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型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發生率增幅全台第二!三步驟自我檢查及早發現 掌握治療先機

甲狀腺癌發生率增幅全台第二!三步驟自我檢查及早發現 掌握治療先機#分化型甲狀腺癌

近年來,甲狀腺癌在台灣的發生率逐年上升,根據《111年癌症登記報告》,其發生率增加幅度排名第二[1]。隨著健檢意識提升、檢查普及、超音波技術進步,早期病灶能被即時偵測並介入治療。除了傳統的手術與放射碘治療,標靶藥物也為病情進展或放射碘無效患者提供更多元的治療選擇,有助延緩惡化、提升存活期,並維持生活品質。 甲狀腺癌女性發生率較男性高3倍 未及時治療恐5個月內惡化 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研究員級主治醫師蔡慧珍表示,甲狀腺不是女性專屬癌症,但其罹患率確實較男性高,約為男性3倍,好發年齡為35-55歲[1,2]。甲狀腺癌成因與荷爾蒙變化、輻射暴露、家族遺傳、肥胖等因素都有關。 蔡慧珍醫師說明,甲狀腺癌可分為分化型與未分化型,其中以分化型最常見。分化型甲狀腺癌通常生長緩慢、治療成效及預後較佳;而未分化型則惡性度高、進展快,預後相對較差。臨床上最常見的是乳突癌(約90%)及濾泡癌(約5%)[1],皆屬於分化型。雖整體治療成效較好,但仍可能發生轉移。根據臨床研究顯示,若未及時接受適當治療,放射碘無效的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平均約5個月即可能出現病情惡化[3],不可掉以輕心。 手術、放射碘治療無效仍有標靶選擇 一、二線藥物接力延長無惡化存活期 蔡慧珍醫師說明,目前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仍以手術為主,必要時會追加放射碘131治療以清除殘存癌細胞,並搭配甲狀腺素以降低復發風險。若發生復發或轉移,且病情對放射碘治療無效或不再適用時,標靶藥物則是進一步治療的重要選擇。 目前台灣已有兩種一線標靶藥物獲健保給付,適用於放射碘無效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分化型甲狀腺癌。然而,標靶藥物亦可能伴隨副作用,例如手足皮膚反應、腹瀉、疲勞、掉髮、高血壓與尿蛋白等,因此治療過程中醫師會密切追蹤並視情況調整劑量及治療策略。 若一線治療效果不佳或副作用難以忍受,醫師將依據國際治療指引與病況評估,考慮改用二線標靶藥物。蔡慧珍醫師分享,一名六旬女性發現甲狀腺乳突癌時已有肺部轉移,因腫瘤對放射碘治療無反應,便接受一線標靶藥物治療。約一年後腫瘤仍出現惡化跡象,讓患者心情相當沮喪,在醫師建議下建議改用二線藥物進行接續治療。初期雖出現手足皮膚反應及腹瀉等副作用,但在調整劑量後副作用顯著緩解,穩定控制近5年。 蔡慧珍醫師表示,研究證實二線標靶藥物可有效延長近一年的無疾病惡化存活期、降低疾病惡化風險近八成[4],且相較於一線藥物,部分副作用反應較輕微且可控,是能讓患者兼具治療成效與生活品質的重要選項之一。 早期可能沒症狀 「看、吞、摸」三步驟自我檢測 甲狀腺癌早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往往在健康檢查或觸摸頸部時被發現。蔡慧珍醫師建議,民眾平時可以透過一些方式自我檢查: 看:觀察鏡中頸部是否有不對稱隆起 吞:喝水時觀察喉結下方是否有異物隨吞嚥移動 摸:輕按鎖骨與喉結間,檢查是否有硬塊或結節 蔡慧珍醫師提到,常見但容易忽略的徵兆還包括頸部腫大、聲音沙啞、咳嗽或吞嚥困難,並建議有家族史者及女性從30歲起做首次甲狀腺超音波檢查,以利早期發現與診斷。 蔡慧珍醫師呼籲,多數患者在早期透過手術及碘131治療後,病情能獲得良好控制,持續追蹤即可。不過部分患者可能復發或轉移,即使病情進展至中晚期,仍有一線甚至二線標靶藥物與接續治療策略,能延緩惡化並維持生活品質。因此,無論病程早晚,及早就醫並積極配合治療,是保有治療選項與希望的關鍵。

二線標靶治療疾病控制率達八成 助患者邁「甲」上人生!

二線標靶治療疾病控制率達八成 助患者邁「甲」上人生!#分化型甲狀腺癌

根據最新台灣癌症登記報告,甲狀腺癌已連續3年蟬連女性十大癌症第4位,好發族群為45-55歲的媽媽族群,可謂婦女健康殺手!台灣甲狀腺醫護衛教暨健康促進協會諶鴻遠理事長表示,9成左右的甲狀腺癌患者屬於腫瘤分化良好、預後佳的類型,但其威脅仍不可小覷,一旦患者無法使用放射碘治療,十年存活率將驟降為10%! 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副研究員蔡慧珍醫師則表示,晚期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若放射碘治療無效或不適用,雖有一線標靶藥物可使用;然而,一線標靶藥物可能伴隨一些病人無法忍受的副作用,當一線藥物失敗、或病人發生無法忍受的副作用必須停藥時,就會面臨無藥可用的困境!所幸目前新型多重標靶藥物,通過晚期分化型甲狀腺癌二線治療適應症,可達八成的疾病控制、有效延長5倍疾病無惡化存活期近一年,藥物副作用多可控制,將嘉惠放射碘治療無效或不適用的患者! 多次放射碘治療無效! 六旬媽接受二線標靶治療勇敢抗癌,暖心喊話病友不要放棄! 跳脫治癒率高「甲」像!不適用放射碘治療的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十年存活率低於10% 「當初只是吞嚥時喉嚨痛,以為是一般感冒就先去診所拿藥,結果醫師卻叫我快去大醫院檢查……。」六旬李小姐五年前確診為分化型甲狀腺癌,在接受放射碘治療、一線標靶治療後仍無法有效控制疾病。「媽媽,妳很堅強,妳一定可以的!」李小姐坦言,雖治療的路很艱辛,但沐浴在丈夫及兒女滿滿的關愛中,同時有醫療團隊的鼓勵,她勇敢接受新型多重標靶藥物作為晚期分化型甲狀腺癌二線治療,現已服藥2年半,疾病控制良好。「真的很感謝有晚期分化型甲狀腺癌二線藥物讓我可以接續治療!」李小姐大方回饋自己的治療經驗,期盼讓更多患者知道目前有更多元的選擇,也鼓勵其能夠積極治療、控制病情。  諶鴻遠理事長說明,多數早期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可透過手術與放射碘治療清除癌細胞,十年存活率約80-90%。儘管如此,臨床上仍有5-15%的患者放射碘治療無效或不適用,晚期10年存活率為10%,患者平均生存期僅剩三至五年。諶鴻遠理事長語重心長的表示:「這些患者需要更多元的治療選擇,以避免疾病持續惡化,進一步希望能提升其生活品質。」 受限一線標靶治療副作用 晚期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恐面臨無藥可用的窘境 延長5倍疾病無惡化存活期 新型多重標靶藥物通過晚期分化型甲狀腺癌二線治療適應症 蔡慧珍醫師表示,針對放射碘治療無效或不適用的晚期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目前以標靶治療為主。然而,過去僅有一線標靶藥物可選擇,以阻斷、抑制腫瘤血管的新生為治療目的,雖可帶來疾病控制效果,但病患較在意的副作用如落髮、手足症候群、腎功能下降和蛋白尿等,將使生活品質下降,甚至導致15-20%患者停藥,如何在晚期甲狀腺癌治療中兼顧生活品質與疾病控制成效,是醫病間最重要的難關與課題。且研究顯示,患者一線標靶藥物治療後惡化,平均無疾病惡化存活期僅剩下不到兩個月!最終面臨無藥可用的窘境。 「幸好今年已有新型多重標靶藥物,取得晚期分化型甲狀腺癌二線適應症,為甲狀腺癌患者帶來新曙光!」蔡慧珍醫師解釋,新型多重標靶藥物擁有能對抗癌症的多個靶點,包含阻斷腫瘤血管新生、抑制癌細胞轉移、減少抗藥性等功效;能延長5倍疾病無惡化存活期、提升患者存活時間近一年(安慰劑為1.9個月)!且疾病控制效果超過八成、副作用表現可控制,患者在治療同時仍可保有生活品質。目前新型多重標靶藥物已獲NCCN(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ESMO(歐洲腫瘤學學會)國際治療指引推薦,為放射碘治療無效或不適用的晚期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之二線治療選擇! 諶鴻遠理事長及蔡慧珍醫師共同呼籲,雖多數早期甲狀腺癌病程發展緩慢,患者仍勿輕忽疾病危機,必須定期回診追蹤;若患者有復發、轉移、放射碘治療無效或不適用狀況,也需與醫師討論並選擇最合適的治療型式,活出自己的「甲」上人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