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阻塞

2歲血便 梅克爾憩室作怪!

2歲血便 梅克爾憩室作怪!#腸阻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10歲男童突然腹痛,且吃完東西沒多久就吐,本以為是急性腸胃炎,但症狀持續3天無明顯好轉,經由腹部X光檢查發現,男童左上腹阻塞大量腸氣,電腦斷層則顯示遠端小腸阻塞合併部分缺血,白血球數值升高,腹部有壓痛合併反彈痛情形,緊急開刀後病人恢復良好。梅克爾憩室合併發炎 繫帶沾黏小腸阻塞成大醫院外科部醫師蘇哲民表示,術中發現男童位於迴盲瓣近端約60公分處6公分長的梅克爾憩室(Meckel’s diverticulum)合併發炎,頂端產生繫帶沾黏至腹壁造成小腸阻塞及約30公分小腸缺血性變化。於是施行部分缺血小腸切除合併吻合手術。2歲以下 無痛性血便最常見梅克爾憩室(Meckel’s diverticulum)是迴腸遠端憩室,以胃黏膜組織最常見,是胚胎發育過程中卵黃管退化不全所形成,在先天性胃腸道畸形中最常見,發生率約2%。典型梅克爾憩室長約3-5公分,大多數位於遠端迴腸腸系膜對側緣,距迴盲瓣約60-100公分的範圍,血液供應來自腸系膜上動脈之單獨分支。梅克爾憩室屬於真性憩室,臨床上多無症狀,往往出現併發症就診時才發現。有症狀者多為2歲以下,男女比發生率約為2:1,以無痛性血便最為常見;青少年及成年人則以腸阻塞表現為主。腸阻塞最常見 包含噁心、嘔吐症狀腸阻塞是最常見併發症,常突發腹絞痛,伴有噁心、嘔吐、腹脹、腹部壓痛,其中以腸套疊因素引起的腸阻塞最常見,其餘有腸扭轉、腸沾黏、嵌塞性疝氣、憩室內結石。其他併發症則包括消化道潰瘍、出血,約占所有併發症的25-50%,主要係由含有壁細胞的異位胃黏膜所分泌的胃酸所造成的,以及急性憩室炎,室破裂等。保守治療對於大部分單純性憩室炎都適用,包括禁食、點滴輸注、抗生素治療等。但如有反覆憩室炎,或是併發腸阻塞、穿孔出血、腹膜炎、膿瘍等,則需手術治療,須視病況和部位採取不同的手術方式。

新生兒狂吐奶 原來是腸阻塞!

新生兒狂吐奶 原來是腸阻塞!#腸阻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剛出生的新生兒,只要一喝奶就狂吐不止,一直持續了好幾天,家人擔心得要命,小嬰兒還在婦產科診所沒有回家,就被轉診到大醫院看診,經由檢查發現,這名新生兒竟然是因為腸子長了幽門蹼,進而造成腸阻塞,才導致所喝的奶都給吐了出來。幽門蹼阻擋食物到達腸道收治這名新生兒的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外科主任林雨利表示,該新生兒出生時體重有3000多公克,但是卻無法進食,短短四天時間,人就瘦了一圈,進一步檢查發現,原來是因為他的胃與十二指腸之間長出幽門蹼,進而阻擋了食物到達腸道,因而導致腸阻塞,使得所吃下的奶全都給吐了出來。 X光檢查診斷可確診通常新生兒會發生腸阻塞的原因以腸閉鎖居多,而有幽門蹼的情況則是比較少見,林雨利醫師指出,腸閉鎖是指腸子與腸子沒有相連接起來,至於新生兒會出現腸阻塞原因都是先天性,而有幽門蹼的情況則是比較少見,至於診斷腸阻塞的型態則是可以經由X光確認。嚴重吐奶應及早就醫確認林雨利主任進一步指出,當確診為幽門蹼造成的腸阻塞之後,就要立刻以手術來將幽門蹼切除即可,但若是因為腸閉鎖造成的腸阻塞,治療就比較複雜,得要將沒有相連的腸子接起來,而且新生兒才出生沒有幾天,反而不能用內視鏡做治療,得要開刀手術才安全。 由於新生兒會出現溢奶很常見,而新生兒若是有腸阻塞,其症狀就是吐奶,所以,如果新生兒出現吐奶的情況很嚴重,家長就要特別注意,有可能是因為腸阻塞導致,必須帶孩子及早就醫確認。(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腸沾黏致腸阻塞 腹痛又嘔吐

腸沾黏致腸阻塞 腹痛又嘔吐#腸阻塞

王女士60歲女性,約2年前罹患大腸直腸癌,經手術後目前接受持續追蹤無復發之情形,約1年前開始抱怨偶爾會有腹痛發生便後會自行緩解,1~2月前病患在食用過玉蜀黍後因持續腹痛與噁心感到本院急診求診,診斷為腸沾黏,經保守療法後已恢復出院。成大醫院一般外科林劭潔醫師表示,病患是因為腸沾黏導致的腸道阻塞(機械性腸阻塞),腸阻塞可分為麻痺性與機械性腸阻塞,麻痺性腸阻塞主由神經性、代謝性疾病、感染與藥物引起,而機械性腸阻塞可能由腸道內外與腸壁本身病變發炎感染等引起,又可分為單純性與絞勒性兩類,後者會造成腸道壞死須盡早開刀。林劭潔醫師說,腸沾黏是青壯年與老年人族群中腸阻塞最常見的原因(約佔40-60%),多發生於小腸(約70%)、大腸(約30%),主因為腹(骨盆)腔內手術(多為大腸直腸相關手術、婦產科骨盆腔手術)後所引起的沾黏(約90%),目前因為外科手術的普及發生腸沾黏的比例是不低的,其症狀包括了腹痛、嘔吐、腹脹(程度與阻塞時間長短相關)與無任何排便與排氣等,至於診斷則是要藉由病人病史與臨床徵狀與相關影像學檢驗:如腹部X 光和電腦斷層等,若證實診斷除了消化道引流與體液補充之外,若已進展至腸缺血或壞死之現象,則應盡早手術,至於大多術後形成的粘連性腸阻塞,可優先考慮施行保守療法。

腹腔鏡手術除腎上腺腫瘤 隔日可出院

腹腔鏡手術除腎上腺腫瘤 隔日可出院#腸阻塞

隨著技術、器械的進步,傳統需要大傷口的手術慢慢經由微創手術代替,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外科系宣布成立微創手術團隊,由泌尿科、骨科、婦產科與胃腸及一般外科共同組成,能讓病人以最輕的疼痛、最小的傷口以及最少的出血量來完成疾病的治療。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泌尿科主任李經家表示,以泌尿科腎上腺手術為例,在過去的十幾年間,腎上腺腫瘤切除手術已經歷好幾次的變革,最早期的傳統手術必須在病人腰部或上腹部劃開一個15至20公分的傷口,此過程有時甚至需要鋸掉部分肋骨以便能到達腎上腺位置去完成腫瘤切除。到了1990年代初期,腹腔鏡應用到泌尿科手術,從此腎上腺手術有了一個革命性的進展,可以用4到5個小傷口,去切除腎上腺腫瘤,病人傷口較美觀,疼痛也大幅減少,失血量也明顯降低。更進一步地,直接從後腹腔進入手術目標區,只要3個小傷口便能完成手術,此種後腹腔手術因為不經過腹腔、不會碰觸腸子,因此幾乎不會有術後腸阻塞的情形,病人手術隔日便能開始進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