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嘴破腫塊口腔癌病人初期常無病識感

嘴破腫塊口腔癌病人初期常無病識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和國民健康署於107年12月公布之癌症登記資料,口腔癌位居男性國人癌症死亡原因及發生人數第4位,每年約有7千名新發生個案、3千人死於口腔癌;其中男性佔所有發生和死亡數約9成。資料顯示口腔癌病人中有9成有嚼檳榔習慣,而吸菸及嚼檳榔者罹患口腔癌的風險也相對提高。對國民健康之危害甚大。世界衛生組織更將檳榔列為一級致癌物,檳榔本身常見的添加物像荖藤、荖花或石灰,其中亦含有黃樟素,也被證實為致癌物。衛生署邀請民眾一起來參與戒除檳榔愛惜健康。一名40歲男子因有抽菸、喝酒、嚼檳榔的習慣,接受口腔癌篩檢時發現口內有不正常的腫塊,經切片後確診為「鱗狀上皮癌」,也就是「口腔癌」。經醫師手術治療後已順利出院,而且幸虧發現的早為初期口腔癌無須接受後續放射線及化學治療,且不影響外觀,但仍須門診追蹤。資料顯示,嚼檳榔的人,罹患口腔癌的風險高於一般民眾28倍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張敏德表示,菸品中的尼古丁會破壞口腔的免疫系統、誘導細胞產生有機體突變可使癌細胞快速增生。目前奇美醫學中心於門診區設有快篩站,若是有菸酒檳榔等習慣史,滿30歲者皆可接受口腔黏膜檢查。或是透過健康檢查及相關社區活動之參與,可持健保卡(18至未滿30歲原住民請多備戶口名簿)至健保特約具牙科、耳鼻喉科之醫療院所檢查,即可免費參與此項活動。口腔黏膜篩檢由受過訓練的醫師在充足的光源之下以直接或間接目視的方法,完整的對口腔黏膜做檢查,所需時間僅需幾分鐘左右,且受檢者並不會感到任何不適。檢查前請病人注意在一星期內勿有嚼食檳榔之習慣,避免因為檳榔黏膜症導致醫師檢查不易,此外也希望病人應將口腔內活動假牙移除後再行檢查可做出更清楚的結果。發現病灶與及時接受治療口腔癌,5年存活率可高達8成口腔癌病人常常在發生初期因為沒有意識到罹患癌症而當成嘴巴破皮或牙齒感染自行服用成藥,或是確診後因擔心手術而嘗試偏方或自然療法因而延遲就醫甚至造成不幸的後果。國民健康署的資料顯示出早期(第0-1期)發現病灶與及時接受治療口腔癌,5年存活率可高達8成,臨床的研究也顯示:早期口腔癌治療5年存活率可高達7成以上,但如果延宕病情拖到第3期,存活率僅5成5。張敏德醫師建議,若民眾有以下的症狀,須趕快就醫進一步檢查:(1)口腔癌常見的症狀:口腔內部或頸部發現腫脹和硬塊、口腔黏膜表面顏色變白或出現紅色斑塊、兩星期以上未癒合的口腔潰瘍、口腔附近部位有麻木或疼痛、口腔內有不正常的分泌物或出血、舌頭的活動性受限制和牙關緊閉等症狀。(2)咽喉癌常見的症狀:咽喉異物感或疼痛、聲音沙啞、吞嚥困難、呼吸困難、頸部腫塊和久治不癒的咳嗽或咳血等症狀。若發現有口腔黏膜異常請按照醫師指示接受治療及定期回診。

親子共讀六原則 讓孩子更聰明!

親子共讀六原則 讓孩子更聰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想讓孩子變得更聰明?給予豐富的正向語言刺激就對了!從新生兒起,就開始親子共讀,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兒科醫師詹前俊醫師表示,美國兒科學會早在2014年正式建議父母從出生開始大聲朗讀他們的孩子。因為親子共讀可以增強,豐富、改變兒童成長的語言環境。研究早已證實,嬰幼兒照顧者與孩子說話的量與孩子智力正相關。也就是接觸越多言語刺激的孩子,會有更好的認知能力,特別是在邏輯推理、算術和形狀辨識等。三分之一的臺灣家長 沒有參與親子共讀樂趣近來有越來越多研究指出,從小大量閱讀,可以幫助媒體識讀能力,在成長過程釐清環境與社群媒體上似是而非的訊息。根據「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建置計畫」2018年最新研究發現,臺灣三歲幼兒家庭中,約14%的家長還沒開始與孩子共讀,每週共讀少於一次的比例為18.5%,兩者合計約32.5%,表示臺灣近三分之一的家長完全沒有或幾乎沒有與孩子共讀。美國有98%的家庭,家長每週會與孩子共讀至少一次,而天天與孩子共讀的家庭,比例為37%,皆高於臺灣。親子共讀六大原則:1.從對話式共讀開始2.找個舒服的地方一起看書3.若孩子專注力不長,不需要硬性規定時間4.從幾分鐘開始,再逐步延長時間5.孩子可能會分心,請大人持續以溫暖的聲音朗讀,孩子自然會被吸引回到書本6.家中經常有書、常有人閱讀,孩子自然而然會親近書、親近閱讀國立台灣圖書館將於12月7日(週六)在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舉辦「台灣閱讀嘉年華」活動。馬偕兒童醫院、台北市醫師公會以及多個單位合作,在嘉年華現場擺設「親子共讀魔法屋」攤位,讓家長孩子體驗、落實親子共讀。現場有志工講故事,還有闖關贈書活動。歡迎家長帶孩子們一起來聽故事!親子共讀魔法屋 由專業人員帶領親子進行對話式共讀「親子共讀魔法屋」由醫療人員及說故事志工帶領親子進行對話式共讀與介紹適齡童書。爸媽帶著孩子過三關,還可獲得限量適齡童書。關卡如下:「第一關」:現場提供衛教單讓家長知道小朋友該年齡的閱讀行為,以及爸爸媽媽可以怎麼做?如何選書?「第二關」:家長現場實際親子共讀,與說故事志工一同討論如何和小朋友互動「第三關」:由專業兒童繪本老師示範如何和小朋友親子共讀說故事!「親子共讀魔法屋」地點是大安森林公園,建議民眾從建國南路三號入口直走,在第34、35帳蓬。活動時間為上午10時30分至12時 ,每30分鐘一場共 3 場;下午為1時至4時30分,同樣是每30分鐘一場 共7場。

AI修正誤差值 一次解決老花白內障

AI修正誤差值 一次解決老花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56歲的范姜媽媽,年輕時曾做過近視雷射,近年來有了老花,最近又因為出現白內障,戴上眼鏡也覺得視力吃緊。范姜媽媽表示,在沒有動飛秒老花白內障手術前,都需要戴眼鏡,但還是看什麼都有點模糊,加上眼鏡又分戴遠、戴近,真的造成生活上許多的不便。飛秒老花白內障手術 AI助陣更精準范姜媽媽不想戴眼鏡,諮詢醫師才知道,做過近視雷射,也能再做白內障手術,因為近視手術在眼角膜雷射;白內障則是置換人工水晶體。於是她選擇飛秒老花白內障手術,一次解決老花及白內障問題,醫師也在術中採用AI新技術「即時屈光分析系統」,帶給她更高品質的好視力。連鎖眼科診所總院長林丕容醫師指出,透過AI分析,能即時將檢測到患者的眼睛狀況,量身定做患者所需的矯正度數,包括老花度數、散光度數等,以及很重要的散光軸度,要在術後看清楚遠、中、近距離,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關鍵。AI輔助修正誤差值! 最佳視力不是夢曾做近視雷射的患者,白內障手術難度較高,加上站立測量、躺下手術,角膜弧度、眼軸長短等數據會有誤差值,所以透過即時屈光分析系統的前導波測量及AI輔助修正,能找到適合患者最佳視力的精確度數。收治案例的連鎖眼科診所院長林鴻源醫師表示,病人在手術前站立時,會先拍一張高解析度照片,當病人躺下去之後,即時屈光分析系統會再根據照片,來尋找病人躺著的位子,做自動修正,如此一來,手術中就能減少各方面的數據誤差值。醫師深受國際肯定 獲頒示範指導專家林丕容與林鴻源兩位白內障手術知名醫師,臨床經驗豐富,在國際間也深受肯定,他們所服務的單位也受國外眼科藥廠頒贈「優良手術中心」,兩位醫師更受邀擔任「優良手術示範中心指導專家」。白內障手術一生一次  應該慎選術式醫師呼籲,白內障手術是一生一次的重大醫療行為,如今有多種手術方式,甚至能一次性解決老花、散光、近視、遠視、白內障的屈光問題,需要高度專業的醫療團隊及精密儀器的計算,應該慎選手術方式及醫療環境,才能有更好的視覺品質,享受無框生活。(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品葡萄酒 不可不知的的6大商業禮儀

品葡萄酒 不可不知的的6大商業禮儀#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葡萄酒,涵蓋地理、歷史、語言、文化、宗教、藝術、經濟等知識,瑞士全天候寄宿學校學生,從16歲就開始接觸,甚至將其列為必修課。法國前總統歐蘭德訪問美國,媒體焦點不是他的外遇誹聞,而是美國總統開了一瓶不稱頭的酒給他喝…… 可見,葡萄酒不單單是「酒」,更是商業人士必備的社交禮儀和共通語言。1. 乾杯禮儀喝葡萄酒時,可不可以碰酒杯,其實是依酒杯而定的。例如商業晚宴或正式宴席上的酒杯,一般說來比較輕薄,因此不適合相互碰觸,以免不小心打破。因為做工越細緻的酒杯越容易一碰就碎。不過,有些國家認為乾杯時的聲響是好兆頭。因此,如果宴會主人舉杯示意的話,不妨客隨主便,照做即可。2. 維持潔淨拿酒杯時,記得握穩杯梗。材質高級的酒杯一般輕薄細緻。如果握住杯肚,漂亮的水晶杯容易沾上指紋或者弄髒。這些做法都不符合飲酒禮節。除此之外,五隻手指握住酒杯也會讓對方感到不舒服。喝葡萄酒時,務必記得保持姿態優雅。用餐時,注意食物的殘渣不可沾到酒杯上。要注意的是,吃了油膩的菜餚後,記得先用紙巾擦嘴,再飲用葡萄酒。當不小心弄髒杯口時,立即用紙巾擦乾淨。女性應注意酒杯上的脣印。3. 享受酒香飲用葡萄酒時,記得先將酒杯搖晃個兩、三次,享受一下酒香。因為享受酒香、慢慢品嚐也是禮儀之一。葡萄酒不適合像喝啤酒一樣咕嚕咕嚕的一口喝光,以免暴殄天物,浪費了那麼好的葡萄酒。4. 切忌倒滿為客人斟酒時,應該由男主人服務。同時,注意紅葡萄酒不可倒滿。因為倒得太滿,客人就無法搖晃酒杯。如果酒杯大一點,那麼倒的量最好低於酒杯一半以下。大酒杯通常用在波爾多或布根地等高級葡萄酒,因此斟酒的量不宜過多,以便讓客人好好品嚐葡萄酒的美味。至於白葡萄酒,雖然也與葡萄酒的品質或年分有關,但因為不需要常常轉動酒杯,讓葡萄酒與空氣接觸,所以斟酒的時候適量即可。另外,香檳或氣泡酒使用的笛型杯就沒有這些講究,即使量多一點也無所謂。5. 適時斟酒葡萄酒需要與空氣接觸,才能享受酒香與味道的變化。因此,不需要隨時添酒。特別是紅葡萄酒,更需要在與空氣接觸以後,才能展現不同風味,所以不需要一直添酒。即使是白葡萄酒,隨時添酒也會讓白葡萄酒原本冰鎮過後的溫度產生變化,而改變酒的風味。話說回來,讓客人空著酒杯也是失禮的行為。最佳的方法是觀察客人的飲用速度,抓對時機適時添酒。6. 酒量差的對策如果自己受邀參加宴席又酒量不好的話,可以先跟主人打一聲招呼,讓他們斟酌倒酒。此外,酒杯裡的酒放著不喝也很失禮。當主人倒第二杯時,也可以打個手勢將手蓋在杯口上,委婉的拒絕。(本文摘自/商業人士必備的紅酒素養:新手入門、品賞、佐餐,商業收藏、投資,請客送禮……從酒標到酒杯,懂這些就夠/大是文化)

多食抗氧化食物 讓維生素護膚又美容

多食抗氧化食物 讓維生素護膚又美容#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近年來開始流行提倡抗氧化食物。你知道嗎?抗氧化食物事實上是為了要對抗「自由基」。自由基是人體新陳代謝的產物,因為它的不穩定,容易破壞周遭物質。在正常的情況下,當身體遇到病菌侵入,免疫細胞會產生自由基去破壞這些外來物,保護身體。但是外在環境如紫外線、空氣污染、農藥、輻射,或是內在壓力,生活作息不正常時,身體會產生過多的自由基,遠超過身體自然的抵禦能力,這時就會破壞周遭的組織,造成身體和皮膚的損傷、破壞和老化。既然自由基會造成這麼多的破壞,身體是不是存在哪些抗衡它的物質?的確,人體本來就有自然的抗氧化物質,保護我們不受到自由基的破壞。但這些抗氧化酶的運作需要仰賴一些礦物質,像是鋅、銅、硒和鐵。但是必須注意這些礦物質不能夠攝取過度,否則反而會有中毒的風險。從食物上可取得的這些礦物質,普遍存在於海產類、肉類、蛋、蒜和蔥裡。其他具有抗氧化作用的食物包含了維生素C和E、胡蘿蔔素,和各類的蔬菜水果類;近期研究顯示,維生素B3 也具有皮膚抗癌的功效。每種維生素對皮膚各有不同功效維生素是很重要的「輔酶」,對於皮膚的健康和美容是不可或缺的。營養補充品的攝取,都必須秉持著過猶不及的觀念,太少太多都不好。維生素A對於皮膚角質的代謝有很大的幫助,維生素A缺乏容易因為角質代謝不佳而產生毛孔角質化、皮膚乾燥、頭髮脆弱,以及夜盲症。皮膚科有不少藥物的發明是源自於維生素A的結構,像治療痘痘的口服或是藥膏的A酸,用來促進表皮角質代謝,減少油脂分泌;或是治療乾癬的口服A酸;對抗表皮皺紋和光老化的保養品「視黃醇」。適量的維生素A,可以幫助老舊角質代謝,幫助對抗皮膚老化等好處,但過量攝取還是會造成身體的負擔。維生素A的來源包括了橘黃色食物,諸如胡蘿蔔、魚肉、肝臟類食物。維生素B總共分成8種類型,對於皮膚的維護有很大的幫助,維生素B是屬於水溶性維生素,無法儲存在體內,因此適量的攝取很重要。維生素B 的缺乏,大家最熟悉應該就是造成嘴角炎,也會造成皮膚的發炎紅腫、光敏感、落髮、乾燥、脂漏性皮膚炎的表現。維生素B12缺乏容易造成皮膚變得暗沉無光和貧血,比較常會發生在純素食的人身上。雖然維生素B有許多好處,但是在嚴重青春痘的病患身上,過量的維生素B 是有可能誘發痘痘的產生。維生素B 尤其是B12的來源大部分是來自肉食和豆類,如納豆、豬肉、肝臟、發芽米等。維生素C常被稱為是皮膚的「美容維生素」, 因為維生素C 具有高抗氧化作用,可以減緩破壞、預防斑點;維生素C對於膠原蛋白的合成和免疫力也有幫助,因此常被使用在皮膚美白回春。但是如果有草酸鈣結石的患者,必須要小心服用,避免造成結石的生成。維生素C 的來源大部分來自水果類,如柳橙、檸檬、奇異果、芭樂等。維生素D的攝取,大部分必須透過太陽作用維生素 D 在皮膚的作用比 較少被提及,但近年來一些研究發現,維生素D除了對骨骼有幫助外,對於皮膚復原大有影響,能作用在調養過敏性體質。但維生素D的攝取大部分必須透過太陽作用在皮膚生成。看到這裡,或許會有讀者產生疑問,不是說要做好做足防曬嗎?會不會維生素D缺乏呢? 的確,醫界也針對這個問題周旋了很久。為了預防紫外線對皮膚造成的皮膚癌,皮膚科醫師強調嚴格的防曬,但是如果完全不暴露在陽光下,反而會造成維生素D的缺乏。維生素D和鈣的食物來源包括了雞蛋、牛奶、香菇、鮭魚等。維生素E是人體很強的抗氧化劑,可以減緩皮膚老化的自由基,促進血液循環和調整荷爾蒙分泌。而富含維生素E 的食物來源包含了南瓜,鱈魚子,酪梨等食物。簡而言之,維生素對於皮膚的養顏美肌有很大幫助。但是凡事「過猶不及」,太多太少都不好。脂溶性的維生素A、D、E,必須搭配油才能夠增加吸收;水溶性的維生素B、C,在高溫加熱的時可能被破壞。因此像服用生菜沙拉的時候,不妨考慮加一些橄欖油或亞麻仁油來促進維生素的吸收;並搭配一些蛋白質、蛋、肉類和適度的碳水化合物,如麵包丁,這樣才能夠兼顧營養均衡。(本文摘自/黑斑白斑有話要說/大塊文化)

SNQ專家教你 心臟衰竭如何照護

SNQ專家教你 心臟衰竭如何照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SNQ品質標章  為民眾把關保健產品和醫護服務「SNQ國家品質標章」16年來,審核把關保健產品和醫療照護服務的「品質」和「安全」,並輔導廠商和醫護團隊以「科學實證」說服評審委員,爭取獲認證的榮耀,讓好的產品更被消費者看見、信任和選擇。漸漸的,SNQ已經影響了只重視行銷或代言人的市場機制,也打破了慣用的價格戰競爭方式,促使企業加強把關品質,回歸產品本身。年度健康派對!  SNQ給你好康又好玩SNQ推廣中心副執行長陳宛蓉表示,SNQ認證的類別包含從健康人、亞健康族群到疾病患者所需的相關產品與服務,希望能帶給國人「吃的安心、用的安全,所處安身」的健康環境。這兩年我們也感受到更多的市場通路會以有沒有SNQ認證作為篩選保健產品的依據,而消費者也愈來愈傾向選購有認證的產品。同時為了讓SNQ被更多民眾認識,每年的「台灣醫療科技展」都會有SNQ主題館進駐,今年更是規模最大的一次,不但有100多個攤位的空間展示幾百項的SNQ認證產品,也規劃了活潑多元的活動包括醫師衛教、試吃試喝、闖關活動、限量贈禮和抽獎等,歡迎大家到SNQ官網瞭解及報名。「SNQ醫師講堂」  把醫師邀到你面前SNQ醫院類的評審召集人許重義醫師表示,台灣有很多醫療成就已經達到世界頂尖的水準,除了醫療團隊各自的努力,SNQ也是一個重要的推力,但很多民眾其實不知道,也不見得意識到身處在醫療天堂中。今年SNQ主題館將展出有獲SNQ認證的六大主題特色醫療,包括兒童、老齡、癌症、代謝、心血管與腦中風、精神等方面。同時舉辦「醫師講堂」,由獲認證的醫療團隊現身說法,告訴民眾最新穎的治療方法及最實用的照護妙計,其中一場將針對心臟衰竭分享從發現到治療的歷程,教給聽眾重要的救命法寶。易被忽略的「心臟無力」  專家教你面對心臟衰竭不擔心基隆長庚醫院心臟衰竭中心主任王兆弘醫師指出,舉凡高血壓、心臟血管疾病、心律不整或是急性病毒感染的心肌炎都有很高的風險會引發心臟衰竭,而心臟衰竭從發現到治療是一個長期的慢性疾病歷程。疾病的治療是多面向的,跨多個專業職類整合且需要病患配合進行良好的照護,透過系統性的從急性住院、出院到居家等不同階段的照護無縫銜接,才能幫助患者降低再住院機率、提升活動功能,為的是能有最佳的疾病生活品質。王兆弘醫師將在講座中講解心臟衰竭疾病歷程以及從發現到治療所面臨的不同問題、風險以及診療與處置方式。12月5日至8日醫師講堂還有更多主題場次,民眾只要事先線上報名並提早出席,就有機會獲贈好書一本。報名網址:http://www.snq.org.tw/chinese/01_news/activity-detail.php?ndid=139延伸閱讀:長期打電腦當低頭族 恐造成頸椎骨刺理想手臂粗細公式 檢視蝴蝶袖標準

胃癌術後難進食 7大飲食法則助改善

胃癌術後難進食 7大飲食法則助改善#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根據WHO癌症報告顯示,全球胃癌死亡人數排名第3,僅次於肺癌和肝癌,屬嚴重疾病,近10年胃癌死亡人數一直居高不下。57歲的陳先生因罹患胃癌,接受胃切除手術,術後雖然病況穩定,但也造成腸胃消化的問題,無法好好進食來獲得充分營養,導致身體虛弱、體力不足。所幸,在醫師的協助下,配合飲食訓練,幫助他慢慢恢復進食能力,也減輕手術後造成的腸胃問題。大千綜合醫院癌症中心主任黃明立醫師表示,胃是消化系統的一部份,扮演著消化食物和部分吸收的功能,胃癌病人不論採取全胃切除、次全胃切除、胃減壓手術或淋巴切除術,都會造成胃容積變小、消化生理變化,加上迷走神經被切斷,整個腸胃道功能皆會受到很大的影響。7大飲食法 改善胃癌術後問題因此,黃明立主任建議可採用下列的飲食方法,改善腸胃因術後造成的問題:1.少量多餐:由於手術後胃的容積變小,且沒有幽門控制,食物很快就會到達小腸,導致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和眩暈等狀況。因此建議可採取少量多餐、細嚼慢嚥的方法,來降低這些不適感。2.乾溼分離:為減少進入小腸的液體量,可採用乾濕分離的進餐原則,來減少湯水量。3.高蛋白、低纖維:食材選擇以高蛋白、低糖、適量脂肪為原則,並搭配低纖維的蔬菜水果。4.補充維生素及鐵質:由於胃切除後會造成維生素B12及鐵質的缺乏,因此可由飲食來補充。5.減少油炸及辛辣刺激的食物。6.舒適的用餐環境、或與家人及好友一起用餐,可改善用餐心情而增加食慾。7.飯前進行簡單且適度的運動,促進腸胃蠕動。黃明立主任提醒,胃癌病人在術後一定要保持身體體能,配合醫師及營養師的建議,才能有免疫力及體力來對抗疾病。

一起防癌!抗癌餐盤不算熱量只算份數

一起防癌!抗癌餐盤不算熱量只算份數#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人類靠吃來維繫感情的,可見好好地吃是件很重要的事;然而,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李飛鵬表示,不妨養成「正念飲食」的觀念,所有飲食都往好處想,只要把握入及出保持平衡的原則,身體自然會健健康康。國內營養學界權威、前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謝明哲則強調,所謂的健康,並不只是沒有生病或身體沒有異常而已,而是指身體、精神、智慧及社會等各方面都處於良好的狀態。大多數民眾對於很多會威脅到健康的潛在因素,不是視而不見,就是聽而不聞,比如壓力、運動不足、速食品氾濫、飲食營養不均衡、錯誤的飲食觀念及充滿壓力的人際關係等,長久處於這種不健康的環境下,不生病才怪。珍惜枕邊人 別再重覆錯誤的飲食習慣這種不重視健康的現象,幾乎無時無地都在發生,有些始作俑者甚至是最親密的枕邊人,謝明哲因此整理出「讓老公早死的10大信條」,透過詼諧的文字,提醒大家別再重覆錯誤的飲食習慣。讓老公早死的10大信條:把老公養得白白胖胖的;讓他一股勁地喝酒;讓他喝很多含糖飲料;讓他吃油膩食物;讓他吃重口味;讓他總是一直坐著;給他抽菸;讓他熬夜到三更半夜,不給他睡;不讓他休假旅行;一直抱怨,唸唸唸,唸死他。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 為多數疾病的共同致病根源謝明哲說,不管是老公、老婆或任何一個人,一旦長期處在這種不健康的環境下,身體得不到淨化,免疫力自然會下降,既老得快,也死得早,百害而無一利。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教授韓柏檉分享1990~2015年195個國家「膳食風險對健康的影響」統計資料,發現攝取不足的普遍有全穀類、蔬菜、堅果種子、奶類,攝取過量的則有鈉、紅肉、加工肉品、反式脂肪酸及含糖飲料,長期下來身體容易出現發炎反應。當身體持續性反覆發炎,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被認為是慢性疾病、癌症等大多數疾病的共同致病根源。從正確飲食下手,可以逐漸將發炎體質調整成抗發炎體質,身體自然好。抗癌餐盤五大項韓柏檉教授分享他獨創的抗癌餐盤分五大項,一是蔬菜水果和蔬菜蛋白,包括小扁豆、豌豆、長豆、豆腐等;二是香草和香料,包括薑黃、薄荷、百里香、迷迭香、大蒜等;三是油脂,包括橄欖油、芥菜籽油、亞麻籽油、Omega-3奶油;四是榖類,常見的有多穀類麵包、糙米、碎小麥等;五是動物蛋白,包括魚、有機肉類、Omega-3蛋、有機乳製品等。韓柏檉說,抗癌飲食主要由蔬菜和豆類組成,可以用橄欖油、芥菜籽油、亞麻籽油、Omega-3奶油、香草和香料調製,多吃可防癌。懶人計算法 不算熱量,直接算份數以「營養實踐家」自許的營養學博士吳映蓉建議先從蔬菜、菇類及藻類吃起,接下來依序為蛋白質類、全穀根莖類、水果類。她則提供「吳氏懶人計算法」讓民眾參考。以不算熱量,直接算份數。以水果及全穀根莖類為例,一天所需份數都是體重除以10,再乘0.5,以體重60公斤的人為例,每天要吃的水果及全穀根莖類都是3份,水果每份為2/3碗,全穀根莖類每份為一平碗。每天的蔬菜比水果多一份,每份為煮熟後的2/3碗,至於豆蛋肉魚類則是體重除以10為一份,魚肉和瘦肉每份約半個巴掌大,蛋一份為一顆。健康不可能從天而降,而是一輩子都得經營的事,謝明哲認為其中60%要靠自己照顧,15%來自先天遺傳,10%受社會條件影響,8%仰賴醫藥,7%和氣候及地理條有關,可見要有健康的人生,就得先從愛惜自己做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