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

打鼾者日常保健 醫師:維持體重、睡前不喝酒

打鼾者日常保健 醫師:維持體重、睡前不喝酒#保健

晚上睡覺打鼾聲很大的民眾,確實會造成旁人困擾,像是有配偶受不了而分房睡,或是宿舍室友受不了打鼾聲而要求換寢室。打鼾除了醫學治療方法,生活習慣也很重要;北市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李宏信指出,「打鼾者的日常生活保健,包括維持體重、不抽菸、避辛辣食物、睡前不喝酒等。」根據統計指出,年齡在30歲到35歲之間有20%的男性與5%的女性會有打鼾的情形;到了60歲以後,打鼾的人口比例有增加的趨勢,其中尤其好發於肥胖者。李宏信醫師說,通常打鼾的病患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肥胖患者,因為頸部累積過多的脂肪,引發呼吸道狹窄因而出現打鼾的情況;第二類型的病人是由於咽喉腔狹小、扁桃腺體肥大所造成的;第三類則是由於鼻腔黏膜過於腫大造成鼻塞,呼吸不順暢所引起。對於肥胖所引起的打鼾問題,李宏信醫師說,「體重方面必須加以控制,睡覺時建議可採取側睡,可以降低打鼾的機率」;他表示,至於年紀較大的打鼾患者,由於其軟顎鬆弛造成咽喉附近的肌肉組織失去彈性而下垂,造成咽喉空間狹小引起打鼾,可採取電刀、雷射或射頻電波刀等方式進行熱灼切除,以解決打鼾問題。打鼾者在日常保健方面,也有一些細節必須去注意,李宏信表示,「打鼾者必須注意維持體重、不抽菸、避辛辣食物、睡前不喝酒等;而有嚴重打鼾的人,可能會出現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應儘速找醫師治療」。根據研究,只要體重減少3到5公斤,就能有效控制打鼾,此外睡前應避免飲酒、吃安眠藥,以免造成肌肉鬆弛,讓打鼾的情況更嚴重;而規律的運動,可維持全身與頭頸部的肌肉張力,避免鬆弛的呼吸道造成震動而產生打鼾聲。

3~6歲兒童整合性篩檢 你家孩子篩檢了嗎?

3~6歲兒童整合性篩檢 你家孩子篩檢了嗎?#保健

即日起,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委託15家醫療機構於北市幼稚園(所)免費提供學齡前兒童視、聽力、口腔篩檢等服務,同時針對未通過篩檢之幼童進行轉介追蹤,希望藉此早期發現有異常之幼童,及早接受矯正及治療。衛生局健康管理處游麗惠處長表示,兒童期是人類成長的重要階段,其身心若有缺失,將嚴重影響學習及和外界溝通能力。其中視力異常與齲齒是我國兒童常見的健康問題,研究指出,近視發生得越早,度數增加的速度愈快,弱視眼球的視力未在關鍵期之前矯正,也將永遠無法擁有正常的視力;而齲齒除造成牙齒結構破壞、影響咀嚼功能及齒列的完整性,甚至引起蜂窩組織炎,使生活品質大幅降低。另外,輕度聽障不易發現,平均診斷出來的年紀為3歲半~4歲,而多數家長發現兒童有聽力異常時卻往往為時已晚,因此錯過了矯治的黃金時期。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有鑒於學齡前期(3~6歲)為兒童器官功能發展之關鍵期,於95年起即首創結合醫療機構、健康服務中心及幼托園(所)全面辦理「學齡前兒童整合性(視力、聽力、口腔、身體檢查)社區篩檢」,請特約醫療機構逕向指定之幼托園(所)預約及進行到點篩檢服務。依據99年學齡前兒童整合性社區篩檢結果顯示,兒童聽力異常約佔受檢人數1%、視力異常者佔受檢人數2成3、齲齒人數則佔受檢人數6成2。此一由醫療機構至幼稚園(所)篩檢異常個案,再至醫療機構確診之創舉,比直接到醫療機構檢查符合成本效益,更可提高篩檢的涵蓋率,同時能在幼童發展早期的重要關鍵時期,及早發現問題並予以矯治。衛生局健康管理處游麗惠處長呼籲家長,日常生活中除養成兒童良好的閱讀及生活習慣外,應隨時觀察兒童對語言的發展及是否有不尋常的舉止(如:左邊來的聲音反而轉向右邊去找,聽電話一定只用一邊耳朵聽等),同時讓您的寶貝參加篩檢,如經篩檢初步發現有疑似異常者,亦請務必再複檢及追蹤治療,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的長大!若對於臺北市學齡前兒童整合性社區篩檢有任何問題,歡迎洽詢各區健康服務中心或撥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免付費電話)分機1814。延伸閱讀「醫學小常識/幼兒視力保健」: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023

教你如何「冬令進補」不油膩

教你如何「冬令進補」不油膩#保健

時序慢慢進入冬季,暑氣漸消,又到了吃補季節,陽曆十一月初開始進入「立冬」,習慣上大家把這個節氣認為是冬季的開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科主任洪若樸指出,冬令進補是國人傳統養生保健的一環,易經云「冬至一陽生」,此時寒冷陰氣盛極而衰,人體內的陽氣開始滋生,陰極陽生也最能吸收外來營養而發揮其滋補作用。洪若樸說,節氣變化萬物蟄伏,人體活動量減少,新陳代謝變得緩慢,食慾也較旺盛,正是進補養生好時機。俗話說:「冬令進補,來年打虎」,此階段的養精蓄銳,正是為來年「春生、夏長」而準備。然而現今富裕生活環境,平日飲食不虞匱乏,國人營養攝取過盛,其實不必急於在冬令時期給自己藉口大吃大喝,而是要考量個別需求差異,在冬令進補上稍做調整。洪若樸建議,民眾可搭配飲食金字塔概念,食材多元化、蔬果常相隨、五穀雜糧核果不可少。製作時除把握油、鹽、糖適量的原則外,也應用中藥材與蔬食的原始甘甜美風味,並利用含豐富多醣體、維生素、礦物質的菇蕈類來增加蔬菜類的變化、以免落入「營養健康不可口」。她強調,除了蔬果、菇蕈、核果種子類外,也不妨試試使用一些國人熟悉的當歸、黃耆、枸杞子、百合、紅棗入菜,不僅可以增加食材多變化、色彩誘人食慾,更可以減少調味料使用量,例如:歸耆羊肉湯、淮山百合排骨湯、核桃鮮菇雞片、麻油藥膳皇宮菜等。洪若樸提醒,傳統的冬令進補不外乎是以大量肉類食材搭配中藥材進行墩熬,例如:八珍排骨、十全大補等,無形中攝取過多蛋白質、飽和性脂肪、膽固醇及普林,不僅增加惡化了慢性疾病罹患,例如心血管性疾病、高血壓、中風或高血脂患者等,不能不慎選藥燉食補,否則在節氣變化多端的嚴冬更容易發生意外(肉類食品燉熬時間久,湯品內含普林量高,對痛風病患不宜;糖尿病、肥胖者,則需節制熱量及份量)。最後洪若樸提醒民眾,在冬令進補想要國人完全漠視幾千年飲食文化傳統,實有違人性,為顧及健康、營養、美味,不妨將【飲食金字塔】概念帶入日常生活中,讓國人重視自然養生與健康,除了減油、減熱量、多纖維外,在進補的同時也兼顧均衡,讓大家『贏』在冬令進補。 ※『冬令進補』食譜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7704

更年期婦女保健小品健康輕鬆煮

更年期婦女保健小品健康輕鬆煮#保健

婦女停經後,因體內不再分泌雌激素,常導致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及更年期症狀如:熱潮紅、盜汗、腰酸背痛、皮膚搔癢、陰道乾燥、頻尿、情緒焦慮、失眠等生理及心理上許多不適症狀。署立基隆醫院張皇瑜營養師及吳秋琴師傅共同研發了「山藥芝麻圓」及「蔓越莓手工餅乾」兩道簡易的更年期婦女保健小品,提供給民眾參考。署立基隆醫院張皇瑜營養師表示:實證醫學上指出,食物中的『植物性雌激素』可有效預防或緩解上述更年期之症狀或疾病,並且尚有預防乳癌罹患之功效,如黃豆、山藥,都是在臨床試驗上常見的選用食材。「山藥芝麻圓」除了利用山藥如上述有益更年期婦女的保健功效之外,山藥高纖易飽,若以其部份替換主食,對因更年期之後基礎代謝率下降,造成的體重失控,亦是不錯的選擇!至於「蔓越莓手工餅乾」,採用臨床上證明可有效避免泌尿道感染的蔓越莓乾,不只保健,更增添許多香甜風味。另外,為了防治易發的心血管疾病,師傅嘗試以大豆沙拉油取代一般高反式脂肪的烘焙用油,健康加分卻風味、口感一樣不減! 食品示範如下:■ 示範食譜一:山藥芝麻圓材料:(5人份)山藥1斤、黑芝麻粉70克、地瓜粉200克、太白粉100克、黑糖250克作法:1. 山藥蒸熟後搗泥,拌入地瓜粉、太白粉與適量炒香的黑芝麻粉。 2. 揉成長條再切成適當大小,即可入滾水煮,浮起即可撈起,放黑糖水中食用。 3. 若不立即入鍋煮,擺盤放冷凍存放。 ■ 示範食譜二:蔓越莓手工餅乾材料:(5人份)低筋麵粉250克、蔓越莓乾75克、大豆沙拉油60克、砂糖150克(或代糖的量)、蛋1顆、泡打粉1茶匙、鹽1/2茶匙作法:1. 沙拉油、糖、蛋攪拌均勻後,再加入過篩麵粉 2. 接著加入泡打粉、鹽、蔓越莓乾和勻,揉成小團再壓扁 3. 放入烤箱烤20分鐘即可。 ※ 需熱量控制者,建議以耐烘焙代糖製作。(熱量:425.6大卡/份);(代糖餅干:305.6大卡/份)

《中醫保健DIY》簡易經絡按摩,安神舒壓調氣血

《中醫保健DIY》簡易經絡按摩,安神舒壓調氣血#保健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聯絡臟腑、溝通內外、貫穿上下的徑路,是氣血運行的通道。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中醫部黃慧君醫師表示,人體總共有十二條主要的經絡,「穴道」是經絡之氣血聚集的地方,藉由按摩穴道可以調整人體氣血,舒緩精神壓力,促進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有病治病,無病健身的目的。按摩前身體要儘量放鬆、自然呼吸、排除雜念。對於正值感冒發燒、過飢過飽或疲勞、懷孕婦人、嚴重的高血壓動脈硬化、有出血傾向的人等等,則需要請專業的中醫師來評估是否可以從事按摩活動。另外,黃慧君醫師也提醒,想利用自我按摩養生的民眾,要避開以下較危險的部位,如、骨折脫臼處、外傷感染處、脊椎、眼球、肚腹部、頸部等。針對各種需求,黃醫師提出以下幾個DIY自我按摩的小撇步:【醒腦安神】 將十根手指屈曲成梳耙狀,作梳頭樣從前額髮緣往頭頂及後頭部移動,或者用木頭、獸骨製的梳子由前向後梳髮,直到頭皮有溫熱感。頭頂的百會穴,為任、督二脈的匯集點,可以醒腦開竅、安神除煩。【頭痛目酸】從眉頭開始,輕輕地按摩到太陽穴處,於太陽穴處以指腹作輕柔的點壓,可緩解頭脹頭痛、目酸眼花。【腰背僵硬】雙手插腰定位,尋找腰部脊椎兩旁豐厚肌肉的部位,將掌心事先搓熱,由上往下按摩至肌肉微微發熱為止,如此可舒緩一天下來腰背的僵硬不適。【養生要穴】 位於膝關節下方、小腿脛骨外側的足三里穴,自古以來就是養生保健的要穴,能增強體力、預防衰老。由於屬於胃經的穴位,故舉凡胃腸功能低下疾患經常使用,另外對於腿骨膝蓋酸軟無力,也有健步的作用。【降火安眠】將足5趾向下彎曲時,腳底呈凹陷處為涌泉穴的所在,使用手掌心摩擦至腳心發熱即可,此穴有清降虛火、滋潤明目、安眠安神等功效,所以古籍記載大詩人蘇東坡,每晚臨睡前必做此穴之按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