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

常常感冒?你的免疫力可能不及格了

常常感冒?你的免疫力可能不及格了#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常常感冒?小心!你的免疫力可能不及格了!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醫師說,免疫系統之於人體,就好比國防體系中的陸海空三軍之於國家一般,當國家的國防武力很弱時,國家怎麼強壯?相同道理,若人體的免疫系統不好,身體就會常常生病,生病也不容易痊癒,所以,人體所有的疾病都跟免疫系統脫不了關係的說法,可是一點也不為過呢!抗老化專家洛桑加參醫師說明,個體抵抗外來病源的能力就稱為抵抗力,抵抗力跟人體免疫調節系統息息相關,人體第一道及最大的免疫屏障就是皮膚及黏膜,包含:口腔黏膜、呼吸道黏膜、腸胃道與生殖泌尿道黏液及黏膜、氣管黏膜,及消化道系統黏膜等。第二道才是血液裡的免疫防護,包含非特異性及特異性免疫,非特異性免疫指的是免疫系統會對外來所有的病原體加以吞噬及消滅,而特異性免疫則是針對某一特定抗原才會發生,比如施打B肝疫苗存在的B肝抗體,就只會攻擊B型病毒,這就是屬於特異性免疫。洛桑加參醫師補充,人體的免疫系統,60%就佈建在腸道中,因此大家常會聽到「腸道要健康,人體的免疫力才會好」這種說詞。那麼,要知道自己的免疫系統到底好不好,洛桑醫師提供六項指標供大家參考,只要符合任何一項,就代表你的免疫系統可能出現問題:(1)一年感冒四次以上;(2)會過敏或有過敏的體質;(3)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壓、痛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4)常常沒睡好;(5)自律神經失調;(6)情緒不好。那麼,該如何提升免疫力呢?洛桑加參醫師建議,要有好的免疫力,每天一定要吃5種以上的蔬果,尤其是堅果類食物,因堅果類的脂肪含有對身體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能幫助情緒的穩定;並且,不吃油膩、油炸的食物;以及多吃蒜、蔥、薑,因為蒜含有蒜精,具有消炎、抗凝血及殺菌的功能,而蔥富含抗氧化劑及抗自由基成份、薑含有薑黃素,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刺激大腦神經,有預防記憶退化的功效。同時,生活習慣要正常,除了睡眠正常、不抽菸、適度飲酒外,也要規律運動,以「333」原則,每個星期三次、每次達到30分鐘、心跳達到130次。每天都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只要情緒低落、憂鬱、生氣,免疫力就會下降。此外,對身心靈醫學很有心得的洛桑醫師說,每天打坐10-15分鐘,因為醫學報告已證實,打坐有助免疫調節,事實上打坐並不困難,只要身體放鬆,撇除心中的雜念,配合一吐一吸的吐納法,就能讓心靜下來,達到免疫力的提升。看更多:http://www.uho.com.tw/pantology.asp?year=2012&mon=12&id=515

魚背刺傷手險喪命 醫:免疫力差所致

魚背刺傷手險喪命 醫:免疫力差所致#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名癌症病患陳先生,感染有「淡水海洋弧菌」稱號的親水性產氣單胞菌,高燒不退,紅腫漫延至整隻手臂。台中慈濟醫院整型外科醫師楊超智透過跨指皮瓣手術借位補皮,恢復他指腹組織的完整,保全手部功能。也提醒民眾,親水性產氣單胞菌與民眾較常聽到的海洋弧菌可說並稱「淡水海水雙煞」,免疫力差的民眾不可等閒視之。50歲的陳先生因先後罹患舌癌、口腔癌,定期接受化學治療,在化療期間,白血球指數下降至僅八百多,醫師雖警告說白血球低於一千,等於人體沒有任何防禦能力,他仍不以為意,跑去海釣場釣魚,而被魚的背刺傷左手大拇指及中指,返家後傷口開始紅腫,還用指甲刀修剪傷口,直到半夜發燒,才驚覺不對,次晨驅車前往台中慈濟醫院急診時,已快失去意識。細菌培養結果出來,陳先生感染的是有「淡水的海洋弧菌」之稱的「親水性產氣單胞菌」。由於陳先生中指傷口感染嚴重,加上指腹本來就又沒有什麼組織,清創之後就只剩外露的肌腱, 醫師考量到陳先生的身體狀況,使用「跨指皮瓣」手術。運用組織靠血液循環得以存活的原理,讓長出的新生血管,與組織逐漸結合在一起,再行分離手術。楊超智醫師說,親水性產氣單胞菌與海洋弧菌並稱「淡水海水雙煞」,尤其免疫力差的民眾,不只要當心海水有可怕的海洋弧菌,淡水的親水性產氣單胞菌感染進程也是很快,如果施打抗生素幾小時內感染沒有好轉,可能就得立即面臨手指或甚至整隻手臂截肢的抉擇,以求保命。如有傷口迅速紅腫漫延應盡快就醫。(圖片來源:由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冬季長者抵抗力下降 應接種肺炎疫苗

冬季長者抵抗力下降 應接種肺炎疫苗#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長者冬季時常面臨「免疫力低」「抵抗力低」雙重挑戰!伊甸基金會前董事長王剴鏘醫師更分享,在過去身心障礙者的照護經驗上,發現有許多長輩在冬季常因感冒引發肺炎住院,其中也不乏有許多因此插管住進加護病房的例子。李慶雲基金會率先捐贈新型疫苗倡導接種!並與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特別於今年世界肺炎日齊推動「為愛伸出手 全家動員抗肺炎」衛教活動。台大醫院家醫科醫師姚建安解釋,許多長輩存有錯誤觀念,認為肺炎鏈球菌疫苗是給嬰幼兒施打的,但是事實上,老年人因為免疫力較差,本身容易受到細菌或病毒的感染,尤其現在的家庭結構中,許多長輩都和兒孫同住,無論是小朋友或是長輩受到肺炎鏈球菌的侵襲,都很容易在互動的過程中,互相傳染,導致免疫力較差的一方被感染進而發病。姚醫師進一步分享:有位新手奶奶來看診,說要打新型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原因是家中有剛出生的小嬰兒,打了疫苗奶奶才可以無後顧之憂的和剛出生的小孫子玩;姚醫師說:這樣的觀念是很正確的,因為唯有家中每個成員都做好防疫的措施,才能真正降低疾病相互感染的機率。因此,也建議院內50歲以上長者的家屬,於秋冬時節除接種流感疫苗之外,都可以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避免之後因為感染肺炎重症,也可以預防院內長輩發生群聚感染。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也特別捐贈逾100劑新型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給予伊甸基金會,希望可以幫助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的宜蘭教養院以及愛德養護中心院中50歲以上身障長者,健康渡過流感及肺炎的感染高峰期,並呼籲新生兒與5歲以下幼兒和50歲以上成人應即早施打「預防效果」及「保護時效」較高的肺炎鏈球菌疫苗,降低肺炎威脅的風險!(照片提供/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多吃多健康?吃太飽反易得病!

多吃多健康?吃太飽反易得病!#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知道吃太飽吃太撐,不但不會使得體力變好頭好壯壯,反而還會增加得病的可能性嗎?日本醫學博士石原結實在書中表示,發揮身體免疫力的白血球,利用「貪食力」,吃掉體外來病毒與癌細胞,如果當我們吃太多東西下肚,反造成白血球太營養,讓白血球的變得怠惰,懶得去吃病毒與癌細胞等,而造成免疫力下降。石原結實解釋,發揮免疫力的主要功臣,就是在血液中游來游去的白血球。人類每1mm3的血液當中約含有4000~8000個白血球,所以,假設一個人有4L~5L的血液,那麼他的身體裡大約就會有2000億個白血球。當外部有病毒或過敏原侵入身體,或是體內有老化廢物和癌細胞產生時,這個屬於「單細胞生物」的白血球,就會包圍那些外來的「異物」,在體內處理掉,而處理外來異物的過程,叫做白血球的「貪吃」作用。雖糖分是白血球主要的養分來源,但太多養分等就像獅子本來就不餓,所以看到獵物也懶得去獵食,這是吃太飽造成免疫力下降的主因。然而,實驗證實,日常生活中,如果刻意少吃或是只吃八分飽,有助於免疫力的提升;而曾經有一項實驗,兩組持續利用放射線照射的老鼠,一組每天都餵食大量飼料,另一組則保持五分飽的狀態,發現兩組罹癌機率相差很大;表示,每天吃太飽,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這也是現代社會罹癌率高的主因,因為每天都多吃,運動量又不足,才會導致各種文明病的產生。因此,石原結實說,白血球在飢餓狀態之下,才能夠發揮高度免疫力,所以他強調,想要提升免疫力、不要生病,必須要從「不要吃太多」的生活習慣著手。

超級愛健康/感冒不容易好!免疫力是否要越高越好?

超級愛健康/感冒不容易好!免疫力是否要越高越好?#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以為免疫力只能讓你預防感冒,其實免疫力能幫你抵抗各種疾病,但每個人都在提升免疫力的時候,你可知道免疫力太高,可能反而會讓你身體出問題?常聽人家說,抵抗力不好容易生病,到底免疫力跟抵抗力有什麼不同?內科教授林杰樑醫師解釋,免疫系統是身體對抗外來入侵者的一個防禦系統,是由很多器官組成的,免疫系統能正常運作就是免疫力好,如果出現異常,就容易生病。而免疫力是醫學上的名詞,抵抗力是免疫力的口語說法,但不完全等於,譬如我們說人對寒冷有抵抗力,但他不一定免疫力好!所以常會有人認為身體的免疫力要越高越好?營養師劉怡里也說,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增強免疫力非但沒有好處反而可能有害。對免疫力而言,調節比增強更妥。大眾常說的免疫力不好,會帶來的影響,林醫師也指出,影響免疫力的因素太多了,但我們常說免疫力不好,會使免疫力降低、免疫系統變弱,容易被細菌或病毒入侵,徵兆是常感冒或尿道、口腔、常容易感染。造成結果是容易生病,或生病不容易好或產生併發症。但免疫力過高、免疫系統太強,也須當心身體容易對大小病毒都反應過激,徵兆是皮膚容易癢、過敏;造成結果是皮膚炎、紅斑性狼瘡。劉營養師最後也提醒,坊間許多人說吃靈芝、牛樟芝可以調節免疫力,但要注意過量還是會影響免疫力,其實壓力、疲勞、負面情緒也會影響免疫力,因此平常要保持好心情,並均衡飲食,才能有好的免疫力。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476

感冒不容易好!免疫力不好怎麼辦?

感冒不容易好!免疫力不好怎麼辦?#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你以為免疫力只能讓你預防感冒,其實免疫力能幫你抵抗各種疾病,但每個人都在提升免疫力的時候,你可知道免疫力太高,可能反而會讓你身體出現問題?常聽人家說,抵抗力不好容易生病,到底免疫力跟抵抗力有什麼不同?內科教授林杰樑醫師解釋,免疫系統是身體對抗外來入侵者的一個防禦系統,是由很多器官組成的,免疫系統能正常運作就是免疫力好,如果出現異常,就容易生病。而免疫力是醫學上的名詞,抵抗力是免疫力的口語說法,但不完全等於,譬如我們說人對寒冷有抵抗力,但他不一定免疫力好!所以常會有人認為身體的免疫力要越高越好?營養師劉怡里也說,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增強免疫力非但沒有好處反而可能有害。對免疫力而言,調節比增強更妥。大眾常說的免疫力不好,會帶來的影響,林醫師也指出,影響免疫力的因素太多了,但我們常說免疫力不好,會使免疫力降低、免疫系統變弱,容易被細菌或病毒入侵,徵兆是常感冒或尿道、口腔、常容易感染。造成結果是容易生病,或生病不容易好或產生併發症。但免疫力過高、免疫系統太強,也須當心身體容易對大小病毒都反應過激,徵兆是皮膚容易癢、過敏;造成結果是皮膚炎、紅斑性狼瘡。劉營養師最後也提醒,坊間許多人說吃靈芝、牛樟芝可以調節免疫力,但要注意過量還是會影響免疫力,其實壓力、疲勞、負面情緒也會影響免疫力,因此平常要保持好心情,並均衡飲食,才能有好的免疫力。

「拍打」排除體內毒素 提升免疫力

「拍打」排除體內毒素 提升免疫力#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上班族久坐辦公室,雙眼緊盯螢幕,時間一久便感覺肩頸痠痛;婆婆媽媽們彎腰洗碗、拖地,很容易腰痠背痛,感覺腰椎都無法伸直;銀髮族只要站久一點,就覺得膝蓋無力。健康管理師吳世楠說,有這些症狀的民眾,可藉由「拍打」改善,達到免疫力的提升。上述這些時候,相信大多數人的直覺反應,都是手握拳頭,用力敲打覺得不舒服的地方,似乎像這樣搥兩下,痠痛或無力的感覺就會減輕一點。吳世楠說,其實這個你我都熟悉的動作,就是一種最簡單、最基本的「拍打」。吳世楠解釋,只要順應「哪裡不舒服,就拍打該處」的天賦本能,再加上理論依據和工具,如:雙手或拍痧板等,有規律、有方法地進行,就能讓人人都可學會的「拍打」,成為能促進健康的保健良方。其原理就是透過「拍打」造成震動,深層地按摩五臟六腑,和全身經絡,達到立竿見影地緩解當下的痠、痛、麻。吳世楠補充,長期進行,還能達到「通」的境界。吳世楠說明,沒有毒素作怪,代謝也恢復正常,免疫系統可以被重建到最佳狀態,只要循環無礙,新陳代謝自然好,日積月累囤積在身體中的毒素,便可以漸漸被排出,讓人體與生俱來的自癒力,成為「健康金鐘罩」。

益生菌要慎選!帶你解開益生菌迷思

益生菌要慎選!帶你解開益生菌迷思#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小朋友免疫力差,常生病,許多家長認為可吃益生菌來增強免疫力,不過有用?且坊間有這麼多產牌的益生菌,到底要選擇哪一種?是不是越貴的越好呢?台南新樓醫院小兒肝膽腸胃科醫師鄭超宏指出,益生菌,目前主要可分為三大類,1、乳酸桿菌類,如嗜酸乳酸桿菌,即通稱為A菌。2、比菲德氏菌類,即通稱為B菌。3、其他類。而且,它必需要有幾項特性,無致病性的,能夠抵抗消化系統,如可抵抗酸性,由於它是活菌,因此溫度也不能太高,通常是不能活超過攝氏40幾度。在臨床上,益生菌的作用機制還尚未明瞭,目前被認為有兩大可能的作用,鄭超宏醫師解釋第一是我們所謂的「整腸」作用,將好的細菌帶進去我們的腸道中,與壞的細菌相抗衡,而達到改善腸內菌態平衡,因而促進我們健康的目的。第二,可能有免疫調節的作用。我們都知道,腸道可視為我們很大的免疫系統,益生菌的加入,可能可以誘發免疫反應活性,改善過敏原的抗原性,降低過敏反應的程度,而達到可能可以預防過敏或調節免疫的能力。臺灣坊間有太多廣告對於益生菌的吹噓,導致益生菌這名詞過度的濫用。鄭超宏醫師表示,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於2001年10月在益生菌的定義上已說明,要吃益生菌達到對宿主有益的效果,一定要服用適當且足夠的份量才行,但坊間有些所賣的益生菌產品,其份量往往都是不夠的。針對過敏疾病上的治療,某些益生菌已被證實對於牛奶過敏相關的異位性皮膚炎,無論是在治療或預防上,都有一定的功效。但我們卻不能就這樣無限上綱地說益生菌就可以治療其他的過敏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氣喘等,這根本都還沒有臨床實驗的證明。所以說,很多市面上所賣的益生菌產品,聲稱可以改變過敏體質、預防過敏,消費者都必須要三思。鄭超宏醫師最後提醒家長,小朋友生病了,最好還是以正統治療為主,益生菌的使用就必需要尋求專業醫師的建議,千萬不要被市面上過於吹噓的廣告給矇騙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