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齒

牙痛不管 頭頸感染險要命!

牙痛不管 頭頸感染險要命!#智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陳小姐患有糖尿病,平時懼怕看牙,右下顎的智齒露出半個牙冠,一直沒有正視問題,某日智齒又痛了起來,陳小姐自行買藥吃,到了晚上腫脹擴大,合併張口、吞嚥困難的問題,經診斷為右下顎阻生智齒所引起的顏面蜂窩性組織炎,緊急開刀,住院十餘日之後出院,陳小姐經緊急外科清創引流手術與抗生素控制,將嚴重的顏面感染控制下來。顎骨空間不足 常常導致智齒的阻生隨著演化,食物也越來越精緻,顎骨寬度也慢慢縮減,智齒的萌發時間約在16至25歲時,此時人的生理、心理已經趨近成熟,這顆牙齒被視為「智慧到來」的象徵,然而因為東方人的顎骨空間不足,常常導致智齒的阻生,無法順利萌發,往往是口腔衛生的殺手。阻生智齒發炎 恐致嚴重頭頸部感染因阻生智齒藏汙納垢引起第2大臼齒齲齒,並且造成齒槽骨嚴重破壞,將阻生智齒拔除後,需進行根管治療與假牙製作來保存第2大臼齒,更有患者因阻生智齒引起反覆發炎,所導致嚴重的頭頸部感染,造成顏面蜂窩性組織炎,則視情況需要藉由外科引流清創手術合併抗生素的投藥,方能痊癒。智齒拔牙困難度及風險有很大差異拔除智齒,尤其是阻生智齒,與一般的牙齒的拔除,困難度及風險率有很大的差異,上顎的阻生智齒靠近鼻竇,下顎阻生智齒牙根尖的位置很靠近下顎神經血管,可能出現的手術風險與後遺症比較多,所以阻生智齒的患者往往需要轉診到醫院的口腔外科做進一步處理。目前最新的科技是可以藉由牙科的電腦斷層的輔助,更加精準的定位牙齒與神經之間的相對位置,有阻生智齒困擾的患者,可至醫院口腔外科諮詢,也可對自己的口腔狀況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智齒沒顧好易蛀牙 嚴重恐蜂窩性組織炎

智齒沒顧好易蛀牙 嚴重恐蜂窩性組織炎#智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智齒在萌發的時期,常會出現牙周發炎、腫脹與疼痛的困惱。一位21歲的男性病患,因右下顎牙齒疼通不堪,無法張口及進食而求診,檢查發現其右下方大臼齒區牙齦腫脹出血,觸診疼痛,X光顯示智齒橫向阻生,牙菌斑和不良物殘渣堆積,造成牙齦急性發炎,且因為口腔衛生習慣不良,智齒旁邊的第二大臼齒也已蛀蝕,經清創和消炎後,安排智齒拔除和蛀牙治療,解決了他的疼痛問題。5成青少年提早萌發智齒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口腔醫學科黃麗珠醫師說,近來每年的兒童及青少年體檢中有發現到一個新趨勢,以往18至20歲萌發的智齒,約有5成的青少年已提早到16至18歲長出,甚至在門診中也可常看見國中生已經有智齒萌發的困擾。黃麗珠醫師也說,智齒位居口腔內的最偏遠地帶,常是口腔保健中最難被照顧的牙齒。加上先天空間不足,因此常有長歪的、長橫的狀況發生。藏污納垢久了之後,就自然產生2大後遺症:一是蛀牙。不但本身智齒易蛀,最常見困擾反而是造成前一顆大臼齒的也跟著蛀牙。另外是牙齦牙冠周炎,輕則局部腫痛,重則蔓延成蜂窩組織炎,造成發燒、張口困難、吞嚥疼痛,顏面紅腫等極度不適症狀,最後可能就必須藉手術清創,拔除。

拔智齒要當心 輕忽恐造成永久性顏面麻木

拔智齒要當心 輕忽恐造成永久性顏面麻木#智齒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一名24歲的陳小姐,因臉頰嚴重腫脹、疼痛難耐,因此前往醫院做檢查,經醫師檢查發現是阻生智齒(未長全的智齒)所引發的蜂窩性組織炎,經過妥善處理,陳小姐的蜂窩性組織炎獲得控制,除此之外,醫師也與病患討論後,決定拔除阻生智齒,以免再次發生蜂窩性組織炎。亂拔智齒 恐造成顏面感覺異常、麻木民眾常見智齒長歪或無法順利萌發,加上智齒常因清潔不易引起牙齒周圍組織發炎,造成疼痛、影響咀嚼,甚至引起感染,故治療上醫師多以拔除為主。但智齒可不能亂拔,稍有不慎傷及齒槽神經,輕者顏面感覺異常、重者變永久性麻木,即飲食冷熱、咬破下唇、舌頭、甚至流口水都不再有感覺。然而,在治療智齒的過程中,若直接拔除,可能會造成神經永久受損,從此咀嚼不再有任何感覺。為了避免神經受傷的風險,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口腔顏面外科顏明良表示,可採取牙冠切除暨牙根牽引術二階段拔牙法,經過四週的治療,將智齒順利拔除,且術後病人並未發現任何神經學上的後遺症。二階段拔牙法 可降低神經受傷風險顏明良表示,牙冠切除暨牙根牽引術二階段拔牙法,第一階段先將阻生智齒的牙冠切除,但與神經管道相接觸的牙根暫不移除,並在牙根裝上矯正裝置。第二階段進行牙根牽引,待牙根移動且離開神經管道後,再手術移除牙根。二階段拔牙法,可降低拔牙時造成齒槽神經受傷的風險,病人治療時間3週至3個月不等,依病人年紀及牙齒位置有所差異。根據2010年文獻報告記載,下顎齒槽神經之傷害約為0.4%~8.4%,而2007年Dr. Philippe Libersa指出,拔除智齒造成下顎麻木的病人有22.4%屬於永久性麻木,神經受損除了麻木外,亦會影響舌頭、嘴唇及臉頰活動,因此拔除智齒不可不慎。

智齒何時該拔?醫師:越早拔除越佳

智齒何時該拔?醫師:越早拔除越佳#智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大多數民眾都曾有長智齒的經驗,有些人甚至會因此造成牙齒不適,那麼智齒到底需不需要拔除呢?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牙科主任楊智仁醫師表示,近來臨床上碰到多例的蜂窩性組織炎病人都是由於智齒造成,這類智齒大都生長位置不正、清潔不易,導致食物堆積發炎而形成牙冠周圍炎,更嚴重者就造成蜂窩性組織炎,除了給予抗生素治療及切開引流外,這類智齒大都在消腫後會建議拔除。什麼情況下的智齒一定要拔除呢?1.智齒位置生長不正,導致食物堆積而發炎。2.智齒埋伏在骨頭中,擔心約有百分之一的惡性病變時。3.智齒阻生導致對牙過長,由於咬合不正而有咬合創傷現象,易使咬合肌酸痛,甚至造成顳顎關節發生雜聲以及病變的機會時。4.智齒造成同側第二大臼齒受影響時。智齒 趁年輕拔除較好智齒拔除在年輕病人比年長者適當,因為隨年紀的增長骨骼變得更緻密及礦物質化,因而較脆及多孔性,也就是較失去彈性,這往往增加手術的困難度,且增加了合併症的發生。手術拔除智齒後,術後的腫脹是正常的,尤其在手術中有去除一些齒槽骨時,會腫3-4天才逐漸消退,有的病人拔完後會有感覺麻痺的狀況,這可能是傷到了下顎管神經,這類麻痺有時會持續數周到數月而逐漸慢慢復原。總之,當智齒發生問題時,趁年輕時拔除,此時所受的苦會較少且復原也較快,建議在做口腔檢查時,有位置不良的智齒盡早拔除,以免日後造成更嚴重的問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