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慢性病友飲食注意6要點 健康過好年

慢性病友飲食注意6要點 健康過好年#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近來食安的問題層出不窮,造成民眾人心惶惶,挑選食材與年貨馬虎不得,掌握訣竅才能買得安全,並為全家人的健康把關。奇美醫學中心營養科劉彩如組長指出,需挑選有CAS優良農產品的食品,且外包裝標示完整清楚;散裝的食材要辨色聞味,忌購買白皙、顏色過度鮮艷的食材;盡量使用食物的原貌,不使用加工後的食材。慢性病友過年怎麼吃?劉彩如營養師表示,減重的民眾除了控制份量之外,也記得多多運動,以消耗攝取過多的熱量。而家中若有慢性病人,年節飲食也需注意以下6大事項:1.定時定量,切忌暴飲暴食;飲食應少油、鹽、糖,飲酒也要適量2.點心零食類控制份量,以控制體重3.高血壓病患不宜選擇醃製食物、高鹽份的食品或零食4.痛風病友則注意高油、高普林的食物淺嚐即可5.油炸、勾欠烹調方式會讓糖尿病友的血糖不易控制6.可多用蘿蔔、海帶、洋蔥提味,避免添加含鈉量高的調味料。農曆過年要到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終於可以暫時卸下一年的辛勞,悠閒休個年假,與親朋好友聚聚,其中當然免不了吃吃喝喝。但常吃得豐盛但卻動得少,短短幾天佳節,放縱吃喝無形中增加了身體的負擔,加重慢性病的危害。掌握以上的健康飲食原則,讓年節平安健康過!

腳掌不平全身歪斜 3分鐘測腳掌健康

腳掌不平全身歪斜 3分鐘測腳掌健康#健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檢討日常生活,確認過「臥床不起危險度」後,現在要請大家活動一下身體,檢測自己的「腳掌健康度」。檢測方式分成蹲姿檢測、腳跟平衡檢測、單腳腳跟抬高檢測這三個檢測法,請務必依序進行,譬如當檢測法完成後,再進入檢測法。當你無法完成蹲姿檢測,你的腳掌健康度即為零級;如果你能完成蹲姿檢測,卻無法完成腳跟平衡檢測的話,你的腳掌健康度則為一級;假使你能完成腳跟平衡檢測,卻無法完成單腳腳跟抬高檢測的話,你的腳掌健康度屬於二級;所有檢測法皆能完成的人,則是三級。這部分要確認大家的腳掌力(腳掌的柔軟度與肌力)。腳掌健康度為零級或一級的人,格外需要留意。當你的腳掌機能衰退,步行時恐怕會出現障礙。〈腳掌健康度檢測法1 〉蹲姿檢測〈腳掌健康度檢測法2 〉腳跟平衡檢測〈腳掌健康度檢測法3 〉單腳腳跟抬高檢測〈腳掌健康度檢測法〉結果分析零級或一級零級/無法完成「1 蹲姿檢測」一級/可以完成「1 蹲姿檢測」,但是無法完成「2腳跟平衡檢測」腳掌力已經衰退了。由於雙腳步幅小所以走路速度變慢,而且平衡感變差,以致於跌倒的風險升高,對於其他關節的負擔也會變得相當大。二級雖然可以完成「1 蹲姿檢測」和「2 腳跟平衡檢測」,卻無法完成「3 單腳腳跟抬高檢測」腳掌力開始衰退了。這種狀態如再持續下去,不僅跌倒風險會變大,走路速度還會變慢,帶給關節的負擔也將進一步變大。三級「1 蹲姿檢測」、「2 腳跟平衡檢測」和「3 單腳腳跟抬高檢測」全都完成了現在的腳掌力十分理想,但是腳掌力很容易因為一些原因便衰退,因此請隨時留意維持現狀並強化腳掌力。拇趾外翻與扁平足的步行問題「拇趾外翻」屬於足部變形的一種病變,另外「扁平足」以及「橫弓塌陷」等病症,也是屬於足部變形,接著來看看具體的案例。拇趾外翻是大拇趾前端部位彎向小趾(彎向身體外側),大拇趾根部關節突出的病症。同時也有小趾前端部位彎向大拇趾(彎向身體內側)的小趾內翻。扁平足的問題則是內側縱足塌陷,將腳離地時腳心也不會往內凹,腳掌接近平坦的狀態。另外,橫弓塌陷則是足弓下陷,足部前側寬度會變寬。這些病症都會影響腳掌機能,連帶衍生出各式各樣的步行問題。扁平足的人走路時無法吸收衝擊力,將引發膝蓋痛;拇趾外翻及橫弓塌陷的人不容易取得平衡,因此大多會走路不穩。基本上這些病症都會不斷惡化,就算現在沒什麼問題,日子一久,可能終將影響到步行。所以在步行還不成問題之前,請大家認真做腳掌運動,好好保養足部。(本文摘自/練腳掌是最好的復健!:三萬人親身實證,鍛鍊腳掌有助運動傷害回復、舒緩關節痛、擺脫足底筋膜炎/采實文化)

健康與不健康的宗教靈性 如何判斷?

健康與不健康的宗教靈性 如何判斷?#健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秀娟於近期經精神科醫生診斷患有輕鬱症,醫生建議她服藥並 同時接受心理諮商。秀娟是個投入的基督徒,每週固定參加教會的 聚會,也維持個人每天讀聖經和禱告的靈修生活。當她在教會中分 享自己患有輕鬱症時,牧者與教會成員紛紛提供幫助,為她禱告, 並且常勸導鼓勵她應當更信靠上帝,憂愁自然消失。秀娟過去一直 視教會的幫助和關懷為重要的支持來源,然而在此時刻卻造成她的困惑與壓力,她開始責備自己對上帝的信靠不足而導致憂鬱,也懷疑自己尋求心理諮商的舉動代表沒有全然信靠神會醫治,結果導致 她難以全然投入在諮商中接受幫助。此案例中,諮商師面對如何判斷健康與不健康的宗教/靈性的挑戰。秀娟的宗教/靈性投入顯然對她有益,她從讀聖經與禱告中獲得平靜與安慰,參與教會活動使她得以維持例常性的社交互動,繼續與他人有聯繫,建立親近的人際關係;然而教會在她罹患與治療憂鬱症上的影響不全然正面,教會成員的一些語言帶給她困擾,使她陷入在懷疑自己的信仰有問題,懷疑去就醫及尋求專業幫助與對上帝的信心相違背,反而帶給她更大的憂慮、自責、壓力,也削 弱她求助於專業資源的動機。諮商師處理此案例時,如果為了尊重案主的宗教/靈性,選擇忽略宗教/靈性因素在案主目前的困擾當中所扮演的角色,而沒有任何反應與處理,將會有危案主福祉。相對的,諮商師也可能基於案主難以完全投入諮商,憂鬱情況沒有好轉,而斷定她的宗教/靈性帶來不良影響,進而去引導案主認為教會對於信靠上帝的教導並不健康,從而對案主的信仰與教會關係帶來了負面影響,導致案主減少投入教會與信仰生活。諮商師若這樣做,則是忽略了宗教/靈 性對案主的重要支持功能,也可能導致案主因為教會與諮商師兩方的教導或引導不一致,使內在衝突感更為加深,如此一來也同樣危及案主福祉。根據維持專業身分與治療架構的倫理原則,諮商師不應扮演宗教師角色,也要避免告訴案主什麼才是較好的宗教/靈性實踐,但是諮商師可以作出評估與告知案主,她的宗教/靈性與實踐行為對她心理層面的影響。對於秀娟,宗教/靈性在此時刻,同時對她有正面和負面的影響,諮商師可以協助她看見這樣的情況,並與她討論如何加強宗教/靈性的正面影響,而減少或轉化負面的影響。〈諮商中處理宗教/靈性議題之初步指導原則〉第 11 條指 出:「當諮商師處理案主的宗教/靈性議題,認為出現失功能或不健康的狀況時,諮商師應保持合作與尊重的態度。對於這樣的個案,較合適的治療目標,是引導案主在信仰上採取更適應與合適的 方式去面對,而不是去貶低案主的信仰。」(Hathaway, 2011, p.72-73,I-11)。基於此項原則,諮商師對秀娟的宗教/靈性實踐帶給她的負面影響,可以協助她採取更適應的與更合宜的方式去面對,例如鼓勵她與教會領袖討論該項教導的認識和如何應用在她的處境;諮商師也可以與教會領袖合作,在向案主說明與獲取知後同意之後,聯絡教會牧者,了解他們認為秀娟的相關信仰觀點與應用是否正確,並尋求與教會牧者、教會小組成員等,共同合作協助案主。筆者曾見過有些諮商師在認為案主的宗教/靈性屬於不健康時,會勸導案主離開自己的宗教,而轉向諮商師自身的宗教信仰;或透過揭露自身的靈性經驗,嘗試影響案主改變信仰。這樣的做法明顯的脫離了專業角色與治療架構,也有違反尊重與不強加個人宗教/靈性價值給案主之虞。(本文摘自/融入宗教與靈性的心理諮商/心靈工坊 )

掌握居家安全123 守護長者的健康

掌握居家安全123 守護長者的健康#健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全國107年死因統計,跌倒(落)高居65歲以上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二位(每十萬人25.7人)。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65歲以上老人自述過去一年曾跌倒佔15.5%;而長者跌倒地點在室內以臥室居冠,其次為客廳,第三名為浴室;室外跌倒地點則為街道或路上居冠,其次為公園或運動場。由於老化造成肌力與體力衰退,增加跌倒的風險,透過提升居家安全認知、改善居家環境、規律運動及使用輔具等多方面把關,有助於預防長者跌倒。臺北市內湖區健康服務中心袁旅芳主任表示,為促進長者健康,提升居家安全認知、預防跌倒,針對衰弱前期及跌倒高風險族群,開設「居家安全很簡單-掌握123」課程,透過超慢跑、彈力帶及深蹲等多元運動方式提升肌力耐力,長者經過10週課程進行功能性體適能檢測,在30秒坐站(下肢肌力)、椅子坐立繞物(敏捷能力)、2分鐘抬膝(心肺耐力)、握力(上肢肌力)皆有顯著進步。課程同步導入居家環境檢測、輔具的運用,提升居家安全知能,更為長者設計「居家安全練習日誌」及建置行動學習line群組,分享居家環境改造成果,落實於日常生活。職能治療所施昱廷職能治療師表示,課程設計以居家安全、防跌為主軸,搭配123口訣,希望長輩能做到「每1天做2個居家檢查和3個運動」;也就是運用「居家環境檢核表」每天選擇兩處居家環境進行檢核,包括地板、燈光、樓梯、浴室、廚房、客廳、臥房等,透過自我檢視家中環境,營造生活環境安全來防跌保安。只要每天花10分鐘做3項肌力運動,包括深蹲、抬腿、踢腿、墊腳、翹腳趾、深蹲轉體、跨步、側身伸展、軀體扭轉等,提升柔軟度、平衡感與肌力,改善長輩步行能力,便能減少跌倒之發生。袁旅芳主任呼籲大家,安全是活躍老化的基石,而生活環境的安全在健康議題中往往是被忽視的,防跌要從生活小細節做起,養成環境檢測、輔具應用及肌耐力訓練的優質習慣,強化長輩居家安全及生活安全的觀念,身體力行動起來,推動長期而持續的進步。

以零食當獎勵!影響孩子健康降學習力

以零食當獎勵!影響孩子健康降學習力#健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家長與老師會以提供含糖飲料、零食、糖果、巧克力或餅乾等高油糖鹽食品等不夠健康食物,給孩子當成是獎勵或者是解決孩子情緒的手段。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表示,許多師長誤以為不夠健康食品的壞處只有增加蛀牙、發胖的機率,但其實還易造成長不高、增加過動、提升未來罹患慢性病之風險、甚至容易成癮,此外還會影響孩子學習力及行為動機!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說明,荷蘭2009年一項針對父母餵養方式的研究指出,父母以食物當作給孩子的獎勵、或以食物解決孩子哭鬧行為,都會顯著增加孩子零食攝取量。建議師長,別將提供不夠健康食品當作獎勵孩子的方法,易讓孩子覺得「這些食物沒這麼不健康吧」外,還可能減弱孩子對行為主動性。董氏基金會之前調查亦發現,當孩子家中有習慣放含糖飲料時,飲料攝取量為家中沒放的2倍,而當同時有含糖飲料和白開水可以選擇時,僅兩成孩子會選擇白開水。許惠玉提醒師長,應減少環境中出現不夠健康食物的機率,當孩子看不到自然就不會想吃(喝),即使想吃也會因不能馬上吃到、可獲時間被延遲,自然就會減少攝取。許惠玉分享,2016年《Medicine》期刊韓國首爾大學附設醫院一項研究指出,孩子飲食越好,學習力越佳。該研究分析359,264名12-18歲兒童與青少年飲食與學業表現,結果發現:有規律吃早餐、攝取水果、蔬菜、乳品者,有顯著高學業表現;反之,攝取糖飲、泡麵、速食頻率則與學習表現呈負相關。四不宣言:不提供、不獎勵、不販售、不出現不夠健康食品學校是除家庭外,培養孩子生活能力包括食育最重要的場域,因此董氏基金會邀請學校連署「健康校園四不宣言」,以宣誓表達校園不提供、不獎勵、不販售、不出現不夠健康食品的決心: 本校規範食品業者、師長、行政人員和家長委員不能在校園內以獎勵、贈送或慰勞、販賣的方式提供含糖飲料、零食、糖果、巧克力或餅乾等高油糖鹽食品(以下簡稱為「不夠健康食物」)給學生。 本校校園內合作社、販賣機不能販賣「不夠健康食物」。 禁止學校周邊食品業者外送「不夠健康食物」到校園內供學生攝食。

活的越老要越健康 8招讓老人多運動

活的越老要越健康 8招讓老人多運動#健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科技醫療發達、健康意識抬頭,人類的平均壽命一直在延長,但很難改變的是,人從60歲開始,每年退化速度大約是36%。而退化的現象包含:身體行動變緩慢、容易跌倒受傷、心臟血管疾病上身、惡性腫瘤、糖尿病…等等往身上來。若自身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延緩老化或病痛上身,對自己、對家人好處多。該怎麼開始?World Gym提到,最重要的是「建立觀念」,自然會朝正確的方式進行。哈佛大學研究說:「運動一小時,延長生命一小時,維持適合自己的運動量,減緩老化速度可以達到50%。」,就算已經是高齡,現在開始運動都不晚,給自己、給家人一起體驗健康又自由的人生旅程。8個建立老人運動觀念的秘訣1.先進行健康檢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隨著年齡的增長,進行定期健康檢查是一個好主意。檢查血壓、膽固醇和心臟健康,還可以測量腰圍。了解自己的身體組成狀況,更容易找出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有效率又快速看到運動成效。2.戒除酒精有些人因為壯年時經常交際應酬,免不了喝酒助興,但隨著年紀增長,酒精會以不同的方式影響身體健康,飲酒過量容易讓身體怠惰懶散;而減少飲酒量意味著減少罹患癌症、心臟病或肝硬化…等風險,甚至可以因此而減輕體重,精神變好也更有自信。3.從最簡單的運動開始不知從何開始運動,就從最輕度的運動、活動,啟動身體。例如:在家裡附近散步、修剪家裡的花草、走路去購物、在家多爬2趟樓梯。4.不要給自己時間壓力建議老人運動的時間可以每天至少有30分鐘,而且從最輕度的運動開始,如果30分鐘太長,不妨嘗試短時間、但多次的運動,如一次10分鐘,每日三回的活動也等同於一日30分鐘。5.減少「臥躺」的時間走到人生盡頭,其實最怕的就是躺在病床上、眼睛闔不上,身上可能還插著一堆管子;為了避免臥床帶來的長期照護壓力,「延後自己失能」的發生時間,絕對是首要任務,要不斷提醒自己,有空就多活動、多走動,能站就不要坐、能坐就不要躺。6.保持社交朋友會影響你的生活型態,不管在哪個年紀都一樣。子女們已經有自己的生活圈,你更需要和自己的朋友建立生活圈。和朋友一起出遊、散步、上健身房,會讓你不知不覺增加活動量,還能心情愉快。7.有疑問就找專家老人常見的阻礙像「我的腿沒力,沒辦法做腿的運動。」、「我的手曾受過傷,不知道該進行哪些運動,才不會舊疾復發。」,現在資訊發達,許多知識和別人的經驗都能在網路上查詢,但與其花時間尋找答案,不如直接將問題和需求交給專家,醫生、復健師、健身教練都是不錯的對象,讓他們了解你而訂定出合適的運動菜單。8.不要忘記營養良好營養對於健康地衰老和生活質量,扮演關鍵角色。舉例來說:病人做化療的時候,藥物副作用會讓人食慾不振,身體沒有攝取足夠的養分,會導致衰老極快,也使身體無力,進而影響活動意願;而當化療結束、副作用減緩,病人開始正常進食,臉上的氣色大幅好轉,情緒變好後,也有意願多活動。 培養老人運動習慣,已經不再是單純鼓勵就會進行,必須從生活習慣切入,同時也要搭配飲食控制才有效,而且不僅有銀髮族,全齡層都要記得這個概念,唯有養成健康習慣,才能有效增肌、延緩老化,達到健康好體態。

萬聖節應景南瓜 好吃助健康又防癌

萬聖節應景南瓜 好吃助健康又防癌#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萬聖節將至,除了舉辦要糖活動,最不可少的應景物品就是南瓜,不過南瓜除了拿來裝飾、造型之外,更有相當豐富的營養素,可以幫助健康、預防疾病。南瓜的黃色果肉來自於β胡蘿蔔素的顏色,由此可知南瓜富含胡蘿蔔素,再加上具有高度抗氧化力的維他命C與E,可說是最強組合。南瓜內有維生素A、不飽和脂肪酸、鐵質,可提高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有效預防呼吸道疾病和抗老化。南瓜營養價值高 高纖高鉀南瓜屬根莖澱粉類食物,但不同於地瓜、馬鈴薯、山藥是在土底下生長,而是躺在土地上長大的。根據《本草綱目》《滇南本草》記載,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消炎止痛、化痰排膿、治咳止喘、解毒殺蟲的功能,也可生肝氣、益肝血,並有利尿、美容等作用。南瓜籽含鋅量高 可保護攝護腺南瓜種籽也是多不飽和脂肪酸和礦物質鈉、鉀、鈣、鎂、鋅、鐵、磷、鈣,維生素A、E、β-胡蘿蔔素、菸鹼酸、葉酸等的良好來源。維生素E對於預防攝護腺癌具有公認的保健作用。建議可以在家DIY烘烤南瓜子,只要在烤箱內先墊上一層鋁箔紙,預熱150度,再將吃完南瓜後剩下的南瓜子放入烤箱,加上適量鹽、胡椒等喜愛的調味料,烘烤45分鐘,就可以直接食用了。南瓜連皮帶籽吃 排毒瘦身又防癌南瓜屬於存放越久、甜度和風味都越好的瓜果,所以剛買回家的南瓜建議可以存放2~3周,味道更好!美味的南瓜要帶有枯黃乾燥的果蒂,且瓜皮有層均勻的果粉、紋理清楚。若指甲輕壓表皮有留下痕跡,則代表南瓜尚未熟透,果肉不甜,建議要再存放一下。加熱不會流失維生素B3,β胡蘿蔔素與維他命E屬於脂溶性營養素,將南瓜油炸或嫩煎有助於提高吸收率,做成焗烤、可樂餅或濃湯也很適合。此外,南瓜蒸過後吃起來更甜,可將蒸南瓜泡在醬油湯汁醃漬,或做成南瓜沙拉。

李開復:生病才知最不能失去的是健康

李開復:生病才知最不能失去的是健康#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60歲蔡董在外人看來總是氣宇軒昂、神采奕奕,甚至自己也自覺精神狀態極佳,元氣十足,但蔡董的抗壓荷爾蒙(DHEA-S)僅301 ng/ml,與標準的1303-3557 ng/ml有極大落差,其抗壓力竟衰退宛如90歲男性,外在的意氣風發,其實都是用意志力在強ㄍㄧㄥ。59歲陳總原本人際關係活躍,熱愛社交,但近幾年常感覺疲倦無力,變得不太愛外出。一次年度例行性的全身健康檢查發現,男性荷爾蒙-睪固酮的數值竟跌落至2.84 ng/ml,臨床上若小於3ng/ml即達到男性更年期數據標準。常吃水果乾的42歲王先生,氧化壓力指數花生四烯酸過氧化物(F2-IsoPs)都異常偏高,甚至高於正常10倍,顯示身體高度受自由基攻擊!導致身體慢性發炎不自知。亞健康前三名:頭暈、倦怠、過敏從台灣主計處公布數據即可發現,極端高薪者(月薪達百萬者)在台僅千餘人,這群企業人士擔任著台灣社會整體經濟命脈的重要角色。但在面對企業經營這個巨大的課題下,長期各種外來環境與內在精神的雙重壓力,都可能為企業人士帶來許多暗藏的健康風險。知名企業家李開復曾說:「生病了才知道,最不能失去的是健康。」許多企業人士們長期拼搏事業的同時,卻也忽視自身健康,最終可能導致健康透支,進而亦可能影響企業經營。WHO曾指出 全球有高達75%為亞健康族群聯欣診所院長林美秀醫師表示,接受年度健康資產管理療程服務的客戶,大多為51-70歲的企業人士,因此時正好是這些企業人士們事業正蓬勃發展、立於巔峰之際,但在健康上卻是明顯下坡之時,更需有專業醫護團隊,協助企業人士們做好個人化的健康管理評估與照護。然而,腸息肉、脂肪肝、體重過重、胃食道逆流、心血管慢性疾病等是企業人士們最常見器官上的健康問題,但企業人士們也深受亞健康症狀困擾。世界衛生組織(WHO)曾指出,全球有高達75%為亞健康族群,也就是健康檢查結果沒有太大異常,但日常生活中卻感到身體不適。抗壓荷爾蒙與情緒、決策等能力有關林美秀院長補充,頭暈、頭痛是企業人士們亞健康症狀困擾第一名,佔比超過三成,其次是倦怠、記憶力變差、第三則為過敏。分析企業人士加入年度健康管理療程,欲健康保養的三大目標分別是:維持好的「抗壓力」、「體力」、「管理力」,此健康三力與企業經營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林美秀院長特別強調,體內抗壓荷爾蒙是否平衡,與企業人士們的身心抗壓能力、情緒穩定、果斷的決策判斷能力等均有關聯。而各器官的健康狀況、乃至於性荷爾蒙的衰退、飲食營養失調、運動不足或過多、睡眠障礙、免疫發炎等種種因素,都影響企業人士的體力衰退。因此,聯欣診所除了長期關注健檢報告變化,也相當重視抗壓荷爾蒙(DHEA-S)及自由基 (丙二醛MDA)兩大亞健康指標。林美秀院長也提醒民眾,定期健檢就是良好的第一步,並以此為基礎並在自身源起點上瞭解飲食、生活型態與數據的連動,再經由專業醫師的建議,加以調整並具體落實在生活中的每一天,才能真正預防疾病的發生,達到預防醫學真正的意涵。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