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

容易疲勞常腹痛?當心腸癌找上你!

容易疲勞常腹痛?當心腸癌找上你!#腹痛

根據衛生署統計癌症居國人十大死因之榜首,其中大腸直腸癌高居第三位,每年新發現的腸癌病例數則約有六千多例,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癌症的轉移則是造成大部分的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光田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陳壽星醫師表示,診斷時發現不少出現容易疲勞、經常腹痛的病患,都是罹患腸癌,其中三名腫瘤大小更超過了10公分,由於患者到院時已是癌症中晚期,癌細胞直接侵犯鄰近器官,手術的風險及困難度大大增加;三位病患後來分別在經過前後六至八小時不等的長時間手術治療後,目前均恢復良好,於門診追蹤中。陳壽星主任指出,通常視腫瘤出現的部位不同,腸癌症狀可能有經常莫名腹痛,血便以及容易疲勞、心跳加速等貧血症狀;由於腸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較易被疏忽,往往等到明顯症狀出現又為時已晚,而喪失治療先機。其實腫瘤只要侷限在腸道內,未擴散到鄰近淋巴腺及其他器官,治癒的機率高達八成,因此民眾應隨時對自己的身體狀況保持警戒。醫師呼籲民眾,除了注重平日飲食均衡及正常作息外,應定期到醫院由大腸直腸專科醫師依個人狀況來安排篩檢。例如糞便潛血反應檢查、乙狀結腸鏡檢、全大腸鏡檢等,讓具經驗的醫師來為病患作最適當的選擇。早期篩檢並發現,才能獲得最佳的治療及預後效果。

上腹痛併發燒,膽結石惹的禍

上腹痛併發燒,膽結石惹的禍#腹痛

最近門診發現多例上腹部疼痛合併發燒的高齡病人來看門診,其中一位家住沙鹿的77歲吳阿嬤表示,過去也常會出現輕微腹痛,起初不以為意,吃了胃藥之後似乎狀況稍微舒緩,沒想到近一個禮拜,連續三天出現上腹部急劇疼痛還有點發燒,家人急速送到醫院急診,經醫師用腹部超音波仔細檢查,才發現是膽囊結石所引起的膽囊出口阻塞,因為膽汁不順引起膽囊炎需要緊急做膽囊切除手術。光田綜合醫院一般外科醫師 蘇劍秋指出患者若膽囊發炎嚴重,會使得膽囊壁變厚,發生嚴重沾黏,此時若施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容易失敗,宜以傳統剖腹手術切除膽囊。如果可以及早檢查發現有膽囊結石併輕微症狀時以腹腔鏡做膽囊切除手術,傷口會較傳統手術來得小、疼痛感亦較低,住院日短可早日返回工作崗位。膽結石膽囊炎在國內是相當常見的疾病,最常表現出的症狀即是上腹部疼痛,其中50%的患者吃到油膩的食物時就會感覺腹痛,約有60%~70%的患者也會出現噁心、嘔吐的症狀,但也有些人是沒有症狀。有症狀的膽結石若沒有即時處理的話,從輕度的合併症如急性膽囊炎、膽囊膿瘍、膽囊壞死、膽囊破裂、腹膜炎、到嚴重的膽囊癌、甚至敗血症死亡都有可能。如果膽囊內的結石掉到總膽管時,更會引起黃疸、膽管炎、甚至是膽管癌,尤其高齡患者若同時患有糖尿病及內科疾病(心臟病、腎臟病、肝臟),更容易發生膽囊壞死而變成敗血症。如果早期發現有膽結石但無症狀,可先觀察未必需要動手術;不過隨著醫學技術日益進步,因此建議可以及早接受腹腔鏡手術、此手術安全度高又不像傳統手術那麼痛,更可避免日後年老時發生不必要的合併症,甚至在高風險的情況下動手術。所以,如果家中有高齡長者出現有類似上腹痛症狀,家人千萬不要忽略而延遲治療,建議您早一點至醫院檢查及治療。

80﹪的亞洲人具有乳糖不耐的問題

80﹪的亞洲人具有乳糖不耐的問題#腹痛

「乳糖不耐症」發生的原因是人體內的「乳糖酶基因」有缺陷,無法製造足夠的「乳糖酶」以分解攝入的乳糖。在一般飲用的牛奶中約含有5﹪的乳糖,如果體內的小腸上皮細胞缺乏乳糖酶,無法將全部的乳糖分解為「葡萄糖」和「半乳糖」,那麼未被分解的乳糖在小腸中便會產生吸水作用,使人發生水瀉的情形;同時,未被消化的乳糖到了大腸更會被細菌分解、發酵,產生大量的乳酸、二氧化碳及氫氣,使人發生腹漲、放屁的問題;此外由於乳酸的刺激,還會使腸道蠕動過快,誘發痙攣,而引起腹痛。大多數的患者在嬰兒時期,但是到了兩三歲的時候,這種製造能力就開始衰退,到了成人時期,便會出現明顯乳糖不耐的情形。所幸,絕大數的人並非完全不能喝牛奶,只是由於乳糖酶的製造量不足,無法盡情享受喝牛奶的樂趣罷了!在日常生活中,患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可以藉以下的小妙方,克服乳糖不耐的困擾:一、 飲用優酪乳:優酪乳中含有牛奶中的各種營養成分,而其中的乳糖大多已被乳酸菌分解,所以特別值得推薦給乳糖不耐的人飲用。二、 喝「無乳糖」牛奶:為了應映廣大市場的要求,亞培、諾華及恩美力等公司都已出品了「無乳糖」的奶品,其中部分還標榜高鈣及添加多種維生素等特質,可讓乳糖不耐的患者暢飲香醇的牛奶,並充分享用其中的優質蛋白及豐富的鈣質和維生素。三、 避免大量食用含高乳糖的牛奶、乳酪、沙拉醬、冰淇淋、奶昔、起酥、奶油及牛奶餅等食品,以避免造成腸胃不適。四、 多吃小魚乾或補充適量鈣片,以免骨質流失。五、 飲用豆漿、米漿等飲品,以補充蛋白質及維生素。近來,一群紐西蘭的科學家曾將製造乳糖酶的基因藉病毒送入患有乳糖不耐症之兔子的腸道中,結果6個小時之內兔子的腸道細胞便出現了乳糖酶的活性,並持續6個月之久。也許不久的將來,乳糖不耐症的患者可以到藥房買些〝乳糖酶基因〞,來修補自己的先天缺陷。

孩子老是肚子痛?漫談兒童腹痛

孩子老是肚子痛?漫談兒童腹痛#腹痛

兒童腹痛是小兒科門診常遇到的問題,也時常造成父母親的困擾。同樣是肚子痛的症狀,卻可能依發生的時間不同(急性或慢性)、疼痛的部位不一樣(上腹部、下腹部、肚臍周圍)、是否有合併發燒、嘔吐、腹瀉、血便、體重減輕等情況,而有不同的致病原因。因此,必須仰賴家長提供完整的病史資料及醫師的細心診察,才能作出正確的診斷。急性兒童腹痛乃指突然發生的,以前沒有的腹痛。比較常見的原因有:急性腸胃炎(會合併出現嘔吐、腹瀉、發燒)、急性闌尾炎(俗稱盲腸炎,常同時有發燒,疼痛部位在右下腹)以及過敏性紫斑症(通常在下肢及臀部會出現紫斑)。若小朋友年紀還小,還不會說話或者意思表達不清楚,突然出現持續性或一陣一陣的哭鬧不安,則也應該找找看是否有原因引起腹痛乃至於啼哭不止。在兩歲以下的嬰兒,引起急性腹痛的常見原因有:嬰兒腸絞痛(三個月內的嬰兒夜裡哭鬧不休,但餵食及體重增加都正常)、腸套疊(一陣一陣的哭鬧、大便呈鮮紅色黏液狀)、箝閉性腹股溝疝氣(腸子卡在疝氣囊中)等。另外,由於小朋友表達能力不是那麼好,有時候,其他部位的疼痛(如:肺炎、泌尿道發炎)也會被誤為肚子痛,必須小心檢查。相對於急性腹痛,反覆發生的慢性腹痛也並不少見。所謂反覆發生的兒童腹痛,在醫學上的定義是:一個月內至少有一次嚴重到足以影響日常生活的腹痛,且同樣的情形連續三個月都發生。根據國外學者的調查,約有10%~20%的學齡兒童有反覆性腹痛的問題,經過仔細評估檢查之後,這些有反覆性腹痛的兒童中,只有30%~40%可以找到原因,也就是說,超過一半有反覆性腹痛的兒童,可能都找不出確實的病因。所幸,大部分這樣的兒童在長大以後便不再有腹痛了。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小兒科 文萬欣 醫師表示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那些苦於反覆性腹痛而又合併有其他症狀的兒童,如嘔吐(特別是含血絲或膽汁的嘔吐)、腹瀉、便秘、血便、體重減輕、貧血、不明原因的發燒或家族中有人患有消化性潰瘍、發炎性腸病的病史,或是疼痛的部位不在肚臍附近,兒童會在半夜痛醒,這些都表示可能確實有某種腸胃道疾病引發腹痛。引起兒童反覆性腹痛的常見原因有慢性便秘、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造成的胃、十二指腸炎或潰瘍、發炎性腸病、刺激性大腸症候群、乳醣或果醣不耐…等。綜上所述,造成兒童腹痛的原因很多,必須仰賴醫病合作,家長詳細描述症狀、病史及飲食記錄,再加上醫師細心的檢查,才能作正確的診斷及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