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

研究:採用「地中海飲食」較易成功受孕

研究:採用「地中海飲食」較易成功受孕#懷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來自荷蘭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地中海飲食」可增加輔助生育技術受孕的可能性。婦產科醫師蔡鋒博表示,觀察161對夫妻接受試管嬰兒或ICSI(卵漿內單精子注射),堅持「地中海飲食」的人在血液和卵泡液有比較高濃度的葉酸和維生素B6,得以進一步改善生育治療的成功率。所謂的「地中海飲食」是大量攝取的植物油,蔬菜,魚類和豆類和減少攝入零食。要如何建立一個地中海飲食習慣?蔡鋒博表示,幾項原則供民眾參考;一、只買新鮮未加工食品,不吃罐頭食品。二、吃新鮮水果和蔬菜、胡蘿蔔、蘋果、香蕉。三、攝取豆類,如堅果、穀物和種子等食物。四、以橄欖油作為主要膳食脂肪來源。五、選擇奶酪和優酪乳作為主要乳製品。限制高脂肪乳製品,如全脂或2%牛奶的奶酪和冰淇淋。六、盡量攝取魚、海鮮、家禽(白色肉類),少用紅雞蛋和紅色肉類。七、把平時使用沙拉醬的習慣改掉,改用橄欖油和醋。八、避免高糖份或反式脂肪食物。美國研究也表示,採地中海飲食法的女性較容易成功懷孕,可能是因為地中海飲食富含酪梨、橄欖油,較少肉類、乳製品,因而發揮助孕效果,且研究人員相信,地中海飲食應該也可以幫助女性自然受孕。(圖片來源:蔡鋒博醫師提供)

婚前健檢不可少 健康關係更美好

婚前健檢不可少 健康關係更美好#懷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社區及家庭醫學部洪惠芳醫師表示,在門診中經常遇到民眾詢問有關婚前健康檢查的細節,顯示民眾愈來愈重視這個議題,適婚年齡者接受婚前健康檢查,不僅是對配偶及下一代負責任的態度表現,也是為新一階段儲備衝刺的能量。洪惠芳指出,婚前健康檢查的檢查內容,包含家族疾病史及個人疾病史的詢問、身體基本功能檢查(肝功能、腎功能等)、傳染性疾病的檢查(愛滋、梅毒、及各種血清性肝炎),以及為孕育下一代所準備的檢查,如地中海型貧血檢查、德國麻疹、水痘抗體檢查等等。洪惠芳針對民眾常詢問的幾個檢查項目介紹如下:一、與遺傳相關疾病:海洋性貧血:海洋性貧血是一種遺傳性的血液疾病,重度海洋性貧血恐須一輩子依賴輸血維生。當夫妻為同型帶因者,就有可能生出重症的小孩。二、 與先天異常相關傳染病:德國痲疹:德國痲疹是過濾性病毒引致,通常由呼吸道傳染,本身的病情並不嚴重,孕婦如感染德國痲疹,便有機會導致流產、死胎及胎兒畸型,例如先天性心臟病、白內障、聾啞、腦力遲鈍、小腦症、兔唇裂顎等。水痘:水痘是一種人類疱疹病毒的感染,透過飛沫或直接接觸而傳播。在子宮內所發生的先天性水痘感染與先天性德國麻疹感染有一些類似,比較容易導致胎兒畸形。梅毒: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所引起的性傳染疾病。初期自覺症狀不明顯,而且潛伏期很長,胎兒從母體傷而感染的梅毒,稱為「先天性梅毒」,對嬰幼兒皮膚及神經發育造成影響,未治療或治療不徹底,一般在早期即死亡。愛滋病:愛滋病如同梅毒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可經由受感染的婦女在懷孕、生產或餵哺母乳過程中傳染給嬰兒。B型肝炎:台灣是B型肝炎之流行區,雖然透過疫苗的注射已大幅減少帶原者產生,但現在生育年齡的婦女仍有不少為帶原者洪惠芳呼籲,因為德國麻疹和水痘疫苗皆為活性減毒疫苗,施打後短期不建議懷孕,故特別需要提早檢驗。除了以上檢查項目,婚前及產前健康檢查更可發揮諮詢功能,解釋相關疑惑並加強相關預防保健觀念。

「做人」要挑季節?研究:冬天精子活力好

「做人」要挑季節?研究:冬天精子活力好#懷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想要「做人」的夫妻檔,可要多注意做人也要挑對季節做,才能夠順利中獎!根據以色列的研究指出,冬天的男性精子會比其他季節來的多,泳速也較快,但是,如果春天一到,精子的數量與活力,就會漸漸下降,這也是為什麼秋天出生的寶寶會比較多的原因。研究人員根據接受不孕症治療的6000多名男性樣本,在「美國產科與婦科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Obstetrics & Gynecology)發表研究成果。他們發現,精液中數量較多、泳速較快、異常較少的精子,都是在冬天製造。春天到來之後,精子品質會持續下滑。研究領導人、以色列班古里昂大學(Ben-GurionUniversity of the Negev)的雷維塔斯(EliahuLevitas)說:「冬天與春天的精液模式,與較高的可受孕率相符,這或許是秋天之所以是出生高峰的可信解釋。」其中,男性冬天的精液中,每毫升精子數約7000萬,其中約5%活動力(泳速)「快」,受孕率因此較高。而春天的精液每毫升精子數約6800萬,只有3%的精蟲活動力「快」。但是,研究中目前無法得知為什麼冬天的精子品質較高,而研究人員則猜測,可能是因為冬天的溫度較低,比較適合精子的保存。

孕婦肥胖、高血壓 胎兒死亡率恐增近3成

孕婦肥胖、高血壓 胎兒死亡率恐增近3成#懷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台中一名27歲邱姓小姐,冒著血壓飆高達300mmHg的危險,堅持將寶寶生下來,所幸,在醫療團隊的照護下,順利產下寶寶。因從小身材就圓潤,18歲就已經知道患有高血壓,邱小姐去年(101年)懷孕產檢時,曾有量血壓時高達190mmHg,又經歷約2個多月的妊期,師醫勸她放棄胎兒,但邱姓女子仍堅持要把孩子生下。懷孕期間,除心臟內科醫師密切追蹤、治療她的高血壓、護理師不斷提醒並提供各項訊息、營養師教她如何在孕期吃的健康、營養,體重又不會過重。特別到了6個月以後,因腹水的關係,已經無法躺著入睡,只能端坐呼吸、斜坐著睡覺。署立台中醫院婦產科副院長黃元德表示,妊娠毒血症除了癲癇與腦中風很幸運的沒發生在邱小姐身上外,其他的問題邱小姐都有。肥胖不但會造成排卵異常、賀爾蒙異常、不易懷孕外,其他也很容易引起,如妊娠糖尿病、高血壓、妊娠毒血症等妊娠危險因子。建議懷孕前的BMI最好低於24。而不易控制的高血壓會併發溶血、黃疸、尿蛋白,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孕婦失明、中風、甚至死亡。母親的致死率約2至3.5%,胎兒則易有早產、發展遲緩或胎死腹中的可能,胎兒死亡率約25%。黃元德提醒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的準媽媽們,妊娠期間一定要與醫師絕對配合,有高風險的孕婦應該妥善的轉至教學醫院,適時評估母嬰狀態,在有醫療整合團隊的全方位醫療照護中心,媽媽與胎兒的安全及健康,才能獲得保障。(圖片來源:台中醫院提供)

子宮肌瘤影響懷孕? 醫:事前先照超音波

子宮肌瘤影響懷孕? 醫:事前先照超音波#懷孕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許多不孕症婦女在準備作試管嬰兒療程前,常擔心自己的子宮肌瘤對懷孕成功率會不會產生影響?需要先切除肌瘤後再做試管嬰兒,還是不開刀也不會有影響呢?阮綜合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李永全主任表示,其實35歲以上婦女約有三分之一機率會長肌瘤,症狀可能有頻尿、便秘、月經出血過多、下腹痛,也可能完全沒症狀,只是健康檢查照肚子超音波時意外發現肌瘤。李永全表示,有需要跟醫師討論切除肌瘤的狀況包括:一、子宮內膜下肌瘤。二、直徑大於 4 公分且有併發症(例如:貧血或其他腫瘤壓迫症狀)的肌瘤。三、壓迫輸卵管出入口的肌瘤。四、造成急性腹痛或慢性貧血的肌瘤。而可能不需要肌瘤切除手術,也不影響懷孕率的狀況,李永全表示有下列兩種情形:一、沒有壓迫子宮腔,而且長在子宮表面的漿膜下肌瘤,平常也沒有症狀。二、小於 4 公分的子宮壁層內肌瘤或漿膜下肌瘤,沒有影響輸卵管或子宮頸出入口的狀況,也沒有貧血或出血情形。李永全表示,即使不用開刀,之後也可順利懷孕,肌瘤還是有可能在懷孕12週以內跟著胎兒一起長大,一般狀況是過了12週才會慢慢縮小,但是醫師還是會提醒懷孕合併有肌瘤的孕婦併發胎位不正/難產/產程遲滯/剖腹產的機會增加,若是肌瘤太靠近胎兒也有可能造成身體某些部位被壓迫之後生長受限的狀況,這些都是要懷孕前謹慎評估的。假如妳正準備懷孕,李永全建議照個腹部或陰道超音波,就可提早發現子宮肌瘤。已經知道有肌瘤的人,如果狀況不需要開刀,醫師也建議飲食上避免攝取太多動物雌激素或植物雌激素的相關食品,例如:蜂王乳,山藥,大豆異黃酮等食物,才有更高的機會讓好孕降臨。(資料來源:阮綜合醫院三月刊)

33歲女患多囊性卵巢症 三年等不到好孕

33歲女患多囊性卵巢症 三年等不到好孕#懷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33歲的黃小姐已結婚三年,一直想要有個孩子,卻遲遲沒辦法懷孕,自己也為長期的月經不規則、肥胖及多毛症所苦,於是決定前往就醫。經過婦科超音波及抽血檢查後,發現罹患了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合併胰島素阻抗。經過糖尿病藥物治療四個月,以及合併使用排卵藥物,黃小姐最後終於得以順利懷孕,並且足月產下一個健康的嬰兒,一圓自己生育下一代的夢想。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婦產部醫師周佩宜指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患者可能出現肥胖、月經失調、月經量少或者男性化特徵,也是造成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常合併有「胰島素阻抗」的問題;而「胰島素阻抗」會引發糖尿病,因此這類患者日後也易罹患糖尿病及其併發症。周佩宜解釋,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常見影響婦女的內分泌疾病,也是一種男性荷爾蒙過多的狀態,它與許多症狀及疾病有牽連,例如月經不規則、無排卵、月經量少、青春痘、不孕症、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的疾病、子宮內膜癌、和過度的身體毛髮生長(多毛症)。超音波上觀察到多囊性卵巢表徵也是這個症候群的可能徵象之一。周佩宜表示,口服降血糖藥物通常被內科醫師用來治療糖尿病。近年來,婦產科醫師也開始使用口服降血糖藥物治療因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合併胰島素阻抗」而不孕的患者。不但可以治療糖尿病,也可以治療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合併胰島素阻抗的患者,又可以使患者恢復正常的月經週期和排卵、改善不孕症的無排卵現象。周佩宜提醒,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合併胰島素阻抗對於婦女生殖能力與代謝功能皆有潛在的威脅。如果此類患者能規律運動、飲食控制,並配合醫師治療,不但可以降低糖尿病及代謝症候群的罹病率,也可以剌激排卵、增進不孕症患者的懷孕機率,達成生兒育女的夢想。(圖:成大醫院提供)

日本德國麻疹疫情嚴重 病例數創四年新高

日本德國麻疹疫情嚴重 病例數創四年新高#懷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日本德國麻疹病例數持續攀升,已為近四年來同期最高。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呼籲,1歲以下嬰兒及不具德國麻疹抗體之孕婦應避免前往德國麻疹流行地區;未完成接種MMR疫苗之1至6歲學齡前幼兒,以及年齡介於20至50歲、但共同生活或工作活動場所會接觸孕婦及尚未接種疫苗之嬰幼兒者,應於出發前2至4週先至國內12家國際預防接種合約醫院「旅遊醫學門診」,接受醫師專業評估「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接種需求,做好自我保護。日本因疫苗接種涵蓋率普遍不理想,今年德國麻疹病例數持續增加,今年感染病例男性高於女性,以20至49歲族群為主,多數未接種疫苗或接種史不明;每百萬人口報告數最高者集中於關東地區,由東京都開始,逐漸擴散至鄰近埼玉縣、千葉縣、神奈川縣等地區,且自去年起已有6例因孕婦感染德國痲疹,而導致新生兒出現先天性德國痲疹症候群。德國麻疹病毒是經由飛沫或與病人直接接觸而傳染,發疹前1週至發疹後至少4天具傳染力,約25%至50%感染者並無明顯的發疹症狀,僅有類似感冒症狀,但部分成年女性感染者會出現關節痛的情況;孕婦若在妊娠首3個月(約懷孕12週前)感染德國麻疹,胎兒有高達90%的機會受到感染,並且有25%以上的機會發生CRS,導致如先天性耳聾、青光眼、白內障、小腦症、智能不足及先天性心臟病等缺陷,嚴重者可能死亡。德國麻疹可透過接種MMR疫苗有效預防,近98%至99%的易感性宿主可經由預防接種產生明顯的抗體反應。疾管局提醒,旅遊期間或返國後如有發燒、疲倦、鼻咽炎、耳後淋巴結明顯腫大,並伴隨全身性不規則丘疹等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相關旅遊史以及接觸史。

咖啡因攝取過多 易傷害寶寶成長

咖啡因攝取過多 易傷害寶寶成長#懷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編譯)準媽媽們注意囉!一項研究表示,懷孕婦女每天若喝兩大杯馬克杯的咖啡,胎兒就會有體重過輕的風險。挪威研究員觀察詳細記錄6萬名孕婦的十年研究,發現咖啡也可能使懷孕持續更長的時間。這份研究報告發現咖啡因和寶寶出生體重有明顯的聯繫,婦女若經常攝取茶、咖啡、巧克力夾心餅乾和巧克力棒等,含咖啡因的食物或飲料,每天超過200至300毫克,增加懷孕平均時間的機率高達62%。一般來說,一杯馬克杯大小的咖啡,約有100毫克的咖啡因,而一杯過濾咖啡約有140毫克的咖啡因,有些咖啡館的咖啡甚至含有高達300毫克咖啡因。咖啡被發現與增加懷孕的時間有關,每天一大杯即溶咖啡,可延長嬰兒在子宮內八個小時的時間。瑞典薩爾格倫斯卡大學醫院醫生韋雷表示,咖啡因可能會藉由營養物質緩慢的通過重要途徑,再透過胎盤從母親體內傳給胎兒,傷害未出生寶寶的成長。BMC醫學雜誌上補充,咖啡可能會導致平均懷孕時間變長,藉由化學信號干擾更可能造成臨產。英國食品標準局也分析和徹底的審查咖啡因的影響,建議婦女懷孕期間,適量食用上的安全上限為兩到三杯咖啡,每日勿超過200mg 咖啡因。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