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

年過五旬危「肌」!量小腿圍揪肌少症

年過五旬危「肌」!量小腿圍揪肌少症#肌少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小腿太細,老年生活恐陷危「肌」!研究顯示,50歲以上中老年男女小腿圍一旦小於34、32公分,即有肌肉量不足的風險,將成為老年健康一大隱憂。及早從事「阻抗型」運動,搭配攝取足量優質蛋白質,三管齊下以有效防治肌少症。50歲以上男女小腿圍分別低於34、32公分 肌肉量可能不足據臨床數據顯示,依照亞洲肌少症診斷共識標準,台灣65歲以上長者罹患肌少症的盛行率約達6.8%,相當於全台約超過20萬名老年人正面臨肌少症威脅。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暨國立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教授,同時也為亞洲肌少症診斷標準主持人的陳亮恭教授說明,肌少症指肌肉量少且肌力不足,若四肢無力則容易跌倒,嚴重導致失能、縮短壽命。現行的肌少症診斷需檢測肌力(握力儀)、活動能力(行走速度)及肌肉量(雙能X光測身體組成分析),其中肌肉量必須到醫院檢測,握力儀也不是人人可接觸得到,較難喚醒預警意識。國際研究都在建立社區化的替代方案,其中以小腿圍來評估肌肉量最簡易且準確。陳亮恭醫師今分享台灣研究成果,資料發現,50歲以上男女小腿圍一旦分別低於34及32公分,肌肉量可能不足,罹患肌少症風險約達6成。肌少症罹患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台灣今年已邁入高齡社會,肌少症可能是人人需面對的重要威脅。民眾50歲起應開始重視肌肉的質與量,可先從居家量小腿圍開始,並搭配飲食及運動等生活型態調整,及早防治肌少症。阻抗型運動越年輕開始做 效果越好儘管肌少症對於老年生活影響甚鉅,但依據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針對全台50歲以上中老年男女的「肌少症曁老年健康意識調查」發現,高達8成熟齡者不了解何謂肌少症。雖有4成中老年人有運動習慣,但多以健走、跑步等有氧運動為主,僅有不到1成從事可幫助肌肉增加的「阻抗型」(負重)運動。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顧問暨台北市立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教授郭家驊表示,熟齡更該訓練肌力。根據研究結果,50歲以上中老年人,做阻抗型運動能減少死亡率,越早開始做效果越好,年紀大了才開始做也一樣有幫助!肌力訓練應首先強化臀腿部位,降低跌倒風險,例如深蹲就是非常有效的運動,但建議長者最好到運動中心或健身房由專業運動教練指導項目及強度,避免受傷。年長者每日至少攝取每公斤體重1.2公克蛋白質基金會調查還顯示,熟齡者飲食習慣多以飯麵等澱粉類食物為主,8成受測者蛋白質食物攝取食物低於3份,遠低於國健署對於老年人每日5.5至7.5份蛋白質食物的攝取建議。根據國際高齡醫學與營養專家團隊發布文獻顯示,年長者每日至少攝取每公斤體重1.2公克蛋白質才足夠。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營養師高繪雯補充說明,選擇並攝取足量的優質蛋白質,例如豆、魚、蛋、肉、奶類,才有助於肌肉合成。郭家驊教授更進一步提醒,優質蛋白質食物應在運動後立即補充,才能發揮增肌作用。有鑑於國人目前對肌少症觀念薄弱,而肌少症又跟年長者衰弱症息息相關,如不及早建立「肌」礎,晚年可能失能臥床生活品質全無。為協助建立更健康的高齡化社會,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也大力響應這項本土小腿圍研究的成果,提出「量小腿圍評估肌肉量」、「優質蛋白質飲食」和「阻抗型運動」3大「轉肌攻略」

「老倒縮」不正常!NG飲食恐肌少症

「老倒縮」不正常!NG飲食恐肌少症#肌少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臺灣的老人家大部分受到一直以來的飲食習慣影響,加上牙齒漸漸變差,偏好清粥小菜,頂多再加一點炒蛋,有時可能只搭配少量的肉鬆、麵筋等台灣人愛吃的配菜;許多時候連青菜的攝取量也不夠。「人老了本來就會『老倒縮』啊!」這句話是不是有點熟悉呢?以前大家都以為當年紀大了,身高和體形愈來愈小是正常的現象;現在大家發現,原來人老了,愈來愈瘦、愈來愈矮小,其實是不正常的,而且可能是發生了「肌少症」。長庚醫院營養師曹雅姿表示,現在有愈來愈多的研究持續發現,「肌少症」不僅本身會導致當事人感覺到虛弱、疲累,同時也會影響許多疾病的預後發生,所以我們不能再把它視為正常的老化現象,而且還要盡力幫忙改善。想遠離肌少症,先看你蛋白質是否充足曹雅姿說,要讓肌肉能夠維持住應有的肌肉量,運動是最為重要的。同時她也提醒,國人有許多錯誤的飲食習慣,其實也可能會增加肌少症發生的風險;其中很常見的,便是「蛋白質攝取不足」了!「怎麼可能?臺灣人不是一年可以吃掉好幾棟101大樓高的雞排嗎?怎麼可能會蛋白質攝取不足?」曹雅姿說,許多人愛吃炸雞排當宵夜,午餐晚餐不是豬排便當,就是雞腿便當;臺灣的年輕族群,確實往往有蛋白質和熱量攝取過量的問題,但相反地,台灣銀髮族的飲食習慣,卻多半缺乏蛋白質。愛吃清粥小菜或是光啃饅頭嗎?小心蛋白質缺缺臺灣的老人家大部分受到一直以來的飲食習慣影響,加上牙齒漸漸變差,偏好清粥小菜,頂多再加一點炒蛋,有時可能只搭配少量的肉鬆、麵筋等台灣人愛吃的配菜;許多時候連青菜的攝取量也不夠。西式早餐,如果是吃三明治,至少有半個蛋;然而很多老人家喜歡吃的饅頭,再搭配豆漿或是牛奶,這些是有蛋白質的;但如果饅頭搭配的是早餐店的奶茶,加的如果不是牛奶,而是奶精,這也就是缺乏蛋白質的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組合。早餐吃燕麥片,午餐吃陽春麵或滷肉飯-蛋白質也不足另外,也有很多老人家為了養生,早上只吃燕麥片加五穀粉,以為很健康,事實上卻是缺乏蛋白質的。不只是早餐的蛋白質容易不足,就臺灣人的飲食習慣來說,午餐也很容易缺乏蛋白質及各種營養素,例如許多老人家喜歡吃一碗滷肉飯配一點滷菜,或是單吃一碗陽春麵、乾麵就覺得很有飽足感。可是滷肉飯其實只有一點肉燥,主要是豬油和肥肉,就算有肉,量也很少;而陽春麵或乾麵,幾乎就是全醣飲食,肉燥裡的肉也是少到可憐。曹雅姿提醒,大部份的國人都習慣晚餐時吃得很豐富,可能有魚又有肉,但是要用一餐來把全天所需的蛋白質量補足,其實是很困難的;而且所有的營養素最好是整天平均分配,才能滿足身體吸收的所需。此外,晚上即將入睡,人體消耗量不大,身體無法讓它做工好好轉化成肌肉細胞來利用,而是會把它消化成比較簡單的熱量來貯存。久而久之,身體製造的肌肉組織愈來愈少,無法補足被消耗掉的肌肉組織,將使肌少症的情況更惡化。所以她建議,可以在日常的飲食上,多做一點增減與調整;例如在吃滷肉飯或是陽春麵時,再多叫一小盤豆干、滷豆腐,或是一顆蛋等等,就可以增加蛋白質。而且豆腐和蛋的蛋白質都是完全蛋白質,很容易吸收,同時也請記得多點一盤燙青菜,增加纖維質的攝取;大家需要改變想法-三餐不是吃飽就好,重點是要均衡地攝取營養。別為愛美胡亂減肥,補再多的膠原蛋白、玻尿酸,也補不足缺乏的蛋白質受了流行文化影響,很多人怕胖拼命減肥,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以為平常有補充膠原蛋白、用玻尿酸抗老化,或是拼命養顏美容,應該不怕蛋白質缺乏吧?曹雅姿表示,膠原蛋白或是玻尿酸補充品頂多只有一兩公克左右,人體一天應該攝取的蛋白質是每公斤體重一公克以上,所以亂減肥、飲食攝取不足,吃再多膠原蛋白或玻尿酸都不夠。她提醒,缺乏蛋白質,不只是容易老化,年長者或女性更容易跌倒、骨折;以及呼吸衰竭、心肺功能不足等等,都和肌少症有關。肌少症不只肌肉量減少,肌肉力量也不足,可能引起許多的健康問題,一旦罹患疾病也較難復原,千萬不能對「肌少症」等閒視之。(文章授權提供/愛長照)

高齡恐患肌少症 飲食、運動皆關鍵

高齡恐患肌少症 飲食、運動皆關鍵#肌少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一項針對中老年人所舉辦的整合式篩檢結果顯示,受測者共計64位,平均年齡為65.88歲,出現衰弱肌少症危險群佔22%、骨鬆高危險群佔21.9%,其中年齡>65歲骨鬆高危險群更佔71.4%、中度以上退化性關節炎也佔37.5%,顯示隨著年齡老化,骨質與肌肉都像溜滑梯般向下流失。醫師提醒,要預防肌少症,補充優質且足量的蛋白質及胺基酸非常重要。年齡老化恐伴肌少症發生 嚴重還可能導致死亡復健科診所林宗慶醫師表示,肌少症是近年來復建及高齡醫學相當熱門的議題,從醫學上的觀點來看,肌少症屬一種漸進式的肌肉質量減少及肌肉功能降低的症狀,它可能造成疾病的高發生率、降低生活品質,甚至會引發併發症導致死亡。而造成肌少症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老化,一旦身體蛋白質代謝不平衡,加上本身患有慢性疾病或飲食長期攝取不夠,以及運動量不足等,皆會加速肌少症的發生。足量蛋白質+胺基酸 讓肌肉更強壯林宗慶醫師指出,若要預防肌少症,補充優質且足量的蛋白質及胺基酸,是保存肌肉的第一要務,而因應長者可能因為牙齒問題、特殊飲食狀況,如素食者,或因胃口不好造成營養不足的狀況,也可適量的從營養補充品中,補充所需的營養素,並透過持續且正確的運動,將補充的胺基酸轉化為肌肉,也是ㄧ項不錯的選擇。此外,針對長者們適合的運動項目,林宗慶醫師說,除了「阻力性運動」可以幫助增加肌肉量,還有核心肌力的訓練、身體的平衡能力、柔軟度以及生活姿勢動作矯正訓練,都可幫助長者重拾肌肉力與質量,同時遠離關節磨損退化所造成的疼痛,及生活功能衰退,進而大幅減少跌倒的風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講座/肌少症的飲食防治

講座/肌少症的飲食防治#肌少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家裡長者吃的量日益減少?擔心老人家營養不夠?身體愈來愈胖或愈來愈瘦卻行走無力,常喊全身痠痛或虛弱,可能有肌少症的狀況。銀髮族常因為牙齒不好或食慾差、食物太硬,能吃的食物有限,常導致營養需求不均衡,加上體力行動不加少外出。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8月15日(三)舉辦營養講座,由賴玉釧營養師主講「肌少症的飲食防治」,為照顧銀髮族的飲食營養,本課程營養師將與營養科實習生教導如何利用衛生福利部公告建議量,改變食材選擇,均衡飲食、運動讓家人照顧輕鬆,長者健康保有肌肉力。(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肌少症的飲食防治時間:107年8月15日(三)上午10:00-11: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老年病主因!防範肌少症7危險因子

老年病主因!防範肌少症7危險因子#肌少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人口老化,老年人議題愈來愈受到關注。年老會增加慢性病機率,各器官功能也會衰退,除了慢性病如中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關節炎等,身體還有其他機能退化,骨骼肌肉的退化就比較少被注意。肌少症可能造成老人跌倒、身體衰弱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高年科主治醫師蔡明松說明,骨質密度會因為年紀漸長而降低,骨骼肌肉質量亦會減少。因老化等因素肌肉量減少,會造成老年人身體功能降低、跌倒、骨折、住院、甚至臥床等併發症。肌少症為老年病主因,如跌倒、衰弱症等老年人常見問題,都有可能是肌少症引起,其他老年病還包括記憶、情緒、營養、失能問題等。了解肌少症與如何預防保健,例如針對肌少症做適當的評估治療,對老年人來說變得相當重要。肌少症的評估需包括肌肉質量、肌肉力量與身體表現,肌肉質量的減少與肌力的下降或身體表現的下降為肌少症,老年肌少症的盛行率為5至13%。肌少症治療除了疾病控制 可從活動、營養改善蔡明松醫師說明,肌少症由多重因素造成,包括(1)老化、(2)荷爾蒙、(3)疾病、(4)少動、(5)營養不良等,也和(6)肥胖、(7)高血壓有關。肌少症的治療除了疾病控制外,還需評估活動情形與營養狀況。適當的活動對老年人或衰弱族群的肌肉質量或肌力有幫助,每周至少1次的阻力活動可改善肌力與神經肌肉表現,也可降低跌倒與骨折風險;營養部分需注意飲食熱量的攝取、蛋白質與維生素D的補充。肌少症需要評估,其他的老年病亦是,例如聽力或表達出問題,老年人也許認為這不是疾病。但若不評估這些老年病,便不能了解如何幫助老年人,而因為這些老年病造成退化,甚至生活不能自理。除了疾病的篩檢外,年紀漸長還需評估老年病,兼顧疾病與老年病,更周全地造福老年人。

沒少吃卻持續變瘦?恐怕已患肌少症

沒少吃卻持續變瘦?恐怕已患肌少症#肌少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剛過花甲之年的老張是一名糖尿病患者,但每每美食當前,老張總是多吃幾口,也因此血糖和血壓的控制況狀不甚理想。近來,初體驗悠閒退休生活的老張,每天都開心睡到自然醒,偶爾和老婆還有三五好友到處品嚐美食,這一日,在朋友聚會上,好友看到老張身形消瘦不少,忍不住半開玩笑地問老張說:「你偷偷在減肥嗎??怎麼越吃越瘦了?」老張回到家洗完澡後,想起了好友的玩笑話,便半信半疑地站上了體重計,沒想到自己真的瘦了4~5公斤,老張仔細回想近日飲食,並沒有異常之處,擔憂身體出了狀況的他,隔天便急急忙忙來到醫院,想進行詳細檢查。醫生在為老張進行檢查後,發現老張是罹患了「肌少症」。蛋白質攝取、運動量不足 加速肌肉流失據臺灣骨鬆年會調查,50歲以上青壯年族群,有超過4成5的人深受肌少症所擾,65歲以上的銀髮族,更是每10人中就有1人罹患肌少症。醫師指出,每個人都會因年齡增長而造成肌肉量減少,但流失的速度則是因人而異。多數肌少症患者都是因缺乏蛋白質攝取,加上運動量不足,或是營養不足、罹患慢性病等,而加速肌肉流失,罹患肌少症容易導致四肢無力、平衡變差,若本身已有骨質疏鬆問題,更是骨折高風險族群。肌少症初期症狀 體重減輕、握力下降老張急忙問醫生說,到底怎樣才能夠知道自己是否罹患了肌少症呢?醫師進一步說明,肌少症初期,許多患者會出現體重減輕、握力下降的症狀,一般來說,如果飲食習慣沒有明顯改變,但體重卻減輕達5%,很可能就是肌少症的徵兆。此外,也有許多人開始會出現無法手提重物或是擰不乾毛巾,這時候也需要多加注意,如延誤了治療時機,則會慢慢出現行走困難、行動吃力,甚至是反覆跌倒等情況。醫師提醒,肌少症的治療以勤運動和營養均衡為準則,建議老張應該要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每周至少運動3次,此外,飲食方面也需要多多攝取優質蛋白質,不要過度暴飲暴食,均衡的飲食才能夠提供身體所需的養分,讓自己頭好壯壯!(文章授權提供/愛長照)

講座/肌少症的飲食防治

講座/肌少症的飲食防治#肌少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家中長者進食量日益減少,擔心老人家營養不夠?長者身體愈來愈胖或愈來愈瘦卻行走無力,常喊全身痠痛或虛弱,可能有肌少症的狀況。由於銀髮族常因牙齒不好,或食慾差、食物太硬,能吃的食物有限,導致營養需求不均衡,加上體力行動不佳少外出。為照顧銀髮族的飲食營養,亞東醫院將於1月18日(四)舉辦講座,由營養師張昱凡主講「肌少症的飲食防治」,教導如何利用衛生福利部公告建議量,改變食材選擇,均衡的飲食與運動讓照顧輕鬆,長者也能健康保有肌肉力。歡迎家中有長者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肌少症的飲食防治時間:107年1月18日星期(四)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要活就要動 教你123毛巾操防骨鬆

要活就要動 教你123毛巾操防骨鬆#肌少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台灣中老年人骨質疏鬆症、肌少症和膝關節炎嚴重程度皆高於亞洲其他國家。50歲以上民眾,每3人中有2人骨鬆骨折高風險,確診罹患肌少症的比例近4成5,罹患膝關節炎比例也超過6成,中南部的長者未被治療骨骼肌肉相關疾病的比例更高。肌力不足 加重退化性關節炎台灣骨鬆肌少關節防治學會理事長陳芳萍表示,骨質疏鬆症跟肌少症為老化常見的疾病,肌肉含量與肌力不足會影響老年人行動能力,且肌力不足恐加重退化性膝關節炎,時常讓高齡者發生站不起、走不穩。若骨鬆問題嚴重,更是雪上加霜,輕者骨折重則癱瘓,失能造成家庭嚴重負擔。因肌肉力量及關節活動會影響行動能力,若沒有提早發現並介入治療,恐造成老人家一跌不起,日後失能。家人應多留意老年人的日常行為,若有以下4大徵兆,包括身高倒縮3公分以上、10秒步行少於8公尺、濕毛巾擰不乾、深蹲起不來而軟腳,應及早就醫諮詢。123毛巾操 增強肌肉、減緩骨鬆陳芳萍醫師表示,檢測計畫發現,台灣50歲以上民眾檢測出骨鬆者骨折風險高達 65.3%,65歲以上更達81.0%。而50歲以上的肌少症比例為45.0%,高出亞洲其他國家8倍!另外,50歲以上在膝關節炎罹患率也有66.5%。台灣骨鬆肌少關節防治學會設計「123毛巾操」,透過1條毛巾,每週2次,持續3個月運動,用手持毛巾拉扯與自身肌肉的阻抗力量,增加力度,使伸展運動的鍛鍊效果更加發揮。這套低強度,安全性高的運動,不僅可以增加全身關節的活動,也可以加強肌力與耐力,減緩骨鬆問題:1) 暖身運動2) 肌力訓練3) 拉筋運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