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

突發性耳聾誤診感冒 七旬嬤聽力險受損

突發性耳聾誤診感冒 七旬嬤聽力險受損#聽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今年冬天溫差大,許多民眾不慎感冒,且以嘔吐為主要感染症狀的諾羅病毒肆虐,不少高齡或抵抗力不佳的民眾紛紛中標。但頭暈嘔吐一定就是感冒或諾羅病毒作祟嗎?光田綜合醫院日前就發現一位7旬阿嬤差點因此誤診導致耳聾的個案。這名70歲的阿嬤入冬後陸續有幾次小感冒,突然又出現頭暈嘔吐的症狀,到附近診所就醫,卻被當成目前流行的諾羅病毒感染,僅給予症狀緩解的藥物治療。回家後,奶奶情況並沒有改善,甚至暈到無法起身。到醫院經詳細身體檢查後,發現奶奶有左耳悶塞與耳鳴現象,聽力檢查發現雖然右耳聽力正常,但左耳聽力僅剩三成,診斷李奶奶應該是近期反覆感冒導致的「突發性耳聾」,若不積極治療,恐怕造成永遠的聽力損失。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黃彰暐指出,當患者在三天內發生連續三個頻率突發性聽力損失30分貝以上,就稱為「突發性耳聾」,這是一種耳鼻喉科的急症。常見的致病原因包括病毒感染、內耳血管循環不良,即俗稱的耳中風、壓力大或自體免疫疾病及聽神經瘤等,此症好發於秋冬感冒盛行的季節。除了透過藥物治療外,使聽力恢復最重要的是必須讓患者的耳朵多休息,通常醫師會建議患者住院,因為若患者只是回家自行調養,往往在周遭有太多無法抗拒的聲音,包括電視、親友間的對話等,甚至有患者覺得行動如常,還跑到菜市場買菜,導致耳朵持續接受太多吵雜的聲音而無法獲得充分休息。若住院治療則能杜絕這些雜音,讓患者耳朵獲得妥善的休息,發病後三個月內積極的治療都有機會讓聽力恢復。黃彰暐也強調,當民眾發生突盲眼睛看不到時,一定會非常緊張,馬上就醫,但同樣是五官的耳朵,發生突然的耳聾時,民眾卻往往不自知而不在乎!主要的原因在於突聾的症狀不明顯,只會有些微的頭暈與耳朵悶塞感,而且只要另一耳聽力正常,往往就不易察覺,導致許多「突發性耳聾」的患者錯失了治療的黃金期。因此提醒民眾,若發現有突然的頭暈、耳悶、耳鳴或講電話時單側聽不清楚時,請儘速至耳鼻喉科由專業的醫師檢查及治療。(圖片來源:光田醫院提供)

耳朵忽然聽不清? 快就醫!可能是突發性耳聾

耳朵忽然聽不清? 快就醫!可能是突發性耳聾#聽力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秋冬季節天冷,突發性耳聾發生率提高,耳鼻喉科醫師表示,若是突然發生聽力減弱,甚至伴隨有耳鳴、眩暈、嘔吐等症狀,應立即就醫,三天內開始接受治療,聽力恢復的機率與程度較高。 大林慈院耳鼻喉科醫師黃俊豪表示,突發性耳聾是指在三天之內突然發生聽力減弱,本來可以聽得到很小的聲音,變成要很大聲才聽得到,多數僅有單側發病,且大部份都是在清晨或是早上起床時突然發作。症狀較輕的患者剛開始會覺得耳朵嗡嗡叫,或是感覺被矇住,聽不太清楚,若症狀輕微,很容易被忽略,有人甚至是在接電話時才發現自己有一邊耳朵聽不到。 黃俊豪表示,突發性耳聾最常見的兩大原因,一是血管阻塞,另一種則是壓力大、睡不好等造成抵抗力下降,導致原本潛伏在耳朵附近靠近腦部的單純或帶狀疱疹病毒復發。年輕人若發生突發性耳聾,多數是因病毒復發,耳朵發炎,而中老年人大多是因為耳朵的血管循環變差造成。黃俊豪指出,突發性耳聾秋冬的發生率較高,尤其是老人家本身有動脈硬化,造成內耳小血管暫時性痙攣,耳蝸缺血,就會導致暫時性缺氧。 黃俊豪指出,除了血管及病毒復發所引起的突發性耳聾外,也有人是因頭部外傷、用力擤鼻涕,或是便秘時太用力上大號等,造成內耳耳膜破裂,也會突發性耳聾,還有人是自體免疫系統疾病、血管瘤、神經瘤等所引起。 由於突發性耳聾主要是血流不佳及病毒所引起,因此醫師提醒,天冷時一定要注意保暖,作息正常、壓力不要太大、戒菸,若要喝咖啡或茶,一次量不要太多,因為這些因素都會讓血管收縮。 黃俊豪建議,如果症狀持續超過一天以上,一定要到醫院做聽力檢測,確定聽力是否確實有下降。突發性耳聾不管是缺血、缺氧、發炎所引起,愈早治療效果愈好,因為神經受損後將無法恢復。

耳朵也大搞烏龍!烏龍茶有助聽力改善

耳朵也大搞烏龍!烏龍茶有助聽力改善#聽力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年紀越大,許多器官漸漸退化,而聽損以及老年聽力退化則是常見的退化疾病。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黃俊豪醫師表示,對於聽力的退化,目前並沒有任何的特效藥,雖坊間有許多食品或藥物,宣稱能夠改善聽力退化之問題,但其實都未有實驗證明能夠說明其有效的相關性,但近期有一項有趣的實驗顯示,多喝烏龍也能夠改善聽力! 黃俊豪醫師表示,老年性聽力障礙多半是因年齡增長所產生的生理退化現象,或其他外在因素造成聽覺器官加速老化所致。在環境因子部分,以往研究顯示可能加速聽力退化的相關併發症,包括肥胖、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血脂異常、糖尿病、高血壓、噪音傷害、耳毒性藥物使用、耳部發炎、耳部外傷等。黃俊豪醫師、陳金城副院長,和靜宜大學食品營養科系詹吟菁教授、台大醫院耳鼻喉科許權振教授、劉殿楨教授合作,在2007年至2009年間,收集265名年齡大於55歲的中老年人,進行腰圍測量、飲食習慣與疾病史問卷調查、聽力測驗。發現有喝烏龍茶習慣的中老年人,其腦部對於不同音頻型態的辨識能力(中樞聽覺功能的一種),比沒有喝烏龍茶習慣的中老年人還要好。黃俊豪說,研究中有喝烏龍茶習慣的中老年人,其腦部對於不同音頻型態的辨識能力測驗(滿分為100%),比沒有喝烏龍茶習慣的中老年人平均高出6%。喝烏龍茶對於中樞聽力的好處,在男性比女性明顯,換言之,有無喝烏龍茶習慣,對於男性的中老年人影響比較大。不過,喝烏龍茶的習慣,對於耳朵的聽覺功能,也就是對於耳朵音量高低的敏感度,沒有明顯影響。此一研究結果,已經刊登於著名的《營養、健康、老化雜誌》《TheJournal of Nutrition, Health and Aging》2012年最新一版刊物中。

聽力及語言治療人才荒 供需不及兩成

聽力及語言治療人才荒 供需不及兩成#聽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公告全面補助新生兒聽力篩檢及因應兒童早療需求及老化社會後的老人聽語問題,全國聽力及語言治療專業人才短缺成為關注焦點,據台灣聽力語言學會資料統計,全國聽力師及語言治療師專業人才需求分別約一萬二千名及兩萬三千名,而實際人數卻連兩成都不到。馬偕醫學院魏耀揮校長表示,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獲教育部核准成立,成為北台灣醫學院中唯一聽語相關學系,將於101學年度正式招生,首屆招收45位新生,對於有志從事聽力及語言治療相關領域的學生來說,是很好的志願選擇。馬偕紀念醫院耳鼻喉科,為催生並致力推動全國新生聽力篩檢的重要推手,耳鼻喉科的主任林鴻清表示,設系目標為透過紮實的基礎與臨床訓練,培養出優質且具愛心的聽力師與語言治療師。學生大一至大二主要學習核心學科,大三時再依興趣分為聽力組與語言組,大四並配合安排醫院實習,畢業後可參加國家高考取得聽力師或語言治療師專業證照。藉由學校資源、國內外師資指導及馬偕紀念醫院耳鼻喉科、小兒科、復建科等專業團隊支持,提供學子更全面的培育與訓練計畫,未來造福更多聽語障礙之弱勢族群。林鴻清主任更分享,聽語學系畢業生考取專業證照後,新人職場之平均起薪四至五萬,除醫院工作外、並可擔任助聽器選配、聽語醫療器材研發人員,或於政府機關或民間社團機構研究人員,就業機會非常廣泛,期待更多有志於聽語治療的年輕學子選擇馬偕醫學院聽語系。

嬰兒出生三個月 把握聽力篩檢黃金期

嬰兒出生三個月 把握聽力篩檢黃金期#聽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我故意在寶寶的右邊製造聲音,可是寶寶不會往右邊找聲音,寶寶的聽力是不是有問題?」父母常提出的擔憂。台東基督教醫院耳鼻喉科喉科醫師陳玉祥表示,只利用「觀察」的方式來看嬰兒對聲音的行為反應,是無法正確診斷出是否有聽力損失的問題,需要聽力檢查的儀器才能正確診斷出嬰兒的聽力損失。台東基督教醫院是台東縣內獲國民健康局認證的「執行新生兒聽力篩檢醫療機構」,自上個月十五日至本月十四日,已為近五十位寶寶進行聽力篩檢。耳鼻喉科醫師陳玉祥醫師指出,每一千名新生兒中,約有一至二位先天性聽力障礙的寶寶。若能透過新生兒聽力篩檢及早發現,並於六個月前接受療育,未來在語言、認知及溝通技巧等方面的發展,將幾乎與正常小孩相當。陳醫師呼籲,父母一定要把握寶寶出生三個月內的篩檢黃金期。衛生署自2010年起優先提供低收入戶「新生兒聽力篩檢」的費用補助,今年起全面補助,讓聽損兒未來可進入主流教育與正常兒童學習。凡今年三月十五日起出生三個月內的新生兒,都可以接受這項衛生署補助的聽力篩檢,但是出生超過三個月後再接受聽力篩檢,衛生署不補助,必須自費七百元掛(號費另計)。

3歲內大腦可塑性高 聽損應及早療育

3歲內大腦可塑性高 聽損應及早療育#聽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採訪報導)行政院衛生署國健局統計,在台灣每1千名新生兒約有1位有重度雙耳聽障問題,3~4位會有單耳聽損問題,和罕見疾病相較,聽力損失應屬常見異常。根據國外研究指出,聽力損失的新生兒,如能在六個月大以前被診斷,並配戴適合的輔具以及接受聽能創建課程,就能在三歲時發展出相當於同齡孩童的聽語能力,可見新生兒聽力篩檢及早期療育的重要性。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聽覺口語師邱鳳儀解釋,一般嬰兒從出生至6個月大的這段時間,聽力發展對日後學習語言極為重要,因此如果能及早在6個月大時,甚至更早發現聽損問題,給予適當的療育,便有可能改善至和同齡孩童相仿的語言、溝通能力。聽覺口語師邱鳳儀說,一般來說,0~6歲是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因此把握這段時間,即使有先天性聽力損失,只要早期發現、早期療育,還是有機會發展出和同齡孩童相仿的聽說能力。邱鳳儀聽覺口語師也強調,3歲以內的孩童大腦聽覺中樞可塑性高,且3歲以內的孩童大多仰賴聽覺來刺激大腦,進而發展出語言等能力,此時孩童的學習力也最強,因此聽損兒若能在0~3歲時接受聽損療育,可有效學習聽和說,才不致於影響到未來的溝通、學習與人際關係等。相對的,如果錯過學習語言的黃金期,療育的效果較為緩慢且較不顯著,將造成學習和溝通困難,邱鳳儀聽覺口語師表示,3歲半後,大腦可塑性變差,學習的速度也相對變慢,此時才開始起步療育,大腦接受的刺激程度若不足,便會造成孩童在學習、溝通上的不易,甚至未來就業上都會發生極大的困難,因此越早發現並且開始介入療育,越能幫助聽損孩童建立正常語言能力,避免阻礙日後的學習。

彰化縣全面推動 免費新生兒聽力篩檢

彰化縣全面推動 免費新生兒聽力篩檢#聽力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國健局統計,聽力損失是伴隨新生兒出生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在台灣每1千名新生兒約有1位有重度雙耳聽障問題,3~4位會有單耳聽損問題,為落實嬰幼兒健康照護工作,本縣接生醫療院所101年3月15日起配合行政院衛生署全面推動免費新生兒聽力篩檢工作,醫學界建議在寶寶出生後24~60小時內為寶寶進行聽力篩檢,盡早發現聽力障礙,以早期治療。新生兒聽力篩檢對象為每一位出生的寶寶,本縣轄內各接生醫療院所内可以全面補助免費提供篩檢服務,目前本縣21家接生醫療院所中均可以執行新生兒篩檢服務,而8家位於偏遠地區出生數少的醫療院所,則由衛生局委請由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協助執行。 聽覺是與外界環境溝通的重要管道,語言的學習與聽力發展密不可分,如只觀察嬰幼兒對聲音的反應,是無法正確診斷出有聽力損失的問題,因此需聽力檢查的儀器方能正確診斷出嬰兒的聽力損失。研究顯示,寶寶出生後若能透過新生兒聽力篩檢及早發現,應在3個月大前診斷,並於6個月前接受療育,未來在語言、認知及溝通技巧等方面的發展,將有更大的正常發展空間。衛生局葉彥伯局長呼籲,每位家長請把握新生兒聽力篩檢時程,隨時關心孩子聽語發展,把握語言學習黃金時期。

常戴劣質耳機聽音樂 易造成聽力受損

常戴劣質耳機聽音樂 易造成聽力受損#聽力

在捷運上很多人都會戴著耳機玩智慧型手機或是聽音樂,但是這樣的動作卻很容易造成聽力受損,根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美國密西根大學(Michigan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發現,過去的聽力受損大多是因為工作關係所導致,但是這幾年來發現,越來越多的聽力損傷是長期使用耳機所造成。發表這項研究的里克(Rick Neitzel)教授表示,根據最新的研究可以發現到,目前有超過三分之二的聽力受損病患,是因為長期使用耳機聽音樂所造成,這是非常嚴重的事情。里克教授解釋,因為目前的耳機品質很差,所以外面的噪音很容易影響到音樂的播放,於是人們就將音樂的聲音調大,試圖抵消外在的噪音,最後傷害的反而是自己。里克教授指出,研究團隊觀察了4500位紐約市的市民,結果發現人們在公車、捷運上最常做的就是聽音樂,而且聲音的音量高達72到81分貝,比一般人講話的聲音還要大聲,已經勉強算是噪音的水準。里克教授強調,如果人們長期暴露在這樣的音量下,反而更容易造成一些精神壓力、睡眠障礙與心臟問題等,所以聽音樂的時候,還是把聲音轉小聲一點,才不會造成聽力與精神受損。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