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

寒流襲!老人及心血管病患確實保暖

寒流襲!老人及心血管病患確實保暖#心肌梗塞

寒流一波波到來!尤其這幾天全台籠罩在攝氏9到12度的寒風刺骨中。國民健康局特別呼籲民眾,注意低溫對健康造成的危害,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及老年長輩,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以免造成血壓升高,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或中風的發生。國民健康局更提醒全國251萬位65歲以上長輩,由於長輩對於環境溫度變化反應變遲鈍,在寒流來襲時,更需要確實保暖,及攝取足夠的熱食與水分,以維持熱量,避免過多的熱散失;如發生低體溫時,要設法取暖,迅速送醫。此外,寒冷或酷寒的天氣應儘量減少外出,以免因地面結冰,或因老人周邊循環及神經肌肉系統反應遲緩,而增加跌倒、前臂骨折及髖骨骨折的風險。建議早晨有出門運動習慣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及老年長輩,寒流來襲期間,避免太早出門,最好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後再出門運動;並建議結伴運動,國民健康局提醒運動時之注意事項,包括:1.運動前要有暖身運動,慢慢開始,逐漸增加強度;運動後也要有數分鐘的緩和運動。2.選擇合適的運動鞋,鞋子以富彈性具止滑效果為佳;選擇平整陰涼的運動場地。3.吃飯前後一小時內不宜運動。4.運動中有任何不舒適現象,例如頭暈、胸痛、心悸、盜汗等情形時,應立即停止運動。5.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以及腰肩頸酸痛、手腳關節急性扭傷等個別健康問題者,應請專業醫師診察,接受醫師的評估,再選擇適合的運動種類與強度。

好冷!心血管疾病者防中風、心肌梗塞

好冷!心血管疾病者防中風、心肌梗塞#心肌梗塞

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位居臺北市十大死因之第2、第3及第9名,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99年國人每1個小時就有3個人因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死亡!每逢冬天寒流來襲時,因氣候變化差異大,加上血管驟然收縮或舒張,容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發作與復發。臺北市衛生局林奇宏局長呼籲民眾寒流來襲易引發心血管疾病、中風,多關心長者,注意保暖的事宜。氣溫驟降,患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市民,此時更需按時服藥,定期至門診追蹤,控制血壓、血脂及血糖於正常範圍,減少誘發心血管疾病的機會。臺北市衛生局提供九大保健之道供市民參考。●注意保暖:早上醒來先動動手腳,再掀開棉被起床,穿戴帽子、口罩、手套、襪子等禦寒用物,另運動過後也要注意頭頸部的保暖,維持頭、手、腳全身血液循環順暢。●飲食方面:攝取適當而足夠的水份。勿太鹹、太油,少吃高膽固醇東西,避免刺激性食物。三餐勿吃太飽,可以減輕腸胃道及心臟負擔。避免暴飲暴食的飲食習慣,如冬令進補或過年時的大魚大肉,高油脂、高熱量、高鹽分的食物,在快速且大量的攝取進體內,反而對身體有害。多吃蔬菜水果、雜穀食物。●避免便秘,養成每天排便習慣,避免排便時用力。●規律運動:根據身體狀況及醫師的建議,每週至少150分鐘,若運動中有任何不舒適現象,例如頭暈、胸痛、心悸、盜汗等情形,應立即停止運動。避免深夜或大清早出門運動。最好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再出門運動,並建議結伴運動,且運動前要先暖身。 ●積極控制高血壓,天天量血壓,並按時服用藥物。●排除或治療其他危險因子,如吸菸、肥胖、糖尿病等。●保持情緒穩定,參加選舉造勢活動時,切忌情緒過於激動,年長者最好有家屬陪伴以及時應變。●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人就不能洗太熱的熱水澡,甚至連泡溫泉也不宜。●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少出入公共場所,充足睡眠與休息,足夠營養,增加抵抗力。 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及三高高危險族群,若突然感到肢體無力、口齒不清,有可能是中風的前兆,而胸悶、胸痛、冒冷汗則是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狀,若有前述的症狀發作,請務必立即就醫,以免延誤黃金治療的時間3小時。

體重標準心就健康?別輕忽代謝症候群

體重標準心就健康?別輕忽代謝症候群#心肌梗塞

每到歲末氣溫漸冷,早晚與室內、外的溫差大,正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危險時刻!一名七十六歲的蘇姓男子因為胸痛被送到花蓮慈濟醫院急診求診,經過檢查後確認症狀為急性心肌梗塞,馬上啟動「救心小組」機制,由當時值班的心臟內科主任王志鴻副院長緊急進行心導管術式治療,手術順利成功,且已康復出院。(圖:心臟結構圖,取自維基百科)得知自己罹患的是急性心肌梗塞,一開始蘇先生與家屬都難以相信,因為在他們的印象中,「心肌梗塞」是「胖子」才有的疾病,而155公分高的蘇先生體重五十公斤,換算BMI值是20是公認的標準體重,怎麼算也不「胖」。王志鴻副院長表示,不光是體重,更重要的是「代謝症候群」的問題,不是只有體重過重的人才有這個問題,蘇先生雖然體重在標準值內,但是卻因為糖尿病造成血管老化,三條心臟主要血管之中有一條已經慢性阻塞,這次就是因為天氣轉涼,血管收縮刺激斑塊破裂,造成另外一條主要血管急性阻塞,有致命的危險性,還好發現的早及時治療,在心肌組織嚴重受損之前疏通阻塞,蘇先生才能在不到四天的時間就康復出院。

氣溫驟降 心肌梗塞、腦中風易發作

氣溫驟降 心肌梗塞、腦中風易發作#心肌梗塞

最近「番王」王吉瑄、「國寶」茂伯、馬偕醫師接連疑似心肌梗塞發作,有的甚至搶救不治,也再次喚起國人對心血管疾病重視。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心臟內科徐國基醫師表示,隨著時序入冬、低溫報到,當血管受刺激而產生劇烈收縮,就可能讓冠狀動脈發生急性血栓,心肌梗塞或是腦中風也特別容易發作或是復發,門診也有病患增加的現象,提醒民眾或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應提高警覺。至於哪些人是心肌梗塞的「高危險族群」?徐國基醫師強調,包括罹患高血壓、高血脂與高血糖等「三高」患者、年長者,以及曾經患有急性冠心症或腦中風的病人,都得提防心肌梗塞的突然發作。徐國基醫師強調,目前針對患有中風或心肌梗塞的患者,藥物治療以規律服用抗血小板劑為主;臨床上以阿斯匹靈、保栓通(Plavix)等藥物為首選。但阿斯匹靈藥物容易刺激腸胃,對於體質過敏或患有胃潰瘍者則較不適合使用;另外,保栓通的副作用可能產生頭痛、頭暈等現象,若症狀嚴重或持續,請儘速洽詢醫師。徐國基醫師提醒,針對有心血管疾病或腦中風史的患者,除了一定要規律服藥外,沒有特定原因也不應貿然停藥,像自己正在使用藥物,若服藥控制得當,盡量減少換藥機會,以免影響疾病控制;像目前市場上主要有分原廠藥與學名藥兩種,理論上沒有太大的差別,但平均來說原廠藥上市時間較久、服藥人數較多,且上市之前的臨床實驗多為全球大規模的人體試驗,也具有相當的品質保障性。徐國基醫師表示,個人體質也會影響藥物選擇,針對有心血管疾病或腦中風病史的患者,應注重早晚保暖,並需了解自己正在使用的藥物,盡量不要私自停藥或換藥,以降低疾病復發或猝死風險。

茂伯最後的公益廣告 環保署決定續播

茂伯最後的公益廣告 環保署決定續播#心肌梗塞

日前環保署推出一個宣導「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預防—土地品質」的短片,片中的土地公就是由上個月不幸心肌梗塞猝死的茂伯所演出。環保署表示,為了感謝茂伯協助拍攝這部廣告短片,將續播這支遺作,讓茂伯的公益形象長存人心,並且希望更多人注意環保的問題。(圖片為茂伯演出土地公的照片,翻攝自環保署網站。) 環保署表示,上月推出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預防—土地品質」宣導短片,敘述一對想要購買土地的夫婦到福德祠尋求指示,土地公婆現身提醒在土地交易時應注意土地品質,片中由茂伯和鳥來嬤飾演土地公與土地婆。茂伯在片中透過土地公的形象,叮嚀民眾在土地買賣之前,要注意土地有沒有被污染過,可以注意周邊是否有污染跡象,或是上網查詢土地品質。由於這支短片可能是茂伯最後一支廣告作品,而且目前正在電視頻道播出中,環保署強調12月將續播本片,近日將在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3樓舉辦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研究與模場成果發表會」中播映,藉此表達對茂伯出演本片的感謝,同時讓茂伯熱心公益的行為能夠廣為傳達。優活推薦:農地遭污染 政府有責?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723國道加油站汙染率達3成 沿線居民當心喝到「石油水」!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359藥物吃不完亂丟 恐污染河水變藥水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766

影音/「番王」心肌梗塞昏倒 及時急救挽命

影音/「番王」心肌梗塞昏倒 及時急救挽命#心肌梗塞

陳立夫先生紀念音樂會上,本名王吉宣的演奏家「番王」,正要演奏鄧麗君《我只在乎你》時,才剛講完希望每個人都要向自己的親朋好友說我只在乎你後,就突然昏倒在地。現場觀眾都嚇了一跳,幸好觀眾席裡有3位醫師,馬上衝上台進行急救,才及時救回一條命。當時王吉宣已經沒有心跳,3位醫師輪流做CPR達5到10分鐘,才恢復心跳意識。救護車抵達現場馬上送醫院,確定是心肌梗塞造成暈倒,據了解,王吉宣有心臟病史,曾裝置2根心血管支架。目前還在醫院、狀況穩定。優活聚焦:電磁波可攻擊我們? 國際研究說不會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004&HN_Yr=0&HN_Mon=0溫差大婦人心肌梗塞發作 3聲喘息後死亡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91&HN_Yr=0&HN_Mon=0強度調控放射治療 讓惡性腫瘤消失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68&HN_Yr=0&HN_Mon=0

溫差大婦人心肌梗塞發作 3聲喘息後死亡

溫差大婦人心肌梗塞發作 3聲喘息後死亡#心肌梗塞

前天嘉義最低溫12度,嘉義縣朴子果菜市場的一名44歲王姓女菜販向賴姓屋主借廁所,屋主聽見發出三聲巨大的喘氣聲,過數十分鐘後屋主查覺有異,請另一名女菜販去查看,卻發現王婦倒臥在廁所中,送醫前已無生命跡象,死因為心肌梗塞。嘉義基督教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孫德光表示,現在早晚溫差大,天氣極端變化可能會讓氣喘或心臟功能不佳的民眾發生心肌梗塞的症狀。孫德光說,南部民眾較少接受定期健檢,使得疾病更不易被發現;有慢性病或有心臟病家族病史的民眾及氣喘嚴重、心功能不佳的患者則更容易因一些外在環境的變化引發心肌梗塞。嘉義基督教醫院衛教文章表示,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調查發現,全國有145萬名心臟病患;65歲以上民眾,幾乎每四人就有一人曾罹患心臟病,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更是心臟病的高危險群。近日溫度轉為寒冷,民眾若暴露在冷空氣中有心絞痛、胸口鬱悶,有緊勒感、喘不過氣等症狀時,應盡速至心臟科就診,可藉由接受運動心電圖、鉈201核子心臟掃瞄或64切電腦斷層攝影等檢查,才能提早發現病因,醫師提醒民眾,盡早發現心臟問題,才能避免心肌梗塞的危險。優活聚焦:老年視力殺手黃斑部病變 女大生用眼過度竟也罹患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88強度調控放射治療 讓惡性腫瘤消失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68免疫力低易染隱球菌 尤其是愛滋病患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HN_Yr=0&HN_Mon=0&aid=13967&sor=1

國寶茂伯驟逝 體型瘦心肌梗塞也找上門?

國寶茂伯驟逝 體型瘦心肌梗塞也找上門?#心肌梗塞

「國寶」茂伯近日因心肌梗塞發作後驟逝,讓心肌梗塞問題連日受到國人的重視與關心,因此茂伯的驟逝,不免讓許多人有一點疑問,一般人認為,只有體型胖的人才會有心肌梗塞問題出現,不過茂伯身型偏瘦,怎麼也出現心肌梗塞問題?而根據媒體報導中指出,醫師解釋,雖然肥胖者較常有三高問題,得心臟病機率高於正常體重者,但醫界最近發現,心臟病有一個「U」型現象,也就是肥胖者易患心臟病,體重過瘦者同樣是心臟病高危險群。(圖片為心臟結構圖,翻攝自維基百科)根據網路媒體指出,一項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分析亞洲100萬個身體健康的人,發現過瘦也容易得心臟病,身體質量指數(BMI)低於23者,心肌梗塞的機率是正常體重者兩倍,另外更年期婦女因為荷爾蒙的改變,血管缺乏女性荷爾蒙保護因子,得到心臟病的機率更高於同齡男性,而BMI值的計算方法是, 體重 (kg) /身高 (m2)。根據秀傳紀念醫院衛教文章中指出,心肌梗塞是由於部份心肌迅速發生嚴重而持久的缺血、缺氧而導致的心肌壞死,常因發生急性循環功能障礙或嚴重心律失常等合併症而危及患者生命,飲食方面應控制熱量,低鹽、低動物脂肪、低膽固醇,以防身體發胖及血脂升高,多食含鉀豐富的食品,鉀鹽對心臟的保護作用很重要,另外辛辣刺激性食物、吸煙,濃茶、濃咖啡、烈性酒、辣椒等,對心臟有刺激作用,一定要避免攝取,平時可多食用玉米、黃豆、綠豆、洋蔥、大蒜、豆芽、芹菜,各種綠葉蔬菜、柑桔、山楂等。優活聚焦:天冷易引爆心血管病 患者如何保健?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869防猝死!心血管疾病患者注意冬季保健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3869「國寶」消失了!茂伯疑心肌梗塞猝逝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805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