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病人安全日

響應2025世界病人安全日!臺灣病友聯盟呼籲促進病人參與 打造以病人為中心

響應2025世界病人安全日!臺灣病友聯盟呼籲促進病人參與 打造以病人為中心#世界病人安全日

文、圖/葉倩如 世界衛生組織(WHO)訂定每年9月17日為世界病人安全日(下稱病安日),臺灣病友聯盟(TAPO)於19日舉辦「2025世界病人安全日記者會」,邀集主管機關衛福部醫事司、健保署,以及醫師公會、藥師公會、護理師護士公會、諮商心理師公會、醫策會、藥害救濟基金會等合作夥伴,共同倡導病人安全。臺灣病友聯 吳鴻來理事長與各界攜手呼籲:病人參與是提升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的關鍵,應持續促進病人參與,共同打造一個真正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體系。 圖/臺灣病友聯盟吳鴻來理事長 WHO首度發表全球病人安全報告,肯定病人參與對病安的價值 去WHO首度發表全球病人安全報告,檢視全球病安現況,是促進全球合作推進病安的重要里程碑。此報告指出:相較於其他醫療服務,投入病人安全介入措施具有較高的投資報酬率,且具有成本效益。而讓病人參與並提升其健康識能,可大幅減少傷害並降低相關經濟負擔,對病人及醫療系統均有助益。此外,許多國家已將WHO頒布之病人安全權利憲章視為強化病人賦權的手段,參與調查的108國之中,約有70%的國家已制定或正在制定國家層級的此類憲章。各國已透過納入病人代表、成立病人委員會或網絡,以及制定相關法律與制度架構,來保障病人權益並促進其參與醫療決策,以此推動病人安全策略的提升。臺灣病友聯盟吳鴻來理事長表示,WHO已明確指出病友參與的價值,且WHO呼籲各國制定病友權利憲章或法案的倡議也值得我國參考。 促進病友參與,各界攜手共創病人安全 衛福部醫事司劉玉菁副司長表示,病人安全有「五環」,包括政府、醫療機構、醫事人員、病患及其家屬,從政策制度的制定、落實到資訊的充分理解,都在病安推動中扮演關鍵角色。今年(2025年)衛福部將世界病人安全日的主題訂為「齊心共守.產兒安康」。醫事司自110年起推動「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建立幼兒專責醫師制度,以及重點醫院、核心醫院的全面配套,保障兒童醫療需求。也透過《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加強醫療事故的制度化管理,持續提升病人安全。 圖/衛生福利部醫事司 劉玉菁副司長 健保30週年 數位建設助病安 重複用藥情形明顯下降 衛福部健保署陳亮妤署長說明,醫事司與健保署的業務都與病人安全密切相關。醫事司負責法規制定與評鑑,健保署則以支付機制為核心,透過支付方式與誘因設計來確保病人安全。法規與評鑑、支付機制、數位建設及病人參與,是共同推進病人安全的四大關鍵。在健保邁入30週年之際,數位建設更顯得重要。例如當病人插入健保IC卡,醫師可立即掌握近期就醫紀錄、過敏史及健保用藥,有助於全面了解病人臨床狀況,統計顯示自2016年起重複用藥情形大幅下降近七成,有效促進病人安全。 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方震中執行長表示,衛福部自2004年起即每年指導醫策會辦理「病人安全週」,顯見對病人安全的高度重視,且2019年起也響應WHO,與全球同步辦理病安宣導活動,近兩年更邀請病友聯盟共襄盛舉,以實際行動力挺病友參與。今年WHO病安日的主題「為每個新生兒和每個兒童提供安全照護」,而衛福部自2021年起推行「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由生命的源起投入照護資源,以期降低兒童罹病風險,精進兒童醫療照護網絡,亦精進重難罕症醫療照護品質與人才培育,正呼應了今年的倡議目標。 病人自主不只選擇治療 每一步參與才能提升醫療品質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林恆立副秘書長指出,病人自主不只是選擇治療方案,而是從了解醫療資訊、設定治療目標及療程的每一步都積極參與。以推動「醫養合一」模式為例,讓病人與家屬參與計畫的設計與執行,能確保照護符合其價值觀及需求,並避免不必要的醫療延誤或過度治療。他也呼籲醫療人員應創造一個鼓勵病人發問及表達意見的環境,將有助於醫病溝通,醫療品質安全才能真正提昇。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陳麗琴理事長強調,改善護理工作環境是提昇病人安全的基石,當護理團隊有穩定人力、合理的護病比,病人安全才能真正落實。護理師不只是第一線的照護者,更扮演著教育者、溝通者與陪伴者的角色,期待與病友團體攜手建立更透明互信的醫病關係。未來將持續推動護理職場幸福與病人安全文化,並以專業與行動守護全民健康。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蔡曉雯理事長說明,疾病不只造成身體的病痛,更會造成心理壓力,進一步損害身體健康,甚至因社會汙名化而帶來心理創傷,阻礙病友求助及接受治療。她呼籲政府應對重大疾病、免疫及慢性疾病治療投入更多心理諮商資源,各界亦須共同推動疾病的去汙名化。蔡理事長也勉勵病友們主動參與照護,為自己組成復元團隊,包含自己、病友、親友、醫護、心理師,甚至還有信仰。要相信「我不孤單,我有一個團隊」。 圖/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陳亮妤署長 病人參與促進用藥安全,事前預防勝於事後救濟 根據衛福部統計,今年第一季的病人安全通報案件中,以近四成的藥物安全事件占比最高,所幸其中超過七成七屬於「跡近錯失」,並未對病人造成實質傷害。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聯會李懿軒常務監事分析,大部分的藥安通報為醫囑輸入端,但通常能在醫師、藥師、護理師的重複核對中被阻擋。也呼籲民眾應主動認識自身藥物,確認用法、用量,有疑問領藥當下即詢問藥師,也可多利用社區藥局,並善用健康存摺,可更加保障民眾用藥安全。 藥害救濟基金會陳文雯執行長也指出:「用藥安全與病人安全密不可分,未來,我們將持續秉持『由事後救濟,邁向事前預防』的理念,提升民眾的用藥知能,以及病人就醫用藥溝通能力,與醫療人員、病友攜手共同打造安全就醫用藥的環境。」

《一袋熱血,守護家庭的平安希望》IRPMA公益活動 916熱血登場

《一袋熱血,守護家庭的平安希望》IRPMA公益活動 916熱血登場#世界病人安全日

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International Research-Based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簡稱 IRPMA)於今(16)日再度攜手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以及台北捐血中心舉辦年度公益捐血活動,以 「一袋熱血,守護家庭的平安希望」 為主題,聯合47間跨國藥廠一同響應,在南山民生大樓設置兩輛捐血車,邀請全民挽袖響應。 今年活動結合世界衛生組織(WHO)2025 世界病人安全日,並聚焦於「兒童用藥安全」,希望透過互動與教育,讓捐血民眾在行善助人的同時,也能獲得守護家人健康的重要知識 WHO發起的世界病人安全日,旨在提升民眾、病人及其家屬的病人安全認知,促進衛生主管機關、醫療團隊及病人之間的合作。 2025 年世界病人安全日的主題訂為 「Safe care for every newborn and every child」(安全照護每位新生與兒童)。 IRPMA 身為醫藥領域的一份子,特別聚焦「兒童用藥安全」議題,呼籲社會各界齊心守護下一代的健康。在民眾響應公益捐血之際,可經由現場拼圖活動與線上衛教問卷,實際了解兒童用藥5要5不原則、兒童使用藥品及抗生素的注意事項等重要衛教知識。 除了響應世界病人安全日,IRPMA也注重環境永續議題。活動當日參與捐血,IRPMA提供精美的折疊餐盒;填寫線上問卷,也可以獲得摺疊水杯。禮贈品皆為食品級矽膠,可清洗後重複使用,減少製造垃圾,響應減塑政策,共同為環境保護貢獻一份心力。 IRPMA 理事長胡耀中表示:「自2020年起,IRPMA已連續五年舉辦此公益捐血活動,成功捐出將近千袋熱血幫助病人。今年的捐血活動不僅呼應聯合國世界病人安全日主題,守護全家人的健康;更透過拼圖與問卷互動,讓民眾在付出愛心的同時,也能提升正確用藥意識。」 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執行長陳文雯也指出:「我們很榮幸與IRPMA再度合作推動公益捐血活動,許民眾一個用藥安心的承諾,一直是基金會秉持的核心理念。孩童正確的用藥,不僅需要遵照醫囑,更需要照護者與家庭的細心陪伴,共同來守護家庭的平安希望。」 IRPMA自民國81年成立以來,始終致力於促進研究開發性藥業的發展,提升藥業倫理水準,並加強對全民健康的貢獻。IRPMA的使命是成為台灣醫療體系的堅實後盾,並透過實際行動實現「IRPMA Can Help」的精神。IRPMA 將持續以實際行動支持全民健康,並與產官學研及社福單位攜手合作,讓愛與安全在每個家庭延續。

響應2023世界病人安全日 !臺灣病友聯盟呼籲  病人安全需要病人參與

響應2023世界病人安全日 !臺灣病友聯盟呼籲 病人安全需要病人參與#世界病人安全日

世界衛生組織(WHO)訂定每年9月17日為世界病人安全日(下稱病安日),今年倡導主題為「病人安全需要病人參與」,為響應世界病安日,臺灣病友聯盟(TAPO)13日舉辦「2023世界病人安全日記者會」,邀集衛福部醫事司、健保署兩大主管機關,以及醫師公會、藥師公會、護理師護士公會、醫療改革基金會、藥害救濟基金會等重要醫療相關單位,共同呼籲倡導病友安全。臺灣病友聯盟吳鴻來理事長表示,每個人都可能會有面臨到病痛折磨的時候,希望大家可以一同來關心病友的權益。 病人安全需要病人參與 TAPO秉持自2016成立以來的初衷,強調在醫療及健保體制內病人有三項重要的權利:知的權利、選擇的權利及參與的權利,病人參與也是落實病人安全的重要關鍵。而病人參與,除了病人本身,也能擴大到病人家屬、照顧者等,都能貢獻重要的觀點,讓我們的健康照護體系更為完善。 今年病安日的口號為「提高病人發言權」,期許與今天出席的與病友關係密切的各界夥伴攜手合作,重視病人參與,以守護病人安全。也希望呼籲社會大眾,你我都可能是病友或病友家庭中的一員,因此我們要主動積極參與照護,千萬不要讓自己的權益睡著。 WHO:病人合作參與自身醫療,可顯著提升安全性、滿意度和健康結果 衛福部醫事司呂念慈簡任技正指出,一個病人的健康照護過程中與醫療體系各方息息相關,病人安全的提升有賴各界共同關注與努力,衛福部自民國93年即訂定每年10月第三週為病安週,倡導提升病人安全,嗣後響應國際病安日提前至9月17日,並舉辦相關衛教與宣導活動,對病人安全相當重視。近年醫事司持續推動醫病共享決策,由病人參與的觀點出發、了解病人的個別情況,讓治療方案更符合病人的期望和生活方式,不僅可以提升病人的照護品質,還可以增強病人的信心和參與感,亦有助於醫病關係的和諧,使大家更好地應對疾病的挑戰。 「醫療不僅僅是治療疾病,更是一個關懷和保障生命的過程。」,醫師公會全聯會蘇育儀副秘書長表示,自105年開始推行醫病共享決策,醫師不只是單方面向病人提供治療建議,而是與病人一起討論治療選項、風險和好處,以幫助患者做出符合其價值觀、偏好和目標的決策。我們相信,只有將病人的聲音納入醫療決策的過程中,才能更全面地瞭解他們的需求,強化患者的自主權和參與感,進而制定更加有效的醫療政策。 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林綉珠副理事長提及,護理師早已參與並在醫病共享決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護理師會積極了解臨床各種治療選項的優缺點,並用心幫助病人做出符合其偏好的最佳醫療決策。此外,病人安全也與護理人力息息相關,根據美國賓州大學護理學院教授艾肯(Linda Aiken)研究,護理人員每多照顧一位病人,外科病人於入院30天內死亡機率增加7%,護理人力會直接影響病人的存活率,為保障病人安全應維持一定之護病比。 提高病人發言權,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保健體制 醫改會林雅惠執行長表示,制定「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保健體制是WHO、國際病友聯盟(IAPO)及二代健保法中一再強調的基本精神所在,病友作為醫療服務直接使用者,最深知其中甘苦。醫改會甫成立便調查民眾就醫前十大關心的醫療議題,歷經多年努力,現在的民眾就醫可以取得就醫費用明細、清楚的藥袋標示與全本病歷等。此外,如何讓民眾聰明就醫,啟動公民意識與自發力量參與守護醫療品質,也是需要各界長期攜手努力的目標。 台灣癌症基金會蔡麗娟副執行長認為,目前病友代表在健保重要決策會議的參與仍有所不足,在決定藥物是否納入健保給付的「共同擬訂」會議中,僅有2名病友列席,並非正式代表,在會議權利的行使上仍有落差;決定健保費率與總額的「健保會」,在39名的委員中,僅有一名抽籤取得席次之病友委員,以致病友的聲音容易被漠視。主管機關應規劃一個更穩定、更健全的病友參與制度,重視病友聲音,真正落實「以病友為中心」這樣一個全球共通重要目標。 癌症希望基金會嚴必文副執行長提出,現行病友意見表達時間點值得再討論,在表達之前專家會議已完成藥物給付建議,供共擬會討論,病友意見難以發揮實質影響。政府應參照英、澳、加等領先國家做法,在醫療科技評估就納入病友意見,包含其後的專家會議跟決定給付的會議也都要有正式病友代表參與討論及決議。今年健保署因考察英國癌症新藥基金,與英國NICE合作,更應該效法其以病人為中心的精神,提升病友參與及擴大意見的蒐集範圍與影響力。 用藥安全 你我把關 藥害救濟基金會陳文雯執行長認為「用藥安全」是維護病人安全重要的環節,從多年的經驗與研究來看,其實很多嚴重藥害的發生,是可以事前預防的,基金會成立 20 年來秉持著「許民眾一個用藥安心的承諾」的信念,致力提升民眾對於就醫用藥的「醫識能.藥識能」,提供民眾正確的訊息,使病人及家屬有能力積極參與自己的健康照護,並進而提高病人安全。 藥師公會李懿軒常務監事認為在病人的療程參與上,資訊的透明化是首要之重,藥品資訊透明與用藥安全息息相關,病人從診斷、確認治療目標、接受處方箋、服藥、療效追蹤等一切療程階段,必須對於相關資訊有深刻的了解,才能跳脫被動地接受指示,擁有更大的發言空間,排除相關疑惑,並意識到自己行為的重要性,為恢復健康做出更積極的行動。 TAPO吳鴻來理事長指出,穩定的藥物供給是用藥安全的基礎,今年初我國缺藥情形惡化,民眾在社區藥局未必能取得所需藥物,必須四處奔波或前往大醫院就醫,違反了分級醫療的初衷。衛福部隨後成立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但基層缺藥問題仍時有所聞。而如今全球缺藥風波持續延燒,美國官方也證實缺藥已達數月,除了止痛藥,就連癌症藥物、抗生素都陷入危機;義大利曾短缺3195種藥物。面對如此挑戰,台灣又屬於市場小、健保核價低的國家,恐怕會受到不小衝擊,懇請衛福部對缺藥提出更積極的對策,讓病友免於治療用藥中斷之苦。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