番,生活悠閒自在。這個月因半夜上廁所不小心跌倒,整個人癱坐在地起不了身,呼喊求救家人,送醫後確診為右側骨股頸骨折,醫師考量患者高齡,會診麻醉科醫師,以微創手術進行半髖人工關節置換合併骨水泥灌注手術,術後恢復良好,住院6天即返家休養。1/3老人骨折 跌倒為主要原因童綜合醫院骨科部主任徐自良表示,跌倒是老人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約有1/3的老人家會出現跌倒,除了頭部外傷,最常見的就是骨折,因為人隨著年紀愈高,骨質密度逐漸下降,視力和平衡感也都變差,所以當人體反應變慢後,造成跌倒骨折機率越高。老人家跌倒造成傷害,不僅老人家痛苦,也加重照顧者的負擔。髖骨骨折對於老人家來說是一種嚴重的傷害,因為髖部骨折後會造成髖部或鼠蹊部嚴重疼痛,導致根本無法行走,只能臥床,長期臥床不走動就會產生許多致命併發症(褥瘡、肺栓塞、肺炎、泌尿道感染等)出現。微創手術能降低傷口面積、減少併發症徐自良主任表示,醫療技術不斷進步,手術為髖部骨折最好的治療方式,不同骨折形態可選擇使用鋼釘固定或人工股骨頭置換,而且還可使用微創方式進行手術治療,降低傷口面積,促使病患術後可儘早下床活動,減少長期臥床而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徐自良主任呼籲,當老人家跌倒時,一定要儘早就醫,找出受傷處加以治療,切勿自我判斷在家休養,或聽取偏方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