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

健康飲食多運動 搭配篩檢遠離大腸癌

健康飲食多運動 搭配篩檢遠離大腸癌#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蔡孟澔/綜合報導)近年來國人飲食習慣改變,過度節食、進食及飲食不均衡等,造成大腸癌成為國內罹患人數最多的癌症,罹患年齡層下有降的趨勢。阮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趙東波表示,民眾應該定期接受篩檢,搭配健康飲食和運動習慣,才能真正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事實上,大腸癌的發生與大腸瘜肉有著緊密切的關係。所謂大腸瘜肉,是指發生在大腸黏膜隆起的突起物,好發的部位為乙狀結腸與直腸,大腸瘜肉形成的原因和遺傳、飲食習慣都有密切的關係。初期大腸癌常被忽略,除非瘜肉大於一公分造成不適,否則並無明顯的症狀,因此當有直腸出血、排便習慣改變或腹痛等症狀,應盡速就醫。 趙東波指出,有些民眾認為切除過瘜肉,就能一勞永逸,這是錯誤觀念。即使切除瘜肉後,仍可能再度出現、復發,若連續兩年都發現瘜肉的存在,除了要加強蔬果飲食的攝取,也可以用藥物來做化學性的預防,避免瘜肉日後惡化,轉變為大腸癌。另外,趙東波補充,遠離大腸癌要遵守「二多二要」原則,二多:低脂少肉多蔬果、遠離肥胖多運動,二要:篩檢年齡要提早、發現瘜肉要切掉。此外也要注重健康飲食,力行「蔬果彩虹579 」原則,均衡攝食各色且足量的蔬果,更要養成平日運動的習慣,增進腸道蠕動。民眾可以到哪篩檢是否有大腸癌的前兆呢?目前政府提供50歲至69歲民眾,每二年可做一次免費的糞便潛血檢查,除了衛生所、健康服務中心及醫院外,還能至基層診所檢查糞便潛血的問題。趙東波提醒,如有家族性遺傳的民眾,除了糞便潛血檢查之外,更要主動接受大腸鏡檢查,最好從青少年就開始,一年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才能提早發現提早治療,有效預防大腸癌。

醫訊/大腸癌免驚 健康有撇步

醫訊/大腸癌免驚 健康有撇步#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衛生署日前公布100年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癌症已連續30年蟬聯榜首;近年來,演藝、政治及文藝界亦有多人罹患大腸癌,根據調查顯示,大腸癌0期5年存活率高於86%,而第4期治療存活率只有12%,說明其實「大腸癌是可以透過早期篩檢,獲得良好控制的疾病」,呼籲大家要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如果父母、兄弟姐妹有人罹患大腸癌,是屬於高危險族群,更應該要接受篩檢,且近年來大腸癌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同時罹病率亦逐年升高!天主教教耕莘醫院特別邀請血液腫瘤科歐偉仁醫師來讓大家了解大腸癌正確的預防之道,歡迎大家踴躍參加。講座時間:8月15日(三)上午9:30開始講座地點:天主教耕莘醫院A棟1樓內科候診區講座洽詢: (02)2219-3391分機65399企劃室

提升大腸癌存活率 定期篩檢發現瘜肉

提升大腸癌存活率 定期篩檢發現瘜肉#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國人飲食習慣越來越走向重口味,但是重口味的飲食容易造成腸胃負擔,根據衛生署統計,100年大腸癌是台灣地區及高雄市癌症十大死因第三名,高雄市衛生局統計,高雄市大腸癌死亡率為24.2/每十萬人口(死亡人數為672人),高於全國死亡率21.2人/每十萬人口(死亡人數為4921人)。為降低大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高雄市政府衛生局結合本市519家醫療院所,設立癌症篩檢健康便利站,提供民眾就近性及便利性篩檢服務,衛生局呼籲50~69歲市民,踴躍接受每兩年接受一次免費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只要持健保卡至附近醫療診所(貼有微笑小屋之健康便利站)即可獲得檢查,希望透過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大腸癌五年存活率最高可達九成。    統計高雄市101年7月底,已完成大腸癌篩檢共86504人,佔本市50~69歲人口13.24%,目前發現陽性個案5736人,有進一步做檢查人數為3775人(佔65.81%),其中發現瘜肉1551人及大腸癌143人,而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所以透由大腸鏡檢查,早期發現到瘜肉,進一步予以切除,可以減少大腸癌的發生。高雄市衛生局為鼓勵高雄市市民早期接受篩檢,凡於101年6~10月完成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者,有機會抽到500~5000元禮?,而大腸癌篩檢結果為陽性個案,早期接受進一步診斷,並於篩檢日期起3個月內完成大腸鏡檢者,即可獲得200元禮?,相關癌症相關資訊可洽高雄市衛生局健康管理科或各區衛生所。

腸癌患者集氣相挺 切勿輕言放棄治療

腸癌患者集氣相挺 切勿輕言放棄治療#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台灣癌症基金會指出,根據國健局最新98年資料顯示,大腸直腸癌已連續4年居五大癌症之冠、且罹癌人數破萬,提醒國人不可忽視大腸直腸癌這個首要防治的癌症。又根據國健局大腸癌各期別5年存活率統計發現,第一期的早期大腸癌只要妥善治療,5年存活率可達8成以上,早期大腸直腸癌是「可篩檢、可治療」的癌症,若加上支持、鼓勵的正面力量,治療成效更是樂觀。癌症基金會於本(11)日舉辦第四屆「愛相挺」活動,吸引50組腸癌鬥士及家屬,2人1組同心打氣,希望透過相挺的力量,帶給大腸癌患者正面的影響力,鼓勵患者能積極治療、不輕易放棄。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說明,長時間與癌友及家屬的互動,讓基金會瞭解「相挺」的力量對於正規治療有著極正面的影響力,於是在衛教網站上推出「募集一萬挺」、「萬挺造句王」兩波網路活動,號召全國民眾上網透過「按挺」的小動作,並發揮創意,用「挺」造句,為年增萬人的大腸癌友加油,讓全台腸癌友瞭解每個角落都有人在「鬥相挺」。今年愛相挺活動第三波改派對方式舉行,設計一系列套圈闖關、花式棉花糖秀、衛教闖關活動等,邀請50組大腸癌友及其家人、朋友組隊參加,鼓勵病友抱持積極治療、不輕易放棄的態度,也提醒民眾應定期篩檢,及早發現與治療。 在50組報名的腸癌病友之中,祖孫、夫妻、父子、母女多種組合同心集氣,年紀最長為83歲老爺爺、最年輕的32歲毛小姐與媽媽挺身而出,呼籲腸癌防治應向下紮根。更有在醫院內的「相挺模範夫妻」聯袂出席,59歲的退休老師身為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得知罹病本想自我解脫,但在太太的支持與永不放棄的持續治療之下,目前已成功抗癌近2年,成為腸癌病友的最佳典範。賴基銘醫師指出,大腸直腸癌友現有非常健全的醫療資源,初次診斷出為轉移性的腸癌癌友即可使用健保給付的標靶藥物,可大大提高療效。根據研究顯示,轉移性的大腸癌友一開始即使用標靶藥物搭配化療,可助延長整體存活期二至三年,甚至有機會接受手術切除,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一線治療利器。醫師呼籲,病友應積極接受治療,把握現有健保給付標靶藥物,達到最理想的治療成效,且需主動與醫師討論自己的身體狀況,不輕言放棄或中斷治療。圖:32歲毛小姐與媽媽(左圖)、59歲徐老師和太太(右圖)一同出席愛相挺活動。(照片/台灣癌症基金會提供)

讓大腸癌篩檢 捍衛大腸的健康!

讓大腸癌篩檢 捍衛大腸的健康!#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衛生署日前公布100年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癌症已連續30年蟬聯榜首;大腸癌更連續10年為本市癌症死因第3名,死亡人數609人,也是目前臺北市除了女性乳癌外,發生率最高的癌症,98年更高達1,642人得到大腸癌!近年來,演藝、政治及文藝界亦有多人罹患大腸癌,台北市衛生局提醒民眾,不得不慎!根據調查顯示,大腸癌0期5年存活率高於86%,而第4期治療存活率只有12%,數據中更顯示出「早期篩檢、早期治療」的重要性!很多人誤以為大腸癌篩檢就是大腸鏡檢查,一聽到就頭皮發麻,其實不然。現今推行的大腸癌篩檢─「糞便潛血檢查」,只需要使用1支小小的採便管,採集少許糞便,即可利用定量免疫法(iFOBT)檢驗糞便中是否有微量血液反應,不痛又方便,是目前我國執行大腸癌篩檢的最佳方式。目前臺北市提供50~69歲民眾2年免費1次「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市民朋友可持健保卡至本市健保特約醫療院所,填寫篩檢表後領取採便管採集糞便,採集完畢後儘速送回該醫療院所進行檢驗。透過此預防保健服務,降低大腸癌死亡率,提升市民健康品質。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大腸癌是可以透過早期篩檢,獲得良好控制的疾病」,市民朋友們要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如果父母、兄弟姐妹有人罹患大腸癌,是屬於高危險族群,更應該要接受篩檢。若篩檢結果為陽性,須進一步至醫療院所接受大腸鏡檢查。

不忘健檢目的 出現異常應及時就醫

不忘健檢目的 出現異常應及時就醫#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2年多前,柯先生響應衛生局大力推動的癌症篩檢,卻在發現糞便潛血檢查異常時,鐵齒認為自己不會有問題,期間更不論工作人員打多少次電話,甚至登門拜訪,甚至幫柯先生預約好大腸鏡檢時間等,柯先生就是不願意到醫院進一步進行內視鏡檢查,即使至症狀出現時,也堅持不治療,後留下3個未成年的孩子和他的妻子,前來告別式致意的人無不潸然淚下。 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指出,在台灣地區,每年約有八千多人得到大腸癌,並有近四千人因大腸癌死亡,且呈每年快速增加的趨勢,其實大腸癌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且治癒率很高的癌症,根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國健局表示,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因此如能早期發現腺瘤瘜肉予以切除,可以減少大腸癌的發生。根據歐美國家研究顯示,實施糞便潛血檢查可以降低30%的大腸癌發生率,糞便潛血檢查(FOBT)是檢查糞便中是否有血,糞便潛血檢查大多是用免疫法,不需飲食限制,因此相當簡單方便,但糞便潛血檢查並非百分之百,所以當有任何異狀時,仍應找專科醫師做必要檢查。如果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時,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其好處是檢查過程如有發現病兆或瘜肉時,可以直接取樣做切片或是將它切除。臺南市政府衛生局在父親節提醒大家,健康檢查的目的是要早期發現問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倘若檢查異常而不就醫就失去檢查的目的,希望各位市民注重自己的健康並主動定期篩檢,各區衛生所及各醫院均提供癌症篩檢服務,市民朋友只需帶健保卡前往領取糞便收集管回家採檢後繳回即可;如果您檢查的結果異常,衛生局也呼籲市民撥冗至醫院複診,複診的時間預約可與各大醫院癌症篩檢中心洽詢,或就近至各區衛生所協助預約複診。父母的健康是孩子最大的幸福。

男子大腸癌藏身 好在癌篩救了他

男子大腸癌藏身 好在癌篩救了他#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今日上午,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在西屯國小舉辦「健康88守護爸爸」健康篩檢活動,廣邀爸爸們做免費的大腸直腸癌、口腔癌及成人健康檢查,並邀請爸爸的另一伴一起做子宮頸癌、乳癌等癌症篩檢,希望民眾能一起守護健康。根據國民健康局公布100年死因統計:國人平均每天約有13.4人死於大腸癌,臺中每天則有1.4人死於大腸癌,主要原因是日常飲食偏好攝取高脂肪、高膽固醇、低纖維食物,加上缺乏規律的運動、降低腸蠕動,導致大腸癌罹患率偏高。67歲的張金郎表示:平常遇到篩檢活動都覺得與自己無關,但去年在社區看到大腸癌症篩檢的宣導,在衛生所及護理人員積極宣導下進行檢查,卻沒料到自己卻罹患初期的大腸癌,幸好在家人的陪伴鼓勵下,把握黃金時機及時治療,現在除了擔任中港澄清醫院大腸炎病友,定期分享自己親身經歷故事,並鼓勵民眾踴躍參加癌症篩檢。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美娜表示:截至7月底前,已經有6萬8千多人進行大腸癌篩檢,確診陽性個案為96人,除了希望民眾能多吃蔬果、定期運動、還有年滿50-59歲的民眾,能每年定期到醫療院所、或衛生所接受大腸癌篩檢,這樣就能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開心和子女過佳節。

醫院癌篩成效好 成功搶救近3萬人

醫院癌篩成效好 成功搶救近3萬人#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為促使醫院推動癌症篩檢,國民健康局於100年度補助228家醫院,辦理「癌症醫療品質提升計畫」,運用世界衛生組織所發展出的「健康促進醫院」模式,輔導醫院建立院內癌症篩檢之政策與管理,成功將全人的醫療觀念帶進醫院,四癌篩檢人數為98年的1.9倍,且佔全國篩檢數的ㄧ半以上,發現2萬1,624名癌前病變或大腸息肉個案,7,985名確診癌症之民眾,成功搶救近3萬人!計畫推動後成效顯著,其中,口腔癌篩檢數成長幅度最大,更比99年再增加一成,健康局透過改變醫院傳統上重治療輕預防服務方式,營造醫護人員主動關懷病人的醫療文化,已成功推動醫院成為搶救生命先鋒。因此,每天進出醫院的人當中,有很多人已經罹癌而自己不知道!傳統上,醫院各科獨立作業,病人絕不會想到不是腸胃科的醫師,也會關心病人是不是罹患大腸癌、甚至還要建議病人接受大腸癌篩檢。醫護人員的一個貼心叮嚀,可能就是這個病人早期發現、活命的絕佳機會;不然,等到日後症狀出現才就醫,癌症早已擴散了!醫院既擁有大批就診病人,又是專業人員密集的場所,若能善用醫病接觸的機會,在民眾還未出現任何症狀前,注意一下這些常見而嚴重、早治療效果好的疾病,將能因此挽救許多寶貴生命!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進一步表示,醫院推動癌症篩檢絕對是正確的選擇,除了可以博得好名聲及建立更好的醫病關係,同時可以增加醫院收入,希望醫院能成為民眾健康的搶救王,共同營造癌症篩檢此一救命工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