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髮

誤認毛囊清潔不當引發雄性禿?微創雷射生髮光熱刺激毛囊,休止期變生長期

誤認毛囊清潔不當引發雄性禿?微創雷射生髮光熱刺激毛囊,休止期變生長期#掉髮

根據統計,台灣三十歲男性中約有三成有掉髮困擾,雖說掉髮問題本與年齡增長有關,但生活壓力大、營養不良、細菌或黴菌感染頭皮等情況,都可能促使掉髮問題嚴重化。一名從事業務工作的劉先生,多年前原有傲人的美人尖,卻因當兵時頂著頭盔在烈日下揮汗如雨,讓本身患有脂漏性皮膚炎的他情況更加惡化,加上軍中環境清潔不易、同袍間帽子交錯互戴等情形,掉髮情況日漸嚴重。眼看自己茂盛的美人尖漸漸往後退成沙漠平原,讓劉先生苦不堪言,進而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皮膚科盧靜怡醫師檢查後發現劉先生其實是遺傳性雄性禿,因壓力、細菌誘發掉髮問題,幸好毛囊並未完全壞死,建議利用微創雷射生髮技術,運用光和熱的刺激以及組織自我修護與再生,將毛囊休止期轉為生長期,使毛囊重新長出毛髮。現代人越來越重視頭皮及毛髮的健康,男性同胞更是對一絲一毫都斤斤計較。累積多年看診經驗的盧靜怡醫師表示,有五種落髮情況常見於皮膚科門診中,「遺傳性落髮」,若家中長輩有禿頭落髮問題,後代被遺傳可能性高,大多為雄性禿。「營養不良」,近年許多因不當減肥導致營養不良的患者,常有暫時性的落髮情況出現。「壓力性掉髮」則是生活作息不正常、或壓力大等心理因素影響到生理層面,呈現掉髮的警訊。另外還有女性生產過後容易出現的「產後落髮」,但這樣的情況大多會隨時間自我恢復。「皮膚疾病」的落髮情況,可能因季節轉換皮脂分泌旺盛,或是自我清潔沒做好而造成細菌感染等問題,盧靜怡醫師提醒,這樣的情況若未及時處理,會隨時間落髮面積逐漸擴散開來。目前台灣多數男性禿頭落髮問題以雄性禿為主,對此盧靜怡醫師分析現有治療雄性禿的方式。「口服、外擦藥品」是最常見的方式,外擦是以生髮水來刺激毛囊,口服則是利用藥物降低體內二氫睪固酮濃度,達到控制落髮的效果,但效果緩慢且須長期持續使用。另外「植髮」是利用搬遷的原理將健康毛囊移植到禿頭部位,但其缺點是需透過手術進行、費用較高。倘若不想藉手術治療,「微針生髮」是以細小滾針直接在頭皮上做出微小細孔,再導入生髮水、生長因子等產品,誘發頭皮生理修補,但傷口導入藥劑產品時容易有感染、過敏之風險。微創雷射生髮技術是將休止期中的毛囊,轉變成生長期而長出毛髮,但治療前須經由專業醫師判斷毛囊狀況是否可使用微創雷射生髮。今年35歲擔任業務的劉先生表示:「大約是當兵的時候,本來有脂漏性皮膚炎,再加上因為當兵要帶頭盔帽子滿頭是汗,更覺得頭髮溼熱會癢,那時候開始掉髮。」退伍後只用洗髮精來維護毛囊,就這樣過了10多年。直到某次拜訪客戶,聽到小朋友的嘲笑,劉先生才警覺自己的禿頭有多嚴重。經盧靜怡醫師診斷後發現許多毛囊尚未壞死,建議使用微創雷射生髮技術來做治療。目前已經過了八次的治療,劉先生禿頭部位的毛髮在穩定的逐漸生長當中。微創雷射生髮這項技術,不同於以往用來治療痘疤的微創雷射,應用了特殊的中空探頭設計,藉由細小雷射的光束刺激,使頭皮深層產生肉眼不可見的微創傷口,以活化毛囊,當雷射光穿透皮膚時,誘發生長因子釋放,將毛囊的休止期轉變為生長期,幫助毛囊重新生長毛髮。但此法並非適用於所有禿髮患者,建議先經過6次治療,每次治療時間需間隔2周,國外的臨床資料顯示測試有效之患者約佔七成,而此七成之患者進行正式療程會產生穩定且健康的毛髮比例為3~7成不等。盧靜怡醫師建議微創雷射生髮可用於雄性禿、圓禿、且毛囊尚未萎縮或壞死的患者。微創雷射生髮僅真皮產生微創傷口(表面沒傷口),無修復期也無傷口感染問題,治療部位2-3天後退紅不影響生活作息。在國外的臨床資料追蹤顯示,目前測試有效患者追蹤1年後,毛囊仍穩定長出健康穩定之頭髮。盧靜怡醫師提醒,毛囊已壞死之患者,目前只能施以植髮手術才能有效改善禿髮問題。每個人的落髮原因都不同,建議發現異常落髮現象應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及早及正確的治療方式,配合正常生活作息及飲食調整,毛囊的長久健康才能得以維持。

癌症病人常見「化學治療」的三種副作用

癌症病人常見「化學治療」的三種副作用#掉髮

化學治療產生的副作用因人、藥物而有所不同,當發生毒性時,可能會造成療程的改變,包括降低劑量、延遲治療或停藥,嚴重的毒性反應更可能因此而造成死亡。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藥劑科藥師 魏麗雲簡述常見化療藥物引起之藥物毒性,包括皮膚毒性、神經毒性、肝腎毒性等:● 皮膚毒性,包括手足症、掉髮等,說明如下:手足症:手足症雖然不會是嚴重威脅性命的副作用,但是卻會對病患產生非常大的困擾。常見的個別藥物包括Doxorubicin、cytarabine, docetaxel、以及 fluorouracil。而發生的機率則與劑量有關,包括最高的血中濃度,及累積的劑量均有相關。主要症狀包括皮膚疼痛性的紅腫,最後可能造成麻痺,發生部位侷限於手掌及腳底部位。魏麗雲說明,對於手足症的治療,一般會以局部或全身性給予抗發炎藥物,但是改善此副作用成效有限,有研究顯示,維他命B6可改善手足症的症狀,但確切療效仍需更進一步的研究證實。掉髮:由於毛囊細胞分化快速,因此容易受到化學藥物的影響,掉髮速度可能是很快的,可能由微禿進展至全禿,但通常是可逆的。化療引起的掉髮是無法避免的,患者基於美觀可以假髮遮蓋。曾有研究顯示,頭部低溫處理或降低血流量可以減輕掉髮的嚴重性。● 神經毒性急性神經毒性較常發生於接受頸動脈灌注的頭頸癌病人,主要症狀為嗜睡、小腦失調、運動失調等。症狀包括意識混淆、激動、神經感覺性聽力喪失、定向力障礙、抽搐及深度昏迷。這些症狀通常在停藥後是可逆的。有研究建議,補充維生素B1能減輕神經毒性的傷害。● 肝腎毒性 經由腎臟排泄的化療藥物尤其是含鉑類的化療藥,例如Cisplatin。Cisplatin所引起的腎毒性通常是急性的,有劑量累積性的,是不可逆的。腎毒性臨床表現可能出現creatinine clearance降低以及腎臟鎂離子的流失,而化學藥物所引起的肝毒性通常會見到某些生化檢查值提高。魏麗雲表示,抗癌藥物不僅會破壞癌細胞,同時也會對正常細胞組織造成傷害,化學治療毒性一向為病患所詬病,治療療效與副作用如同魚與熊掌,往往不可兼得。醫界一直以來企圖將化學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降到最低,因此充分了解藥物治療所引起的毒性反應是非常重要的,並且避免因副作用的產生造成劑量的降低或療程的中止,而影響腫瘤的控制,更可因此提升病患的生活品質及避免因藥物副作用引起的醫療損失。

頭皮癢不一定有大問題

頭皮癢不一定有大問題#掉髮

雄性禿好發於30~40歲,但有人20歲前後就可能出現,而且有一部份並無明顯之家族史,原因可能是個人的遺傳特質,也可能是現代家庭人口太少,不易顯現,如果像以前的大家族,族人動不動就上百人的,遺傳的現象就可以一目了然。臺安醫院皮膚科醫師 沈兆煇表示,當有突發性的掉髮出現,最好先請皮膚科醫生協助診斷,如確定是雄性禿可以考慮服用propecia每天1毫克或嘗試用高濃度的落建(5%)來治療,然而這兩種藥都屬於處方藥,病患絕不可以任意增加劑量,因為醫學研究的成果顯示,並非提高劑量就會更有療效,患者應對藥物治療抱持正確且嚴謹的態度。頭皮癢不一定有大問題,切勿把頭皮抓傷,如果癢到造成個人困擾,可以請皮膚科看診,甚至調整洗髮精,平常應避免激烈流汗、喝酒、吃辛辣食物以及用指甲抓傷頭皮。市面上的洗髮精大致上不會造成負面的影響,除非您對薄荷(Mint)過敏就避免含有該成份之產品。當然也千萬不能用熱水燙頭皮或太熱的吹風機吹頭皮,免得太過度刺激頭皮。

粗髮變細髮,留心「雄性禿」

粗髮變細髮,留心「雄性禿」#掉髮

一般在皮膚科門診中,最常見掉頭髮的原因就是雄性禿。雄性禿是一種遺傳的疾病,如果家中祖父、爸爸、或是舅舅中有中年禿髮的問題,晚輩就常會遺傳到同樣的體質。其實,雄性禿的療效相當不錯,若持之有恆,高達2/3的患者都有顯著的效果。臺北縣立醫院皮膚科醫師 吳貞宜指出,雄性禿主要是因遺傳與旺盛的男性荷爾蒙所致。有這種雄性禿基因的男性,在青春期後,因為男性荷爾蒙大量分泌,會使得原本頭髮突然變質、變色、沒有彈性。頭髮如果突然從粗硬變軟變細、變少、變稀疏,且髮線整個往後移,就要留心可能是早期雄性禿,嚴重時會大量的毛囊退化,到整個頭皮寸毛不生。雄性禿是遺傳造成,嚴格來說不算是疾病,不過倒是會大大影響外觀,造成很多人的困擾。因此,如果真的很在意自己的外觀,可以到皮膚科門診求診。由於頭髮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在飲食上可多補充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雞蛋、牛奶、瘦肉、豆類、魚貝海產、酵母等,並攝取蔬菜、礦物質鐵碘鋅及必需脂肪酸,來補給頭髮養分,也是不錯的保養方式。

關於頭髮的二三事

關於頭髮的二三事#掉髮

人類的頭髮,大致上是可以分為細毛 (Villus hair),以及永久毛 (terminal hair) 兩種。 細毛是完全不會變粗變長的細小毛髮,也是為什麼人類的毛髮總量會勝過猴子的主要原因。永久毛則就是我們一般認知中的毛髮,可以長長變粗,也會有著休眠期、增殖期、生長期三個週期的變化。人類的頭髮,每一平方公分約有一百個毛囊,每個毛囊有2-3根頭髮,(白種人會有三到五根,但是他們的比較細,所以比我們更容易禿頭),平均而言,一個人約有十萬個毛囊。毛囊的位置,大約介於皮下脂肪層與真皮層交界的上下,再通過真皮層的時候,會有皮脂腺附著在旁邊,他們會與毛髮相連,並且分泌出油脂,來滋潤頭髮。在髮幹與皮脂腺的周圍,會有豎毛肌包圍之,這些肌肉會連結到髮幹穿出的皮膚正下方,所以,當您害怕、興奮的時候,肌肉會收縮,會擠出更多油脂,並把髮幹豎直。 頭皮的構造,就有如皮膚,第一層是表皮層,約一公厘厚,全部是死掉的表皮細胞的屍體,慢慢從真皮層被往上推,然後脫落。第二層是真皮層,約二到三公厘厚,這層中有我們上述的皮脂腺。真皮層的下面則有皮下脂肪,豐富的血管網絡,以及我們的毛囊。所謂活的頭髮,指的是從毛囊底部到皮膚,約四到五公厘長,構造也有如皮膚一樣有三層;最內層是核心,第二層則是像真皮層一樣,活生生,排列緊密的組織,叫做內鞘 (inner root sheath),第三層則是像魚鱗狀重疊排列的角質層,穿出頭皮後,幾乎只剩角質層的組織。最底部的乳突狀組織,是所謂的生長中心,充滿了血管網絡,所有的頭髮細胞都是從這製造出來的。頭髮細胞中,百分之九十七是由一種叫做角質 (keratin) 的蛋白質所構成。

扁平苔蘚

扁平苔蘚#掉髮

【文章出處】DrSkin www.drskin.com.tw苔蘚(lichen)一詞是指如苔蘚植物般,以相似大小,分散或聚集排列的丘疹所形成的皮膚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扁平苔蘚。除了臨床相似性以外,典型的苔蘚樣皮疹在病理下,在表皮真皮交界處變化,即基底細胞下有帶狀單核細胞浸潤。苔蘚樣的皮疹除扁平苔蘚、藥物性疹外,還包括光澤苔蘚、線狀苔蘚、良性苔蘚樣角化(benign lichenoid keratosis)及移植對應宿主反應(GVHR)等疾病。另外有時使用苔蘚樣皮疹的診斷時,只有在臨床上有相似大小的丘疹,不一定要有病理下的特徵。扁平苔蘚是一種侵犯皮膚或黏膜,包括生殖器、口腔的發炎症性皮膚病,也可能會侵犯毛髮及指甲,而引起掉髮或指甲變形。典型的皮疹為多角形、頂部平坦、具光澤的紅色到紫紅色丘疹,口腔等黏膜處則多為網狀白斑。發生率約1﹪。多見於30-60歲之間,女性多於男性。扁平苔蘚的病因不明。現認為可能是對表皮的抗原產生不正常的延遲性過敏反應,除了與部分自體免疫病,如紅斑性狼瘡、類天皰瘡可能合併出現外,有的病例和慢性活動性病毒性肝炎、潰瘍性大腸炎、圓禿、白斑、皮肌炎、硬皮症、萎縮性苔癬、胸腺癌、重症肌無力、丙種球蛋白低下、淋巴腺腫或原發性膽管性肝硬化有關,口腔的病例部分則與人類乳突病毒相關,另外也有些皮膚案例與日曬有關。但絕大多數患者並無明顯的其他身體異常出現。扁平苔蘚的症狀極具臨床特色,具光澤的多角形扁平丘疹,表面有白色如瓜絡的網狀細紋(稱Wickham氏紋),是扁平苔蘚獨特的變化。病灶因為發炎又有色素沉澱而紅中帶紫,大小從數mm到1cm,好群聚發於手腕屈側、足踝伸側、前臂、腰部及龜頭。有時呈現線型排列,也可侵犯全身。在即興發作期,會有同型化現象,也就是正常皮膚經搔捉後會有新的病灶產生。有的病灶因中央消退而呈環形,特別好發於陰莖。侵犯掌蹠的病灶則呈現角質化增生,常被誤為雞眼、病毒疣。典型的扁平苔蘚伴隨明顯癢感。黏膜的扁平苔蘚更為常見,皮膚扁平苔蘚約有30-70﹪有黏膜病灶,也有無皮疹而只有黏膜變化者。口腔內好發於口頰黏膜及舌部,以網狀白斑最常見,特別是在頰黏膜最為顯著,也可產生糜爛或潰瘍的情形,此時病灶會有痛感。侵犯頭皮則會造成永久性結痂性禿髮,不一定會同時有皮膚徵狀,有些則合併有指甲變化。扁平苔蘚有多種變異亞型,較不易診斷,其中常見者如:肥厚性扁平苔蘚(Hypertrophic lichen planus)肥厚性病灶、表面粗糙,好發於小腿,呈現塊狀或結節性癢疹,常有強烈癢感,病程極長,可持續多年,消退後會留下明顯色素沈澱。毛孔性扁平苔蘚(Follicular LP;Lichen planopilaris)在禿髮處周圍出現針孔大小的毛孔性角化丘疹,可能會同時有皮膚病灶,不易診斷。日光性扁平苔蘚(Actinic LP;LP subtropicus)好發於中東及東亞的年輕人,日光曝曬部位,有時表現如同黑斑。色素性扁平苔蘚(Pigmented LP;LP subtropicus)好發於有色人種,不會有明顯發癢現象。有些學者認為與灰色皮膚病(Ashy dermatosis)相同。潰瘍性扁平苔蘚 ( Ulcerative LP)以足部疼痛性慢性潰瘍來表現,可造成行走困難、趾部沾黏及趾甲脫落。其他少見的扁平苔蘚病灶還包括萎縮性扁平苔蘚、水泡性扁平苔蘚、點滴狀扁平苔蘚等類別。扁平苔蘚少數病灶可在數週後自行消退,但只有50%個案在9個月內痊癒,85%個案則在18個月內痊癒,超過2年仍未好者則有7%。小腿錢前的肥厚性扁平苔蘚及口內病灶病程較長,可能持續數年,少數患者有癌化的病例。因此扁平苔蘚的治療與否及治療方式,需依照個別需要而定。扁平苔蘚目前並無特定的治療方式,多只是對症治療。皮質類固醇是最常用方式,局部的病灶採外用加上密封療法或施行病灶內射,廣泛性病灶則用口服治療,一般需6週,之後減藥。口服抗黴菌藥Griseofulvin,口服維生素A酸,光化學療法PUVA或口服免疫抗排斥劑cyclosporine都有人使用,其中以口服維生素A酸研究最為可信。黏膜病灶可使用含類固醇的口內膏或新的非類固醇藥膏protopic(普特皮)。口腔糜爛病灶以口服levamisole也有幫助可降低腫瘤壞死因子含量。                   (本文作者為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呈芳)

恐怖的大量掉髮---談壓力性掉髮

恐怖的大量掉髮---談壓力性掉髮#掉髮

頭髮的生長週期可分為生長期、過渡期及休止期三個時期,正常的頭髮會不斷的新陳代謝,也就是由生長期--過渡期--休止期,而後再回到生長期--過渡期--休止期----如此循環不斷。人的頭髮約有十萬根,其中生長期、過渡期及休止期,各占約90~95%、<1%、5~10%的頭髮,而每天正常會掉100根左右。【休止期掉髮】是因為壓力後造成頭髮週期的改變,許多生長期的頭髮,突然大量的轉變到休止期,造成休止期的頭髮由5~10%,劇增為25~50%,所以掉髮數目,也就可以達到正常的四至五倍,達到每天掉落四、五百根之多。常見的壓力事件除了前述的生產、發燒、住院、身心壓力之外,還可能因為缺鐵性貧血、甲狀腺疾病,及服用乙型阻斷劑、某些降血脂藥物、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及抗凝血劑等藥物所引起。有學者又把休止期掉髮分為六種,其中只有發生在30~60歲中年婦女的慢性休止期掉髮,可能有長期反覆性的掉髮,其他五種的休止期掉髮都相當良性,在壓力事件的半年至一年後,都能重新長回正常的髮量及密度。除了休止期掉髮外,另一種大量掉髮為生長期掉髮,掉落的頭髮主要是生長期的頭髮,而掉落的髮量可達頭髮總數的80~90%。好在這種掉髮,通常只發生在接受癌症化學治療的患者身上。

寶寶頭髮越來越少,怎麼回事?

寶寶頭髮越來越少,怎麼回事?#掉髮

在嬰兒相當常見而良性的情形,原因是出生數個月內的嬰兒的許多頭髮都同時進入休止期,因此造成大量掉髮的現象,這種毛髮進入休止期後毛髮的脫落,其實是我們人身上甚至所有動物的毛髮都有的現象,只是一般各個毛髮的生長期休止期是交錯得很均勻的,因此我們的頭髮雖然無時無刻都有約5-10%進入休止期,但因平均分佈在頭皮上,所以不會產生某個特定部位的禿髮現象。但嬰兒,小動物剛出生時都有這種短暫時間內同時進入休止期的現象,因此我們可以看見小動物出生不久時毛髮長的不均勻的現象,原來與嬰兒的頭髮大量掉落是一樣的。這種現象在頭髮休止期(約三個月)過後就會漸漸恢復的,至於為什麼有的小孩會而其他小孩不會,認為可能這個道理與母親產生產後休止期掉髮或大病初癒的掉髮來解釋一樣,就是生產或大病對某些嬰兒或母親都算是個大的壓力,在這時候身體全力在應付這個狀況,而細胞分裂最旺盛的地方如頭髮與指甲,就暫時顧不到了,因此產生這種暫時休息的狀況了。另外,若是在大人短期內的頭髮大量掉落,最常見的是母親產後的休止期落髮,泛發性圓禿,紅斑性狼瘡,梅毒禿髮,大病之後,或藥物(尤其是化療藥物)等引起,要給醫師診療才能正確診治。嬰兒在出生半年內的大量掉髮,絕大多數是出生後休止期落髮,請不要緊張,再過三個月到半年內會恢復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