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

血荒時刻 海洋性貧血症患者危機不再!「這項」新治療納健保、高醫率先申請給付 海貧患者期待生活品質大躍進

血荒時刻 海洋性貧血症患者危機不再!「這項」新治療納健保、高醫率先申請給付 海貧患者期待生活品質大躍進#缺血

重度海洋性貧血症患者須仰賴長期輸血以維繫體内血紅素濃度,避免衰弱無力、甚至死亡。儘管台灣捐血率世界第一,近年卻因高齡及少子化的關係,經常發生血庫缺血!每當血荒發生,就是重度海洋性貧血症患者的日常受到衝擊的時刻。過往重度海洋性貧血症的治療選擇較為單一,今年健保署也為海洋性貧血症患者帶來好消息,正式通過給付紅血球成熟劑這項可幫助患者體內紅血球成熟的新治療,可望讓重度海貧患者減少對輸血和排鐵劑的依賴。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身為醫學中心與教學醫院,身肩急重難罕醫療責任,為院內患者申請到健保給付,期望能改善病患的生活品質。 重度海貧患者飽受疾病之苦 須終生仰賴輸血及排鐵劑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邱世欣主任説明,海洋性貧血症是一種由於先天基因缺陷,導致紅血球中血色素異常的遺傳疾病,病患無法將足夠的氧氣送到全身,進而影響器官運作,患者也經常處於臉色蒼白、頭暈無力的狀態。 邱世欣主任補充,目前全台約有400位重度海洋性貧血症患者,除了少數遇到適當的捐贈者可進行骨髓移植外,大多數患者一生都得定期接受輸血治療;然而長期輸血會使鐵質沉積於心臟、肝臟、胰臟、內分泌及其他器官,引起心臟衰竭、肝功能損傷、糖尿病等器官傷害,因此,輸血患者還需搭配排鐵劑治療,但排鐵劑也可能造成腸胃不適、噁心等副作用。整體而言,治療既費時又辛苦,卻是患者不得不接受的命運。 新治療納健保給付,降低患者輸血及排鐵劑的依賴,可降低血庫供血壓力 過往海洋性貧血症患者僅能仰賴輸血合併排鐵劑治療,卻是治標不治本,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特殊血液病防治中心林佩瑾主任表示,有別於過往只能緩解症狀,當今醫學已有很大突破,紅血球成熟劑調節造血後期的紅血球成熟,讓患者可以跟一般人一樣、在體內即可自行產出成熟的紅血球,改善無效造血現象。 林佩瑾主任補充説明,患者對輸血和排鐵劑的依賴逐漸降低,可間接減少鐵質堆積及併發症,有機會延長壽命。此外,患者經常為了回診及輸血而請假,若是能降低輸血量,即可使就學及工作安排更有彈性,不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在等待輸血,也減少顧慮及不便,提升患者及照護者的生活品質;而對於整體社會而言,長期也可緩解血庫的供血壓力。 高醫小兒血液腫瘤科率先成功為患者申請到健保給付最新療法 健保署於今年剛通過紅血球成熟劑的給付,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更在第一時間為院内海洋性貧血症患者完成申請!邱世欣主任說明,高醫小兒血液腫瘤科秉持全方位照顧的理念,投入海貧基因檢查已超過三十年,並由各科醫師群、護理師、營養師、藥師、醫檢師及社工等組成跨專業團隊,致力為罕見遺傳血液疾病患者提供最完善的醫療服務品質。 林佩瑾主任指出,特別是重度海洋性貧血症患者人數相對稀少,自小就須定期回診、輸血,高醫特殊血液病防治中心是患者成長道路上強而有力的後盾,讓過去許多因為疾病而活動受限的病人重拾如常人般的生活,今年率先為院內海貧患者申請到健保給付,更彰顯高醫重視病患醫療品質的程度,期望接下來能引入更多資源、繼續提升海洋性貧血症患者的照護品質!

《挽袖捐血最高點》50間跨國藥廠熱血響應 緩解秋冬缺血危機!

《挽袖捐血最高點》50間跨國藥廠熱血響應 緩解秋冬缺血危機!#缺血

後疫情時代來臨,但醫療危機卻沒有解除,台灣近幾個月血庫存量依舊告急,中部地區更發生血庫貨架空蕩蕩的驚人景象,只能從台北調借緩燃眉之急,加之秋冬感冒旺季來臨更易導致捐血人數大幅下降! IRPMA聯合台北101及藥廠舉辦公益捐血活動 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International Research-Based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簡稱IRPMA),今(23)日,首度聯合台北101以及台北捐血中心發起《挽袖捐血最高點》公益捐血活動,聯合48間跨國藥廠一同響應,除了於台北101信義大門設置捐血站,也於藥廠聚集的中山區南山民生大樓設置捐血站,期許透過最實際的行動,挽袖捐熱血緩解血庫荒! IRPMA自2020年開始發起捐血活動,如今邁入第三年預期將累計達上千位民眾響應,捐出近1,100袋的熱血,相當於275,000 C.C.的血液,以每袋救治3位傷病患估算,可及時挽救逾3,300名寶貴生命。今年除了持續邀請藥界同仁積極參與,也感謝台北101共襄盛舉,並透過周邊商家協力宣傳,大幅提升舉辦規模,在感恩節前夕為「血庫」注入暖流。活動現場一早就有絡繹不絕的排隊民眾,大家《挽袖捐血最高點》,台北101辦公大樓的租戶們紛紛下樓響應,更有許多路過民眾留步參與,氣氛熱血沸騰。共計捐出超過200,000 c.c.熱血,成果大幅成長,透過大家共同的努力,讓醫護病友無後顧之憂。 《挽袖捐血最高點》廣大民眾熱血參與 台北101 大樓事業處營運長劉家豪表示,台北101一直致力於打造最高公益平台,希望攜手各界夥伴以實際行動創造出更大、更深的社會影響力。台北101很開心能與IRPMA合作,在結合雙方資源的力量之下,相信能號召更多人一起參與,締造全新的里程碑。在三年捐血的活動中,不乏年年大力熱血支持的夥伴,身為IRPMA大家長的理事長陳榮華也是其中一員,期望用自身行動力號召更多人。陳理事長表示,捐血對於自己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此舉利人利己,能幫到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同時讓自己更健康!過去因忙碌,即使知道捐血很好,也會忘記定期捐血,但因為有了IRPMA的捐血活動,可以讓自己更定期的參與。當然也有許多年輕朋友,可能是因為怕痛而放棄捐血助人,理事長分享,怕痛可能是一種心理障礙,若能想想捐血的善行與好處,或許就會有機會克服;與此同時,理事長也提到,這次活動甚至還觸及到了非IRPMA會員的藥廠友人,讓他覺得很有感觸,期許未來能有越來越多人一同參與,持續響應,定期捐血,熱血不間斷! IRPMA自於民國八十一年成立以來,致力於促進研究開發性藥業的發展,提升藥業的倫理水準,以及加強對全民健康的貢獻。辦理捐血活動的初衷,正是希望集結藥業力量,成為台灣醫療可靠的後盾,展現「IRPMA CAN HELP」的協會精神,IRPMA理事長陳榮華表示:「IRPMA今年首度攜手台北101合作公益捐血活動,這樣跨界合作模式不僅發揮一加一大而二的效果,讓捐血助人效益倍增。除了全球科技研發腳步不停歇,我們也希望透過在地的病友培力、公益活動、健康衛教等實質行動,為台灣醫療水準以及全民健康貢獻一分心力。捐血活動我們會繼續辦下去,有藥可用有血可輸,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才有足夠武器打擊疾病,也很謝謝各界熱情響應,讓我們持續擴大影響力。」

抽菸竟造成跛腳!醫曝「周邊動脈阻塞」恐致四肢缺血

抽菸竟造成跛腳!醫曝「周邊動脈阻塞」恐致四肢缺血#缺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王伯伯很喜歡運動,熱愛爬山、慢跑,但是卻發現越來越沒辦法跑步,從前可以跑幾公里,漸漸變成只要跑500公尺,就感到腿越來越無力。最後他大概走50公尺就痠痛到受不了,必須停下來休息,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血管外科蘇大維醫師回憶,評估起來,他是非常典型的周邊動脈阻塞。患者會出現「間接性跛行」,是因為腿部血管逐漸狹窄、阻塞,所以當運動消耗大量氧氣時,腳卻無法獲得足夠的血液供應,便開始感到疼痛。若是採用傳統手術處理阻塞的血管,傷口比較大,全身麻醉風險也會比較高。蘇大維說明,當時我們使用微創導管手術替老先生疏通阻塞的血管,先清除鈣化血管斑塊,再搭配塗藥氣球來減少未來幾年再度阻塞的機會。「做完手術,老先生隔兩天就順利出院,因為傷口很小,恢復得相當快」,蘇大維指出,「病人可以明顯感受到手術前與手術後,整隻腳的溫度差很多,過去比較冰冷,現在血流順暢,變的非常溫暖,顏色也比較紅潤。他也開始慢慢增加運動量,不再出現間歇性跛行,可以回到他熱愛的生活方式,爬山、運動。這幾年追蹤下來,都維持得很不錯。」血路不通,肢體缺氧恐壞死我們的血管就像河流一樣,只要狹窄、阻塞就會造成很多問題,蘇大維解釋,周邊動脈阻塞可以依照發生的時間來做區別,分成急性阻塞與慢性阻塞。周邊動脈急性阻塞時,病人會立刻出現肢體疼痛、缺氧、壞死;周邊動脈慢性阻塞,則是漸漸狹窄、阻塞,初期往往沒有症狀或僅有輕微症狀,得惡化到一定程度後才會感覺到異常。周邊動脈阻塞的原因跟心臟血管疾病的原因類似,較常見的是3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肪高,另一個是抽菸,蘇大維表示,周邊血管阻塞疾病患者大概90%都有抽菸,抽菸會導致血管病變,日積月累下來最後造成阻塞。周邊動脈阻塞導致肢體缺血時,摸起來比較冰冷,顏色比較蒼白,比較嚴重的病人,肢體還會發黑、發紫。蘇大維說明,當患者走路、運動,肌肉耗氧量上升,需要較多血液供應時,因為血液循環受阻,病人就會開始痠痛、不舒服,叫做「間接性跛行」。有些病人血管塞得很嚴重,血液無法到達遠端腳指頭,就開始變得蒼白、非常疼痛,甚至會有組織壞死、潰爛,而需要截肢的狀況。蘇大維解釋,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可依照嚴重度分級,簡單來講可以分成4個階段:第1級:臨床上沒有症狀。第2級:在休息時沒有症狀,可是當他走動、運動的時候,就會開始疼痛,需要停下來休息才能緩解。第3級:在休息時也感到劇痛。第4級:在遠端腳指頭或腳掌出現水泡、皮膚潰爛,甚至整個都發紫、發黑。「周邊動脈阻塞時,一定要盡快就醫,想辦法恢復血流,」蘇大維強調,「若未及時搶救,容易錯過黃金治療時機,因為任何器官或組織,都需要充足的血液供應,如果腳得不到足夠的血液量,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包括麻木、壞死,為了避免後續感染、敗血症,可能要進行截肢。」及時搶救,暢通血路,避免截肢周邊動脈阻塞的藥物治療包括抗血小板藥物、抗凝血劑、血栓溶解劑,蘇大維解釋,抗血小板藥物、抗凝血劑可以避免血栓形成,血栓溶解劑可以溶解血塊。非藥物治療就是用傳統手術或微創導管手術來打通塞住的血管,蘇大維說,假設是血塊卡住,就要想辦法移除血塊,如果是血管鈣化狹窄,就必須使用氣球擴張、移除硬化斑塊,恢復血流的暢通。⾎管斑塊是很硬的鈣化組成,若氣球擴張無法有效解決,便可運用斑塊旋切裝置,蘇大維舉例,硬化斑塊就好像卡在血管裡的石頭,傳統手術是劃開血管,取出石頭,再縫合血管,但是傷口比較大,侵襲性比較高,需要全身麻醉,由於傷口大,癒合的時間較久,傷口感染的機會也會比較高。斑塊旋切裝置像⼀個迷你鑽頭或刮⼑,能夠經由導管進到血管裡,穿過鈣化的血管斑塊,把血管斑塊取出來,打通阻塞的血管。相較於傳統手術,微創導管手術的傷口較小,患者疼痛較少、恢復較快,也能降低術後感染的機會。打通血管後,能恢復血液循環,但是隨著時間血管還是會漸漸地狹窄、阻塞,蘇大維說明,為了降低周邊動脈再度狹窄的機會,可使用塗藥球囊,球囊表面有塗上一層藥物,撐開球囊時,藥物會進入血管內壁,發揮預防再度狹窄的效果。洗腎廔管慎防阻塞洗腎病⼈也是容易伴隨著周邊⾎管阻塞疾病的族群,他們的⾎管壁常有不同程度的鈣化跟狹窄,除了注意周邊動脈阻塞,也要好好照顧洗腎廔管。腎臟功能衰竭後,可藉由⾎液透析來取代腎臟功能,患者通常需要在⼿臂上做⼀個洗腎通路來進⾏⾎液透析。蘇⼤維表示,洗腎通路是透過⼿術將動脈與靜脈縫合在⼀起,完成洗腎通路後,⼀定要定期追蹤、維護。定期回診可以讓醫師評估⾎管的狀況,減少⾎管塞住的狀況,蘇⼤維表示,因為洗腎病⼈的⾎管如果狹窄,不及早處理就容易阻塞。塗藥球囊也可應⽤在洗腎廔管,利⽤塗藥球囊撐開狹窄處並釋放藥物,有助減少狹窄的再次形成。「之前有⼀位洗腎病⼈,每隔半年,洗腎廔管就狹窄、阻塞,需要利⽤導管氣球擴張,把狹窄撐開,」蘇⼤維分享,「隨著時間,洗腎廔管狹窄的程度越來越嚴重,不到3個⽉就要做⼀次導管氣球擴張。為了改善這種情形,可利⽤塗藥球囊來撐開⾎管,並減少再次狹窄的機會,病⼈就不需要如此密集的接受⼿術。」動脈硬化、狹窄、阻塞與3高有很大的關係,日常生活中要把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控制達標,蘇大維叮嚀,抽菸對血管傷害很大,請務必戒菸;飲食方面要少油、少鹽、少糖;規律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也有助於維持血管的健康! (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缺血性骨壞死會遺傳嗎?中醫由「這點」調理根基

缺血性骨壞死會遺傳嗎?中醫由「這點」調理根基#缺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女性年輕患者來到中醫門診,很緊張拿出X光片請醫師檢視。原來是她髖關節疼痛已經有一段時間,骨科檢查診斷出來為第二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但患者的髖關節並未撞傷過,也沒有喝酒、使用類固醇藥物狀況,很擔心是否遺傳導致,因為她的爸爸也有缺血性骨壞死的病史。 有10~15%病例原因不明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表示,確實有些人的缺血性骨壞死找不到原因的。缺血性股骨頭壞死的常見原因中,除了外傷直接使血管損傷之外,最常見的就是和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酗酒有關,其他像是因為糖尿病、高血脂、肝病等讓因素血液變黏稠,或是抽菸、高血壓、自體免疫疾病等導致血管損傷,另外也與化療、放射線、潛水等因素有關聯,但仍有10~15%病例是原因不明。 不過這個謎題,終於被台灣的研究團隊破解!台北榮總骨科部、陽明大學、國家衛生研究院、中研院生醫所、國科會共同完成「遺傳性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之基因定位與選殖」,是全世界第一個證實股骨頭壞死和基因有關的研究報告,這項研究成果刊登在國際重要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雜誌。 研究指出,這些病例的人類第十二號染色體,帶有一個位於第二型膠原基因─鳥糞嘌呤核轉換為腺嘌呤的基因突變,這個突變會影響到第二型膠原,也就是組成骨骼和血管的主要結構,若是父母一方帶有該突變基因,孩子發生股骨頭病變的機率是1/2;若父母雙方都帶有突變基因,則孩子有3/4的機會發生股骨頭病變。而且遺傳性的股骨頭壞死病患,發生年齡特別早,病情惡化迅速。 腎氣充盈與否,決定骨骼強健關鍵缺血性骨壞死屬於中醫「骨蝕」、「骨痺」、「骨痿」、「骨枯」的範疇。最早在中醫古籍《黃帝內經》的《靈樞.刺節真邪》篇中提到「骨蝕」,從字面上理解就是正常的骨骼組織被破壞或者是被腐蝕。到了隋代太醫巢元方著作的《諸病源候論》中則詳細說明了缺血性骨壞死的疾病過程,因為「血氣隔絕,不能周榮」,致使氣血瘀滯,痺阻不通,筋脈失于溫煦,久之則骨頭壞死。 在古代,中醫雖然沒有基因的理論,但是卻有遺傳的概念。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原因分為內因和外因,而且兩者是相互作用的,內因是發病的根本,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是人體陰陽失去平衡、氣血運行不暢而生疾病。 先天不足、後天失養、勞累、外傷、失治誤治均可引起本病的發生。所謂的「先天不足」的先天,指的就是遺傳問題,腎精充足,則骨髓充滿,腎氣的充盈與否,正是決定骨骼強健的關鍵。這裡的「腎精」、「腎氣」指的都是先天所帶來的元氣,也代表以生俱來對骨骼生長的能力,當先天稟賦不足,腎精虧虛,腎氣不足,則骨失所養,骨骼的生長及代謝功能就會變差。腎藏精生髓主骨,骨髓不能充養,髓海空虛,缺血性骨壞死就來了。 從根本上調理 使骨質增加變強壯治療上,遺傳性的缺血性骨壞死基本上就是以調腎精為主。腎精充足,則骨髓充滿,常見的肝腎陰虛、或是脾腎陽虛,就必須優先調理來改正,滋養肝腎類的藥物,就佔了決定性的關鍵角色。另外,必須依照每個人體質不同加以不同調理,再搭配針灸治療,療效才會較明顯,像是活血祛瘀行氣止痛,滋補肝腎壯骨填精,清熱化痰和中通絡,清肝利膽瀉火通絡,益氣養血滋腎壯骨等方法,使新生的骨小樑數目增加,而破壞的骨小樑數目減少,如此骨質才會越來越強壯與增加,骨壞死的問題就可以先緩解,之後逐步改善。 經過幾個月的調理,這名女性年輕患者的活動已經正常,爸爸也是經過中醫調理有大幅改善。回診時說「蔡醫師!我去骨科回診時,醫師說骨壞死已經好了,我和骨科醫師都嚇了一跳呢!」(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鼻咽癌放療導致骨壞死 嚼食物就痛中醫有解

鼻咽癌放療導致骨壞死 嚼食物就痛中醫有解#缺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位中年男性一臉落寞地來看診,看著他的病歷摘要,原來是鼻咽癌患者,經過放療後骨壞死,是放射線性骨壞死,左側的顎骨。歷經多次的放射線治療,好不容易撐過皮膚受損、頸部僵硬、口腔潰瘍、嚴重口乾等問題,以為已經沒事了,沒想到還有新問題接著出現,時好時壞的牙痛,看了好幾次牙醫但改善有限,直到有一天吃東西時,一咬牙痛得受不了,只好到大醫院檢查,才發現是左側的顎骨出現骨壞死。供應骨頭的血液被中斷 造成骨細胞及骨髓壞死骨壞死又稱失血管性壞死、缺血性壞死、無菌性壞死,是一種因為供應骨頭的血液被中斷而造成骨細胞及骨髓壞死的疾病,局部骨質不斷減少,並形成崩塌的一種破壞性疾病。缺血性骨壞死有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和創傷有關,像是車禍、撞擊、骨折、脫臼,使局部的血液供應受損,就會出現缺血,當然也有不少是關節附近的手術所造成血液供應受損。第二部分是非創傷因素,只要會使血液循環變差的疾病、或讓身體呈現血液黏稠狀態的疾病,像是酗酒、類固醇、血管收縮劑、慢性肝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抽菸、化學治療、放射治療、貧血、懷孕、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潛水夫病等,都是臨床上常見的兇手,尤其是以喝酒與類固醇最為常見。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放射線會壞死的基本病變是正常的細胞被殺死,不同的組織及器官所受的破壞,因其特殊結構和生理狀況而不同。照射部位附近的組織損傷,例如血管內膜炎,血管發炎導致血管硬化、纖維化,進一步會造成血液供應部位的組織缺氧,缺血性壞死就形成了。放射線性骨壞死,較常見的有下面幾個部位,一、鼻咽口腔癌照射後之顎骨和顱底骨之壞死。二、乳癌照射後之鎖骨、肋骨和胸骨之壞死。三、腦瘤照射後之顱骨壞死。四、脊髓神經腫瘤照射後之脊髓骨壞死。五、腹腔腫瘤照射後之骨盤或股骨頭之壞死。使新生骨小樑增加、骨質變強壯 壞死問題就改善中醫方面,骨壞死屬於「骨蝕」、「骨痺」、「骨痿」、「骨枯」的範疇。最早在中醫古籍《黃帝內經》的《靈樞.刺節真邪》篇中提到「骨蝕」,從字面上理解就是正常的骨骼組織被破壞或者是被腐蝕。到了隋代太醫巢元方著作的《諸病源候論》中則詳細說明了缺血性骨壞死的疾病過程,因為「血氣隔絕,不能周榮」,致使氣血瘀滯,痺阻不通,筋脈失于溫煦,久之則骨頭壞死。治療方面,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提到「髓居骨中,骨賴髓以養。」認為腎精充足,則骨髓充滿,腎氣的充盈與否,正是決定骨骼強健的關鍵。因此,中醫治療上並不是一味的補骨或是活血就可以,而是要依照體質不同加以不同調理,再搭配針灸治療,療效才會較明顯,像是活血祛瘀行氣止痛,滋補肝腎壯骨填精,清熱化痰和中通絡,清肝利膽瀉火通絡,益氣養血滋腎壯骨等方法使新生的骨小樑數目增加,而破壞的骨小樑數目減少,骨質越來越強壯、骨量越來越增加,骨壞死的問題就會慢慢改善了。經過半年的治療,他回診時終於露出許久不見的笑容,他說:「我回診骨科時,醫師說骨壞死的情形已經改善了,我的疼痛也減少很多了,真是太好了!我還要繼續治療,繼續進步。」(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飯後想睡覺 可能是大腦缺血徵兆

飯後想睡覺 可能是大腦缺血徵兆#缺血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現代人之中,有些人是不擅長代謝醣分的「原始人體質」。這種體質最大的特徵,就是飯後想睡覺。飯後睡意異常強烈的人,吃完午飯後睏到根本沒辦法工作。一般認為他們的血液都集中到胃部幫助消化,腦部過度缺血才昏昏欲睡。其實很有可能是「機能性低血糖症」的關係。血糖降太多 容易心悸、手腳發麻發抖我自己也是,從小就一直如此。吃完飯就想睡覺,我覺得這是很理所當然的事。學生時代也是吃飽就睡,腦袋很少保持清醒。一直到我29歲左右,才知道自己有「機能性低血糖」的問題。那是我認識了擅長營養療法(又稱細胞分子營養矯正)的溝口徹先生,自己也學會營養療法的時候。所謂的機能性低血糖症,是指攝取醣分後胰島素分泌太慢,無法抑制血糖急速上升的症狀。這與其說是病症,應該說是體質比較恰當。而且不只分泌緩慢,分泌量也有較多的傾向。飯後升高的血糖值,就跟雲霄飛車一樣急速下降。血糖的迅速下降,跟睡意或頭痛有直接的關聯。有些人血糖降得太多,還有心悸、手腳發麻發抖、焦躁的情況。不要攝取容易使血糖上升的飲食因為肥胖而胰島素分泌異常的人,瘦身後症狀也會跟著改善。缺乏肌肉而不易利用葡萄糖的人,可以藉由增加肌肉量來消耗葡萄糖,達到抑制血糖上升的作用。不過,最根本的解決辦法是「不要攝取容易使血糖上升的飲食」,這也意味著盡量不要攝取醣分。對上述症狀有頭緒的讀者,不妨試著思考自己是否有機能性低血糖症。從現在開始實踐生酮飲食法,飯後將不再想睡覺,身體更健康。(本文摘自/讓體脂肪及癌細胞消失的生酮飲食/采實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