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檢

賀一航驚爆罹患大腸癌3期 預定下週開刀治療

賀一航驚爆罹患大腸癌3期 預定下週開刀治療#篩檢

賀一航日前參加活動的時候,自爆罹患大腸癌第三期,今年55歲的他表示,半年前開始發現有血便的現象,當開始以為自己只是痔瘡,所以不以為意;一直到最近到醫院進行檢查之後,才發現是大腸癌第三期,目前預計在本週會接受手術治療。同時他也擔心,其實自己的生老病死怎樣沒關係,但是他還有500多萬的稅元沒有還清,很怕會連累到保證人。(圖片為賀一航補請婚宴時的照片。)根據衛生署台北醫院的衛教文章指出,大腸直腸癌的死亡率僅次於肝、肺癌,位居所有癌症死亡率排名的第三位,依據統計分析發現,全球每年約新增八十萬名大腸直腸癌患者,目前台灣地區99年死因統計,約有4千6百多人死於大腸癌,而且隨著時代的進步、飲食的改變,發生率正不斷的增加中。該文章也表示,早期的大腸癌並沒有症狀,但是隨著病灶不斷擴大,可能會產生排便出血、排便習慣改變、糞便變細、不明原因的腹痛或絞痛、缺鐵性貧血或體重減輕等。如果有發生這些症狀的民眾,都應該儘速就醫檢查,早期發現並治療。大腸癌的高危險群包括,年紀在50歲以上、曾患大腸癌、家族當中有大腸瘜肉症病史、炎性腸症患者、大腸癌家族史、家族性瘜肉症、飲食型態屬高脂肪及低纖維飲食,缺乏運動、體重過重、飲酒過量與抽菸等,有這些問題的民眾,雖然身體沒有症狀,仍應積極地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

拒性誘惑、忠實性伴侶 不讓愛滋上身

拒性誘惑、忠實性伴侶 不讓愛滋上身#篩檢

為提昇國人愛滋病毒檢測率,做好自我風險評估,高雄市衛生局於世界愛滋病日前後(100年11月21至100年12月4日),結合39所衛生所、6家檢驗所、5間醫療院所,於社區設置51處篩檢場所,辦理全民愛滋篩檢活動,鼓勵民眾(尤以20~55歲為主/性活躍之年齡層)守護健康,主動接受愛滋病毒篩檢,並由專業人員提供相關衛教諮詢服務。截至10月31日止,國內累計通報愛滋病毒感染人數已高達21,701人(發病人數8,250人),本市感染人數3,090人(發病人數1,007人),年齡層以20~39歲佔73.75%最多,鑑於社會對愛滋病仍普遍存在刻板印象,且愛滋病毒的易感染族群並不認為自己處於高風險,導致國人主動進行愛滋病毒檢測率偏底。其實愛滋病毒感染者,若能接受篩檢、早期診斷,並適時予以介入治療及衛教,均可延長其存活時間。去年高雄市愛滋篩檢陽性率為0.85%(236人),經由衛生局努力,本市累積感染個案存活率高出全國平均2.61% (高雄市87.31%,全國84.70%)。有鑒於99年高雄捐血中心統計資料顯示經由捐血篩檢出愛滋感染者共18人,故衛生局再次呼籲民眾:(一)切勿以捐血方式來篩檢自己是否感染愛滋病毒,以免於空窗期將愛滋病毒感染給受血者,(二)若有觸及感染愛滋病毒的危險行為應接受抽血篩檢,以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並做好防範避免再感染他人,(三)落實安全性行為,遵守三要原則「拒絕性誘惑」、「忠實性伴侶」、「戴上保險套」。

男染愛滋雙眼失明!妻壓力大身心俱疲

男染愛滋雙眼失明!妻壓力大身心俱疲#篩檢

臺北市衛生局為響應世界愛滋日「朝零邁進」(Getting to zero)-零成長、零歧視、零死亡之目標,結合民間醫事檢驗所辦理全民免費愛滋篩檢,活動期間自11月21日至12月4日止。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資料顯示,統計至今年10月底全國計有22,491位愛滋確診個案,臺北市有2,913位(占13%),北市衛生局分析其中以20~39歲的年輕族群最多,占73%。衛生局表示,愛滋感染常會合併有其它症狀,列管關懷個案中曾有1名中年男性,婚後被醫師診斷罹患淋巴癌,經進一步檢查發現感染愛滋病毒,感染原因不明,因治療時機延誤,自發病2年內便因為伺機性感染而導致雙目失明,早晚均需家人照料,妻子經檢查後未被愛滋病毒感染,但面對沉重的照顧負擔及壓力,全家人已感身心俱疲。北市衛生局呼籲民眾應正視自我健康,除了年輕及特殊族群外,若曾與感染者親密接觸或有危險性行為者更需要定期進行篩檢,以免延誤治療時機。至於是否感染愛滋病毒?要驗血才知道,光從外表看不出來,愛滋病毒抗體大約需要6~8週才能測得出來。若第一次的驗血結果為陰性反應,應3個月後再複查一次,以確定是否排除感染。愛滋病防治需要全民來關心與重視,除了「單一性伴侶」、「安全性行為」及「全程使用保險套」可以預防愛滋病毒感染與杜絕傳播外,「愛滋篩檢」是守護健康更有效的方法。●愛滋病不是絕症?專家:已如慢性病可控制!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007●愛滋血液空窗期長難檢驗 捐血者的良心最重要!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095

癌思停服用、篩檢與治療 乳癌無縫服務全包

癌思停服用、篩檢與治療 乳癌無縫服務全包#篩檢

劉太太三年前無意中摸到乳房有個硬塊,在焦慮與恐慌中,多次往返醫院進行檢查、穿刺取樣、聽取報告,最後才在身心俱疲的情況下,獲知自己確認罹患乳癌,並且癌細胞已轉移至肝臟及骨頭,無法進行手術治療,幸好在主治醫師接手後,確認劉太太的HER2基因為陰性,依此為她設計了個人化的治療方針,以化療搭配標靶藥物癌思停治療乳癌,穩定了她的病情,也讓劉太太的生活品質有所提升。台北榮總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暨台灣乳房醫學會秘書長曾令民表示,為了提供乳癌患者一氣呵成、「沒有縫隙」的完整照護,並減輕患者舟車往返等身心壓力,台北榮總醫院最近特別創立了「乳癌無縫服務網」,不但能讓疑似乳癌患者,當天集中在環境優美且緊鄰的隱私區域,由專人協助安排完成各項檢查,讀取報告,大大縮短等候時間,還特別提供「乳癌專家門診」,每位患者可以獲得充分的問診時間,讓患者有足夠的時間與醫師溝通治療方針。更有專業的乳癌個管師暨病友志工從旁協助,讓初診斷的乳癌患者不再孤獨無助與害怕。曾令民醫師說,除了整合醫療資源提供乳癌無縫服務,乳癌藥物的進展也日新月異,甚至能針對不同患者的基因表現,來制訂適合的個人化醫療方針。研究發現,HER2基因呈陽性反應的患者,若能在化學治療時併用標靶藥物如賀癌平,有機會將腫瘤反應率提高至7成,並減少約50%復發率,此外,亦有其他標靶藥物如泰嘉錠等可搭配使用。而復發轉移HER2陰性的患者,包括先天就對荷爾蒙治療毫無效果的三陰性型乳癌,則可在化療外再加上標靶藥物如癌思停治療乳癌。曾令民醫師表示,使用癌思停治療乳癌時,其可抑制腫瘤產生過多的新生血管,且可使腫瘤內的血管正常化,故能使得合併使用的化學治療藥物更容易進入腫瘤內,提高在腫瘤內部的藥物濃度,進而使藥效更加提昇。根據研究證實,使用太平洋紫杉醇併用癌思停治療乳癌,可使復發轉移HER2陰性和三陰性乳癌的腫瘤反應率與無疾病存活期皆提高約2倍。曾令民醫師指出,依臨床上的觀察,使用癌思停治療乳癌,相較於僅使用化療,療效較好外,也可同步嘉惠患者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曾令民醫師說,乳癌治療越趨多元與進步的今日,無論是使用賀癌平、泰嘉錠或癌思停治療乳癌,乳癌病患的預後成效都不錯,病患無需聞「癌」色變,而現在也有很方便的乳癌無縫服務推出,提醒所有的女性朋友,除了要用積極的態度面對疾病,也應定期至醫院尋求乳房外科專科醫師檢查與乳房X光檢查,才能確保自己的健康。

是否要做攝護腺癌篩檢?評估優缺點

是否要做攝護腺癌篩檢?評估優缺點#篩檢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指出,臨床上,某些篩檢發現的攝護腺癌,終其一生也不會出現臨床症狀,而攝護腺癌治療常發生性功能降低、泌尿問題及其他副作用,反造成患者極大困擾。且現有證據尚不足以確定攝護腺特異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檢查對提供攝護腺癌篩檢是否利大於弊。所以行政院衛生署邱文達署長特別呼籲,民眾在做檢查前需充分瞭解PSA篩檢的優缺點以及攝護腺癌治療後對生活品質的影響,再決定是否要做攝護腺癌篩檢。目前主要的攝護腺癌篩檢方式為攝護腺特異抗原及肛門指診二種。PSA數值愈高表示攝護腺愈可能有問題,但PSA數值會受到年齡、種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感染、某些醫療程序的因素影響數值。而肛門指診為僅能碰觸到局部的攝護腺是否有硬塊或結節的現象,容易遺漏較小的腫瘤病灶。針對PSA廣泛篩檢攝護腺癌是否能降低死亡率的議題,2009年美國追蹤1993至2001年76,693位55~74歲男性發現,篩檢組每年每萬人有2人死於攝護腺癌,而控制組則是每年每萬人有1.7人,結果發現PSA檢查並無法降低攝護腺癌死亡率,且兩組總死亡率也沒有差距。而2009年歐洲研究針對90年代182,000位50~74歲男性的研究結果則顯示,追蹤8年後,攝護腺癌死亡率在有做PSA這組下降20%,不過總死亡率並沒有差異,但發現有伴隨過度診斷及過度治療的問題,其中在篩檢組估計約有50%有過度診斷情形。2011年瑞典針對1987年9,026位50~69歲男性之臨床試驗研究,追蹤20年後結果亦發現篩檢組及控制組的死亡率沒有差異。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指出,目前尚未有充分證據說明執行攝護腺癌篩檢可以降低死亡率,且有足夠的證據顯示,治療經篩檢發現的攝護腺癌,會引起中等至重度的傷害,如陽萎、尿失禁、腸功能損傷或死亡,因此,建議民眾在做檢查前需充分瞭解PSA篩檢的優缺點以及攝護腺癌治療後對生活品質的影響,再決定是否要做PSA篩檢。

無套愛愛很刺激嗎? 愛滋易感性族群快來篩檢!

無套愛愛很刺激嗎? 愛滋易感性族群快來篩檢!#篩檢

為提昇民眾愛滋病毒檢測率,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將於11月21至12月4日,結合全國22縣市,於社區設置630處篩檢場所,免費提供民眾進行愛滋病毒及梅毒篩檢,並由專業人員提供相關衛教諮詢服務。疾管局呼籲,20至55歲性活躍年齡層的國人,尤其是有不安全性行為及吸毒等危險因子等屬於「愛滋易感性族群」的民眾,應趕緊接受篩檢。疾管局指出,由於社會風氣日趨開放,性活躍之年齡群易透過各種管道及活動進行不安全性行為。截至10月31日止,國內累計通報愛滋病毒感染人數高達22,491人。由於愛滋病毒感染的易感性族群並不認為自己處於高風險,發生感染後擔心歧視、隱私被侵犯和工作權被剝奪等等因素,都是造成延遲就醫的原因。疾管局表示,其實愛滋病毒感染者,若能接受篩檢、早期診斷,並適時予以介入治療及衛教,均可延長其存活時間。並可藉由篩檢衛教宣導活動,提升易感族群愛滋風險意識,採取預防保護措施,降低感染愛滋的機會。高中生化身戒菸大使 親身經歷演出吸菸害處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583&HN_Yr=0&HN_Mon=0衛生局派「童顏」秘客 抓違規販菸給未成年業者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582&HN_Yr=0&HN_Mon=0當心孩子會有樣學樣 家長們快戒菸!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567&HN_Yr=0&HN_Mon=0

苗栗縣衛生局「救肝」心 行動醫療車開進部落

苗栗縣衛生局「救肝」心 行動醫療車開進部落#篩檢

苗栗縣衛生局表示,原住民肝病死亡率是非原住民 的3.2倍,有鑑於原住民部落醫療資源匱乏且交通不便,苗栗縣衛生局向行政院衛生署爭取補助經費,購置全台首輛複合式慢性肝病篩檢「數位篩檢行動醫療車」,並且於昨天(14日)上路,未來將每周巡迴苗栗各山地部落,就近提供原住民醫療篩檢服務,一般成人健檢的項目都可以做,且縣民只要持健保卡都享有免費篩檢服務,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依據國衛院調查統計報告顯示,原住民同胞在結核病與肝硬化問題最為嚴重,標準化死亡比台灣地區民眾高達四倍以上,其中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表示,B型肝炎是國人肝病最大禍首,每年台灣約有一萬人死於肝炎,肝硬化及肝癌,其中約有七千人是B型肝炎引起的,且百分之六、七十肝炎不會有症狀,這是因為但是肝臟本身沒有神經,所以就算肝臟發炎,也不容易出現疼痛的感覺,加上肝臟細胞有再生的能力,所以被破壞的肝臟細胞可以很快被新生的細胞遞補,很容易被忽略,造成就醫治療困擾。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表示,健康的保肝飲食沒有太多限制,只要食用新鮮、自然的食材即可,避免過多的人工香料、醃漬或燻烤食物,盡量避免抽菸、喝酒,為了肝臟組織的修復,可以比平常多吃1.5~2倍的蛋白質,像是魚、肉類、牛奶等,避免攝取多過的動物性油脂及膽固,注意飲食的均衡即可。B肝和C肝 是罹患肝癌「前奏曲」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346薑黃素治療 對抗肝病新契機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682小心「肝」!肝病年奪萬人性命 肝基會舉辦萬人篩檢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372

防範癌症找上門 請把握篩檢機會

防範癌症找上門 請把握篩檢機會#篩檢

衛生署統計99年大腸癌死亡人數高達4,676人,每10萬人口20.2人,死亡率是第3名;臺北市99年死亡人數570人,每10萬人口21.81人。又衛生署97年癌症登記,大腸癌已成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97年共有11,004人罹患大腸癌,其中9,571名大腸癌個案(約87%)是發生在50歲以後,亦即50歲以上的國人,每天有26人被診斷罹患大腸癌,發生率為50歲以下發生率的17倍。(圖:篩檢項目)由於糞便潛血檢查不僅可以早期發現大腸癌,還可以發現大腸癌的癌前病變(瘜肉),經切除後可以避免進展為癌症。因此,為減少大腸癌對國人健康的危害,國民健康局提供50~69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10月29日(六)上午9時至11時,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北市9家醫院合作,包括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國泰綜合醫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台大醫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康寧醫院、馬偕醫院、臺北榮總醫院、關渡醫院等,特別舉辦「假日防癌去!免費癌症篩檢」活動,歡迎符合資格的民眾踴躍參加。※ 注意事項:1. 當天檢查請攜帶健保IC卡。2. 子宮頸抹片檢查者,請穿著裙裝以方便檢查。3. 女性於懷孕或生理期,請勿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