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氣腫

老煙槍罹肺氣腫「吸不到氣」,醫補肺健脾腎化痰平喘

老煙槍罹肺氣腫「吸不到氣」,醫補肺健脾腎化痰平喘#肺氣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70歲老先生患有肺氣腫,在生活中長期有呼吸困難問題,其女兒表示父親是老菸槍,雖現在已經戒菸,仍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氣腫困擾許久,且都有固定至大醫院拿藥,但肺部功能仍持續變差。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肺氣腫(Emphysema)和慢性支氣管炎都是屬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之一,都會造成呼吸道的氣流阻塞。慢性支氣管炎為支氣管內壁腫大、黏液分泌物增多、咳嗽、容易感染肺病。而肺氣腫則是肺泡破裂形成大的氣囊、肺的彈性減低、吐氣困難、咳嗽不多。肺氣腫、肺發炎致「肺泡異常膨脹」 抽菸是主因肺氣腫由於因為肺部的發炎反應,造成終末細支氣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異常膨脹,肺泡壁受到破壞,肺泡失去彈性後,呼吸時過度充氣無法縮回原有體積,多個擴張的肺泡又會融合成較大的囊腔。蔡易昌解釋,引起肺部發炎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抽菸,其他因素還有呼吸道反覆感染、空氣汙染、吸入有毒氣體、或者長期吸入二氧化矽、石綿、煤灰等。肺氣腫患者大多在50歲以後才會出現症狀,出現症狀時,肺功能已低於正常值的一半。肺氣腫症狀包括呼吸困難、喘鳴、呼氣延長、全身乏力、胸腔疼痛、體重減輕與容易氣促疲倦,患者經常伴有慢性支氣管炎、咳嗽、反覆性的呼吸道感染、氣喘,甚至會罹患心臟病,導致肺積水、肺動脈高壓與右心擴大等心臟功能病變。目前治療僅限於症狀處理,甚至很難治療。肺脹咳喘、肺虛氣短 為肺氣腫主要病機蔡易昌進一步說明,肺氣腫屬於中醫「肺脹」範疇,最早在《黃帝內經》就已經出現,在《靈樞・脹論》提到:「肺脹者,虛滿而喘咳。」在《靈樞・經脈》則形容肺脹的臨床表現為「肺脹滿膨膨而咳喘」,因此後世多把肺脹納入咳喘症中。醫聖張仲景在東漢的名著《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篇中「支飲」的表現:「咳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其行如腫。」描述近似肺脹,並提出功補兼施的木防己湯來治療,得以認識到該病,應與正氣虧虛有關。《諸病源候論・咳逆短氣候》中亦表示,「肺虛為微寒所傷則咳嗽,嗽則氣還於肺間則肺脹,肺脹則氣逆。而肺本虛,氣為不足,復為邪所乘,壅痞不能宣暢,故咳逆短氣也。」強調肺虛而脹的病機。補肺健脾腎可改善肺纖維化、恢復呼吸順暢到了金元四大家的著名醫家朱震亨,則提倡:「陽常有餘,陰常不足。」在《丹溪心法・喘》則補充脾腎虧虛而喘之病機。指出此病屬於本虛標實,本虛主要是肺脾腎虛,標實主要是痰濁、水飲、瘀血。肺虛不能化津,脾虛不能轉輸,腎虛不能蒸化,所以在治療上必須「以氣論治」,補肺氣以固表,健脾氣以化痰,納腎氣以平喘。此外,蔡易昌補充,若是久病出現氣逆、氣滯的表現,其實肺氣腫的肺功能低下、肺纖維化的階段,這時就要加上《景岳全書》的肝鬱氣逆而喘的論點,也就是清代名醫尤在涇所說:「乾咳無痰,久久不癒,非肺本病,乃肝木撞肺也。」加上疏肝理氣,平肝抑木,清肺降火,可以達到改善肺纖維化的效果,提升肺功能。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後,老先生回診時喘促呼吸困難的情形明顯好轉,呼吸亦更加順暢,不會再發生吸不到氣的情況,生活品質已大幅改善。(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戒菸過程不再因肥胖困擾 癮君子營養秘笈

戒菸過程不再因肥胖困擾 癮君子營養秘笈#肺氣腫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養科營養師杜明徽表示,越來越多研究指出,香菸成份含有大量化學物質,讓癮君子們曝露在大量自由基中,引發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肺癌和免疫相關疾病。杜明徽說,除了鼓勵癮君子們開始著手戒菸外,在整個戒菸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困擾則是體重增加,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抽菸時,香菸裡的化學物質增進生理壓力,促進腎上腺素分泌,導致熱量消耗增加。香菸中的尼古丁及焦油會破壞腸胃道黏膜,使得消化吸收能力下降。部份戒菸中的朋友在菸癮發作時,會食用餅乾或零食等點心來轉移注意力,使得熱量攝取增加,在消耗熱量減少、攝取熱量增加情況下,體重則會隨著戒菸過程而呈現增加趨勢。面對這樣的體重變化,杜明徽建議採取限制熱量的飲食,三餐主食可以採用全穀類,如:糙米飯、五穀飯取代白飯,整個用餐過程細嚼慢嚥,可以增加飽足感,原先於菸癮發作時食用的餅乾、零食可以用蒟蒻、仙草、新鮮水果或無糖口香糖來取代。每週至少三次規律運動,一次最少30分鐘,體重過重的民眾,建議每週累計運動時間最少150分鐘,在飲食和運動雙管齊下,對於戒菸時的體重控制成效會來的較好。她還說,香菸中的化學物質會增加身體中氧化壓力,為提升體內抗氧化能力,杜明徽建議規律食用「彩虹蔬果五七九」,即除了每日攝取5~9份蔬果外,更要多種類及多變化搭配各種顏色的蔬果。國外研究指出日常生活中食用富含類胡蘿蔔素的食物,如:胡蘿蔔、南瓜、紅鳳菜、芒果、哈蜜瓜、甜杮、小蕃茄等,有助於減少肺癌發生的風險。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每餐要記得最少食用半碗蔬菜,如果可達到一碗效果更好;每日最少二個如女性拳頭大小的水果,最多可以食用到四個;但第一次國民營養狀況變遷調查(1993~1996)指出,臺灣地區成年人每日蔬果攝取未達到均衡建議量有80%,在日常三餐裡無法食用到多種類蔬果的民眾可以考慮製做綜合蔬果汁,不額外添加果糖或蜂蜜,並且不濾渣、原汁原味飲用,一樣具有保健效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養科設計了活力養身蔬果汁食譜,一杯300c.c的蔬果汁可以提供人們一份蔬菜及一份水果的供應量,一年四季皆可飲用。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在家試著動手做,讓自己跟家人一起攝取到多彩多種類的蔬果。延伸閱讀「活力養生蔬果汁」做法: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513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