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

血糖控制好 可降43%截肢率

血糖控制好 可降43%截肢率#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糖尿病成為台灣的新國民病!吳女士33歲那年,因頭暈、手抖,家人緊急送醫,確診為第二型糖尿病,15年來與糖尿病為伍,隨著藥物越吃越多,體重更一度重達70公斤,在使用新型針劑降血糖藥物後,糖化血色素逐漸恢復正常,3個月內,體重也從70kg減至62kg。每8.5名成年人 1人罹患糖尿病國民健康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為11.8%,換算下來,平均每8.5名成年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全國糖尿病患者高達227萬,且每年新增2.5萬人,糖友人數持續上升中。臨床研究發現,糖化血色素如能下降一個單位,就能減低各種併發症的風險,包括降低43%因末稍血管疾病所引起壞死或截肢,小血管疾病風險則能減少37%,白內障風險則可減少19%,心臟衰竭、心肌梗塞以及中風的機率,則分別下降16%、14%、12%。口服降血糖藥物 吃到一半會有瓶頸社團法人宜蘭縣愛胰協會理事長游能俊分析,在現有口服降血糖藥物在治療一段時間後,往往會有瓶頸,無法繼續有好的控糖效果、讓數值達標,糖友也可能因為口服治療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或因服藥種類過多所帶來的不便性,因此沒有完全遵從醫囑好好服用藥物,導致控糖效果不佳。新型針劑降血糖藥物 腸泌素GLP-1助達標目前通過健保給付的針劑降血糖藥物有4種,注射頻率分別有1天2次、1天1次和1周1次,提供醫師與病人治療上不同的選擇,游能俊院長表示,新藥有機會幫助病人降低糖化血色素並控制體重,減少低血糖風險,透過控糖能有效預防腎病變、腦中風、心肌梗塞、視網膜病變等併發症。

忽略心臟異常 半年死亡率83%

忽略心臟異常 半年死亡率83%#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心肌缺血會造成心肌梗塞,除了心電圖檢查之外,並可以利用伽傌閃爍攝影機來檢查,由於屬於核子醫學的範疇,須經由同位素鉈-201注射於血管後,觀測血流變化,藉此了解心肌是否缺血,若是發現心肌缺血程度大於40% ,則6個月後的死亡率可達83%,就應立即進行心導管治療。 心電圖檢查 抽血檢查心肌酶有不少人會因為胸悶及呼吸不順暢而跑到醫院急診室,深怕心肌梗塞倒在路旁來不及救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核醫科主任林明賢表示,對於懷疑是急性冠心症病人到急診室時,都會先以一般心電圖檢查,並會抽血檢查心肌酶,若是心肌酶三個指標中有2個陽性就要做心導管治療,但3個都是陰性,會4至6小時再做一次檢查。 伽傌閃爍攝影機 可觀察心肌缺血問題林明賢主任指出,心肌酶的檢查如果都正常,但若病人之前曾有裝過心血管支架,或是曾因心肌梗塞做過心血管繞導手術,可是仍有心絞痛的病人,就會進一步安排核醫鉈-201檢查,同時以伽傌閃爍攝影機可以觀察到心臟血流的分佈,藉此發現是否有心肌缺血問題,冠狀動脈疾病若以一般心電圖可以找到3至4名患者,運動心電圖則是可找到6至7名,伽傌閃爍攝影機則是可找到8至9名,診斷率相對較好。 檢查異常若未處理 6個月後死亡率達83%門診中,則是有很多老人已無法跑運動心電圖,院方就會安排核醫鉈-201檢查,林明賢主任進一步指出,做此項檢查若是心肌沒有缺血,在24小時內發生急性心臟病發作的機會小於2%,2年內心肌梗塞機率小於1%,反之,若本檢查結果異常,而未加以適當處理,則在24小時內再次發生急性發作的機會大於70%,心肌缺血程度大於40% ,6個月後的死亡率可達83%,不得不慎!(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防缺血性中風 泡湯5點建議

防缺血性中風 泡湯5點建議#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秋冬時節將近,在寒冷的天氣下泡個湯總是讓人覺得全身舒暢,所以泡湯總是受到男女老幼的歡迎,然而不是每個民眾的體質都適合泡湯,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在冬天容易因為循環變差,加上天氣冷容易血管收縮造成血壓上升,泡湯反而可能讓疾病惡化,甚至引起嚴重的併發症。血管急速舒張 易引起心肌梗塞另外,許多人喜歡一下泡冷泉,一會兒再泡溫泉,提醒民眾,持續冷熱交替可能導致血管急速舒張、收縮,容易引發心肌梗塞或缺血性中風,而衛福部國健署曾特別提出相關注意事項,提醒心血管疾病病人參考:1)    時間不過長 /避免泡太久,天冷不宜長時間泡溫泉,時間勿超過15分鐘,以免因四肢血管擴張,周邊血流量遽增,引發心血管或腦血管急症。2)    動作不過快 /動作放緩,泡溫泉會導致血管擴張,造成低血壓,因此,泡湯後勿太快起身,以免暈倒發生溺斃意外。3)    泡湯不獨享 /泡湯時最好有親人陪同,避免獨自在個人池,免得發生意外時沒人知道,錯失黃金治療時機。4)    冷熱不交替 /切勿忽冷忽熱,糖尿病病人、高血壓、膽固醇過高病人在泡湯時更要特別小心,溫度勿超過40℃,冷熱溫差大易導致血管急速舒張、收縮,心血管突然收縮或血流受到阻塞,易引發心肌梗塞或缺血性中風。5)    酒後不能泡 /酒後需間隔2小時才能泡湯,若剛吃過麻油雞、羊肉爐、麻辣鍋等大餐,也要避免飯後馬上泡湯,最好等飯後1.5小時或2小時再進行,因為酒精、麻辣食物都會讓心跳加速,加上熱水、溫泉刺激,恐怕心臟負荷不了,造成心肌梗塞、中風等意外。

規律服藥 降6%中風死亡率

規律服藥 降6%中風死亡率#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日前因寶島低音歌王郭金發不幸猝逝後,網路瘋傳為了預防突發性心肌梗塞,應該隨時備有藥品「耐絞寧」,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郁志表示,耐絞寧不像是感冒藥,不是家庭常備藥,屬於醫師處方用藥,若民眾有胸悶、胸痛等症狀,應就醫檢查,預防勝於治療,而不是把急救藥物當成保命符。頸部僵硬感、早晚頭昏 容易忽略近期天氣逐漸轉冷,早晚溫差大,又到了心血管疾病好發時節,高血壓患者由於初期的症狀並不明顯,比方頸部有些微僵硬感、早晨或傍晚有些頭昏等,容易被忽略,因此又稱為「隱形殺手」,陳郁志醫師建議,要達到血壓控制目標,除了保持良好的飲食與運動習慣外,規律用藥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亂停藥 血壓反彈、心跳加快更危險面對門診的高血壓患者,最讓醫師頭痛的就是自行更改藥物劑量,或者任意更改用藥頻率,等到血壓表現正常,也有患者會自行把藥停掉,陳郁志醫師表示,許多病人擅自停藥後幾天血壓正常,是因為藥物維持血壓效力還在,等到藥物濃度完全消失,血壓會再度上升,有些藥若驟然停用,可能會使血壓反彈、心跳加快更危險。血壓降2mmHg 可降6%中風死亡率最重要的是積極控制血壓,遠離中風,陳郁志醫師提及,根據國外研究顯示,血壓只要下降2mmHg,就可以大幅降低6%中風死亡率及4%心血管死亡率,不過相較於高血壓,忽高忽低、不穩定的血壓更危險。定期量血壓、規律服藥 才能遠離中風心臟內科醫師王志鴻也提醒,每年秋冬交際都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提醒民眾應要養成定期量血壓的習慣,及早尋求醫師的協助且規律服藥,才能遠離中風、心肌梗塞等併發症,讓自己活得健康長久。

戒菸、運動 3項建議好「心」情

戒菸、運動 3項建議好「心」情#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男性病友58歲,過去4年來稍有運動(走路爬樓梯至3樓)就會喘,經心臟內科轉診前來接受核醫心臟掃描,發現左心室心肌有嚴重缺血,經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置放1支支架治療,病友2週後竟可游泳2公里不停下來(原先只游25公尺就會喘),自述58歲年齡而有30歲體力,從此愛上運動,過去半年體重減重6公斤。戒菸改善心血管動脈硬化窄縮許先生67歲,平時有抽菸習慣,每天1包抽了30年,於97年2月急性冠心症發作,當時核醫心臟掃描有大範圍的心肌血流灌注缺損,從此許先生開始戒菸,在105年(戒菸8年)核醫心臟掃描追蹤檢查發現,大部份心肌血流灌注缺損恢復得差不多,表示心血管動脈硬化窄縮,在戒菸後仍會獲得改善。走路運動、吃黑木耳、川七單先生70歲,於99年1月檢查時,在左心室心尖有大的缺血區,當時醫師建議做心導管檢查,但單先生力行走路運動、戒菸、吃黑木耳及川七,1年半後,核醫心臟掃描發現缺血區有大輻改善,102年4月再追蹤檢查一次,心肌缺血改善得更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核子醫學科主任林明賢表示,心肌梗塞是隱形殺手,症狀均是在非預期情形下發生,生活習慣必須小心謹慎,當有心臟冠狀動脈疾病時,醫師往往以下3項建議:1)    改善生活規律/運動每周五天,每次30分鐘,讓心跳110以上,且勿熬夜、戒菸。2)    治療潛在疾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3)    保持標準體重/不暴飲暴食、隨意減肥。

冠狀動脈鈣化分析 讓你免憂「心」!

冠狀動脈鈣化分析 讓你免憂「心」!#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胸悶不在意,心肌梗塞要你命!57歲的鄭先生,過去有高血脂及高血糖的病史,平時有規律跑步、打高爾夫球等運動習慣,平時只偶有胸悶,因自覺沒有任何不舒服,鮮少接受健康檢查,最近健檢意外發現有中高度心血管疾患的風險,有冠狀動脈左前降支和迴旋支中度阻塞,立即接受治療,在狹窄處各放置了支架,目前恢復狀況良好。冠狀動脈阻塞 可能導致心肌缺氧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楊秉鈞表示,心臟主要由3條冠狀動脈供應心臟本身所需的氧氣及養分,若有阻塞情形,即可能導致心肌缺氧,也就是所謂的「冠心症」,嚴重更可造成「心肌梗塞」。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 危險因子冠狀動脈阻塞的原因,通常是因脂肪形成的斑塊沉積於血管內壁,日積月累,終究導致血管狹窄、血流不順,使得心肌缺氧壞死,而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齡、肥胖、長期抽菸、缺乏運動、冠心病家族史都是斑塊形成的可能危險因子。鈣化指數越高 冠狀動脈狹窄機率越高心臟冠狀動脈鈣化分析,為一快速、方便、非侵襲性的檢查,不須注射顯影劑即可進行檢查,以快速電腦斷層攝影取樣,重組計算出鈣化指數,若鈣化指數大於0,表示或多或少有冠狀動脈硬化斑塊的產生,研究顯示,冠狀動脈血管狹窄程度與鈣化程度成正比,鈣化指數越高,冠狀動脈狹窄機率越高。心臟冠狀動脈鈣化分析檢查 預測風險楊秉鈞醫師提醒,對於像上述鄭先生平時自覺無不適症狀,但具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齡、肥胖、抽菸、缺乏運動、A型人格特質、冠心病家族史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的民眾,可以利用心臟冠狀動脈鈣化分析檢查,迅速得到冠狀動脈鈣化程度相關資訊,預測未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程度,而及早規畫進一步的預防及介入處理。 

心肌梗塞 快服救心藥!

心肌梗塞 快服救心藥!#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60多歲男子平常就有心絞痛的症狀,曾經就醫診治有動脈血管痙攣的問題,雖然會準備救心藥隨時備用,然而卻因為來不及服用,進而發生猝死。心臟內科醫師提醒,若是診斷發現有動脈血管痙攣,千萬不要疏忽用藥治療,以免誘發心肌梗塞而猝死! 情緒障礙、自律神經失調心臟內科醫師王德和表示,動脈血管痙攣造成的心絞痛發生原因不明,但是病人往往會有情緒障礙,以及有自律神經失調的情形,而且不一定有血壓高,也不一定會抽菸與喝酒,但是卻會出現此病症。確診可經由鉈201來做心肌灌流檢查,若是有缺氧及抽筋現象,就可以看出是否有動脈血管痙攣。 心絞痛、胸悶、狹心症動脈血管痙攣會使得血管持續收縮且無法放鬆,以致於會造成心絞痛,王德和醫師指出,病人往往有胸悶及狹心症的症狀,而且常會在晚上發生,尤其是天氣冷時容易出現,也有人是運動之後,一旦靜態坐著時就會胸悶,心電圖檢查會呈現異常,但是卻因血管無法放鬆而無法放支架做治療。 鈣離子阻斷劑、硝化甘油舌下片由於動脈血管痙攣會造成心肌梗塞而猝死,所以要非常小心!王德和醫師進一步指出,治療方法就是要服用鈣離子阻斷劑與硝化甘油舌下片,門診中就有一名80多歲的阿公,在20年前被診斷有此病,而且曾經心肌梗塞很多次,所幸每次都能經由服用救心藥而救回一命。(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心肌梗塞電擊22次 男清醒對答如流

心肌梗塞電擊22次 男清醒對答如流#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6歲來自澳門的李先生,到台南參加足球友誼賽,球賽中突然急性心肌梗塞而休克,緊急送醫救治,經過20多分的急救與心導管手術,總算保住一命,台南市立醫院副院長方慶章說,一般人經過這麼大強度的急救,即使醒來也可能成為植物人或喪失記憶,李先生恢復狀況良好,不到1星期就可出院,算是奇蹟的特殊案例。到院無生命跡象 施以22次心臟電擊台南市立醫院急診室主任陳寶田表示,該患者到院時幾乎無生命跡象,所幸昏倒時身旁有緊急救護技術人員,馬上施以心肺復甦術與AED(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到院時,進行22次心臟電擊以及急救藥物施用,終於把患者搶救回來。對答如流、記憶未損、恢復良好該患者有高血壓狀況,但沒有按時吃藥,心血管有3處阻塞,造成急性心肌梗塞,急救後馬上施以心導管手術,轉送加護病房,術後恢復狀況良好,通常患者經過22次心臟電擊,醒來可能成為植物人或喪失記憶,李先生清醒後,對答如流,記憶也沒有受到影響,恢復狀況非常好,不到1星期就可出院,算是非常幸運的特殊案例。氣溫落差、運動 心肌梗塞的潛在因子心肌梗塞在男性發生的比例較女性高,約占7~8成,氣溫的落差、強度大的運動、或者血液循環差,都是容易導致心肌梗塞的潛在因子,心肌梗塞都是突然發生,因此如果平常沒有好好關注自己身體,就易將自身陷於危險之中。李先生表示,他平常每天都有運動習慣,雖然自己知道患有心血管疾病,卻認為是老毛病,沒有好好留意,擇日會再進行2處心血管的手術,未來也會好好注重自己的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