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榮民總醫院

國內醫藥合作首例 台灣東洋與北榮、高醫簽署MOU  攜手新南向服務越南醫療

國內醫藥合作首例 台灣東洋與北榮、高醫簽署MOU 攜手新南向服務越南醫療#臺北榮民總醫院

長期在越南耕耘的台灣東洋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4105)與承接衛福部「一國多中心」計畫的臺北榮民總醫院(北越)、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南越),今(3日)攜手啟動三方合作備忘錄,不僅寫下國內醫藥合作前進越南的首例,也透過產、官、學多方協力合作,提升台灣醫藥產業在新南向國家的服務規模與量能。 為加大台灣醫藥產業協助越南醫療實質發展的力度,由本土癌症藥廠台灣東洋、以及北高兩大醫學中心「北榮」與「高醫」,三方共同舉行「台越新南向-醫衛合作與產業發展MOU簽約啟動儀式」 並邀請近30位越南醫師出席觀禮。兩大醫學中心與本土藥廠攜手加深越南市場的布局規模,亦寫下國內「以醫帶商」、「公私協力」的合作新典範,期望在此新模式下,更全面地提升對於越南醫療團隊與病患的服務,並落實拓展國際市場產業鏈發展的政策目標。 衛福部次長周志浩表示,很高興今天能夠共同見證台灣與東南亞國家間密切的合作交流。特別是台灣與越南的關係非常深厚,過去,我們在人才、技術等領域的合作交流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期許未來的年輕一代也能夠延續前輩的精神,為增進東南亞國家的合作交流貢獻自己的力量。今天只是合作的開始,衷心期盼接下來三方未來的合作更能取得豐碩成果,實現共同的目標。 台灣東洋總經理侯靜蘭表示,台灣東洋很榮幸和北榮高醫組成醫衛新南向「國家隊」,公司於2011年獲准成立越南辦公室,已有深厚的市場經驗。為了深化鏈結,台灣東洋也在2023年啟動「東協醫藥合作計畫」,並與胡志明市腫瘤醫院(Ho Chi Minh City Oncology Hospital)、輸血與血液醫院(Blood Transfusion Hematology Hospital)、河內腫瘤醫院(Hanoi Oncology Hospital)以及白梅醫院(Bach Mai Hospital)等四家頂尖醫院簽署合作備忘錄,今年更規劃新增三家醫院簽署合作,希望透過與越南醫療團隊的合作,提供大腸直腸癌、頭頸癌、乳癌、卵巢癌、血液腫瘤等領域的多元治療方案。侯靜蘭進一步指出,在與北榮、高醫為期3年的合作基礎上,未來將規劃至少2場次的大型國際學術研討會、7場次的醫院參訪及多項短期臨床實習課程,藉此展現並傳承台灣在癌症精準治療領域的經驗與心得,相信能嘉惠更多越南病患。 北榮院長陳威明表示,北榮自107年起承接衛生福利部「一國一中心」的越南計劃後,就積極與產業界合作並簽署多份合作備忘錄,目前已與越南醫療機構或大學簽署近30份合作備忘錄,範疇包括醫學交流、醫事人才培訓及手術示範。也積極落實新南向政策「以醫帶商」的目標,例如:2024年3月30日在越南河內舉辦的「台灣-越南醫學科學研討會」,由臺北榮民總醫院和越南醫療總會共同主辦,會議聚焦於心血管疾病、癌症治療、智慧醫療等議題,吸引了來自台灣和越南的專家、研究機構代表及產業界嘉賓近400人參與,旨在促進兩國醫療界的交流合作,展示台灣醫療產業實力;活動亦涉及多個產業領域,包括觀光醫療、電信、藥品、醫療科技等。臨床交流部分,本院移植外科團隊多次受邀至越南為兒童病患執行肝臟移植手術並寫下該國最小年齡活體肝臟移植的紀錄;未來,院方將更積極致力於東協市場開拓,並歡迎東協國際病患來台就醫。本次的簽署希望借重台灣東洋在越南累積多年的市場經驗與支持,期許雙方在互利基礎上實現共贏。 位在南台灣高雄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以下簡稱高醫)身為臺灣第一所私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自2005年開始與世界各地醫院建立諸多臨床技術交流合作,特別是與開發中國家,由非洲、大洋洲、中南洲及東南亞,都有高醫的校友。高醫於2018年起首度進入越南,2019年起陸續承接衛福部新南向醫衛合作計畫,包括印尼、馬來西亞及越南,2022年起負責南越(峴港以南)區域迄今,與胡志明醫藥大學及醫院、芹苴醫藥大學及設醫院、多樂省邦美蜀醫藥大學及附設醫院、震興醫院都有常規性合作,以「每省找出1家具合作價值的醫學中心及大學」為原則,帶領台灣醫藥產業,打入越南市場,特別感謝東洋製藥、禾寶醫療、群曜醫電、福濬生醫、強盛興病床及安搏生AMBERSAN等公司的併肩同行。 王照元院長表示:在頭頓省與台灣中鋼公司及福爾摩莎工業區附設診療所的協助下,高醫將再往南、往北及往西,到茶榮市、富國島、峴港、龍川市(與柬埔寨接壤),實踐「以醫帶產」、「以醫帶教」(醫護技教育產業)、「以醫偕公」的計畫目的。高醫此次與臺灣東洋的合作更凸顯「醫藥精品國家隊」所營造出的產官學合縱連橫的競爭優勢,未來將以打造「臺灣嚴選:醫院、製藥、醫衛材精品目錄」為目標,在常態性交流機制下,我們將聯合台灣數所醫專、護專,期待以雙聯學制方式,舖墊少子化下的醫、護、技等照護基礎人力的培育,以高醫擁有大學、醫療體系的優勢與醫學教育的模式,和各界合作,期許未來能一同創造臺灣在世界舞臺更廣闊的空間。 根據資料指出,越南近年醫療支出總額位居東協國家前段,越南政府更是積極透過各項政策,致力於提升民眾健康品質。為此,台灣東洋、北榮、高醫展開為期三年的三方合作,採取「舉辦國際醫療衛生研討會」、「產業媒合會與產業座談會」、「培訓越南來台之醫事人員」以及「促進台灣及越南雙邊醫事人員參訪交流」等方式協力,相信不僅能為越南醫病提供多元的醫療解決方案,也能為衛福部「醫衛新南向」寫下新的典範。

全台首例「藥廠」、「醫院」合作  攜手「海外醫院」抗癌交流

全台首例「藥廠」、「醫院」合作 攜手「海外醫院」抗癌交流#臺北榮民總醫院

長期耕耘越南市場的台灣東洋(4105)與承接衛福部「一國一中心政策」在越南提供醫療服務的臺北榮民總醫院(簡稱北榮)、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簡稱高醫附醫),3日攜手啟動三方合作備忘錄,不僅寫下國內醫藥合作前進越南的首例,也透過公私協力提升台灣醫藥產業在新南向國家的服務規模與量能。 台灣東洋2023年啟動「東協醫藥合作計畫」,後續也將搭配此合作案,拓展越南市場。目前台灣東洋已持有越南藥證之癌藥市場潛力約為2,200萬美元,預計2024年將再取得三張癌藥藥證,再拓增450萬美元市場;2027年可望陸續取得兩張抗感染藥藥證,搶攻越南抗感染3,200萬美元市場。 ■ 公司名稱:台灣東洋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股票代號:4105 ■ 出席長官: 台灣東洋 / 侯靜蘭 總經理 衛福部 / 周志浩 常務次長 北榮  / 陳威明 院長、李偉強 副院長 高醫附醫  / 王照元 院長            駐台北越南經濟文化辦事處  /  阮登榮 科技組組長 ■ 日期與時間:113年05月03日(五)13:30(13:00起開放入場) ■ 地點:台北美福大飯店二樓至美廳(台北市中山區樂群二路55號2樓)  

排尿「男」言之隱怎解?最新「攝護腺拉開術」不動刀,幫患者重回生活軌道

排尿「男」言之隱怎解?最新「攝護腺拉開術」不動刀,幫患者重回生活軌道#臺北榮民總醫院

攝護腺肥大是多數中年男性普遍的困擾,其最主要造成原因是受到男性荷爾蒙影響,自20歲之後攝護腺的腺體便會自然逐漸增生,隨著時間增長,組織不斷擴張擠壓到尿道,進而影響排尿。 民眾如果已經有頻尿等症狀就應提早檢查治療,若長期阻塞影響到膀胱功能,恐怕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攝護腺是由腺體與肌肉組成,位於膀胱出口處,包住尿道。腺體主要功能是分泌精液,肌肉則是用來控制射精與調節膀胱口以利排尿。臺北榮民總醫院泌尿部黃志賢教授表示,攝護腺肥大是男性隨著年齡增長大多會碰到的狀況,由於此處的肌肉是受到交感神經支配,當處於攝護腺肥大的狀態,只要有輕微的交感神經刺激就會導致關閉,進而影響到正常排尿。 攝護腺肥大為何與排尿障礙息息相關? 攝護腺肥大會帶來二大問題,即無法將尿液完整儲存,或者是無法將尿液排放乾淨,可細分為以下症狀: 阻塞症狀: 症狀:小便細、小便無力或斷斷續續、排尿遲滯、殘尿感。 排空症狀: 症狀:頻尿(二小時內就要跑廁所)、急尿(或因來不及而滲漏)、夜間多尿(超過二次以上) 臨床上透過讓病人填寫國際攝護腺症狀評分表(IPSS)來評估,由於排尿問題也與其他病症有關聯,因此必須在門診做全盤的檢查來做因應治療。 除了藥物、傳統手術,還有什麼更好的方式? 黃志賢教授說明,在臨床上常用兩種類型藥物,一種是交感神經阻斷劑,功能是讓攝護腺的肌肉放鬆;另一種是荷爾蒙抑制的藥物,從根本上抑制腺體增生,而藥物的使用必須透過評估攝護腺肥大的型態來運用。 如果藥物使用一段時間效益不佳,或者是副作用太明顯,就會考慮使用手術。黃志賢教授說明,以往手術方式都是直接將增生組織進行破壞或移除,像是雷射、電刀等方式。由於攝護腺是血管豐沛的組織,傳統手術傷口較大,恢復時間較長,也可能過程中有失血、漏尿。 傳統手術後,也可能有性功能的改變,因攝護腺被刮開了,所以在射精的時候精液會向後流入膀胱,造成逆行性射精,或在手術過程,傷到部分神經,影響勃起功能。 「攝護腺拉開術」無開放傷口,排尿問題明顯改善 在國外發展已久,而台灣近年引進的「攝護腺拉開術」為治療攝護腺肥大微創新的療法,也是美國泌尿科醫學會(AUA)指引的建議。黃志賢教授指出,攝護腺拉開術利用和以往不同的原理解決良性增生的問題。透過膀胱鏡的輔助,將攝護腺肥大壓迫尿道的部分,透過帶線的植入物有如拉開窗簾的概念,將肥大的攝護腺拉開並固定,讓阻塞尿道打開,改善排尿症狀。 由於攝護腺拉開術病人幾乎沒有傷口,有些病患甚至不需置放導尿管;多數病患術後可立即感受到排尿的改善,攝護腺拉開術不會破壞組織,因此也不會像其他手術影響射精的問題。 黃志賢教授分享門診一名近60歲的病患,攝護腺肥大的情形很嚴重,已經看診二年,效果不佳,對手術很排斥,拖到無法排尿需要插導尿管才願意面對。這一、兩年剛好有新的攝護腺拉開術,經評估後黃志賢教授建議以攝護腺拉開術處理,術後這名病患不僅排尿問題馬上改善,對於恢復結果也相當滿意。 黃志賢教授強調,一般民眾隱晦就醫的主要原因就是擔心手術、藥物副作用。若隱忍等到症狀很明顯才治療,這時如果膀胱已經代償老化,甚至失去功能才來手術,效果就沒那麼好了,也很難再恢復到正常功能。現在的醫術已經很發達,若是在初期症狀或用藥沒有效果,透過攝護腺拉開術及早治療,不僅恢復快,改善後甚至也不再需要用藥,幫助病患找回良好的生活品質。 若有考慮接受攝護腺拉開術,必須先請醫師評估,確認攝護腺的大小與形狀,看看是否適合採用攝護腺拉開術。

SMA律師陳俊翰壯志未酬 生前嘆「有藥可用但不包括我」很殘忍

SMA律師陳俊翰壯志未酬 生前嘆「有藥可用但不包括我」很殘忍#臺北榮民總醫院

「罕病生命鬥士」陳俊翰疑似感冒引起併發症,2月11日凌晨不幸逝世,享年40歲。陳俊翰因罹患罕見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漸漸失去行動力,靠嘴巴控制輪椅和寫字,取得美國法學博士與律師執照,卻捨棄海外治療機會,返台爭取罕病平等醫療。陳俊翰生前出席公開活動時感慨SMA藥物問世,台灣有條件的給付,讓病人從滿心希望藥物治療,到「有藥可用,但不包括我」的沮喪,等待的過程與結果相當殘忍與煎熬。 SMA運動神經元退化的遺傳性疾病 臺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周邊神經科蕭丞宗醫師表示,SMA是一種因運動神經元退化,導致肌肉無力及萎縮的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使得運動能力下降、肌肉萎縮、最後可能無法行走,甚至影響呼吸肌與吞嚥功能,導致死亡。 SMA依發病年齡與最佳運動功能分4種治療類型:第一型,約6成SMA病友在出生6個月內發病,若未能及早治療,2歲前死亡率高達8成。第二型,6個月到18個月間發病,獨坐能力逐漸退化,最後只能臥床。第三型,18個月至18歲間發病,初期可行走,但漸失去行走能力,最後輪椅代步。第四型。成人輕微運動功能障礙。 目前SMA有背針、口服、基因治療等3種治療方式,對病人的肌肉萎縮症狀有明顯的改善。台灣的SMA治療跟國外相比有很大落差,許多國家對SMA治療採取全給付政策,只要有確定診斷,不受年紀跟嚴重程度的限制;台灣則有諸多限制,例如,超過7歲的病人,需具備3歲前病史及上肢運動功能RULM≧15,很多SMA病人不容易達到這個門檻。 4900萬元基因治療藥  健保僅限6個月以下發病且帶基因突變  要價達4900萬元的SMA基因治療,健保給付限制6個月以下發病且帶有基因突變者,預估一年8名病童受惠。但目前仍有300多位SMA患者無法符合健保給付資格,需要背針與口服治療,他們陷在「有藥可用,但不包括我」的沮喪中,極需集社會眾人之力,照顧他們的需要。 診間一位48歲的男士,一兩歲左右發病,媽媽細數他的成長過程,他的運動功能比同齡者來得慢,兩歲多學會走路但經常跌倒,幼兒到國中階段運動功能明顯不如其他同學,30歲左右漸漸需要輪椅代步。所幸,目前已治療八個月,運動功能明顯進步,除了在床上可以延長把腿抬高的時間,原本沒辦法做趴的姿勢,現在可以,從原本只能走30公尺現在可走到快60公尺。 蕭丞宗提醒,每一位罕病病友都在跟時間賽跑,急需要藥物阻止疾病惡化,臨床經驗指出,病人如果可以及早接受治療,無論兒童與成人,都有機會延緩惡化甚至讓運動功能變進步,也能降低感染引發肺炎等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圖/「罕病生命鬥士」陳俊翰律師)

肝癌連43年位死因前二 定期篩檢揪出肝癌風險

肝癌連43年位死因前二 定期篩檢揪出肝癌風險#臺北榮民總醫院

肝癌早期診斷不易,200萬潛在高風險族群要當心! 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日前傳出因肝癌辭世消息,引發各界震驚。事實上,過去也有多位名人皆是因肝癌奪命,台灣更是肝癌高度盛行地區之一,肝癌更長達43年高居癌症死因前二名。為了防治肝癌,政府曾在2016年設立C肝國家辦公室,以國家級的力量防治肝炎。 肝癌因早期幾乎無症狀、難以察覺,使許多肝炎患者可能因沒有追蹤或沒有治療,而錯失了預防肝癌發生或是早期診斷肝癌的時機,在台灣早期篩檢出肝癌的患者更是不到五成,大部分肝癌患者確診多為中晚期。臺北榮民總醫院健康管理中心部主任黃怡翔醫師指出,「如果患者能越早期發現肝臟腫瘤的存在,就越有機會得到根治性的治療,早期肝癌其五年的存活率可以超過九成。」 黃怡翔醫師說明,慢性肝病如B、C肝炎、肝硬化是肝癌的高風險群,其中B、C 型肝炎病毒感染更是國人肝癌的主因,約有八成肝癌患者都是肝炎患者或帶原者。數據更指出, 台灣B型肝炎及C型肝炎潛在帶原者超過200萬人。不只肝炎患者或帶原者,男性、45歲以上、有脂肪肝、家族肝病史、吸煙習慣、有代謝症候群、不良的飲酒習慣及生活作息絮亂者,也是肝病的高風險族群。醫師建議民眾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尤其高風險群更要去篩檢,及早找出病因並開始治療,增加存活的機會。 肝癌篩檢有健保給付 醫師籲每半年檢查不可少 黃怡翔醫師提到,早期肝癌篩檢工具主要為超音波檢查和抽血檢查,然而肝癌早期腫瘤較小,超音波檢查診斷會有其限制,而抽血檢查甲型胎兒蛋白(AFP)及異常凝血酶原(PIVKA-II)則可以輔助超音波不易判斷的情況。其中異常凝血酶原(PIVKA-II)檢驗,搭配近年來臨床上最新的肝癌風險評估計算公式,結合四項肝癌風險因子,包含異常凝血酶原、甲型胎兒蛋白、性別及年齡,更可找出肝癌危險族群。此外,異常凝血酶原(PIVKA-II)健保目前也有給付,提供肝硬化之慢性肝炎(含酒精性肝硬化)或肝癌接受根除治療之病人,每年可以有兩次篩檢機會。 黃怡翔醫師提醒,符合資格的民眾可以善用健保資源,每半年的肝癌篩檢不可少,找出潛在病因及早治療;而高風險族群需要評估自身的狀況,定期進行篩檢,遠離肝癌死亡威脅。

憂鬱、全身長疹、無來由暴瘦…幾乎攻擊女性族群,都是「這疾病」引起

憂鬱、全身長疹、無來由暴瘦…幾乎攻擊女性族群,都是「這疾病」引起#臺北榮民總醫院

憑《倚天屠龍記》演出而有「最美周芷若」稱號的港星周海媚,日前驚傳因病驟逝,也讓粉絲十分不捨。而生前曾有好友透露她長期受到「紅斑性狼瘡」困擾,也讓大眾更加好奇此疾病的成因與影響。紅斑性狼瘡症狀相當多元,發病部位難以預料,患者通常一開始難以確診。臨床上曾有一名約40歲中年女老師因教學問題陷入憂鬱,因已影響日常而赴身心科治療,卻遲遲未獲得改善,之後又發現皮膚出現紅斑與血球低下情形,輾轉求診不同科別,直到免疫風濕科才知道是「紅斑性狼瘡」導致。 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是一種慢性侵犯全身器官系統的自體免疫性疾病,造成原因不明,但一般認為先天可能帶有某些基因,若加上後天如藥物、紫外線、病毒、荷爾蒙異常等因素誘發,就會出現全身性的發炎反應症狀。 骨骼、器官、肌肉、黏膜、情緒……都可能出現問題 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陳瑋昇主治醫師表示,紅斑性狼瘡患者全身的器官都可能受到影響,症狀相當多元,像是臉部出現蝴蝶斑、皮膚出現紅斑、黏膜損傷如嘴破、掉髮、長期疲勞、關節肌肉腫痛等,嚴重甚至會使腎臟、心臟、肺臟等重大器官損傷,其中有超過一半的病患更會發生腎炎(俗稱紅斑狼瘡腎炎)。 根據衛福部統計,目前台灣罹患紅斑性狼瘡的人數大約2~3萬人,等於每10萬人當中就有100人,不過陳瑋昇醫師認為數量有可能被低估;紅斑性狼瘡主要罹病族群多為20~49歲女性,男女比率約為1:9。 一般人的概念多以為紅斑性狼瘡只是身體發炎,但陳瑋昇醫師說明,這名女老師因為免疫系統攻擊中樞神經,因此從情緒憂鬱開始表現,一直到身體出現多重狀況才找到病因,這類個案雖相對少見但並非唯一。門診也有20幾歲年輕女性因為食慾不振,短短半年內體重從60公斤掉到30幾公斤,看腸胃科、身心科未果,甚至以為是癌症,輾轉到免疫風濕科才發現是免疫系統攻擊造成腸血管發炎,確診為紅斑性狼瘡。 新生物製劑藥物明顯改善症狀,降類固醇副作用 治療紅斑性狼瘡大致可分為類固醇、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疾病緩解抗風濕藥及生物製劑等,以往多使用含類固醇藥物,雖能緩解症狀,但病患也深受副作用所苦。 目前已有新的生物製劑藥物出現,不僅降低免疫系統攻擊器官的症狀損傷,同時對改善發炎也有明顯效果。陳瑋昇醫師表示,這一款藥物是近十年來第二個FDA通過的紅斑性狼瘡生物製劑,它的作用機轉就是讓與紅斑性狼瘡高度相關的「第一型干擾素」的活躍性降低,新藥有顯著成效,能明顯改善紅斑狼瘡的症狀,也能讓病患能減少類固醇使用,避免副作用帶來的不適。 陳瑋昇醫師也提醒,病患平時仍舊要注意環境因子誘發的可能,例如紫外線照射就是一個很容易導致復發的因素,門診不少患者就是出外遊玩忽略保養而讓病情再度發作。另外,紅斑性狼瘡病患本身抵抗力較差,因此,飲食要多注意避免生食,勿亂吃偏方;而進入秋冬後,各種病毒(新冠/流感)可能更加活躍,紅斑性狼瘡病患即便打了疫苗,但因對疫苗反應較差,仍舊要做好防疫措施,避免感染帶來的影響。 現下紅斑性狼瘡已有許多創新治療,可有效控制病情,陳瑋昇醫師鼓勵患者,除了維持良好的生活型態外,也可以多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換得不受干擾的人生! (圖/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 陳瑋昇主治醫師)  

北榮馬偕簽署合作意向書 強強聯手共榮共好 「榮登大屯、馬躍關渡、榮馬齊鳴、造福臺灣」

北榮馬偕簽署合作意向書 強強聯手共榮共好 「榮登大屯、馬躍關渡、榮馬齊鳴、造福臺灣」#臺北榮民總醫院

臺北榮民總醫院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馬偕醫療財團法人馬偕紀念醫院,兩家醫學中心強強聯手,於112年12月12日由陳威明院長與張文瀚院長,共同簽訂合作意向書,展開雙方深化合作關係,合作內容初步包含重粒子轉介合作、雙向綠色通道建立及特殊醫療技術交流等。 馬偕醫院深耕台灣醫療已經超過140年,在台北、淡水、新竹、台東都設有院區多年來對於偏遠和弱勢族群的關懷,包括小金門、蘭嶼、綠島,及2001年起承接「新竹尖石鄉IDS計畫」等,是醫界學習的典範。 臺北榮總則有桃園、新竹、員山、蘇澳、鳳林、玉里、臺東等7家分院,同屬醫療資源缺乏的偏遠地區,北榮2005年起承作「金門地區IDS計畫」;兩家醫學中心有諸多相似之處。馬偕精神:「寧願燒盡,不願朽壞」,就是「焚而不燬」的利他思維,與臺北榮總秉持「視病猶親、追求卓越」的無私服務理念相契合。未來強化雙方在新竹、台東等地區醫療合作,共同照顧偏鄉弱勢的民眾,串聯淡水、金山、萬里等地區廊帶醫療,建構更完整的轉診模式,攜手共同照護民眾健康。 北榮日前剛完成重粒子癌症治療100例,初期成效令人驚艷 對於胰臟癌、攝護腺癌、肺癌、肝癌、骨肉癌、頭頸癌、婦科癌症等疾病的治療,超過預期目標。未來對於需要接受重粒子放射治療的病人,也會透過合作模式轉介治療,讓更多病人受惠,充分利用資源。 陳威明院長在上任時提出「五好」,其中第五好「與人共好」,臺北榮總會和其他醫療體系密切合作,以國家隊的概念一起為台灣醫療打拼,此次能與同屬醫學中心層級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馬偕醫療財團法人馬偕紀念醫院建立實質的合作關係,陳威明院長特別以「榮春馬鳴、馬蹄榮歸」八字,紀念臺北榮民總醫院和馬偕醫院醫療體系於今日簽署合作協議,期待透過雙方的深化合作,讓更多的病人享受到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共創台灣的美好未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