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

不願面對週一上班日⋯小心陷「週日恐慌症」!心理師教1招練習減壓

不願面對週一上班日⋯小心陷「週日恐慌症」!心理師教1招練習減壓#正念

不願面對週一上班日,從週日下午就開始焦慮?小心你正在陷入「週日恐慌症」。《優活健康網》特摘諮商心理師甘雅婷所撰此文,陪伴你先靜下心來,並透過正念書寫,來練習面對自己的負面感受,是在擔憂未來有什麼事會發生嗎?真正發生的機率又有多少呢?其實在書寫心情的過程中,就已能達到減壓效果,不妨在下個週末又開始焦慮時,試試這個方法吧!

每天壓力大「這激素」狂分泌恐生病!醫建議「1檢測」評估壓力狀態

每天壓力大「這激素」狂分泌恐生病!醫建議「1檢測」評估壓力狀態#正念

一名男子因長年因壓力而感到焦慮、緊繃,總在清晨驚醒且再難入睡,因為受不了長年失眠的生活,於是到診所求助。經過醫師建議後,進行功能醫學「壓力荷爾蒙節律分析」檢測皮質醇的晝夜分泌的變化,觀察到個案整天皮質醇濃度都過高,因此除了除協助其評估壓力來源外,更建議其補充色胺酸保健品⋯

培養「感恩習慣」能變超快樂?專家教你「感恩呼吸法」10步驟秒放鬆

培養「感恩習慣」能變超快樂?專家教你「感恩呼吸法」10步驟秒放鬆#正念

研究證實,保持感恩可以增強身心健康、減輕壓力、提高參與活動意願,平常不妨試著進行「感恩呼吸法」吧!國際呼吸教練麗貝卡.丹尼斯(Rebecca Dennis)於《呼吸原力》一書中,集結了20多年來的所學,教導讀者如何「有意識」的練習放鬆,透過健康呼吸法達到紓壓、抗焦慮、情緒改善等效果,提升身心健康。以下為原書摘文:

手指酸麻又腳軟⋯9成癌友有「疲憊症」用這方法可改善

手指酸麻又腳軟⋯9成癌友有「疲憊症」用這方法可改善#正念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47歲卵巢癌第3期的佩佩(化名),剛結束化療療程,身體孱弱疲憊不堪,連上下樓梯都沒有力氣,容易腳軟走起路來十分危險。直到開始接觸「癌友瑜珈課程」2個月訓練後,竟可以騎腳踏車、快速競走,讓她又有活著的感覺。佩佩表示,過去因為化療導致手指痠麻、僵硬的副作用,總是在起床及生活日常感到不便,一開始連簡單的瑜珈動作都做不到覺得很無力,但是堅持下來後,除了不適感漸獲得緩解與消退,身體也慢慢地恢復。9成罹癌治療病患,曾感到疲憊和低潮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國內有超過9成癌症病人曾受到「癌因性疲憊症」困擾,民眾在確診罹癌後與經歷治療期間的不適感時,容易出現低潮,影響持續治療的意願,因此如何緩解癌疲憊與癌低落是抗癌路上一大課題。而過往觀念中總認為疲憊時應該多休息、多睡覺,但研究發現,透過中低強度的瑜珈訓練可以明顯改善癌因性疲憊。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則指出,癌疲憊成因眾多,包括治療藥物、癌症本身,甚至是罹病後的心理壓力,都可能引發癌疲憊。臨床上有許多病人治療後出現疲累、心情低落,而後因為疲累而整天臥床,漸漸地連運動、吃飯都無力進行,甚至想要延期治療,影響到積極治療的動機與效果。蔡麗娟表示,「癌友瑜珈課程」是針對治療期與初癒期癌友所設計,避免癌友為上肢水腫、肌筋膜沾黏所困擾,導入能促進淋巴回流、肌筋膜放鬆等伸展的瑜珈動作,達到有效率的呼吸、適度伸展。也考量到癌友可能因治療而影響到的身體限制,乳癌患者常出現的淋巴水腫,腸胃道癌患者因開刀對腹部耐受性較差等,因此,在瑜珈體位法的設計上,以「伸展」為主,搭配能融入日常生活中的輔具,例如:居家運用牆壁與地板、搭配椅子變換容易操作的體式等。讓原本對癌友來說困難的瑜珈體位,也能輕鬆操作,提高活動力。正念減壓,結合呼吸與瑜珈伸展參與多場癌友瑜珈課程教學的瑜珈老師Mimi指出,在為癌友設計課程時,特別加入正念減壓與呼吸的練習,因癌友學員常處於高壓的情緒狀態,如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感、對身體狀況的焦慮,甚至是否成為別人的負擔、拖累家庭等等,因此在癌友瑜珈裡,也強化正念減壓與呼吸的練習,幫助癌友學習與生命的「不確定」共存,練習把專注力放回自己身上。其中,有高達8成5的癌友學員,在完成8週的課程後,感受到心理狀態更穩定,同時減緩癌症本身與治療造成的不適。而在百位學員中,有55%以上癌友從來沒有瑜珈經驗,有許多癌友甚至在罹癌前都沒有運動的習慣。反而是透過一系列每周1次的規律課程,從舒緩的伸展動作、導引式的呼吸練習、做為初階訓練體能的方式,進而幫助癌友逐步恢復體力。乳癌術後常見淋巴水腫症狀的癌友學員小琳表示,癌友瑜珈有助於大幅緩解淋巴水腫的不適感。79歲高齡且患有肺腺癌的病友林女士也分享,在術後曾因肺積水而出現喘與胸痛的症狀,亦透過癌友瑜珈獲得舒緩,覺得自己終於能好好呼吸了。癌症病人與家屬要面對的是長時間與疾病相處,與適應疾病在治療中所帶來的衝擊。台灣癌症基金會表示,將持續推出癌友瑜珈專屬課程,盼能透過瑜珈的舒緩癌因性疲憊症,並協助結束療程的癌友,提高生活及睡眠品質,加速返回正常生活。

半數憂鬱症患者難逃二次發作 這個減壓法有解

半數憂鬱症患者難逃二次發作 這個減壓法有解#正念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正念」(mindfulness)是防止憂鬱、焦慮復發的有效療法,廣泛地運用在心理、職場、教育等各種不同領域。衛福部草屯療養院過去三年期間,在門診開設過五梯次的「正念認知治療團體」,成員參加完正念團體後憂鬱、焦慮症狀獲得顯著改善,生活品質也顯著提升。有鑑於此,草屯療養院持續開辦,新的梯次將在4月7日開始,每梯次為期8周。「正念」可紓解生活壓力 也能運用在憂鬱、物質濫用、飲食障礙等疾病「正念認知治療團體」帶領人許嘉宏心理師表示,正念是一種「有意識的將注意力帶到當下,且不帶批判地觀照當下」的態度,運用在工作與生活壓力的紓解與減壓,也為許多企業人士所喜愛,近年來成為一種廣受歡迎的減壓方式。以正念為基礎的助人方法,可以運用在憂鬱與焦慮性疾患、物質濫用、飲食障礙等多種身心疾病。正念認知治療以團體治療的方式進行,透過連續八周課程,配合回家練習,成員可以培育出面對壓力的「抗壓力」,面對憂鬱情緒、負面思考的「覺察力」,以及知道怎麼做對自己最好的「自我照顧力」,達成預防憂鬱症復發的能力。許嘉宏表示,從臨床研究中發現,第一次憂鬱症發作康復後,有一半的人會經歷第二次發作,兩次以上憂鬱症發作的患者,70~80%可能再度復發。憂鬱症的復發會帶給患者相當大的情緒困擾與生活損失,「正念認知治療」有助患者提升對負面情緒與想法的覺察和處理能力,改善憂鬱情緒與負面想法之間的惡性循環。研究也發現,憂鬱症成員經過一年的追蹤,降低50%的復發率,其效果與抗憂鬱劑治療相當,甚至可以持續更久不復發。8成學員憂鬱等級明顯下降 未因治療團體結束而惡化草屯療養院一般精神科主任林俊媛醫師表示,從草屯療養院過去三年所開辦的五梯次的正念認知治療團體分析,81%成員憂鬱等級明顯下降;另外一群成員,在團體後三個月的追蹤發現,原本屬於輕度到中度憂鬱的成員,參加完團體後憂鬱程度全數下降到正常範圍,與一般人無異。團體結束後三個月的追蹤也發現,80%成員憂鬱程度仍維持在正常範圍,沒有因為團體結束後而惡化,反映出「正念認知治療」有預防憂鬱症復發的效果。草屯療養院院長藍祚鴻表示,正念簡單易學,對於個人身心極有助益,值得推廣,草屯療養院基於憂鬱症防治及健康促進,會持續開辦相關團體。

正念飲食練習 過年這樣吃不怕胖

正念飲食練習 過年這樣吃不怕胖#正念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農曆新年期間,總有吃不完的聚餐、享不盡的美食,是否讓你擔心體重如何維持呢?除了一般所知的「少吃多動」,是否還有其他容易執行的小技巧,可以讓你吃得開心又不傷身體?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心身醫學科醫師張瀞方表示,結合現在流行的「正念」技巧,只要注意以下重點,便能從心態及行為上輕鬆控制好飲食。所謂正念即是「有意識的察覺當下的狀態」。太多時候我們都將吃東西變成一種機械式行為,邊吃邊滑手機、看電視,回過神來才發現吃下比預期更多的食物。如果能提醒自己時時「用心」飲食,便能避開多餘的熱量、也更能享受美食的滋味。張瀞方提供以下重點:1.專心的吃,不要一心多用進食當下專注於眼前的食物,避開3C產品,放慢速度品嘗每一口食物。如果很難專心,可以播放喜愛的音樂搭配用餐,或是與家人朋友共同進食、談天。與人一起進食、談天可以自然的放慢進食速度,也更能享受這段時光。2.開動前花一點時間感受當下的狀態欣賞一下眼前的食物,用你的眼睛,而非相機欣賞,聞一下食物的香氣,可以幫助我們更充分享受當前美食。此外,感受自己目前的狀態:我有多餓呢?以我目前的情況,可能需要吃多少食物對我應該是剛好的分量?眼前的食物可以滿足我的胃口以外,也能滿足我的欲望嗎?如果可以的話,花個幾秒鐘幫自己的飢餓程度打分數,可以協助接下來的判斷。3.續盤前,先等一等!大腦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感受到血糖的上升及胃部傳來的飽足感,而大多數人總是先續盤了才收到這份遲來的訊號。最好的做法是先緩一緩,起身走動一下、喝一些水,說不定你會發現自己其實已經飽了,根本不需要再續盤。這時可以再幫自己的飽足感打個分數,這些經驗可以協助你判斷自己下次需要的食物量。4.定額定量的零食,讓你滿足又不罪惡正餐之間難免有時感到飢餓,又或者朋友相聚出遊總有誘人的零食出現。選擇小包裝、固定分量的零食,或準備小碗事先取好自己預期的分量,可以幫助你適時喊卡。張瀞方提到,請務必遠離大包裝、無分裝的食物!否則你的大腦還沒來得及剎車前,你就已經吃完一大包家庭號洋芋片了。5.不論你是否後悔吃下的食物,放下對自己的批判,用正向的方法調適心情張瀞方提醒,「嚴以律己」是大家從小學到的格言,但過度的自我批判,責怪自己、批評自己,甚至出現懲罰自己的念頭,都是讓飲食開始失衡的關鍵。過度的自責往往引起極端行為,不論是激烈的節食或運動,最後總會導致自制力潰堤、惡性循環或自暴自棄。放下嚴厲的批評,用適當的方法調整,如下一餐多選擇蔬果類食物、兩餐間多增加一些活動量等,才能很快找回平衡健康的飲食習慣。

什麼是正念?如何做正念練習?

什麼是正念?如何做正念練習?#正念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簡單來說,正念就是一刻接著一刻,不帶評價的覺察。培養正念是透過刻意將注意力,放在我們平常不留意的事物之上。這是一套有系統的方法,讓我們在生活中發展新型態的運作、控制與智慧,其基礎在於我們有安置注意力的內在能力,以及用特定方式專注而自然升起的覺察、領悟與悲憫。─喬‧卡巴金(Jon Kabat-Zinn),《正念療癒力》。正念有幾個關鍵內容1.正念發生在當下。我們很少處在當下,當我們迷失在回憶過去或預期未來時,我們經常陷入到一種注意力被劫持的狀態,那麼要活在生命中的每個時刻,就相形困難。2.正念可被訓練和強化。正念訓練就好比是強化肌肉的運動。若沒有運動,肌肉就會衰弱或萎縮;同樣地,如果我們沒有善加運用自己的正念能力,它也會衰弱或萎縮。正念減壓課程的核心,就是透過有系統的方式來訓練內在的正念肌肉。3.正念是可培養的。練習正念時,我們就是在澆灌、照顧自己的生命花園。每樣事物都在滋養這座花園,包含我們生命中的美好時刻和艱困時刻。尤其是艱困的時刻,一位正念老師將它稱為「我們的生命肥料」,當我們學會帶著正念來認識它們,艱困時刻能為生命提供豐富的養分。傳統上,我們使用葡萄乾來做這項練習。如果你對葡萄乾過敏,或許可用另一種果乾來練習。正念進食練習(葡萄乾練習)一:五種感官請將三顆葡萄乾放在你面前一塊乾淨的地方。想像你從未見過這些物體(從現在起,我稱它們為物體),也不知道它們是什麼。你將輪流使用五種感官來探究它們。如果你無法使用某種感官,請想像如果真的可運用到那種感官時,你將會感受到什麼。當你從一種感官的練習,移動到下一個感官時,請暫停片刻,並留意一下你所體驗的感受。我們接著會做些提示,但請自由探索你將感受到的經驗。 視覺拿起其中一個物體,仔細觀察它。想像自己正在透過電話向別人描述它。你會怎麼描述它的表面? 它是什麼顏色? 是否不只一種顏色?  觸覺將這個物體放在手指間輕搓一下。它的表面給你什麼感受? 是粗糙,還是平滑的? 濕濕的、乾乾的,還是黏黏的? 它摸起來是飽滿的嗎? 是厚實,還是單薄? 是有彈性,還是脆脆的? 它的觸感讓你想到什麼?  聽覺這個物體聽起來如何? 建議你可以將它拿到一邊的耳朵旁,用手指輕揉。你聽見了什麼? 如果有聲音的話,是尖尖的,還是鈍鈍的? 是響亮,還是輕柔的? 有其他話語可以形容你所聽見的聲音嗎? 將這個物體靠近另一邊的耳朵。你現在聽見了什麼? 是相同,或不同的聲音? 比較輕柔,或是比較大聲?  嗅覺將這個物體放到你鼻子下方。你會如何描述它的氣味? 是強烈的嗎? 刺鼻的? 苦的? 油的? 甜的? 還是有霉味的? 先將一邊的鼻孔壓住,用另一邊的鼻孔聞一聞,接著換兩邊鼻孔互換。兩邊聞到的氣味不同嗎? 強烈程度是否不同? 將這個物體在兩個鼻孔之間來回移動幾次,就只是體驗嗅覺的感受。 味覺將這個物體靠近你的嘴巴,試著把它當口紅一樣,沿著嘴唇的輪廓移動。你注意到什麼了嗎? 嘴巴的內、外有什麼感覺? 你如何描述這樣的感覺? 現在,將這個物體放進嘴裡。先別咬下去,用舌頭探索它的表面。嘗試在嘴裡翻動它,將它壓在牙齦上,放到舌頭下方。當這個物體在嘴裡靜止或移動時,盡你所能,持續覺察嘴裡的感受。這個物體的硬度還是一樣嗎? 還是變軟了,甚至要融化了呢? 現在將這個物體放在一邊的後排牙齒上,感覺它停留在你的臼齒之間。你是否覺察到任何的意向或欲望? 或感受到想將它咬下去的衝動? 當你準備好時,咬下它,並盡可能用緩慢的速度咀嚼,用牙齒輕輕磨碎果實,留意它所釋放出的味道。你感受到哪些味道? 持續緩慢咀嚼,直到每一口都感受不到這個物體的存在。準備好要吞嚥了,留意這個念頭的出現。吞嚥時,注意是否感受到喉嚨後方的蠕動,接著繼續往下,盡可能留意感受的存在。還有任何的殘餘留在你嘴巴裡嗎? 即便嘴裡已經沒有任何東西了,是否餘味猶存? 請與此刻出現的任何感覺、念頭和感受共處一段時間。正念進食練習(葡萄乾練習)二:深入體會在沒有任何引導下,靠自己重複這項練習。使用每一個五官:視覺、觸覺、聽覺、嗅覺和味覺,來探索第二個物體,就像探索第一個物體那樣。慢慢來,並且覺察到當你進行這項正念進食練習時任何想要加快、減慢和分心的傾向或衝動。我們在正念減壓課程中教授這項練習時,讓大家用自己的步調做練習。有些人才正要開始咀嚼這個物體時,有些人卻早就完成練習了。正念進食練習(葡萄乾練習)三:單純品味用平常的方式吃下第三個物體。注意你如何將它放進嘴裡,是很快就丟進嘴裡嗎? 快速或是緩慢地咀嚼? 你是否意識到自己正在咀嚼? 就像課程裡的許多參與者一樣,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現在正咯咯笑著。(本文摘自/正念幸福力/遠流出版社)

癌友練習「正念」 與癌共處

癌友練習「正念」 與癌共處#正念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許多人得知自己罹癌後,整日憂心煩惱,雖然知道把握當下,卻力不從心。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臨床心理中心主任師陳可家說明,把握當下其實就是將思緒專注在目前正在做的事情上,例如好好感受每一口食物、覺察每一次呼吸,暫時將所有情緒放在一邊,讓自己每天少幾分鐘擔憂,給自己一小段時間專注當下與自己同在,而不是把時間用在憂慮還沒發生的事。正念不是指正確的觀念 而是現在正在發生的心陳可家主任表示,生病的人之所以會被生病困擾,是因為自己並不是和「生病」在一起,而是與「煩惱」在一起,而這些煩惱會帶出更多煩惱。當疾病無法完全從身體去除時,如果還一直想它、擔憂它,痛苦就會不斷延續,此時需要找到方法和時間將負面情緒切開,否則將會掉入情緒漩渦中,無法自拔。陳可家表示,我們在做很多事情時,常常都是三心二意,沒有與「自己」同在,可以多練習「正念」。所謂「正念」並不是指正確的觀念,而是指不偏不倚,現在正在發生的「心」。讓注意力集中在沒有情緒的事情上 感受身體及週遭事物如何練習正念?陳可家主任分享「吃葡萄乾練習」,先從葡萄乾的外觀、重量、聲音、味道一一專注感受,再用嘴唇感受它的紋路,放入口中後唾液的分泌,用舌頭去感受它的味道、形狀等。當我們專注在這件事情上時,只有和這顆葡萄乾在一起感覺,不需要去想過去、未來,只要專注去品味它,就會感受到很多不同。很多病友會緊張焦慮,讓身體更不舒服,陳可家主任建議,可以透過覺察呼吸,讓注意力集中在這件沒有情緒的事情上,暫時將情緒放在一邊,靜心覺察氣體進入身體,再從身體出去的過程。每天利用一些時間來做這些練習,可以讓自己不再沈浸在負面情緒裡,或是一直滾進情緒的漩渦,這就是「正念」運用的重點。陳可家主任建議,每天給自己5至10分鐘,感受當下情緒或身體狀態,去覺察自己身體的反應,也許會發現,情況不像你想像中那麼糟,只是情緒糟。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如果每天可以給自己5或10分鐘練習正念,就可以讓自己少掉擔憂,多出無掛礙的心情。不論是生病的人或一般大眾,每天多一小段專注當下的時間,愛自己、關照自己、善待自己,身體會給你好的回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