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

延壽是真的嗎?看看人瑞怎麼吃

延壽是真的嗎?看看人瑞怎麼吃#長壽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怎樣吃能夠減少疾病並且延長壽命?以下介紹的飲食和建議,是全世界幾個最長壽的人瑞群體共通的飲食,這些人瑞群體包括義大利卡拉布里亞大區的人瑞、日本沖繩的人瑞、加州的羅馬林達大學(Loma Linda)的個案、以及哥斯大黎加和希臘的人瑞。海素飲食以植物為主 魚1週至多吃3次海素飲食中盡可能百分之百都是以植物(豆類、綠色蔬菜、水果等)和魚為主,每週最多吃兩到三次的魚,而且避免吃汞含量高的魚。到了六十五歲到七十歲之後,如果你開始流失肌肉量和力氣,並且體重開始下降時,就要多吃魚、一些雞肉以及一些動物性的食物,例如蛋和羊乳酪或佩克里諾羊乳起士(pecorino)等起士。每1磅體重 需攝取3至3.7克蛋白質每一磅的體重每天大約需要攝取零點三至零點三七公克的蛋白質。如果你的體重是一百磅(約四十五公斤),那就是每天大約三十七公克的蛋白質,其中三十公克的蛋白質必須在一餐內食用,以達到最好的肌肉合成(muscle synthesis)效果。如果你體重是兩百磅(約九十公斤),而且體脂肪率為百分之三十五,那就每磅體重攝取零點三公克的蛋白質,或者是每天攝取六十公克的蛋白質就夠了,因為脂肪細胞所需要的蛋白質量不像肌肉所需要的那麼多。老年肌肉流失 應補充蛋白質六十五歲到七十歲之後,如果體重和肌肉都在流失,那麼每天所攝取的蛋白質量應該稍微提高。不過,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每天可以攝取的蛋白質量應該介於上述標準的百分之十到二十的區間。蛋白質雖是人體重要的營養組成成分,但是不在求多,數量少、足夠就好。直到老年後蛋白質容易快速流失,才需要提高攝取量,例如補充魚、雞肉、奶蛋類。蛋白質營養供給肌肉健康與否,關係老年是否能自理生活、避免失能。(本文摘自/長壽健康飲食法/遠流出版)

有「更年期」 人類才能更長壽

有「更年期」 人類才能更長壽#長壽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所有的動物通常隨著生殖期結束而失去生命。以人類和黑猩猩為例,據說兩者的基因僅只有百分之一至二的不同。母的黑猩猩一旦生理期結束,沒多久之後就死亡。動物實驗經常使用的鼠類也在失去生殖能力之後死亡。只有人類不同。女性的停經出現在五十歲左右。男性如果努力的話,七十歲以後雖然還是可能生孩子,但是一般而言,男人的生殖機能也以五十歲為交界,之後即步向衰退。只不過人類即使過了生殖期,仍然繼續存活將近一倍的歲月。原因何在呢?人類早產了十個月我將這種現象命名為「阿婆理論」。一般動物的幼體誕生後不久即開始站立及行走。即便才剛出生,牠們也本能地以自立的方式動作。但是人類的小孩經過十個月的懷胎之後才誕生,出生之後還必須花上十個月以上的時間才能站立。因此經常有人由這一點來認定:「人類早產了十個月」。這種現象可以視為人腦顯著發達的結果之一。因為腦部巨大化,如果像其他動物一樣,成長到立即可以站立及行走的狀態才出生,人類的嬰兒將大到無法從子宮出來。而懷胎十個月可以說是平安順產的臨界點。動物的幼體在母體裡成長到可以憑藉自己的能力站起來、可以自行吸吮母乳的階段才誕生。相對的,人類的嬰兒剛出生的時候,除了呼吸以外,其他一切全需要父母的幫助。照顧孫輩的義務 或許就被編排至DNA裡把一個嬰兒扶養成獨立自主的人,辛苦程度非同小可,而且還必須經歷很多的過程。人類失去生殖能力之後,繼續存活將近一倍的歲月,難道不是在扶養子女之後,又被賦予照顧孫輩的責任嗎?我認為在留下血脈的重大課題之下,人類在進化過程裡,照顧孫輩的義務或許就被編排至DNA裡了。人體以五十歲為界,由原本為了生兒育女的狀態,轉而改變為長壽之體。這個轉變並未出現在壽命隨著生殖能力減退而到盡頭的其他動物身上。人類因為有「更年期」這個重大改變期,所以才能活得比較久。出生之後到生殖期為止 以糖解引擎為主體然而生兒育女的身體和長壽之軀,兩者必要的營養成分自然不相同,其中最具代表的即是醣類。出生之後到生殖期為止,這段時期以糖解引擎為主體,所以攝取不致於造成肥胖的醣類分量不會有問題。至於何種程度的分量才是適當的呢?適當的分量依運動量的多寡、代謝能力的好壞、體型的大小而有所不同。日本糖尿病學會等單位提出的見解認為-「醣類最好占總攝取熱量的百分之六十左右」,但是人的身體不是完全一樣,一律設定為百分之六十是很奇怪的說法。此外,快要步入更年期之前,也就是大概過了四十歲之後,請減少主食的分量,開始為粒線體引擎換為主引擎預做準備。具體而言,晚餐排除主食,等到習慣之後再去掉早餐的主食,以漸近的方式,應該就能順利地節制醣類攝取量。-請從排除晚餐的主食開始著手。(本文摘自/不想失智,從喝水開始 日本名醫預防老人失智的訣竅/拓客)

胖一點較長壽?醫:肌肉養成為重點

胖一點較長壽?醫:肌肉養成為重點#長壽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年紀越大,許多老人都會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小腹婆、大富翁,一不小心就會落入慢性疾病圈套,根據國外研究,某些老人因為身體儲備足夠能源,相較於弱不禁風、營養失調者,能在生病時更快痊癒,死亡率也較低,然而在癌變、慢性病機率高的現代,「不忌口」真的適用全體老年人嗎?銀髮族BMI值23、24較長壽聯合整形外科診所院長林靜芸醫師表示,根據醫學文獻顯示,大規模的追蹤胖的人跟瘦的人的壽命長度及對疾病的抵抗程度,發現銀髮族BMI值在23、24時,較能夠抵抗疾病,然而提到「肥胖」,通常是指身體脂肪量的多寡、體型的肥胖程度,而老年疾病通常是新陳代謝指數及三高、痛風等問題,立即的死亡率並不高。老人會死,基本上與肺炎、病毒等突然的感染有關,胖一點的老人膽固醇比較高,反而比較能夠地抵抗感染,比如說,同時2個人住進加護病房,比較胖的那個老人致死率較低,比較有本錢生病,這叫做肥胖的矛盾。重點不在脂肪 而要注重肌肉的養成林靜芸醫師表示,中年人平常要控制體重,老年人反而要主張胖一點,但是重點不是在於脂肪,而是要注重肌肉的養成,多攝取優質蛋白質,每公斤的老人要1.5公克的蛋白質,例如50公斤的老人,一天就需要75克的蛋白質。余朱青營養師表示,雖然不需限制老年人的飲食,但不致每餐大魚大肉,老年人的熱量攝取,一天最好達到1200~1500卡,但有可能因為牙口不好減少蛋白質及蔬果的吸收,可以將食物剁碎,改從蔬果汁攝取膳食纖維,唯糖尿病患者應對果汁的攝取有所限制,生活作息規律,溫和運動的實行,就能夠維持良好的身體機能。

多交朋友 增強免疫更長壽!

多交朋友 增強免疫更長壽!#長壽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你知道,就算你身邊有許多人,你還是可能感到孤獨嗎?我們會有孤獨的感覺,是因為覺得別人不是真正關心自己、或是沒有人真正了解自己,孤獨除了會讓你感到被孤立,還會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孤獨會提高45%的死亡率,相較之下,肥胖會提高23%的死亡率,酗酒則是37%。想要圓滿人生 從改善社交著手不只是你,很多人都常有孤獨的感覺,有1/5或是大約6千萬美國人都受孤獨所苦,那麼該怎麼辦呢?如果想要過圓滿的人生,你就要從改善社交生活開始著手,試著去認識新朋友,可以報名參加有趣的課程、加入健身房或是訓練營、參加教會、或者是當志工都可以,如果你覺得跟人相處很害羞,不妨考慮到動物慈善機構當義工。試著強迫自己走出去,與人交談、了解別人,也跟別人分享自己的生活,你可能會擔心別人對自己的生活沒有興趣,但是根據我的經驗,別人也都很擔心你不喜歡他們。交朋友有益健康 它可以增強免疫系統朋友可以為你帶來許多好處,研究顯示,交朋友有益健康,它可以增強免疫系統、抑制癌細胞生長,也可以讓你更長壽,交朋友能夠幫助你減輕壓力、跟你一起度過人生的難關、讓你不至於跟世界脫節,當你有好朋友的時候,你會更有自信、更快樂、更有彈性、活得更有意義,不僅如此,朋友會為你的人生增添許多樂趣,而娛樂經常是完美主義者所忽略的一個人生面向,雖然他們也想追求快樂的人生。生活圈也會隨著人生變化而有不同我們年紀越大就越會發現,要跟朋友保持聯絡實在不容易,大家可能都很忙,或是搬家換工作之後就跟一些朋友失去了聯絡,你的生活圈也會隨著人生變化而有不同,那麼我們就來想想看,這個星期,你可以如何花時間跟朋友相處,或是交個新朋友呢?‧  跟朋友相約共進午餐或晚餐‧  加入社交團隊或組織‧  一起去健身房‧  邀請朋友或同事一起喝杯咖啡‧  請朋友來家裡玩‧  參加社區活動‧  當志工‧  加入社團或是宗教團體‧  出門散步‧  報名參加有趣的課程(本文摘自/你比自己想的更完美/商周出版) 

別太忌口 銀髮族偏胖較長壽

別太忌口 銀髮族偏胖較長壽#長壽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一回參加壽宴,壽星100歲,每天早上還去公司上班,他的太太壽婆98歲,2個人身體都很好,壽星瘦,大約只有50公斤,壽婆胖,可能有70公斤,一胖一瘦站在台上,畫面很有喜感。不抽菸、不喝酒又愛運動兒子上台演講說:「父母長壽,是子女的福氣,父親自己賺錢,不必我奉養,我不能抱怨,只是父親個子小,當我與父親外出時,常被誤認是兄弟,更慘的是有人硬說我是哥哥,害我不得不去割眼袋!」台下一陣大笑。壽星致詞答謝時,則這麼告訴大家:「有許多人問我『長壽的祕訣』,我無法回答,因為我生活正常,不抽菸、不喝酒又愛運動,可是我太太生活不正常,抽菸、喝酒、打牌,而且不運動!更稀奇的是,我是瘦子,我太太是胖子,所以,我在這裡要以科學家的精神向大家報告,如果要知道老人胖好?還是瘦好?追蹤我們夫妻倆就知道了!」身體沒有儲備能源 容易有併發症言猶在耳,近日卻聽說老夫妻同時得到流感,演變成肺炎!太太住院幾天就恢復了,先生卻住進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折騰了2個月才出院,醫師的解釋是:丈夫瘦,膽固醇低,平常可能心血管負擔輕,對身體比較好,但罹患了肺炎,身體沒有儲備能源,容易有併發症。體重維持正常 避免新陳代謝症候群現代社會營養過剩,大家每天得到的都是關於「減肥」的訊息,但是,高齡醫學專家提出了「高齡的肥胖矛盾」說法,建議一般人的體重應該維持正常,避免三高引發的新陳代謝症候群,減少心臟病、糖尿病與中風等疾病的風險。但是高齡者不可隨意減肥,體重稍微肥胖者(BMI值在23至25之間),死亡率較低,醫學上的解釋是:老年人身體虛弱,容易感染或生病,肥胖的人有本錢以對抗疾病,而體重過輕的人平常就營養失調,若稍有風吹草動,很容易被擊垮。高齡的人不須太忌口 稍微胖比較長壽有句俗諺說:「老人吃得下、睡得著,就是福氣!」年輕人怕胖,這也不敢吃,那也不能吃,像東坡肉、漢堡、冰淇淋等等美食,由於味美易嚼,是許多老人的最愛,但是子孫們常以膽固醇太高或影響血糖等理由制止,其實,高齡的人不須太忌口,吃得下盡量吃,稍微偏胖比較長壽!(本文摘自/不老的幸福──活得健康熱情不顯老/寶瓶文化出版)

長壽訣竅 細嚼慢嚥最知道!

長壽訣竅 細嚼慢嚥最知道!#長壽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牙科診療的目的是維持健康的咬合咀嚼!咬合是指上下顎和上下排牙齒咬住閉合,但是咀嚼就複雜地多了,除了上下顎、上下排齒列之外,還要加上臉頰肌肉、上下唇、舌頭等配合,綜合消化液如唾液的均勻混和後吞嚥,才是良好的咀嚼功能。沒咬碎的食物 約7成都排出體外「咬合咀嚼」功能從嬰兒時期便開始建構,牙科醫療所能修復的便是將此功能回復正常狀態,正確的咀嚼吞嚥,健齒美顏而長壽,好好咬就能減少腸胃病日本腸胃科權威,新谷弘實醫師在《不生病的生活》一書中提到:「沒有咬碎的食物大約7成都排出體外了。」從營養和經濟學的觀點來看,就是浪費。將營養成分分解 變成比頭髮還細大部分人可能認為:「咀嚼」就不過是把東西咬碎吞下肚,除了咬碎食物之外,牙齒和舌頭、消化道功能的搭配運用還包括切斷、研磨、分泌唾液和消化液等,這是系統化運作,需要組織多工作的配合,才能將食物裡的營養成分分解消化,變成比頭髮還要細小的微細體積,才能穿透腸壁細胞進入血液中,進而被順利吸收。俗話說得好,慢工出細活,進食時仔細地咬,否則只是浪費食物、花費不必要的金錢吃大餐打牙祭,徒勞無功,真的是「白食」,萬事起於首,利用各顆牙齒好好咀嚼,從食物進入口中算起,經腸胃消化吸收,最後排出,結束一段完美的歷程。細嚼慢嚥是舒緩身心的進食習慣腸胃病是忙碌現代人的通病,衛生福利部每年公佈的國人10大死因中,其中就有多項和消化系統出問題有關,我長期追蹤千千百百個嚴重缺牙、咀嚼失能,最後治癒的患者們,能從很客觀科學的記錄、堅定地說:細嚼慢嚥不只是一種舒緩身心的進食習慣,更是長壽、顧腸胃、美顏小臉、身心健康的根本之道,一切都從仔細咀嚼開始。減輕胃部負荷 有節食減肥效果細嚼慢嚥的好處多多:食物嚼愈碎、愈容易消化和吸收,咀嚼刺激唾液、胃液及膽汁、胰液消化酵素(胰島素、升糖素)的分泌,咀嚼反射飽足感,減少食量及減輕胃部負荷,有節食減肥的效果,食物殘餘愈少,大腸負擔愈少,降低腸胃炎及癌症的風險。(本文摘自/牙~40年名醫的真心告白所有看牙的黑洞,讓醫師告訴你:為什麼牙好人不老、為什麼不能亂拔牙、為什麼咀嚼能美顏?/時報出版)

研究:每日健走25分鐘可多活7年

研究:每日健走25分鐘可多活7年#長壽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大家都曉得運動是身體健康的不二法門,但你今天「動」了嗎?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身體活動量不足,已成為影響全球死亡率的四大危險因子之一。然而運動習慣的養成,最好的方法是能融入生活,健走即是很好的選擇。加上德國最新一項研究發現,每日快步走25分鐘,可延長壽命7年,對50歲至60歲的人而言,心臟病風險也減半。健走優點多 抗老、舒壓、好心情該項研究的對象,針對一群30歲至60歲本身沒有運動習慣的男女,要求他們每日運動,並觀察血液中的衰老指標,結果發現,半年內參加者體內出現一些有助DNA修補的轉變。根據研究顯示,健走有助延緩衰老並保持心境開朗,除了能夠改善各項身體機能,而且腦部產生的腦內啡,還能夠使人心情愉快、舒解壓力。國民健康署也曾表示,健走是很好的入門運動,不需特殊裝備,只要穿著輕便服裝、運動鞋,並記得「抬頭挺胸縮小腹、雙手微握放腰部、自然擺動肩放鬆、邁開腳步向前行」小口訣,即能輕鬆養成每天動起來的好習慣。而近來早晚溫差大,運動中,除了穿著較貼身保暖的衣物或加件風衣,更要補充足夠的水分,幫助調節體溫且有益身體健康。於運動開始時,稍微降低運動的強度,隨時注意自己的狀態,隨時調整身體活動的方式,在適應環境後,再循序漸進的增加強度,避免運動過程出現生理上的不適應。 

研究:聰明者較為長壽

研究:聰明者較為長壽#長壽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擁有一顆聰明的腦袋,除了有助於在工作、學業上能夠一帆風順,在學習上也比較沒那麼吃力外,日前更有項最新研究發現,聰明者較為長壽,而這與基因有關。智力、社會地位高者 較為長壽根據《每日郵報》指出,該研究主要是由倫敦大學經濟學院,針對來自瑞典、美國和丹麥的3對雙胞胎,進行基因與飲食、住屋、學習等分析,結果發現,雖然智力與壽命間的關係,有95%是遺傳,但在智能測驗中獲得較高分,或社會地位高於另一方者較為長壽,而這種現象大多出現在異卵雙胞胎中的機率比較高。對此研究人員表示,雖然尚未了解這當中的關聯性,但聰明者之所以可以活得更久,可能有遺傳上的優越性,以及善於選擇健康的生活習慣有關,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國際流行病學雜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