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看懂食品添加物 吃出安心好健康

看懂食品添加物 吃出安心好健康#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衛生福利部於2019/05/29預告修正「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第四條及第二條附表一、第三條附表二草案,擬與國際管理趨勢一致,將一氧化二氮移列至食品添加物管理。民眾必須了解哪些是安全的食品添加物,方可安心選購與食用。本次修正係參考聯合國食品標準委員會及食品添加物專家委員會所訂標準,訂定一氧化二氮使用之食品範圍、限量、限制及規格標準之規定,與國際規範調和。未來一氧化二氮移列為食品添加物後,即應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下稱食安法)第24條第1項第7款規定,按本草案規定之使用範圍、用量標準及使用限制,於產品之容器或外包裝明顯標示「限於食品製造或加工必需時使用」等文字。防腐和色素即為常見食品添加劑食品添加物的定義,指的是「為食品著色、調味、防腐、漂白、乳化、增加香味、安定品質、促進發酵、增加稠度、強化營養、防止氧化或其他必要目的,加入、接觸於食品之單方或複方物質。」主要功能包含以下幾種: 食品製程中的必要元素,像是製作拉麵、油麵使用的鹼水、豆腐使用的硫酸鈣。 提升食物的保存性,未經處理的食物久放會導致細菌滋生,腐壞變質。 降低製作成本與加工時間,像使用膨脹劑製作麵包,可減少製作上的時間。 提高營養價值或減低熱量,像是添加鐵質的飲品,或是零熱量飲料中的阿斯巴甜。 增添風味、外觀或香氣,一般常見的色素和味精,都可以讓食物看起來更誘人好吃。學會看食品標示 判斷吃下哪些添加物食品標示經常出現一些難以理解的化學名詞,像「L–麩酸鈉」其實是俗稱的味精,「碳酸氫鈉(NaHCO3)」則是餅乾經常使用的小蘇打粉。 「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 中之中文品名 通用名稱 L-麩酸鈉 味精 苯甲酸 安息香酸 苯甲酸鈉 安息香酸鈉 苯甲酸鉀 安息香酸鉀 碳酸氫鈉 小蘇打 胺基乙酸 甘胺酸 胺基丙酸 丙胺酸 二胺基己酸 離胺酸 己二烯酸 山梨酸 己二烯酸鉀 山梨酸鉀 己二烯酸鈉 山梨酸鈉 己二烯酸鈣 山梨酸鈣

發票收據含雙酚A 勤洗手護健康

發票收據含雙酚A 勤洗手護健康#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雙酚A(bisphenol A, BPA)為環境常見的毒性化學物質又稱之為酚甲烷,為一種化工原料。在人體內會干擾性荷爾蒙,造成生殖發育功能混亂問題。臺中慈濟醫院小兒科主任李敏駿提醒家長,除了以往大家熟悉的塑膠材質容器外,罐頭內壁塗層的原料之一、電子發票、ATM提款明細、信用卡簽帳單等都可能含有雙酚A,接觸這些紙張後務必先洗手再吃東西,以免把雙酚A吃下肚。收據批價單 皆含雙酚A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資料顯示,雙酚A結構類似雌性激素,被視為環境荷爾蒙的一種,隨著食物或飲料進入人體,除了會造成生殖發育功能混亂,甚至與成人的第2型糖尿病及心臟疾病有關。隨著雙酚A運用愈來愈廣泛,除了常作為聚碳酸酯塑膠材質原料之外(PC塑膠容器、PC塑膠奶瓶),生活周遭含有雙酚A的日常用物似乎無所不在,例如:隨處可見的電子發票、ATM提款明細、信用卡簽帳單等,甚至醫療機構掛號、檢查及批價等抽號紙張大都是含有雙酚A的感熱紙。雙酚A遇熱與油脂 釋出量高10倍臺中慈濟醫院小兒科主任李敏駿醫師提醒,含雙酚A的物品遇熱與油脂或經搓揉、或在陽光下曝曬,雙酚A釋出量比乾燥時要高出十倍,不論業者或顧客都要特別注意,拿感熱紙時手要保持乾燥。有些家長想讓子女學習社會人際互動,會讓孩子去櫃台付錢、取食,卻忽略孩子拿到發票跟食物後,可能沒洗手就直接進食,相對危險性提高,建議叮嚀孩子先洗手後再吃東西,避免潛在接觸與吃進雙酚A風險。此外也建議民眾避免使用塑膠材質容器具進行加熱或長時間之陽光直接曝曬,如發現塑膠餐具上有刮傷、霧面或變形時,應立即汰換。

吃對油,養身體,健康常伴你

吃對油,養身體,健康常伴你#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汎瑜/採訪報導)美國營養及糖尿病學院(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主張,健康成人每天應從飲食中攝取足夠供應每日20%~35%熱量所需的優質脂肪,尤其應增加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這類優質的脂肪酸攝取量,並限縮攝取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的量*。Omega-3有助於維護健康雖早已有大量醫學相關研究證實,但儘管Omega-3的好處多多,不少民眾仍對這類產品存在許多疑惑甚至迷思,例如濃度該怎麼區分? 會不會有重金屬污染? 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Omega-3產品等。對此,彭程毅診所彭醫師,說明了為何要每天攝取足量的Omega-3,以及挑選這類產品的小秘訣。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作用大不同,吃對比例很重要Omega-3通常富含於深海魚類、核桃及芥花油,而另一種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6則常見於堅果、穀物類、肉類、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及精緻甜點等食品中。彭程毅醫師表示現代人大量攝取精緻飲食,往往導致Omega-6與Omega-3失衡,正常建議兩者的比值需落在1:1到4:1之間,但現在人體內這兩元素的比例卻可能達15:1甚至20:1,當體內Omega-6的比例大幅超過Omega-3時,會增加體內花生四烯酸,容易造成身體氧化,這時必須藉由Omega-3的補充以和Omega-6達到平衡。由於Omega-3無法由體內自行合成,所以必須由外攝取足量的Omega-3,才能讓身體維持在健康的狀態。 Omega-3的EPA、DHA「超級脂肪」,健康益處超乎你想像彭程毅醫師表示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是構成人體大多數重要組織的材料,並參與許多生理機制的反應,其中Omega-3對人體的影響力主要來自於EPA及DHA, EPA可以調節生理機能,DHA可以幫助兒童學習、老人家做事精工不掉漆,晶潤有神,所以吃對好的脂肪酸EPA、DHA,不但可以幫助思考,還可以增強抗壓力,有助於健康維持。 不同族群困擾免操煩,選對魚油為首要彭程毅醫師表示由上述功能做區分,兒童、考生、上班族、長期使用3C族群、銀髮族長期保健、孕婦及哺乳婦女的營養補充建議以DHA含量高的魚油為主,但其中孕婦及哺乳婦女情況較特殊,建議還是由醫師評估給予相關用法及用量。另外,外食族、需運動的族群等,容易飲食失衡,建議可選用EPA濃度高的魚油為主。 挑選優質魚油好撇步,照著挑就對了由於食物種類的選擇、烹調方式等都會影響每日攝取的Omega-3含量是否足夠,要補充足量的Omega-3,魚油還是目前較為便利的選擇。彭程毅醫師提醒,挑選這類保健品可以特別留意下列幾點:濃縮萃取技術避免污染或降解產品:萃取的方式和過程會影響魚油產品品質,包括魚油濃度、毒性物質、重金屬含量、EPA&DHA純度等。其中超臨界濃縮萃取技術(簡稱為SCC萃取法)為符合GRAS標準,安全環保又能萃取高精純度Omega-3,並幾乎完全去除各種海洋汙染源的一種先進萃取方式。有效成分濃度要足:很多市售的魚油膠囊,其Omega-3濃度大約在30%左右,而磷蝦油中的Omega-3含量更是少得可憐。經過超臨界濃縮萃取技術得到的Omega-3製劑,有效成分濃度可以高達65-85%以上,能有效快速補充Omega-3,同時不必擔心會額外吃下對身體有負擔的飽和脂肪酸、游離脂肪酸等物質。優質來源:由於Omega-3需要持續食用,才能達到及維持身體中的有效濃度,所以魚油來源是否純淨、少汙染源十分重要。選購時可詢問、檢視產品是否符合國際組織GOED高標準檢驗把關,或盡量選擇來自小型魚種如鯷魚、沙丁魚的魚油產品,相對安全。 吃得對,才能有效發揮對身體的好處Omega-3雖然好處多,但也需搭配正確的使用,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益。彭醫師建議,補充EPA、DHA這類產品要「持續吃、隨餐吃」,因為 Omega-3的提升需要持續一段時間才能使身體中的DHA、EPA濃度達到理想的濃度並維持。此外搭配脂質食物一起吃更佳,能有助於EPA、DHA的吸收。吃對好油,才能補到健康! 彭醫師提醒,消費者除了挑選適合自己的Omega-3產品之外,同時也要特別注意產品是否有國際認可,且嚴格把關的檢驗報告,才能吃得安心又健康。註*: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 TRITION AND DIETETICS , January 2014 Volume 114 Number 

上班族再忙也能做!5段職場健康操

上班族再忙也能做!5段職場健康操#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員工是企業最珍貴的資產,員工的健康幸福,就是企業的競爭力!5月1日為國際勞工節,世界衛生組織呼籲重視身型對健康的危害,為導致疾病及死亡原因中可改變的主要危險因子之一,與飲食不當、運動不足等可改變的生活型態有關。超過8成職場員工蔬果量攝取不足、半數以上運動量不足依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工作人口健康促進現況電訪調查」發現,國內職場員工超過8成(83.0%)每日食用蔬果量未達國民健康署三蔬二果建議量,半數以上(53.4%)未達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成年人每週應至少有150分鐘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量,同時有近4成(39.2%)體重超標,其中包含24.7%過重與14.5%%肥胖。根據以上數據顯示,身體活動及健康飲食是職場亟需解決的健康問題。職場健康操搭配我的餐盤觀念 輕鬆擁有健康為了鼓勵員工在工作時也能增加身體活動,國民健康署107年發展「職場健康操」,內容分爲有氧、肌力、高強度間歇坐姿運動、高強度間歇站姿運動及伸展等5段,針對久坐不動的上班族及空間不足的職場環境,員工可在椅子上做健康操,提升身體活動。另外,民眾要以更簡單的方式達到均衡飲食,可透過國民健康署「我的餐盤」圖像概念,透過6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上班族即使忙碌也可聰明吃、快樂動,擁有健康的體態。健康為幸福之始 企業員工揪團減重歡迎公司加入推動健康職場的行列,請洽詢地方政府衛生局或撥打國民健康署北、中、南三區「健康職場推動中心」服務專線(北區02-27361661轉6521;中區03-5751006轉14、15;南區06-22231360),將有專人提供健康職場相關諮詢或職場實地輔導等服務。

提升自我「健康識能」 醫病都受惠

提升自我「健康識能」 醫病都受惠#健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世界衛生組織在「健康促進辭典 (Health Promotion Glossary ) 」中定義:健康識能是一種認知和社會技巧,是個人為了促進和維持健康,進而在做健康相關決策時,所具備來獲取、理解、表達,及使用健康相關資訊的動機和能力。健康識能一般民眾自我照護的能力,取決於他健康識能的高低程度,因為健康識能不僅止於生病時替自己掛門診,更強調增進民眾對於「取得」和「有效使用醫療資訊」的能力,健康識能重視的是「賦能」的概念,具有高度健康識能的人,即能夠好好掌握自身的健康。健康識能攸關大家的健康狀態與生活品質,因此如果每個人能對自己的健康負責,對於健康的衛教常識盡可能了解,落實自主健康管理,這就是「健康識能」。健康識能包括對於健康相關訊息或醫療服務資源的取得,文字、圖像、影片等都算,而且必須要能理解內容,雖然現代資訊爆炸,但正確與否,一般人無從判斷,最保險的正確健康識能的來源,當屬醫療院所與衛生單位了。美國研究顯示,假如病人「健康識能」能有效提升,可以撙節的醫療支出約一成左右,在臨床照護上,健康識能被認為是與醫病溝通、慢性疾病照護方面息息相關。所以提升了健康識能,無形中也激勵了醫護照護品質的升級。舉例來說:健康識能不好的阿嬤……給她的藥物就不能太複雜,譬如她來看診,一次開三種檢查,哪一天要來做超音波、哪一天要來做斷層掃描、哪一天要空腹抽血,她可能沒一會兒就搞亂了,對她來說已經太複雜了。再比方藥物的不同使用方式,有吸入式用藥、三餐飯前或飯後服用、或早晚服用、或外用藥膏一天擦幾次……太複雜了,老人家記不得,乾脆想到就用,或者就不用了。類似這樣對健康識能沒概念的民眾,在溝通上可能就要花多一點時間,或是盡量用圖示,比方早晚服用的在藥袋畫上太陽和月亮,就是要想辦法去化繁為簡。世界衛生組織(WHO)調查,民眾的健康識能普遍不足,尤以青少年、老人家、低學歷者最嚴重。通常健康識能較低,健康狀況較差,獲得低價值醫療機會也較高,像是過度到急診室就醫,或是接受不必要的檢查與手術,甚至會導致死亡率上升。臺北市聯醫是鑑定合格的「健康促進醫院」,近幾年努力建立溝通文化,包括內外的溝通,提醒醫護人員,用淺顯易懂的白話文,取代醫學專有名詞。例如,「中風」可轉換成「腦部血管堵塞」;「糖尿病」則可用「血糖控制不好」來替代。不識字的老阿公……因為不識字,從清潔打掃工作做到做不動退下來的陳阿公,有年紀後飽受骨刺之苦,因為一直單身獨居,儘管腰痠背痛,阿公都勉強自己,從租來的五樓加蓋處一步步緩緩「挪」下樓、「挪」出門,去大同健康中心復健,或久久去次診所或到藥房買止痛藥。藥多了,阿公不識字,弄不清楚每袋藥正確的服藥時間,擔心自己會重複多吃藥吃到「變憨人」,要嘛就得過且過不吃,要嘛忍到很不舒服才吃,可是要吃的時候,又搞不清楚這袋藥該怎麼吃?在個管師安排居家醫療介入後,不但解決了阿公看診的不方便,藥師貼心的幫阿公在每包藥袋上畫上代表白天的太陽、代表晚上的月亮;畫碗滿滿的米飯代表還沒吃飯的飯前,畫個空碗代表已經吃完飯的飯後,用圖像強化辨識用藥的時間,阿公因此就能安心、正確的服藥了。健康識能平常在社區的衛教,多半是些健康講座的舉辦,那不是促進民眾健康識能的全部,市聯醫團隊希望包含醫院的藥袋或是各種流程、甚至是醫病溝通上,多花一點時間去跟這樣的老年病人溝通,讓他們面對醫療或到安養機構,比較能做選擇,這些醫療團隊也是有責任的。在民眾健康還可以的時候,日本或是國外會希望健康識能由社區自己去營造,或是去動員起來,有個專有名詞「賦能」(Empowerment),意思是讓社區民眾能夠主動參與。因為社區經營要一段時間,蘭州國宅最早的據點成立至今不到兩年,要怎麼樣讓民眾能夠信任,慢慢有些志工願意進來幫忙落實長照的查訪等,都需要一些時間,可是很多藏在社區角落失能或貧困無依長者,已經奄奄一息了,我們能做的,便是先去找到他們、照顧他們。但當下最大的困境,是人手嚴重不足!複雜需求的病人譬如有位老人,是醫療端多重疾病、需要多重藥物,照護端又有很多需求要搭配,當這兩項需求交纏在一起,就是一個複雜需求。這些病人的狀況,可能就需從醫院端去做長照處理,醫療團隊應該是聚焦在這一塊,因為這是一般非醫療團隊做不起來,這不是叫一般長照機構的照服員就可做得到、做得好的;相較之下,一般的健康促進宣導,就不是目前醫院最核心、急於去關注的。健康促進就醫療資源配置上,或是說健康促進到底有沒有效,其實還有很多爭議,每個人的生活型態不同,是不是我們介入,他就一定會聽、會去落實,真的很難講。醫學很強調實證,人生命周期的自然衰退,不是醫界有辦法透過健康促進能扭轉的。團隊在社區辦活動,能夠出來參加的民眾,本來就是健康識能不錯的,或是有錢有閒懂健康重要的人;不能出來的就不能出來,所以醫療單位會希望,把核心放在最需要的族群。事實上關於健康促進,民間已有不少的基金會或社團在做,他們收費低廉,卻也對政府兼顧不到的地方,不無小補。對失能老人最好的照護──維持行動力曾到過安養中心的人,都感嘆老了一定不要住在安養中心,因為在那裡看到的是沒有尊嚴的照護。很多安養中心,為防止意外發生,把長者的手腳用布條綑綁,讓人覺得鼻酸。其實,他們可以得到更好的照護,只要大家願意改變。堅叔強調:「要活就要動,對失能老人也一樣,他們也需要活動。」綑綁只會讓他們肌力喪失,最後連動都不能動。根據研究報告:老年人兩周不動,肌肉會下降四分之一。肌肉一旦萎縮,身體功能開始退化,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日本從1992年開始推動「零尿布、零臥床、零約束及復健運動」的老人照護概念,讓長者藉由活動表現,找回自我價值,而非在安養中心過著等吃、等睡、等死的「三等」生活。很多失能長者還有行動能力,可自己走到廁所大、小便,家屬卻擔心長輩下床走路會跌倒,而替他包尿布,久而久之,老人就退化成完全無法下床走動。國外有越來越多研究發現,約束非但不能預防跌倒,更可能導致跌倒。約束式的照護模式會讓老人生氣、沮喪、失去自尊。「零約束」的照護模式,已是世界潮流,世界衛生組織也將身體約束視為虐待老人。幾年前,雲林縣的同仁仁愛之家,引進日本「零約束、零臥床、零尿布」的照顧理念,真的讓長輩有機會重新站起來。「改變」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照護員的觀念要變,家屬也要變,這樣才能改變目前綑綁的照護方式。面對高齡社會,要讓失能老人活得有尊嚴,未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亦將朝此照護理念,提供友善的環境,讓長者得到更好的照護品質。(本文摘自/希望你用不到, 但一定要知道的 長照/大塊文化出版)

有益身「心」!3種健康早餐組合

有益身「心」!3種健康早餐組合#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早餐是一天開始的活力來源,應該吃得豐盛均衡。理想的早餐內容要有五穀根莖類+蛋白質,最好還能加上蔬菜及水果,並將對心臟有益的食物加入早餐菜單裡。別忘了,早晨起床先喝一杯水,一則補充睡眠中自然出汗所減少的水份;並且有利內臟甦醒。空腹喝下去的水,馬上被小腸吸收,五分鐘就能進入血液,讓血液流通更順暢。也有助於通便,減少用力解便引起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早餐組合1)燕麥片+低脂牛奶+堅果+香蕉燕麥是被醫學專家推薦對心臟有益的食物,而堅果裡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能改善血壓與膽固醇。香蕉是含鉀高的水果,有助加速鈉排出體外,維持心跳及血壓穩定,預防高血壓及中風。早餐組合2)鮭魚飯糰+無糖豆漿+蔬果沙拉如果沒時間自己打理早餐,在便利商店也有不錯的選擇。挑鮭魚飯糰而不要選肉鬆飯糰,避開多餘的鹽分及添加物,而鮭魚富含Omega-3脂肪酸,對心血管有益。黃豆製品,如豆漿、豆腐是優質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黃豆裡含有纖維及植物固醇,有助穩定血糖,降低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及壞的膽固醇(LDL)。早餐組合3)全麥三明治+無糖低脂優酪乳+番茄全麥麵包比白麵包不但營養完整,而且纖維的含量較高,不易使血糖波動,有助於排便,也容易產生飽足感。小番茄、橘子等容易攜帶的水果可到辦公室食用,補充維生素及各種抗氧化劑,保護心臟。(本文摘自/護心:中西醫聯手顧心臟/天下雜誌出版)

吃素必知!4項素食NG陷阱害健康

吃素必知!4項素食NG陷阱害健康#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有的人剛開始吃素,會覺得容易肚子餓,這是因為肉類食物消化不易,流在胃腸道的時間長,讓人感覺較有飽足感,從葷食改為素食,可能需要一點時間調整,讓胃腸道慢慢習慣,容易肚子餓的情況就會有所改善。盡量以粗糙、纖維質高的五穀雜糧為主素食要能均衡飲食,如果只是不吃肉類,但是精緻的食物食用太多,也會使血糖上升太快,容易產生肌餓感,因此,每餐盡量以粗糙、纖維質高的五穀雜糧為主食,高纖食物可以延長腸道消化時間,增加飽足感。另外,可多食堅果類食物,因為這類食物富含優質油脂與纖維素,可使血糖較穩定,此外,要避免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以免血糖起伏過大。均衡飲食能為耐力、爆發力加分許多運動員、奪冠的奧運選手都是素食愛好者,均衡的飲食不但不會影響運動選手的表現,沒有因運動量大而產生體力不足的問題,反而能為運動員的耐力、爆發力加分。錯誤4項素食飲食習慣現代人健康概念、環保意識抬頭,除了因宗教信仰而吃素之外,素食人口已越來越多;但有些素食者還是脫離不了「三高」指數,此時應該檢視自己的飲食習慣,真的吃對素了嗎?還是掉入素食陷阱而不自知!以下是常見的錯誤素食飲食習慣:1) 用油過量/料理要避免使用高溫油與劣質油,才不會影響健康。有些素食料理為了美觀、口感,烹飪時常用高溫炸炒,用油量往往過高,烹調的溫度也過高,這會導致維生素等營養素流失,更會吃入過多的油脂。另外,油品的選擇也很重要,應該針對不同的烹飪方式,選擇不同的油,才能確保健康。2) 蛋白質攝取量過高/許多人擔心素食容易營養不夠,所以會補充許多營養素,卻導致攝取過多的蛋白質,豆類是素食主要的蛋白質來源,加上素食料理中常有大量的豆類再製品,若食用過量,蛋白質的攝取容易偏高,對素食者而言,蛋白質的來源最好能食用多樣化的豆類,營養才均衡。3) 素料用量過多/素料種類以豆類製品最多,再者是素肉製品(豆類再製品),以及蒟蒻製品。素食料理為了接引葷食者,會使用許多素料入菜,由以素食餐廳更常見,宴客時,幾乎道道以「象形素食」,也就是名字、形狀、味道都極像葷食的素料,蔬菜反而成為配角。這些素料要保存三到六個月,甚至一年,往往需要加物食品添加劑來延長保存期限與增加口感,另外,素料還有納含量偏高,以及摻入葷食等風險,為健康著想,最好慎選或盡量避免吃素料。4) 調味料過多/素食料理為了增加口感,常會添加許多調味料,其中也包含了添加物,尤其以糖類、油脂最常見,還有食用色素、甜精等,以豆漿為例,廠商為了豆漿的賣相,在製作過程中會加入消泡劑、雙氧水,長期食用有礙健康,選購時要看清標示,或選擇值得信待賴的店家。素食,最好選擇最自然的食物,吃出食物的原味,避免因重口味,而吃進了額外的添加劑、調味料,增加身體的負擔。掌握「吃食物不要吃食品」的飲食要素,就可以吃出健康!(本文摘自/素食50問/法鼓文化)

媽咪營養均衡 寶貝頭好壯壯

媽咪營養均衡 寶貝頭好壯壯#健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營養均衡的媽媽,乳汁中擁有完美比例的脂肪酸,能夠幫助寶寶的大腦和身體,快速、健康的成長發育,同時,母乳中的抗體,能夠提供寶寶避免感染和疾病的侵襲,這些優點,都是嬰兒食品與牛奶無法取代的。由此可知,母乳擁有十分重要的營養價值,除了非不得已的原因,媽媽應該至少親自哺乳寶寶持續6 個月,如果可以,最好能長達2 年的時間。不過,營養的母乳具備先決條件:媽媽必須充分攝取各項營養素,尤其是現代食物中所缺乏的營養素。早產兒是最需要母乳提供營養的一群,母乳能夠協助他們的免疫系統更為成熟。我認識許多早產兒的媽媽,由於自己無法分泌母乳,於是藉由為寶寶找奶媽,或是收購別人的母乳供寶寶食用,這樣做雖然會十分麻煩,但是嬰兒獲得的好處將更大。母乳除了可以提供長鏈Ω-3 脂肪酸或Ω-6 脂肪酸,幫助早產兒健康成長,也可以提供抗體,保護脆弱的寶寶。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介紹,這些對媽媽有益處的營養是如何轉化為養分供給寶寶使用;以及如果不能親自哺育,如何增加額外營養素在嬰兒食品之中。健康寶寶來自媽媽充足的營養對嬰兒來說,為了配合他們腦部的發育,讓嬰兒擁有強固細胞膜、防水的皮膚,同時能夠正常利用陽光合成的維生素D,都需要製造大量的脂肪,而脂肪中膽固醇的含量就佔據了30%,因此,這些嬰兒成長所需的膽固醇,光靠體內合成是完全不夠的。絕大多數的寶寶,無法在懷孕期間就將腦部發育完全,直到出生後,嬰兒腦部始終維持在發育狀態。由於胎兒頭部的大小會受到母親產道的限制,因此出生之後幾個月,嬰兒頭部還是會持續成長,嬰兒的腦部會消耗掉嬰兒60%以上的能量。(相對於成人的腦部,往往才需消耗20%的能量。)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幫助寶寶腦部發育一般靈長類在出生後,腦部重量會成長到出生前的2 倍,而人類嬰兒在出生後18 個月,腦部的重量多會達到出生前的4 倍大。幫助寶寶腦部成長所需的脂肪營養,除了膽固醇外,大量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也是其中之一。營養均衡的媽媽,可以從母乳中提供適當比例的DHA、ARA,以及其他的必需營養素,這些營養素正是大腦和其他組織的主要成份。(本文摘自/奇蹟好油:OMEGA-3臨床療癒實錄/博思智庫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