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

保護自己,保護家人!成人該打的疫苗別遺漏

保護自己,保護家人!成人該打的疫苗別遺漏#疫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已經打過流感疫苗,為何還是會感冒?」「車禍受傷,需要施打破傷風疫苗嗎?」「小時候得過水痘,需要接種帶狀疱疹疫苗嗎?」「B型肝炎抗體消失了怎麼辦?」「最近剛生產,適不適合接種HPV人類乳突病毒疫苗?」或許你也曾經有過這些疑問,究竟成年人該接種哪些疫苗?又要在什麼時候施打疫苗呢?自然界中有各式各樣的細菌、病毒,如果感染之後就有可能導致疾病造成傷害。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陳宏麟指出,預防成人傳染性疾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方式就是施打疫苗,透過疫苗可以讓我們的免疫系統事先認識各種病原體,並產生免疫力,未來有病原體入侵時,便能發動攻擊消滅病原體。然而,40歲開始人體的免疫力會快速下降,罹患疾病的風險也隨之升高,陳宏麟建議可以透過接種疫苗保護自己。除了以年齡分類應接種的疫苗,也可透過自身所處環境、人生階段如懷孕、出國,選擇適合之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肺炎鏈球菌存在人類鼻腔內,主要透過飛沫傳染,陳宏麟說,肺炎鏈球菌會造成肺炎,造成發燒、呼吸急促、胸痛等症狀,更麻煩的是肺炎鏈球菌還可能侵入腦部、血液,導致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嚴重可能昏迷、甚至死亡。肺炎鏈球菌對嬰幼兒、老年人、慢性病患皆是不容輕忽的威脅。「糖尿病、腎病、肝病、肺病等患者,在感染肺炎鏈球菌之後,可能兵敗如山倒,迅速從肺炎進展為多重器官衰竭。」陳宏麟說,「高危險群或65歲以上民眾,要記得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讓身體獲得保護力。」帶狀疱疹疫苗水痘與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所引起,陳宏麟說,小時候得過水痘後,病毒會躲在神經根裡面,等到成年之後,如果壓力大或是罹患一些慢性疾病,身體抵抗力比較差的時候,病毒就可能活化跑出來,形成帶狀疱疹。帶狀疱疹的發作與年紀有關,中老年人免疫力下降,發作的機率較高,陳宏麟說,帶狀疱疹就是所謂「皮蛇」,患者身上會出現群聚的小水泡,有時候會痛不欲生,甚至在復原後神經痛還可能持續好幾年,非常煎熬。50歲以上的民眾,無論是否有水痘或帶狀疱疹的病史,可以接種帶狀疱疹疫苗,以降低罹患的機率。季節性流感疫苗季節性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造成的傳染病,主要在每年11月至隔年3月間流行,與一般感冒相比,流感的症狀會較為嚴重,常會發高燒、全身痠痛,部分患者甚至會併發肺炎、腦炎、心肌炎等重症。陳宏麟解釋,流感病毒很容易發生變異,每年流行的病毒株不盡相同,所以需要每年施打才能獲得保護力。施打流感疫苗能夠對流行性感冒病毒產生保護力,避免造成嚴重併發症,然而生活環境中還有很多種可能導致感冒的病毒,所以注射流感疫苗後,還是可能出現感冒喔。破傷風、白喉、百日咳相關疫苗(Tdap/Td)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桿菌所引起,主要經由飛沫傳染。小朋友遭到感染時,會引起陣發性的咳嗽、影響呼吸道,可能演變為肺炎、腦部缺氧等問題。「大約75%以上百日咳死亡案例都是在一歲以下,尤其是6個月內的小朋友,」陳宏麟說,「大多是因為父母、兄弟姐妹把百日咳桿菌帶回家中,而造成的感染。也就是說,雖然百日咳主要是影響小朋友的疾病,但是成年人也需要接種疫苗,目的就是為了保護身邊的小朋友。」土壤中的破傷風桿菌(Clostridium tetani)會造成破傷風,致死率很高。接種破傷風疫苗能夠有效預防破傷風,為維持足夠保護力,每隔10年應追加1劑破傷風疫苗。無論是車禍、跌倒、踩到鐵釘,只要不確定破傷風疫苗的接種狀況,都建議接種破傷風疫苗,如果最後一劑破傷風疫苗接種時間已超過5年以上,也建議追加施打。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主要是透過性接觸傳染,感染時大多沒有明顯症狀,但是人類乳突病毒可能會導致子宮頸細胞病變,根據研究,高達99%以上的子宮頸癌與人類乳突病毒有關。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有助預防遭到病毒感染,進而降低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目前已有不少國家開始進行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的接種,在台灣目前是針對國一青少女,提供兩劑疫苗接種。已有性經驗、或是產後的婦女,只要未感染也可以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除了施打疫苗之外,維持單一性伴侶、使用保險套亦有助預防遭到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A型肝炎疫苗A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主要經由食物傳染,如果因為工作、旅行必須前往流行地區,例如中國、東南亞、南美洲、非洲等,建議接種2劑A型肝炎疫苗,兩劑接種時間間隔6至12個月。一般而言,完成A型肝炎疫苗接種後,保護力可維持20年以上。B型肝炎疫苗B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主要經由血液傳染,遭到感染後可能成為慢性肝炎,並漸漸進展為肝硬化、肝癌,稱為「肝病3部曲」,接種B型肝炎疫苗能夠有效預防B型肝炎。台灣自1986年起全面替嬰幼兒接種B型肝炎疫苗,有效降低兒童的B型肝炎帶原率。長大後我們體內的抗體可能會漸漸消失,陳宏麟說,若屬於B型肝炎感染的高危險群,如醫護人員、血液透析患者、免疫不全患者、多重性伴侶等,可追加接種B型肝炎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的傳染性很強,經由空氣、飛沫傳染。婦女若於懷孕期間感染麻疹,可能導致胎兒早產、畸形或胎死腹中。未曾接種過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MMR混合疫苗,或是抽血檢驗沒有麻疹或德國麻疹抗體的民眾,都建議要接種疫苗。日本腦炎疫苗日本腦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是透過三斑家蚊、環紋家蚊等病媒蚊傳播,遭到感染後可能出現發燒、頭痛、上吐下瀉等症狀,嚴重時可能出現神經障礙、意識狀態改變,甚至昏迷、死亡,致死率高達20至30%。陳宏麟提醒,若住家或工作場所有病媒蚊孳生,建議要接種日本腦炎疫苗。貼心小提醒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都會影響身體的免疫力,陳宏麟叮嚀,請盡量保持飲食均衡、充足睡眠、規律運動、心情愉快,如果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務必好好控制,也要記得依照時程接種疫苗喔!*接種疫苗、健康飲食與規律運動為預防疾病的措施之一!若有醫療及疫苗接種相關問題,請務必諮詢醫護人員。(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疫情焦慮身心門診患者增3成醫教你緩解5方法

疫情焦慮身心門診患者增3成醫教你緩解5方法#疫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與疫情共存,現代人的焦慮究竟有多嚴重?一位30幾歲的上班族男性,疫情前懷抱著創業夢想與朋友一同開了餐飲店,卻被疫情這一波重創,不僅與合夥人經常爭執,除了易怒跟焦躁,同時也開始每晚失眠的狀態。另一個案例是剛畢業的大學生,由於求職方向與家人衝突,不僅常常感到焦慮不安,也有精神不濟的狀況。上述案例在求助門診後,經診斷發現都是為焦慮症。 心理影響生理  有指標症狀應就醫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妍安表示,新冠疫情之後,門診來求助的人增加不少,最明顯就是20~40歲的族群大約增加了3成,大多是與職場相關的問題造成困擾。除此之外,由於防疫期間長時間與家人相處,也讓衝突增加,以及擔心染疫問題的不安感,這些都是因為壓力引起的焦慮。 焦慮症通常一開始只是情緒上的表現,但漸漸的就會開始有生理症狀發生,如頭痛、心悸、口乾舌燥、噁心感、睡眠障礙(失眠或噩夢),當已經開始有重複性的想法,或者不斷重複某種行為如洗手等,若加上生理不適,就會建議要就醫。在藥物治療上,焦慮症通常會是以抗焦慮藥物先做症狀緩解,其次會建議搭配心理治療,心理治療能夠透過對話釋放壓力,專業心理治療師也會幫助患者面對自我,改善過度負面的想法。 施妍安醫師提出幾項檢視標準,包括:一、焦慮擔憂的狀況已經影響正常生活,包括人與人互動、工作上表現,或者已經長時間已經無法正常睡眠。二、焦慮與擔憂,伴隨一些身體其他反應,像是坐立不安、緊張、無法集中注意力、疲倦、容易動怒、肌肉緊繃等,至少包含以上三項。三、如果在原來擔憂的事情以外,連帶一些活動或者日常小事的發生都已經有過度擔憂的狀況,且這樣的情形已經超過半年,幾乎有症狀比沒有症狀多,那幾乎就可判定為有焦慮症。 醫師提供減緩焦慮五大思維施妍安醫師也提供幾個思維來調適自我:一、轉移注意力:如培養運動習慣,維持生活規律性。二、找朋友聊天,除了能夠針對焦慮的事件如工作多點機會外,也能有些支援管道。三、提升競爭力:思考培養自己能力的方法,疫情期間的線上課程都能善加利用。四、給自己多點耐性:允許自己犯錯,找機會多了解內心所想要的,找尋自我定位。五、培養正向思考:給自己多點信心喊話,並建立方向感。

5日起餐廳內用免隔板 超商茶葉蛋可自行夾取

5日起餐廳內用免隔板 超商茶葉蛋可自行夾取#疫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趨緩,指揮中心今宣布,明起至10月18日維持二級警戒,但鬆綁宗教聚會、娛樂活動及餐飲內用等限制,包含餐飲內用不限隔板或1.5公尺間距、宴席開放離桌進行敬酒等社交互動,超商茶葉蛋、關東煮可自己夾。宗教祭祀有條件開放進香團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符合主管機關防疫管理規定得開放,可遵循相關規範或指引,電子遊戲場所、資訊休閒場所、錄影節目帶播映場所(MTV)、視聽歌唱場所(自助式KTV及電話亭式KTV)、桌遊、麻將休閒館營業場所。餐飲部分,內用不限隔板或1.5公尺間距,宴席開放離桌進行敬酒(茶)等社交互動;放寬桌菜、自助式餐廳取菜方式。宗教祭祀部分,有條件開放進香團、餐會活動。宗教祭祀場所入座,不限梅花座。另外,電視主播製播新聞如能與其他工作人員均保持適當社交距離,得於正式拍攝時不戴口罩。明天起開放以下情形者,得於戶外免戴口罩,包含農林漁牧工作者於空曠處,如田間、魚塭、山林工作,無須戴口罩,惟應隨身攜帶口罩,並應與他人均保持社交距離。在山林海濱活動 空曠處可不戴口罩在山林、海濱活動,無須戴口罩,惟應隨身攜帶口罩,並應與他人均保持社交距離。上述情形如有人潮聚集或與他人共同工作、活動等無法保持社交距離之場合,仍應戴口罩。主管機關另有規定者,依其規定辦理。陳宗彥也提到,仍須關閉場所仍為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理容院(觀光理髮、視聽理容)。指揮中心提醒,除上述例外情形外,外出仍應全程佩戴口罩、實聯制、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仍應執行人流控管或總量管制,集會活動人數上限亦維持原有規定。

疫情下求職碰壁焦慮患者增3成 醫傳授6招自救

疫情下求職碰壁焦慮患者增3成 醫傳授6招自救#疫情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一名24歲男性去年畢業後,待業3個月找到工作,但薪資低又非自己興趣專長,想換工作時卻遇到疫情爆發,公司放無薪假,他頓時經濟壓力大增,投了近百份履歷多石沉大海,導致焦慮失眠,待疫情趨緩後求助醫師,被診斷為焦慮症,持續於門診治療。家人長時間相處衝突頻率增加 也是焦慮來源另一名33歲男性原為上班族,一直懷抱創業夢,今年農曆年後離職與友人創業開餐飲店,不料5月時疫情嚴峻,收入大減,擔憂店要面臨倒閉,常做噩夢,也害怕自己染疫,情緒緊繃,與合夥友人經常爭執,白天易怒、焦躁不安,夜間失眠,就醫診斷為焦慮症。新冠肺炎疫情未歇,不少青壯年工作、經濟受衝擊,收入銳減影響生活。書田診所精神科醫師施姸安表示,近來求診的20至40歲族群增加3成,多是因職場問題困擾而焦慮失眠。他們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感,不知如何規畫未來,家人長時間待在家,容易放大相處問題,爭執衝突頻率增加,也擔心染疫,以上種種都造成壓力而引起焦慮。診斷焦慮症3項標準施姸安說,焦慮症有三項診斷標準:1.對於很多事件過度焦慮和擔憂且難以控制此種情緒,持續超過六個月,其中有症狀天數比無症狀天數多。2.焦慮跟擔憂伴隨著下列症狀中的至少三項:坐立不安或感覺緊張或心情不定、容易疲倦、無法集中注意力、易怒、肌肉緊繃、睡眠障礙。3.焦慮、擔憂情緒或相關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人際關係、職業功能。當出現上述情況時,當心焦慮症已經上身。施姸安指出,當發現對於求職轉職有焦慮不安時,可嘗試用6方法自救,倘已影響日常生活,最好盡早就醫,除了藥物幫助緩解症狀,藉由專業的心理治療協談,可增加對自我的掌握,了解自己專項,提升適應能力,積極找尋到自我方向。1.適度放下擔憂,轉移注意力:養成運動習慣,維持生活作息規律。2.找朋友聊聊:尋求親友支援管道,了解其他人的工作情況,其產業狀況,增加機會。3.提升自己競爭力:進修、證照、政府補助項目,或是因應疫情興起的各類線上課程,都是增強自己能力的方式。4.善用網路資源,了解就業管道:各種徵才網站及政府徵才資訊、線上的職業性向評估。5.多給自己耐心:允許錯誤或失敗的機會,多方嘗試,幫助了解自己想要的工作,允許自己有一段時間摸索找尋自我定位。6.培養正向思考:對自己有信心,建立方向感。

北市12校預防性停課 405人居隔、1536人停課

北市12校預防性停課 405人居隔、1536人停課#疫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北幼兒園群聚Delta疫情嚴峻,台北市松山區又有國一學生確診,目前感染源不明,今全校緊急停課,召回學生進行篩檢;松山區另一所學校也有學生和該名確診者接觸,該班已停課;此外,文山區學校、幼兒園共3所,因教師與確診裝潢工足跡重疊預防性停課,目前累計12校405人居家隔離、1536人停課。一名國中足球校隊確診 匡列人數破百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新北疫情出現社區感染,雙北首都生活圈,所以短短三天北市居家隔離人數,就從150人來到852人,導致整個疫調系統又開始緊繃了,牽涉的學校也增加至12所。學校結構造成需要隔離的人數眾多,柯文哲提到,以今天確診的國中生為例,一人確診全班同學須居家隔離,而確診個案是足球校隊,下課和足球隊有密切接觸,但足球隊的成員來自各班,等於班上有足球隊員,全部都要匡列,另外,這名確診個案有參加家教班,和他一起上課的同學也要被匡列。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表示,疫情的確發展會影響到學生請假的情況,開學時,有2千多名學生請假,比例是0.85%;到9月9日有3252人請假,約1%;今天增加至4339人,比例1.34%。至於北市松山案例是否和新北有關?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表示,目前沒有證據跟新北幼兒園有關,但該名確診學生確實有板橋活動史,因為他的外婆家就在板橋,所以還是不能排除,必須等相關定序查感染源查後才能判斷。今新增2例本土、1例死亡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例本土及5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指揮中心說明,今新增2例本土病例中,案16173為60多歲男性,9月7日出現胸痛、輕微噁心、肌肉痠痛等症狀,9月8日就醫並採檢,於今日確診,已匡列接觸者6人,列居家隔離,餘匡列中。案16179為10多歲男性,9月8日出現胸痛、呼吸痛等症狀,9月9日就醫採檢,於今日確診,已匡列接觸者51人,列居家隔離,餘匡列中。衛生單位將持續進行疫調,以釐清感染源。

加零曇花一現 今增2例本土2例死亡

加零曇花一現 今增2例本土2例死亡#疫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例本土及6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2例死亡。今新增2例本土病例中,案16055為越南籍30多歲男性,因曾接觸確診者(案16006), 8月19日由衛生單位安排採檢並進行居家隔離,8月25日出現喉嚨痛、喉嚨癢及頭痛症狀,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採檢,於今日確診(Ct值14.9)。案16056為本國籍20多歲女性,因曾接觸確診者(案15969),8月16日由衛生單位安排採檢並進行居家隔離,8月17日出現喉嚨癢及咳嗽症狀,並於隔日緩解,8月25日接受隔離期滿前採檢,於今日確診(Ct值24)。由於2例個案隔離期間未與他人接觸,且就醫期間之相關接觸者均有適當防護,故皆無匡列接觸者。新增6例境外移入今新增2例死亡個案中,案14517為80多歲男性,具慢性病史、無相關活動接觸史;6月23日因發燒就醫,6月24日採檢並住院隔離治療,6月25日確診,8月4日解除隔離,8月20日死亡。案14837為70多歲男性,具慢性病史及其他確診個案接觸史;6月27日因出現咳嗽、疲倦症狀就醫採檢,6月28日住院隔離治療,6月29日確診,7月14日解除隔離並出院,8月20日因其他原因死亡。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8月24日累計公布1萬4739名確診個案中,已有1萬3644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92.6%。今日新增6例境外移入個案,為3例男性、3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50多歲,分別自美國、日本及中國入境,入境日介於8月2日至24日,均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

糖友防疫間未規則服藥致腎功能加速惡化 醫:勿輕忽風險

糖友防疫間未規則服藥致腎功能加速惡化 醫:勿輕忽風險#疫情

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陳敏玲醫師。圖/陳敏玲醫師提供。(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55歲患有糖尿病伴有腎病變的中年男性,由於疫情期間不敢回診所抽血開藥,將近2個半月沒有服用三高藥物,除此之外因為腰部拉傷,也是自行到藥局購買止痛藥 ; 近日微解封下回診抽血追蹤,發現血糖、血壓、血脂都變高了,微量尿蛋白也變成巨量尿蛋白了,在診所持續追蹤、幫助患者調整藥物穩定控制三高後,尿蛋白的情況才開始降低。腎、心、眼、足,併發症及時檢查不可少在新冠肺炎嚴峻的居家防疫期間,指揮中心呼籲盡量不要外出與前往醫療院所,因此慢性病患看診模式也有了變化,部分患者會採取視訊看診或電話問診,部分患者甚至不回診了。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秘書長陳敏玲醫師表示,糖友多少都會因為身體不適而可能需要服用止痛藥,但建議能到基層診所讓醫護人員了解相關病史,開立避免影響腎功能的藥物,才能落實疾病治療的全面考量,避免腎臟病或其他併發症發生。目前台灣糖尿病人口突破230萬,以台灣九成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第2型來說,因為沒有明顯症狀,所以很容易疏忽監控。事實上當血糖高,免疫力就會跟著下降,對於疾病抵禦能力也變低,疫情期間更是要特別注意。陳敏玲醫師特別提醒糖友除了要注意血糖控制,還要注意三高控制避免造成腎臟、心臟相關併發症,像糖友的血糖一旦飆高,影響到血管內壁受損,可能會導致腎、心功能降低。隨著微解封的日常到來,因為疫情延期回診的糖友,陳敏玲醫師建議近期可以恢復常態性回診持續監控病情,除了每三個月要追蹤醣化血色素,做好血糖控制外,也要糖友注意每年都需要做腎功能、視網膜病變與足部等併發症檢查,以及早發現大小血管病變,及時治療,延緩惡化。及早認識糖尿病風險因子 增強自我照護力糖尿病患約有4成是慢性腎病患者,保護腎臟尤其重要。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2020年執行的「及時篩、腎心安」2.0計畫,便是希望藉由提升基層醫療人員的糖尿病照護專業能力,讓第2型糖友更了解腎臟與心臟的風險因子,達到延緩腎心併發症目的。陳敏玲醫師強調,尿蛋白是腎功能評估的重要指標,糖尿病患者的病識感普遍不足,有時看診問病患或家人尿蛋白狀況都不太理解。經去年「及時篩、腎心安」2.0計畫調查發現,尿蛋白是病患認知落差最高的,44.2%的患者都無法正確認知自己已經出現尿蛋白,可見透過基層醫護人員落實衛教是相當重要的一環。也因此今年進一步在「及時篩、腎心安」3.0計畫中,更加強糖尿病患伴隨有腎心風險因子的衛教知識,透過基層糖尿病團隊照護糖友,落實照護模式的在地化,相信也能讓糖友有最佳的醫療與生活照護品質。此外,為了方便讓更多民眾取得衛教資訊,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也特別架設「糖尿病保腎護心卓越機構-快找你的控糖好厝邊」 線上衛教網站 (https://actonmrf.com/),除了能快速了解更多糖尿病相關風險預防知識,若有相關醫療需求,民眾也可於網站查詢最鄰近的診所諮詢。前陣子的防疫生活讓一些慢性病患無法規律回診而變得有些焦慮,陳敏玲醫師建議,平日除了規律服藥、多監測血糖外,運動也是控制血糖的因子之一,建議在防疫原則下,可以適當外出走走運動,心情不要太緊繃,讓疾病控制落實於日常,才是長久之道。關鍵字: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糖尿病、腎功能、止痛藥、新冠疫情、新冠肺炎、肺炎、疫情、遠距醫療、視訊醫療、診所、糖尿病保腎護心卓越機構、居家防疫、微解封完整的衛教資訊及網址可透過以下網址:糖尿病保腎護心卓越機構-快找你的控糖好厝邊 https://actonmrf.com/

今增4例本土全在新北 無死亡個案

今增4例本土全在新北 無死亡個案#疫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例本土及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今新增4例本土病例,為2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70多歲,其中2例發病日分別為今8月15日、8月20日,餘2例為無症狀感染。個案分布均在新北市,其中2例為已知感染源、2例關聯不明,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以釐清感染源。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8月21日累計公布1萬4717名確診個案中,已有1萬3601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92.4%。新增2例境外移入今新增2例境外移入個案中,案16037為俄羅斯籍20多歲女性,未接種COVID-19疫苗,8月11日自俄羅斯來台就學,持搭機3日內檢驗陰性證明,個案入境於機場採檢結果陰性,至防疫旅館檢疫,8月20日有鼻塞等症狀,8月21日由衛生單位安排採檢,於今日確診。個案檢疫期間無接觸他人,故無框列接觸者。案16038為40多歲立陶宛籍男性,未接種COVID-19疫苗,8月13日自立陶宛來臺工作,持搭機3日內檢驗陰性證明,個案入境於機場採檢結果陰性,至防疫旅館檢疫,8月21日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由衛生單位安排採檢,於今日確診。個案檢疫期間無接觸他人,故無框列接觸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