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兒童醫院

戴口罩鬆懈,呼吸道多重病毒感染增!醫:高危群多重感染,重症死亡風險增1倍

戴口罩鬆懈,呼吸道多重病毒感染增!醫:高危群多重感染,重症死亡風險增1倍#馬偕兒童醫院

近期門診發現除了COVID-19,社區中也有流感與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正在流行。醫師提醒,高危險族群易出現多重感染的狀況,恐導致重症進加護病房、戴呼吸器,甚至死亡風險都提升1~2倍,若又加上細菌感染,傷害將會更大。 只要感染1種,更容易引發其他發病機會 馬偕兒童醫院邱南昌醫師表示,近期在孩童身上就發現不少多重感染案例。由於COVID-19 臨床症狀目前多為上呼吸道症狀像咳嗽、喉痛、流鼻水、發燒、全身痠痛等,與流感症狀相似,因此一定要靠篩檢才會知道是感染哪種病毒。邱南昌醫師建議,有症狀又缺乏接觸史時還是篩檢確認是否為COVID-19或流感,對後續治療較有幫助。而據臨床案例觀察,若感染了其中一種呼吸道病毒,免疫力會降低,引發多重感染機率更高。 邱南昌醫師說明,雖然COVID-19症狀相較於2、3年前轉較為輕症,但對於高危險族群如年長者、慢性病與心肺疾病患者來說,仍有相當高的機會發展到重症必須進入加護病房的狀況。 疾管署已宣布最新的XBB.1.5疫苗從9月26日起開打,並優先開放65歲以上民眾接種,邱南昌醫師特別提醒年長者與慢性病患者,一定要盡快接種疫苗。他說明,COVID-19 病毒株不斷變異,無法預料後續反撲嚴重程度,建議可與流感疫苗一起施打,或間隔任何時間施打。他建議也可以一起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或間隔任何時間施打,為的就是避免高危險族群感染後引起嚴重的重症。 病毒變異疫苗效果保護力漸降,應補充最新XBB.1.5 邱南昌醫師強調,即便是今年3、4月時有打COVID-19雙價疫苗,經過4~6個月、隨病毒變異和抗體衰退,疫苗效果已降低很多、已剩不到2成的保護力。目前距離上次施打也已快半年,建議除了年長者等高危險群,一般大眾也都能補充施打XBB.1.5疫苗。 許多民眾擔心施打COVID-19疫苗會導致一些身體不適的副作用,邱南昌醫師說明,打疫苗的不適不見得是副作用,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所引起;從大規模統計來看,嚴重過敏多會在半小內發生,但發生率相當低。以目前的疫苗來說,多是局部的紅腫熱痛反應,冰敷即可改善,如果有發燒反應,大約3天內就可緩解,不要過度擔心。 邱南昌醫師強調,呼吸道病毒疾病是透過飛沫途徑傳染,所以在人多的環境就需要特別留意。他建議年長者,除了要維持規律生活作息,選擇通風良好處所外,維持好的心情也很重要。至於一般民眾,若是到陌生環境或是人多的場合,建議還是要考慮配戴口罩降低感染病毒疾病的機會。 (圖/馬偕兒童醫院 邱南昌醫師)

2023世界血友病日運動會開跑!郭泓志精彩投打對決響應世界血友病日

2023世界血友病日運動會開跑!郭泓志精彩投打對決響應世界血友病日#馬偕兒童醫院

血友病患者因體內凝血因子不足可能導致受傷時發生血流不止、關節腫脹瘀青等狀況,世界血友病聯盟為提升大眾對於血友病的關注,將每年的4月17日定為「世界血友病日」。血友病病友因為擔心在日常活動的選擇上較為保守,或因為出血導致行動有較多限制,但規律的運動能夠幫助建立健康的骨骼與支撐關節的肌肉,有助於預防出血和關節損傷。  在現今治療及科技的輔助下,其實病友可以體驗和一般人無異的生活。今年馬偕兒童醫院、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以及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攜手台灣武田藥品展開「電力無限 不斷電運動會」接力挑戰,共同帶領血友病病友實際體驗運動的樂趣。 規律進行凝血因子預防性治療 血友病病友關節損傷風險可有效降低6倍 重度血友病病友關節出血率約為70%–80%,許多臨床試驗和研究已經證明,預防性治療可以預防關節出血和降低關節病變的風險。根據研究指出接受預防治療的血友病兒童關節損傷風險約可降低6倍。另外,預防性治療還可以降低中樞神經系統出血(顱內和脊髓血腫)的發生率,這種出血雖然少見(約5%),但危險性卻更高。 為防止關節損傷,最好是在第一次關節出血發生之前就開始採取預防治療策略。馬偕兒童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侯人尹醫師表示:「馬偕兒童醫院大約於26年前就開始進行血友病預防性治療,2019年長效治療藥物的出現幫助病友減少注射負擔。根據臨床觀察,馬偕兒童醫院約有8成病友是採取預防性治療策略,且大多數病友是從嬰兒時期就開始預防治療,因此到成年人時病情皆可以穩定控制。」由於重度血友病患者首次關節出血的平均年齡為1.5歲,3歲以後才進行預防性治療將會增加發生關節病變的風險,因此儘早開始規律施打凝血因子十分重要。 醫護攜手病友展開巡迴運動會 醫師分享只要維持凝血因子濃度,就能勇敢嘗試突破自我 馬偕兒童醫院作為「電力無限 不斷電運動會」首站特別邀請到郭泓志及職棒球星張進德、江國豪來擔任教練,加上熱血體育主播徐展元的加持,整場運動會更加有氛圍及競爭感。鼓勵病友維持在「滿格電」狀態,不論是一般生活或是運動都能安心體驗,搭配規律的運動習慣讓病友的關節健康、心血管健康及體況都能夠維持在更好的狀態。馬偕兒童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劉希哲醫師表示:「預防性治療能夠更大程度地幫助病友參與各項社交活動,整體上提高了生活的充實度。我們也很重視病友的個人化管理,因此鼓勵病友可透過個人化管理APP,掌握日常當下及推估未來的藥物濃度。且APP有定期的輸注提醒功能,病友也可隨時記錄自己的藥物輸注及出血狀況,並在下一次的門診中跟醫師討論,制定出更符合病友需求的治療方式,綜合分析後調整治療策略,達到精準個人化治療。」 今年29歲的血友病病友曾先生也分享:「早在嬰兒時期學走路時就發現患有重度A型血友病,直到兩三年前才開始接受預防性治療,採取每週固定施打兩次第八凝血因子的治療策略。我覺得差異滿明顯的,以前家人或是親友都會比較擔心,上體育課時也都會被老師安排在旁邊休息,但這並不影響我對於運動的熱愛,只是運動時要比較小心謹慎。在經過預防性治療後親友更加放心我去做任何活動,像是潛水,只要潛水的前一晚我都會先施打凝血因子,避免一些碰撞出血的風險,活動結束後我也都會冰敷按摩紓緩關節,避免運動傷害。」透過這次活動,除了醫病一同體驗運動的樂趣,也期望可以打破大眾對於血友病的框架,讓血友病病友也能安心體驗各種活動!  郭泓志現身馬偕兒童醫院病房為病友凝聚希望 展開不斷電探險人生 與需求性治療相比,預防性治療能夠更大程度地幫助病友參與各項社交活動,整體上提高了生活的充實度。透過個人化醫療管理輔助工具,評估身體狀況。病友能做的遠比大眾所想像的多,「動態」活動不再是禁忌,他們能更安心與自信的心態勇闖人生,迎向Colorful Life。 近年積極在基層推廣運動的郭泓志也特別與馬偕兒童醫院一同揭開2023世界血友病日巡迴活動的序幕,而他表示:「運動所帶來的正能量遠比你想像得更多,他不僅能讓病友達到更健康的狀態,對於人際關係的建立也很有幫助!很開心可以參與這次活動,帶領大家體驗樂樂棒球的樂趣,以自己的專業提供病友適合的運動方式,幫助他們在能力可及的情況下鍛鍊身體,強化體能。」,透過此次的活動,一起見證病友的無限可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