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鏡

嘉義市民腸保健康 無痛大腸鏡有補助

嘉義市民腸保健康 無痛大腸鏡有補助#大腸鏡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2010年衛生署統計大腸直腸癌已位居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死亡率居第三位。嘉義市政府為鼓勵糞便潛血檢驗陽性者進一步確認並診斷,今年12月20日前補助設籍在嘉義市、50歲以上未滿70歲且今年接受國健局糞便潛血檢查為陽性的市民,市府補助免費做無痛大腸鏡檢查,民眾至少可省下三至四千元。凡符合條件的民眾即日起只要持健保卡、身分證、國健局的免費糞便檢查陽性報告單到受委託的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陽明醫院單一窗口或掛號處可安排免費且最方便迅速的無痛大腸鏡檢查。目前篩檢大腸直腸癌的方法以糞便潛血檢查為主,一旦潛血檢查呈現陽性反應,就應接受大腸鏡檢查,進一步找出大腸直腸中是否有瘜肉或是腫瘤,民眾一聽到要做大腸鏡,就退避三舍,因為是侵入性檢查且過程繁複,就錯過檢查。其實,大腸癌和其它癌症比較,生長的速度較慢,早期也幾乎沒有任何徵狀,所以應該積極主動的接受大腸癌篩檢,而不是等待發生徵狀時才尋求檢查治療。大腸癌通常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但是大腸癌如果能在早期診斷出來,通常是可以治癒的。

讓大腸癌篩檢 捍衛大腸的健康!

讓大腸癌篩檢 捍衛大腸的健康!#大腸鏡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衛生署日前公布100年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癌症已連續30年蟬聯榜首;大腸癌更連續10年為本市癌症死因第3名,死亡人數609人,也是目前臺北市除了女性乳癌外,發生率最高的癌症,98年更高達1,642人得到大腸癌!近年來,演藝、政治及文藝界亦有多人罹患大腸癌,台北市衛生局提醒民眾,不得不慎!根據調查顯示,大腸癌0期5年存活率高於86%,而第4期治療存活率只有12%,數據中更顯示出「早期篩檢、早期治療」的重要性!很多人誤以為大腸癌篩檢就是大腸鏡檢查,一聽到就頭皮發麻,其實不然。現今推行的大腸癌篩檢─「糞便潛血檢查」,只需要使用1支小小的採便管,採集少許糞便,即可利用定量免疫法(iFOBT)檢驗糞便中是否有微量血液反應,不痛又方便,是目前我國執行大腸癌篩檢的最佳方式。目前臺北市提供50~69歲民眾2年免費1次「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市民朋友可持健保卡至本市健保特約醫療院所,填寫篩檢表後領取採便管採集糞便,採集完畢後儘速送回該醫療院所進行檢驗。透過此預防保健服務,降低大腸癌死亡率,提升市民健康品質。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大腸癌是可以透過早期篩檢,獲得良好控制的疾病」,市民朋友們要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如果父母、兄弟姐妹有人罹患大腸癌,是屬於高危險族群,更應該要接受篩檢。若篩檢結果為陽性,須進一步至醫療院所接受大腸鏡檢查。

怕痛怕煩拒作大腸鏡篩檢 當心癌症找上身

怕痛怕煩拒作大腸鏡篩檢 當心癌症找上身#大腸鏡

根據衛生署最新公佈100年國人十大死因,惡性腫瘤(癌症)連續30年蟬聯死因之首,而98年國人癌症發生率統計中,平均每6分鐘02秒就有1人罹癌,其中以大腸癌案例增加最多。康聯預防醫學內視鏡室主任林姿伶醫師表示,從地圖分析可以看出,國人大腸癌都會區發生率高於東部地區,死亡率也多集中在大台北、台中、台南與高雄等都會區,因此呼籲40歲以上的民眾最好要定期進行大腸篩檢,以保健康。國健局局長邱淑媞表示,台灣與美國大腸癌相比,標準化發生率是美國1.4倍、標準化死亡率是美國1.7倍。雖然國健局補助50到69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篩檢,但統計數據顯示,篩檢率仍低於3成。且在糞便潛血檢查篩檢為陽性的12萬人中,有高達4成民眾拒絕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原因多半為不好意思、認為不舒服、或對清腸藥及灌氣的不適而排斥進一步檢查。由於飲食西化的影響,台灣大腸癌發生率逐年升高,發病年齡亦有年輕化的趨勢。一方面現代人生活緊張、精神壓力大,再加上不良的飲食習慣,如三餐不定時、暴飲暴食,若再有吸煙及酗酒等生活習慣,胃酸分泌失調,容易引起胃發炎、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等情況。由於消化性潰瘍與大腸癌初期症狀很類似,許多民眾常誤以為是潰瘍而自行買成藥解決,等到病況嚴重到醫院就診後,才發現原來罹患癌症,錯失早期治療的黃金時間。林姿伶醫師表示,現代醫學發達,檢查方式不斷推陳出新,但內視鏡仍是目前臨床診斷腸胃道的利器,有其無可取代的價值。不但能直接檢視食道、胃及大腸組織有無潰瘍、發炎或惡性腫瘤等問題,當發現病灶或懷疑異常時,可以立即做切片檢查,甚至直接切除息肉。已有許多研究指出,早期發現大腸息肉,必要時予以切除,是降低大腸癌發生率的有效方法。由於許多民眾對大腸鏡檢查心生畏懼,林姿伶醫師解釋,大腸鏡因為要在彎彎曲曲的腸道前進,常會壓迫、牽扯或拉緊腸壁外層,受檢者可能會產生想解便、腸子絞痛、腹脹等不適感受。若是曾接受腹部或婦產科手術、腹壁沾粘的人,可能會更加難過。如果能夠適度麻醉,在無知覺、無痛楚,非常放鬆的狀態下完成大腸鏡檢查,是可有效地減少受檢者恐懼和痛苦。因此,民眾在接受檢查前可與信任的臨床醫師討論麻醉的選擇。因為大腸直腸癌初期並沒有明顯的症狀,如果沒有定期檢查,等到出現疼痛、貧血、疲倦、排便習慣改變及體重下降等症狀時,大都已經是晚期。只有少數人因體質敏感,對大腸鏡檢查的不適反應比較強烈,而大多數人都能安適地完成檢查。因此,林姿伶醫師再次呼籲,些許的忍耐換取生命的健康,還是非常值得的。

換取健康生命 別怕大腸鏡篩檢!

換取健康生命 別怕大腸鏡篩檢!#大腸鏡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由於飲食西化的影響,台灣大腸癌發生率逐年升高,發病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而雖然國健局補助50~69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篩檢,但統計數據顯示,篩檢率仍低於3成。且在糞便潛血檢查篩檢為陽性的12萬人中,有高達4成民眾拒絕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原因多半為不好意思、認為不舒服、或對清腸藥及灌氣的不適而排斥進一步檢查等。由於許多民眾對大腸鏡檢查心生畏懼,康聯預防醫學內視鏡室主任林姿伶解釋,大腸鏡因為要在彎彎曲曲的腸道前進,常會壓迫、牽扯或拉緊腸壁外層,受檢者可能會產生想解便、腸子絞痛、腹脹等不適感受。若是曾接受腹部或婦產科手術、腹壁沾粘的人,可能會更加難過。如果能夠適度麻醉,在無知覺、無痛楚,非常放鬆的狀態下完成大腸鏡檢查,是可有效地減少受檢者恐懼和痛苦。因此,民眾在接受檢查前可與信任的臨床醫師討論麻醉的選擇。林姿伶主任表示,現代醫學發達,檢查方式不斷推陳出新,但內視鏡仍是目前臨床診斷腸胃道的利器,有其無可取代的價值。不但能直接檢視食道、胃及大腸組織有無潰瘍、發炎或惡性腫瘤等問題,當發現病灶或懷疑異常時,可以立即做切片檢查,甚至直接切除息肉。已有許多研究指出,早期發現大腸息肉,必要時予以切除,是降低大腸癌發生率的有效方法。因為大腸直腸癌初期並沒有明顯的症狀,如果沒有定期檢查,等到出現疼痛、貧血、疲倦、排便習慣改變及體重下降等症狀時,大都已經是晚期。只有少數人因體質敏感,對大腸鏡檢查的不適反應比較強烈,而大多數人都能安適地完成檢查。因此,林姿伶醫師再次呼籲,些許的忍耐換取生命的健康,還是非常值得的。

及早大腸鏡檢查 早期預防大腸癌

及早大腸鏡檢查 早期預防大腸癌#大腸鏡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目前政府提供50-69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尤其是男性朋友可多加利用,因為男性篩檢率相較女性低了9%,且男性陽性率又較女性高,此外糞便潛血檢查結果陽性者,請儘速就醫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以達早期篩檢早期治療之成效。 依衛生署資料統計,平均每天有30人被宣佈得到大腸癌,有13人因大腸癌死亡,99年有近100萬名民眾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其中陽性個案69,024人,發現大腸癌1,979人,每23個陽性個案,可發現1名大腸癌個案;另發現瘜肉20,381人,約每2個陽性個案,可發現1名瘜肉個案,這些個案只要切除瘜肉,即可避免進展成大腸癌。 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張賢助主任表示,大腸癌早期並沒有特殊之狀況,如果等到出現大便有血、排便習慣改變、腹痛、裏急後重、體重減輕等情形,往往已是大腸癌後期了。因此希望民眾在沒有症狀的時候,可以透過「糞便潛血檢查」找出陽性個案,再透過大腸鏡檢查可以早期發現是否有大腸瘜肉或是早期大腸癌,如為大腸瘜肉經過切除治療後可以避免惡化成癌症,因此陽性民眾一定要做「大腸鏡檢查」,如果害怕疼痛,可以選擇自費無痛大腸鏡檢查。

大腸鏡檢查再進化 大幅減輕疼痛

大腸鏡檢查再進化 大幅減輕疼痛#大腸鏡

由於大腸鏡檢查過程中有時會造成極度疼痛,讓許多人望之卻步,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內科致力改良大腸鏡檢查方式,繼以局部灌水取代空氣,大幅減輕受檢病人疼痛後,去年中更自美國引進「換水法大腸鏡檢查」,以反覆抽水、灌水方式進行檢查,進一步減輕病人疼痛,至今已有數百位民眾受惠。相關研究成果並獲邀於今年的全球消化性疾病年會(DDW Week)中發表。做大腸鏡檢查,若是不願自費接受麻醉「無痛大腸鏡」,就只能做一般大腸鏡檢查,忍受檢查的種種不適與疼痛?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內科主任謝毓錫多年來投入大腸鏡檢查方式的改良研究,先後發表「低壓充氣法」及「局部灌水法」兩項新檢查的研究論文,並獲刊登於世界知名腸胃病學期刊。去年5月份謝毓錫的局部灌水法論文發表後,引起美國華裔教授梁永亨注意,主動以電子郵件與謝毓錫取得連絡,並傳授其研發的「換水法大腸鏡檢查」法。而兩人合作進行的研究,也受邀於今年將在美國舉辦的消化性疾病年會(DDW Week)中發表。謝毓錫表示,他所研發的局部灌水法是以水取代原本的空氣,將大腸撐開,改善一般大腸鏡檢查時大腸充氣造成乙狀結腸變彎的情況,減輕大腸鏡通過轉彎處時的疼痛,而梁教授的方式則是先將大腸內多餘空氣抽出,再以一邊少量灌水、一邊抽水的方式,反覆灌水、吸水,不但能洗淨腸道,讓腸鏡看得更清楚,更能進一步改善病人檢查時的疼痛情況。新檢查法使用半年多來,已有數百位病人受惠,對檢查過程均感到滿意。謝毓鍚指出,大腸鏡檢查是預防大腸癌及大腸息肉最重要的方法,但有些人因害怕大腸鏡檢查造成的疼痛,或是擔心無痛大腸鏡的麻醉風險,而對大腸鏡檢查望之卻步,隨著大腸鏡檢查方式持續改良,如今檢查過程的疼痛感已大幅減輕,而且毋需支付額外的無痛麻醉費用,以及承擔麻醉風險,有助於提高民眾對大腸鏡檢查的接受度,不致錯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最佳時機。

糞便潛血檢查精準?食物、疾病恐干擾

糞便潛血檢查精準?食物、疾病恐干擾#大腸鏡

阮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趙東波主任說,因為多數的大腸癌是由大腸息肉所轉變,如果將這類具有癌變潛力的息肉摘除的話,就能預防因息肉病變而產生的繼發性大腸癌。相對於徵狀發生後才接受治療的大腸癌病人,治癒比率大約只有一半,更顯示早期篩檢的重要性。因此,大腸癌篩檢就是希望從一般大眾中,找出比較可能發生大腸癌的人。如果是已經有徵狀的人,則不論年齡,都必須接受進一步的診斷檢查。 ※目前醫界常用的篩檢方式有下列幾種:趙東波主任指出,將帶手套的手指經肛門放入直腸,用手指感覺直腸壁上可能的病灶,這方法最簡單且可立刻執行。也可偵測糞便中是否有少量或是肉眼看不出來的血液,這項檢查不但簡單而且便宜,可惜只能查出正在出血的大腸癌或大腸息肉。但因其它疾病或食物也可能造成糞便潛血檢查陽性,所以很多醫師便用其它更準確的篩檢方法取代。例如利用細長、可彎曲、具有光源並能攝影的乙狀結腸纖維鏡,從肛門放入直腸、乙狀結腸和一部份的降結腸,都是大腸癌比較常發生的位置,就可以看到腸子內部是否有任何病變。在檢查前只要先灌腸,排出殘留的糞便。檢查時不會痛,感覺就像灌腸般不舒服。大腸鏡就像乙狀結腸纖維鏡般,但是長度更長,可以安全且有效的檢視所有的大腸,包括直腸和結腸,如果發現息肉或是腫瘤,還能立刻執行息肉切除術或是摘取一小塊組織,送病理檢驗室作進一步化驗。趙東波主任表示,在大腸鏡檢查前要清腸,以避免阻礙病灶的尋找、觀察和處理。檢查時會不舒服,一般會給予注射藥物,幫助放鬆心情和入睡。並將液體狀的顯影劑(鋇劑)和空氣,經由肛門灌入大腸中,再利用 X 光攝影間接觀察大腸內壁是否有異常的地方。但對比較小的腫瘤和息肉,偵測效果是大腸鏡比較好,而且鋇劑攝影後仍需大腸鏡檢查以確定診斷。如果本身沒有任何的大腸癌危險因子,仍建議從四十歲開始,每年接受糞便潛血檢驗和直腸指診。

血便又腹痛!小心是大腸癌中晚期

血便又腹痛!小心是大腸癌中晚期#大腸鏡

國內資料顯示,平均每天有30人被宣佈得到大腸癌,有13人因大腸癌死亡,97年新診斷大腸癌個案有11,004人,大腸癌已成為癌症發生人數的榜首,平均發生年齡為68歲,其中50歲以上有9,571人佔所有大腸癌人數的87%。爲降低大腸癌對國人健康威脅,衛生署邱文達署長表示,自民國99年1月起全面提供50-69歲民眾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大腸癌篩檢),民眾只要持健保卡至健保特約醫療院所,即可獲得該項服務。國內資料發現,糞便潛血檢查陽性個案,每20個陽性中就有10人已有大腸息肉與1人已有大腸癌,顯示糞便潛血檢查陽性個案確實為大腸癌的高危險群,然而國內卻有高達4成的糞便潛血檢查陽性民眾,後續不願意再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原因有民眾自覺健康沒有任何異狀,害怕大腸鏡檢查疼痛、沒時間安排檢查等。邱淑媞局長表示,早期大腸癌並沒有任何異常狀況,如果等到出現大便有血、排便習慣改變、腹痛、裏急後重等情形,往往已是大腸癌第三期或第四期了。因此政府提供大腸癌篩檢就是希望在民眾沒有任何症狀下,可以透過糞便潛血檢查找出陽性個案,而陽性個案透過大腸鏡檢查,能早期發現是否有大腸息肉或是早期大腸癌,如為大腸息肉經過切除治療後可以避免惡化成癌症,早期大腸癌(0期和1期)其5年存活率都可高達81%以上,因此陽性民眾千萬要去做大腸鏡檢查,如果害怕疼痛,可以自費選擇無痛大腸鏡檢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