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

抗拒戴助聽器不矯正 嚴重恐大腦退化

抗拒戴助聽器不矯正 嚴重恐大腦退化#聽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64歲的徐先生重聽情況已有10年之久,雖曾使用助聽器,但效果不佳,經常因為雜音聽不清楚,而未每天佩戴,僅在需要時才使用,以致語音辨識能力漸差,必須看人嘴型猜測意思,工作與生活非常不便,而到耳鼻喉科求診,醫師評估其聽力,並協助選配適合的助聽器,增加每日佩戴時間,幾個月下來,徐先生已能輕鬆與人溝通,生活品質大幅改善。65歲後聽力退化 3成早期中耳炎未癒造成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黃韻誠指出,全台65歲以上年長者,每10人就有1至4人有聽力受損情形。當人體無法由聽覺接收聲音或理解聲音內容,影響社交與溝通時就是聽力障礙。一般而言,可聽到25以內分貝者屬正常聽力範圍,此範圍外可分成25-40分貝的輕度聽力障礙、40-55分貝的中度聽力障礙、55-70分貝的中重度聽力障礙、70-90分貝的重度聽力障礙、90分貝以上則為極重度聽力障礙。造成聽力障礙的原因繁多,65歲以前聽力退化者多數為基因遺傳,65歲以後則有3成患者是早期慢性中耳炎未妥善治療,造成耳膜破洞後,長期下來因髒污影響內耳神經所導致;部分患者才是因慢性退化與環境、噪音、疾病等因素造成聽力受損。黃韻誠醫師表示,最適合戴助聽器的族群為中度聽力障礙者,但多數患者在聽力受損之初不以為意,認為是老化自然現象,未即時佩戴,而錯失黃金矯正期,一旦嚴重到重度聽障時再佩戴,即使聽到聲音,患者也可能因大腦長久未接收聲音刺激而退化,喪失語言辨識能力,造成不可逆的影響。戴助聽器雜音很吵?醫:選配錯誤導致當聲音經由外耳道、耳膜、三小聽骨、鐙骨時會被逐漸放大,最後透過耳蝸內淋巴液的震動使聽覺毛細胞擺動,產生神經衝動,大腦就能接收到外界訊息,解讀聲音。而助聽器好比微小型擴聲設備,能將聲音依據聽力障礙者的情況做不同程度的放大,再透過上述聽覺傳導系統送至大腦。但許多民眾有「戴助聽器會越戴越不清楚」的錯誤認知,黃韻誠醫師表示,此種情況多為助聽器選配錯誤所導致,每個人耳道的長短寬窄不一,因此同一款型助聽器不適用每位患者,若助聽器無法與耳朵密合,將導致聲波形成亂流,成為嘈雜聲響來源。黃韻誠醫師提醒,戴助聽器前應由耳鼻喉科醫師評估聽力狀況及語言辨識能力,再由聽力師協助選配適合自己的助聽器,切勿隨意購買便宜商品,以免造成反效果。此外,民眾應減少長時間戴耳機與長時間處於高分貝環境,若有聽力退化情形務必把握黃金時期及早就醫。

預防耳背視茫茫 保養這樣做

預防耳背視茫茫 保養這樣做#聽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經常發現自己常說「啥?」或者視力不像以前那樣好,看遠看近都模糊不清,甚至走路都開始不穩,本體感覺隨著年齡而變得矛盾。老年醫學專家Ronan Factora表示,人變老後,視力、聽力和本體感覺自然會下降,他提供以下建議來確保長輩正常生活。聽力衰退怎麼辦?戒酒、防噪音Ronan Factora指出,某些生活習慣可能會導致聽力下降,例如酗酒、暴露於嘈雜噪音的環境和吸菸都是危險因子。他建議,男性每天喝酒不超過兩杯,女性每天喝酒不超過一杯。並盡可能避免噪音,如果難以避免,可以使用耳塞等保護器具;吸菸者可尋求醫生幫助來戒菸。另外,某些藥物會導致聽力下降,例如過量使用阿斯匹靈、布洛芬止痛藥以及一些抗生素,醫師指出,「確實告知醫師您正在服用的任何藥物,無論是處方藥還是非處方藥,以利後續處置。」視力退化難防止 正確診斷預防潛在疾病隨著年齡增長,很難減緩視力退化。但最好由眼科醫生進行定期檢查,確保視力退化與年齡有關,並非其他潛在疾病。Ronan Factora提醒,40歲以後每一到兩年應檢查一次眼睛,排除是否是青光眼、白內障、糖尿病眼睛併發症或黃斑部病變等眼疾。他強調,突然的視力改變不是衰老的正常現象,需要立即處置。本體感受衰退 可以延緩如果你發現自己平衡困難或腳步不穩,請就醫檢查。Ronan Factora指出,「不要誤以為這只是正常老化,有一些疾病也會影響本體感覺,例如維生素B12缺乏或周圍神經病變,這些疾病都可以治療而改善。」衰老退化時 仍要享受生活當許多人開始退化,因為看不清楚、聽不見別人說話,他們習慣與外界隔絕。但別讓這種情況發生,Ronan Factora說,正常的感官退化下降不應影響生活功能,透過醫生協助,應可以幫助患者找到調整的方法,仍然過著充實的生活。(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帶耳機追劇突失聰 未及時治療損聽力

帶耳機追劇突失聰 未及時治療損聽力#聽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熱愛帶著耳機追劇又有熬夜習慣的28歲上班族小靜,某日下班追劇時,突然發現左耳機沒有聲音,連換了兩副耳機後,左耳依然聽不見,趕赴急診掛號,醫師診斷為「突發性耳聾」,醫師表示若就醫有所延誤,恐怕較難恢復聽力。所幸小靜即時就醫,且經類固醇與高壓氧治療後,聽力恢復八成,近期已開始恢復正常生活。耳中風應把握黃金治療時間羅東博愛醫院耳鼻喉科張家宸醫師表示,突發性耳聾又被稱為「耳中風」,發生的原因多為不明病因,但也可能與壓力、病毒感染、自體免疫疾病、藥物、外傷、內分泌、血管阻塞或腫瘤有關。若確診為突發性耳聾,必須把握黃金治療時間,建議在發現聽力有異狀時,3天內就醫,並在2週內接受積極治療,以挽救受損的聽力,因為若延誤就醫,過了黃金治療期,聽力恢復的效果將大打折扣。類固醇加高壓氧治療 助聽力恢復目前針對突發性耳聾的治療方式,以類固醇治療為主,高壓氧治療為輔,類固醇可透過口服、耳內注射針劑或靜脈注射進行,臨床上,若於病發兩週內施以類固醇治療,大多可有不錯的治療效果,若再加上高壓氧治療,約有3/4的病人會感受到明顯的聽力進步。高壓氧助修復改善缺氧狀況高壓氧治療為在高壓氧艙內,透過吸2倍大氣壓力的純氧,使病人血漿中氧氣量大幅提升,以幫助組織修復、改善病變組織缺氧狀況與促進損傷細胞的新陳代謝,進而達到重建組織細胞的目的。危險族群為長期疲累、熬夜、壓力大青壯年張家宸醫師指出,突發性耳聾發病的族群,並不限於年長者,青壯年尤其是長期疲累熬夜壓力大的族群較容易發生。一旦發生後,若要治療效果好,便必須及早治療。一般若標準類固醇治療效果不如預期,會建議加上救援治療(耳內注射及高壓氧),以求在兩週內盡量恢復聽力。而高壓氧在突發性耳聾的治療上,對年輕人及初始聽力損失較重的病人特別有效。因此,考量聽力對年輕人的工作能力和生活十分重要,建議若突然單側聽力變差或突發耳鳴、頭暈等症狀,應及早就醫,確保聽損狀況獲得控制。若經診斷為突發性耳聾,除及早治療外,也建議調整作息、適當休息與充足睡眠,以避免再次復發。 

放任聽力退化不處理 當心引失智問題

放任聽力退化不處理 當心引失智問題#聽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社會噪音汙染嚴重且3C產品過度氾濫,不僅對視力造成影響,就連聽力的危害也日益嚴重。在使用手機、平板追劇或聽音樂時,為了讓自己更有臨場感,配戴耳機成為近年來最普遍的方式,但很多人會不自覺將耳機音量放大,尤其是身處吵雜的公共場所,如此一來,過大的音量將導致聽覺系統受到影響,不得不慎。聽力會隨年紀衰退 50歲耳蝸毛細胞減少一半以上專業聽力師林宜鋒表示,耳朵生理構造分為外耳及中耳,而耳蝸則負責將聲音上傳至聽神經,耳蝸毛細胞約有數萬個,神經纖維則約35000條;據研究顯示,耳蝸毛細胞每10年會減少10%。林宜鋒聽力師指出,長期處於高噪音環境、遺傳、疾病或先天缺陷、聽覺器官自然老化、意外或外力傷害,以及藥物傷害等皆可能造成聽損。而聽覺系統最常隨著年紀而衰退,ㄧ般從50歲後聽力便會開始下降,65-75歲則有30%以上的人有聽力退化情況發生,85歲時更有一半以上的長者有聽力退化困擾。出現聽力受損跡象 配戴助聽器增加生活品質林宜鋒聽力師指出,若是時常聽不清楚某些人說話、經常要求對方「再說ㄧ次」、在聽音樂或看電視時,旁人表示太大聲、必須看到說話者的嘴型才比較能知道對方說了什麼,如分不清數字1、4、7、注音ㄐ、ㄑ、ㄒ等,或在吵雜環境聽不清楚,甚至對大的聲音,如物品掉落、鞭炮聲等沒有反應,皆可能是聽力受損的跡象。雖然聽力退化多屬人體自然老化現象,不過,林宜鋒聽力師說,但若放任聽損狀況不處理,將影響到人與人間的溝通交流、社會心理、家庭問題,以及安全問題,嚴重還可能影響整體機能退化,如失智。因此,建議ㄧ旦有聽損時,應及早配戴助聽器,避免聽力狀況持續惡化,,同時因為聽得輕鬆、清楚,所以能夠改善人際關係,對於身心的健康大有幫助。助聽器如何選?因人而異、各取所需是重點林宜鋒聽力師分享,聽損者應根據其聽損狀況,選擇適合自己配戴的助聽器,因助聽器需依個人差異性做循序漸進的適時調整,為方便使用上有問題能就近詢問、即時處理,建議選配的地點一定要離家近或服務據點多;接著依產品功能、配戴舒適度、外觀、價格等條件進行選購。而針對目前多數人在意的外觀,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進步,目前就有迷你耳掛式的助聽器,讓外在與功能兩者兼顧。預防重於治療 保護聽覺從日常做起若要維持聽力,林宜鋒聽力師強調,不要長期戴耳機,每30分鐘應休息10分鐘,且耳機音量不宜過大,最好是全音量的一半或一半以下就好,而電視、收音機的音量也勿太大聲,同時應盡量不要去高噪音的地方,如音樂演唱會、夜店、政見發表會等;此外,若工作環境很吵雜,則可戴防噪耳罩保護聽力,並適時至安靜處休息。林宜鋒聽力師也提醒,除飲食均衡、適度運動、充足睡眠,搭配每年定期檢查外,不要擅自服用藥物或任由他人、自己掏耳朵,避免抽菸、酗酒等不良習慣,ㄧ旦耳朵痛、外耳流水、流膿,或者聽力突然變差,就應立即就醫診治。(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女童檢出聽力異常 竟是巨大耳屎惹禍

女童檢出聽力異常 竟是巨大耳屎惹禍#聽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5歲陳姓女童在幼稚園上學時,接受學齡前兒童聽力篩檢,被發現篩檢結果異常,被要求前往有聽力篩檢設備的醫院複檢。家長也察覺孩子有時會反應耳朵不適,因此帶至耳鼻喉科。經檢查後發現女童耳朵內有大量的耳垢,醫師夾出又大又堅硬的耳屎後,立刻緩解不適症狀,再次安排聽力檢測,結果正常。棉花棒掏耳 嚴重恐戳破耳膜上數病例中的女童因耳屎影響聽力,幸好只是耳屎塞住,虛驚一場。到底要不要把耳屎清掉?南投醫院表示耳垢具備殺菌、預防感染、防止昆蟲及異物進入等保護耳道功能,不建議自行掏耳朵。國軍台中總醫院耳鼻喉科賴文森醫師指出,大部分的耳垢會自行掉出耳道,如果不是因為耳垢過多造成聽力影響,其實不需要特別清潔。許多民眾習慣使用棉花棒挖耳朵,但使用棉花棒可能會將耳垢推往耳朵深處而造成阻塞、發炎,甚至可能戳破耳膜,非常危險。幼兒難表達不適 健康檢查及早揪出聽力問題聽力問題會影響孩子學習能力及生活作息,由於幼兒較無法表達自己的不適症狀,透過健康檢查可及早發現異常。當初步的檢查過程中發現任何症狀,可至醫院應交由專業醫師檢查、評估。若真的聽力受損,更應把握治療黃金期,由醫師安排進一步治療,才能使孩子不因聽力問題而影響其語言學習、認知功能及溝通技巧的發展。南投醫院提醒,如果懷疑自己有聽力方面或者耳垢阻塞之問題,應至耳鼻喉科尋求專業醫師協助,千萬別自行嘗試清理耳道,避免因小失大。

人工電子耳納健保 首年150人受惠

人工電子耳納健保 首年150人受惠#聽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39歲的林彥均9歲時因左耳中耳炎導致聽力受損,長期下來因為右耳過度使用,近4年聽力大減、機能退化。13歲張小妹患有先天性聽損,長期聽不到聲音,也沒辦法學講話。父母直到張小妹3歲時才發現她有嚴重聽損,就醫後,在4歲時幫她植入電子耳,經過半年復健、語言治療,張小妹5歲時終於學會自己開口叫「媽媽」。人工電子耳能直接刺激聽覺神經聽力缺損的幼童會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也容易造成學習狀況落後,甚至感到平衡感變差的症狀。聽損兒童可藉由電子耳重拾正常生活,只是單一電子耳費用就接近百萬元,為了讓家長更無後顧之憂,健保署從本月起將人工電子耳納入健保,只要在18歲以下,雙耳聽損能力高過90分貝的先天性聽損兒都可被列為給付對象。預估首年將有近150人受惠。人工電子耳是種植入式設備,能幫助聽力缺損者產生依定聲音的知覺。與助聽器不同的是,助聽器是放大聲音,人工電子耳卻是繞過耳朵中受損部分,直接刺激聽覺神經住患者重新活得聽覺。把握3歲前黃金期 學習不卡關台灣每年約新增60至100名先天性聽損兒,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吳哲民表示,多數新生兒聽力缺損可藉由聽力篩檢發現,一旦發現寶寶對吵雜環境無感、難以集中精神,就要懷疑恐為3歲以前是語言學習的關鍵,若孩子出現構音異常、對聲音沒反應等症狀時,家長應盡快協助就醫,越早發現問題,越應該早點介入治療。學齡前是兒童語言學習關鍵期,把握3歲前黃金期,才能保障學習不卡關。

耳朵嗡嗡叫 聽力損失徵兆

耳朵嗡嗡叫 聽力損失徵兆#聽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王先生從事車床操作及機具的保養維護約5年,有一半時間暴露於大於85分貝的噪音中,最近出現耳鳴症狀,即使已經離開作業場所耳邊仍不時出現嗡嗡聲。常被家人提醒收看電視時音量轉得太大聲,與人談話時也常覺得聽不清楚。接受定期噪音作業聽力檢查後,檢查結果為噪音性聽力損失。噪音引起聽力損失的特徵根據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300條中規定,雇主對於對於勞工8小時日時量平均音壓級超過85分貝或暴露劑量超過50%時,雇主應使勞工戴用有效的耳塞、耳罩等防音防護具。聽力損失通常是對稱性的感覺神經損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游文茹說明,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失通常是對稱性的感覺神經性的聽力損失;低音頻(500-2000 Hz)的聽力損失通常40分貝以下,高音頻(3000-6000 Hz)的聽力損失通常在70分貝以下。噪音暴露對聽力損失造成的影響主要取決於    噪音暴露的強度、噪音暴露時間的長短及個人對噪音的感受性。聽力損失不可逆 預防是最好的治療游文茹醫師表示,噪音性聽力損失是一種漸進性與不可逆的變化,因此預防即是最好的治療。可於實施工程的噪音源處使用隔音罩、加裝簡易式防音檔板、消音、吸音材料等;於噪音工作場所顯目處張貼噪音危害標示及公告噪音預防事項;加強員工對聽力防護的訓練計畫並落實每年定期噪音作業聽力健康檢查。

兒童聽力減弱 恐為中耳炎!

兒童聽力減弱 恐為中耳炎!#聽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聽力減弱、偶爾會有分泌物從耳朵流出來,小心可能是慢性中耳炎!中耳炎是小朋友常見引起發燒症狀的疾病之一,患者會有耳腔發炎、感染現象,孩童的發生率高達80%且急性中耳炎可能進展為慢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的分泌物可能會導致聽力喪失,若不及時處理,也可能會導致顏面神經麻痺、產生腦膜炎。耳朵局部治療、清潔可緩解成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呂宇城表示,沒有併發症的情形下,一般慢性中耳炎可採保守性治療,為耳朵之局部治療、清潔,配合局部耳抗生素滴劑或全身性抗生素之使用。在持續性膿瘍而有併發症產生時,就需外科治療,施行乳突鑿開術,以有效改善膿瘍蓄積的情形,膿瘍及感染緩解後,部分耳膜若無法自行修復,則應考慮進行手術修補耳膜,當耳膜長好後可隔絕外耳道表皮的細菌,避免感染源經由穿孔進入中耳腔導致發炎。減少疼痛、耳殼變形、提供更佳視野呂宇城醫師表示,使用內視鏡則可避免在耳後開口或耳道前開口,直接利用經由外耳道的內視鏡輔助,直接翻開殘存耳膜進行修補,其相對於傳統的顯微手術,較小的傷口可減少傷口疼痛與耳殼的變形、麻木,並提供更好的視野及角度,可減少中耳腔正常結構的破壞,但需要更細的內視鏡,及較低的熱強度,以避免熱傷害。病患耳膜如破損太大或其他特殊因素如耳道狹窄等,仍須由主治醫師仔細評估,並經討論後,再決定治療的方式。只要出現聽力不佳、耳朵流出難聞的分泌物時,就應尋求專業協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