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

精卵排斥!夫妻互相生不出卻各自在外「有了」

精卵排斥!夫妻互相生不出卻各自在外「有了」#懷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罕見!竹科一對夫妻,結婚三年遲遲沒有懷孕,歷經多次人工受孕也都失敗,夫妻二人都懷疑自己不能生育。不料丈夫到大陸出差,卻與小三生下一名兒子。丈夫有小三又順利懷孕,讓妻子情緒低落,前往酒吧買醉發生一夜情,事後居然懷孕,夫妻二人這才發現兩人都有生育能力,但雙方的感情已回不去,法官尊重兩造的意願,裁定離婚獲准。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林正凱說,臨床上精卵互相排斥的情況,機率小於2%,非常罕見,且發生排斥的原因迄今仍不明。所謂的抗精蟲抗體,是指夫妻任何一方把精蟲當做外來物,引起身體抗體反應,產生對抗精蟲的抗體。抗精蟲抗體如出現在生殖道如子宮頸,及精蟲頭、尾上和精液,常常變成不孕症。 抗精蟲抗體藉著抗原和抗體複合體的形成,如果結合於精子的尾部,則會降低精蟲活動力,如果結合於精子頭部,則無法穿透卵子。林正凱說,但能透過「單一精蟲顯微注射術」,將篩選過最健康的精蟲,透過細微管子刺穿卵而結合,事後受精卵再植回子宮,完成著床懷孕。其實9成的不孕症都是可以查出原因的,但實際上僅有約一半的夫妻願意共同面對問題,呼籲早些檢查並面對,婚姻悲劇可以挽救。

日本德國麻疹病例攀升 較去年增13倍

日本德國麻疹病例攀升 較去年增13倍#懷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日本2013年初德國麻疹病例數迅速攀升,已為近四年來同期最高。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呼籲,1歲以下嬰兒及不具德國麻疹抗體之孕婦應避免前往德國麻疹流行地區;未完成接種MMR疫苗之1-6歲學齡前幼兒,以及年齡介於20至50歲、但共同生活或工作活動場所會接觸孕婦及尚未接種MMR疫苗之嬰幼兒者,應於出發前2-4週先至國內12家國際預防接種合約醫院「旅遊醫學門診」,接受醫師專業評估接種需求,做好自我保護。日本今年德國麻疹病例數自第2週迅速上升,截至1月30日已報告254例德國麻疹感染病例,為去年同期的13倍,超過近四年來同期平均人數224例。今年感染病例男性高於女性,以20-40歲族群居多,多數為未接種疫苗或接種史不明;每百萬人口報告數以東京都最高。德國麻疹病毒是經由飛沫或與病人直接接觸而傳染,發疹前1週至發疹後至少4天具傳染力,約25%-50%感染者並無明顯的發疹症狀,僅有類似感冒症狀,但部分成年女性感染者會出現關節痛的情況;孕婦若在妊娠首3個月,約懷孕12週前感染德國麻疹,胎兒有高達90%的機會受到感染,並且有25%以上的機會發生CRS,導致如先天性耳聾、青光眼、白內障、小腦症、智能不足及先天性心臟病等缺陷,嚴重者可能死亡。德國麻疹可透過接種MMR疫苗有效預防,近98%-99%的易感性宿主可經由預防接種產生明顯的抗體反應。疾管局提醒,旅遊期間或返國後如有發燒、疲倦、鼻咽炎、耳後淋巴結明顯腫大,並伴隨全身性不規則丘疹等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相關旅遊史以及接觸史。

她3年流產2次 中西醫「翻土」助成功受孕

她3年流產2次 中西醫「翻土」助成功受孕#懷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家住桃園的37歲陳小姐,3年前流產2次至今不孕,接受試管嬰兒治療2次也沒成功懷孕。每次月經來時下行不暢,要去蹲馬桶經血才稍微下來,但是血量很少夾有血塊,伴隨出現下腹疼痛、腰痠膝無力、乳房脹痛及情緒不佳等症狀。經婦產科醫師診斷為多次性流產造成子宮內膜沾黏,受孕困難;到中醫治療診斷為氣血不調、子宮環境不良所致。後來經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李世明醫師及台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黃貴松醫師採中西醫聯合「翻土」療法治療後,陳小姐目前已懷孕7個月,狀況穩定。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李世明醫師表示,影響不孕症婦女成功受孕的主要因素包括胚胎品質及子宮內膜環境,目前的醫學技術,針對胚胎品質可以採用染色體鑑定取到品質好的胚胎,但子宮內膜環境的好壞,卻是胚胎順利著床的關鍵因素。過去子宮內膜環境因受到沾黏、免疫排斥、發炎等因素影響,造成胚胎著床不易,提高流產機率。李世明指出,目前婦產科做法就像在田地裡「翻土」的概念,在婦女月經來前7到10天,用內視鏡或吸管在子宮內膜做切片及刮騷,改善原本子宮內膜環境,重新刺激內膜生長因子細胞釋放,使內膜重新生長及進行修補,促進子宮內膜新陳代謝。臨床發現這樣可以讓植入的胚胎著床成功率提高一倍!台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黃貴松醫師表示,其實中醫對不孕症的治療也有「翻土」的思維,中醫的「翻土」動作是在月經期進行的,趁著月經來時,用中藥將子宮內的經血、瘀塊、內膜組織等清理乾淨,讓此次月經週期按時結束,促進新的週期開始,子宮內膜也獲得良好的新陳代謝,這樣的方法也提高了自然懷孕的機率! 李世明提醒,女性朋友應要有早孕的觀念,因為超過35歲以後,子宮及卵巢功能逐漸老化,容易影響受孕。另外要特別注意安全性行為,避免骨盆腔遭到感染而出現不孕後遺症。此外,女性朋友也應特別注意別接受多次人工流產手術,才能避免子宮內膜沾黏造成不孕。(圖/台北中山醫院提供)

凍卵能解決晚婚懷孕問題? 早點生育「孕氣」好

凍卵能解決晚婚懷孕問題? 早點生育「孕氣」好#懷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近期,醫療科技不斷進步,因此預期會晚婚的女性,可能會選擇先把年輕時的卵子凍起來保存,又加上凍卵技術,也被女星採用,使得許多女性慕名的也想要一起凍卵,好替未來生個健康寶寶。但是,凍卵真的適合每一個女性嗎?對此,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黎惠波醫師表示,凍卵並不是適合每一位女性,還是早點結婚早點生育,才是能生出健康寶寶的好辦法。黎惠波指出,冷凍卵子是這二年才掀起的新話題,隨著台灣女性晚婚晚孕趨勢及生殖醫療技術成熟等因素,過去每個月差不多才2、3個患者會詢問有關冷凍卵子的問題,但最近半年來,單單他自己的門診裡,幾乎每個月都超過20位患者詢問,而且年齡層從20歲到50歲都有,讓他感到很不可思議。其中,有部分女性因罹患癌症等疾病需要化療或切除卵巢而尋求冷凍卵子,提供未來可以生育的選擇;而其餘大部分都是身體健康的熟女,因為年紀大及擔心晚婚因素而尋求將卵子先冷凍,等將來結婚再將卵子解凍受孕。黎惠波醫師表示,女性超過35歲後,卵巢就開始老化且懷孕率降低,因此造就社會出現冷凍卵子熱潮。但冷凍卵子並非適合每位女性,雖然台灣冷凍卵子技術已相當成熟,解凍後存活率超過8成。但是,凍卵真的能夠解決晚婚懷孕的問題嗎?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統計,35歲以下婦女即使以新鮮卵子進行人工生殖技術(試管嬰兒)懷孕率為43%,35~37歲的婦女懷孕率為37%,38~40歲的受孕率則降為26%,若41~42歲則更下降到14%。黎惠波說,由於冷凍過的卵子解凍後並無法全數存活,且解凍後的懷孕率與當初冰存時年齡有關聯,因此建議35歲以下女性朋友還是儘早結婚生子較好。另外歐洲部分國家也規定年齡超過45歲以上婦女不適合進行冷凍卵子,所以有需要冷凍卵子也建議別拖太晚。因此,他呼籲,女性還是要把握35歲前的生育黃金期,冷凍卵子雖然可以幫晚婚女性提供一個保存生育能力的新選擇,但並非每個女性朋友都適合,畢竟冷凍卵子絕對不是最自然的方法,而且花錢又受苦,最好能早點結婚、早點生育,這樣比較自然。(圖片來源:由中山醫院提供)

卵巢過度刺激 孕婦腹部抽水上萬毫升

卵巢過度刺激 孕婦腹部抽水上萬毫升#懷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一般推測與體內某些賀爾蒙,如黃體激素、高雌激素、高人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等有關。這些賀爾蒙可能刺激卵巢,進而促進黃體的血管生成及微血管的通透性增加,造成血管內液體及某些成分,像是白蛋白、電解質滲出血管外,流向胸腹腔及淋巴循環聚積,因而導致血液濃縮、血流動力減緩及腹水或胸腔積水等一系列症狀出現。一名31歲蔣小姐,嫁入夫家之後一直不孕,曾經做過一次人工授精但並沒有成功,之後她們自己努力一年依然沒有消息,於是做試管嬰兒。醫生施打小劑量的排卵針,動情激素在腹部打破卵針;取卵19顆,有14顆授精;但後來發生早發型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醫生建議病人先冷凍胚胎,直到下個月再植入胚胎比較安全;但婦人堅持要當月懷孕,植入新鮮胚胎。 因此院方慎選了2顆優質的囊胚期胚胎植入子宮,告知如果懷孕,也可能會腹部積水。沒有想到在驗孕前5天就發生由懷孕胎兒胎盤分泌的HCG人類絨毛膜刺激素所引起的,晚發型卵巢過度刺激。總共進行了11次的抽腹水減壓;每次抽腹水都將近1200毫升,總共14400毫升,一般超過4000毫升就算過量。蔣小姐經由多次抽腹水減壓與施打白蛋白及點滴,終於在超音波看到2個胚胎,她進入緩解利尿期,肚子一下子消了下去;不孕症試管嬰兒中心醫師蔡鋒博表示, 這恐怕是他遇過抽腹水最多一次的病人,最嚴重的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應是雙胞胎引起的。蔡鋒博說,不孕症的婦女,不只在身體上需要配合各項治療,如打排卵針、取卵手術等,其心理更遭受沉重的壓力。所以當婦女面對有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時,其不止身體的不適,心理對懷孕與否的忐忑不安更需要家人及醫療團隊給予支持鼓勵。(圖片來源:蔡鋒博醫師提供)

不孕只是女方問題? 夫瞞疾病害女受屈

不孕只是女方問題? 夫瞞疾病害女受屈#懷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夫妻如果結婚多時,女方肚皮卻苦無動靜,傳統社會觀念,可能會把不孕怪在女方身上,但是,男方就沒有檢查的必要?對此,婦產科醫師蔡鋒博指出,日前有一對不孕夫妻,女方跑了兩家醫院檢查,都沒檢查出問題來,但是男方因自認沒問題而沒檢查,但經過他以及女方三催四請後,男方才願意受檢,結果,原因果然出現在男方身上!男方就沒有責任檢查?女方還曾因為不孕,而被婆婆誤解成不想生孩子。據蔡鋒博說,其實男方在當兵時期早就知道,他有精索靜脈曲張的疾病,導致每一CC的精液,竟只有三百萬隻左右,但他還是隱瞞病情,使得太太承受生子壓力許久,而在得知先生疾病後立即痛哭失聲。對此,蔡鋒博說,這對夫妻單一精蟲注射試管嬰兒懷了三胞胎,經減胎為龍鳳胎才解決他們的不孕之痛!

產後該怎麼瘦身?

產後該怎麼瘦身?#懷孕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龍年生子潮,產後許多媽咪身材嚴重走山,試了各種方法曲線依舊是鬆垮垮的。懷孕生子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媽媽在孕期中往往只關心如何補充懷孕所需的營養,如何產前檢查及產後如何照顧小寶寶,卻忘記照顧自己。中醫師徐慧中表示,想要恢復身材不外乎睡眠充足、均衡飲食、哺育母奶與充足的運動等四大重要關鍵。睡眠方面要睡對時間,要瘦身者需加速身體代謝,晚上十一點至凌晨三點最好能熟睡,十一至一點膽經循行,一至三點肝經循行,肝膽經主疏泄,無法好好休息會導致代謝降低,影響瘦身成效,不僅容易胖還容易老化。徐醫師指出,在均衡飲食上,使用補脾健胃的黨參、茯苓、山藥、紅棗、加味四神來燉煮鮮魚或雞肉等高蛋白食物為藥膳,補充生產後所消耗的氣血,抵制饑餓感又可增加奶水量。素食者可多吃芽菜類、各種菇類、五穀類輔以薑、胡椒、咖哩等溫熱食材藥膳,攝取足夠蛋白質。產後水分大量排出和腸胃失調極易引發便秘,所以瘦身前應先消除便秘,多喝美容瘦身茶飲加速身體代謝功能,或泡紅棗、老薑、黑豆或杜仲當水喝。產婦最好能哺育母奶,哺喂母乳的產婦每天能夠多消耗五百卡的熱量,是最好的瘦身方法之一。徐醫師表示,想要減重塑身,運動是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充足運動溫和的運動以微汗、微喘為原則,運動強度視媽媽的分娩方式、傷口的癒六至八週後,建議可作鍛鍊肌肉的運動,如有氧運動,訓練心肺功能、達到全身瘦身的效果,一週至少三天,每次約二十至三十分鐘。局部塑身運動。代謝較差者,也可利用針灸減重方式局部塑身,與有氧運動間隔做,循序漸進有計畫的進行減重。運動是消耗能量最佳的方式,使鬆弛的贅肉恢復成細緻有彈性的肌肉,提高基礎代謝率,調整內分泌系統,紓解壓力、保持心情的平穩。正常的生活作息,正確的飲食習慣及規率的運動保健也是維持青春的不二法門。(圖片:台南市立醫院提供)

孕婦罹流感怎麼辦? 醫:可安全用藥

孕婦罹流感怎麼辦? 醫:可安全用藥#懷孕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是感冒還是流感?需要做快篩嗎?需要吃克流感嗎?孕婦感染流感可以吃藥嗎?預防流感的好方法?」你心中也有這些疑問嗎?為提升民眾對流感正確認知並小心防範,疾病管制局特別邀請專業醫師來替民眾解答,提醒民眾注意自身健康,小心防範流感疫情高峰期。內科醫學會監事、國泰醫院副院長黃政華醫師指出,許多民眾誤認為流感只是「嚴重的感冒」,雖然流感與感冒都會出現咳嗽、流鼻水及喉嚨痛等症狀,但是流感引發併發症而造成死亡的機率高,故若出現持續數天發燒、頭痛、明顯肌肉酸痛還有疲倦感,就需警覺是流感,臨床上多見全家一起生病,應儘早就醫治療及休息。此外,並不是有症狀就必須做「快篩」,「快篩」雖然可以輔助診斷,但仍須由醫師合併病人的症狀來考量,若已經出現呼吸急促及困難等危險徵兆或孕婦經評估需用藥者等,不需「快篩」就可以使用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以降低後續可能引發的併發症。婦產科醫學會常務監事、台安醫院醫師徐弘治指出,孕婦感染流感而不治療反而會帶來更大的風險,也易造成流產或早產。醫師會評估孕婦的狀況,提供安全的用藥;若經評估確實有需要,可直接使用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兒科權威林奏延副署長及專精感染科局長張峰義特別提醒,若出現「呼吸喘、血痰濃痰、高燒3日、嗜睡昏迷」流感危險徵兆,務必儘快送醫,幼童比較不會表達自己的不舒服感,可能還會出現活動力低下、不容易喚醒及缺乏意識等,家長應特別留意。對於是否使用抗病毒藥劑,應尊重醫師臨床診斷。以抗病毒藥劑藥效而言,症狀發生48小時內服用最好,但是即使超過48小時用藥,對於防範併發症仍有幫助;而家長易因孩子不易餵藥或症狀減輕就自行停藥,這是錯誤的用藥觀念,抗病毒藥劑若未完成療程就自行停藥,容易產生抗藥性,家長應依醫師評估及處方服用藥物,若孩子有服藥的困難,應多與醫師溝通。聖誕節前後,即將進入流感流行高峰期,而每年經審查與流感相關的死亡數約100-200人,實際死亡人數可能更高,不可輕忽其威脅。家庭醫學醫學會秘書長李汝禮醫師提醒,各年齡層都有可能感染流感,但老年人、嬰幼兒及具有慢性疾病患者感染後更容易併發嚴重的併發症,呼籲大家要儘早打流感疫苗、警覺流感症狀、危險徵兆要儘快送醫、生病要按時服藥及多休息、保持肥皂勤洗手、咳嗽戴口罩、生病在家休息等生活好習慣,才能避免感染及傳播流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