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

工程師僅4旬 白內障「早」上門

工程師僅4旬 白內障「早」上門#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白內障一直被視為老年人專屬的眼部退化眼疾,但近年來,3C產品的普及讓眼睛使用時間大幅增加,根據眼科醫師門診觀察,白內障患者年齡層明顯下降,民眾如從事需長時間暴露於電子屏幕、紫外線、強光作業下,須注意工作時間並適時放鬆,別讓雙眼用眼過度,否則極易造成眼睛提早退化或急性白內障,如視力或近視度數有變化,應盡速就醫檢查。白內障易被誤認老花 度數變化應盡速求診有位現年40餘歲的張先生是科技業工程師,工作需長時間使用電腦,而且近視度數高達1000度以上以及有 200度散光。長期過度用眼之下,一年前看近有明顯的模糊感,並檢查出老花度數;但日前發現看遠和看近的視力都產生模糊的問題,以為是老花度數增加,求診就醫後竟發現早發性白內障。在了解目前白內障手術中所置換的,可選擇三焦點人工水晶體一次解決白內障、近視、散光、老花等問題,因此決定採用三焦點人工水晶體。由於術前良好的溝通做最適當的選擇,手術恢復良好,視力彷彿回春又恢復清晰,生活及工作上都得到舒適的用眼品質。人工水晶體三焦點設計 首重穩定性眼科醫師郭明倫表示,人工水晶體技術日新月異、不斷進步。以三焦點水晶體為例,在夜間視力也非常清楚,更具備獨特的雙重繞射合併光波迴旋專利技術,可提高對比敏感度,有助優化遠、中、近距離的視力品質,把白內障、老花、散光及近視或遠視等5合1問題一併解決;包含支架採用雙C型專利設計,在植入眼睛後可強化穩定性,讓精準性、安全性及便利性大為強化。白內障人工水晶體置換 有效治療助恢復由於白內障是源於蛋白質的變異,無法藉由藥物回復,使用藥物治療只能延緩惡化程度,而手術合併人工水晶體置換植入才是有效的治療方法。醫師提醒若突然感覺視力持續模糊、色調改變或是出現畏光、複視的狀況,又或是半年內度數快速增加,都可能是白內障警訊,最好儘快就醫檢查、治療,同時建議每半年進行定期眼睛檢查。(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白內障術後乾眼 人工淚液成救星

白內障術後乾眼 人工淚液成救星#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白內障是老年人的視力殺手,而且年紀愈大、白內障盛行率愈高,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統計,自2001年至2013年, 65歲以上老年人患有白內障的比率超過30%,儼然成為老年人視力的一大威脅;所幸目前手術治療可協助患者恢復視力,也是白內障治療的主要方式。白內障術後乾眼症狀 配合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緩解根據美國2017年一項研究發現,針對平均年齡70歲,並接受白內障手術治療的老年人,超過半數在接受手術前檢測時出現乾眼症狀,所幸在配合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緩解下,乾眼症狀多半可獲得改善。眼科診所李永誠醫師指出,有一位70歲的老婆婆,因罹患白內障導致視力不佳,經手術後成功恢復視力,但卻出現乾眼症狀,包括眨眼時常常覺得有異物感、流眼淚,回診時,開立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使乾眼症狀獲得緩解,眨眼時也不再有異物感。眼科手術都可能直接或間接引發乾眼症狀李永誠醫師表示,白內障手術造成的乾眼症狀,可能起因於手術前麻醉藥造成角膜上皮脫落、手術時造成角膜上皮損傷、手術後發生發炎反應或組織水腫、或手術傷口不平整造成黏液層穩定度下降等等。除了白內障手術可能造成術後乾眼症狀,李永誠醫師也提到,近視雷射手術、青光眼手術、角膜移植手術、視網膜剝離手術等與影響到角膜組織的手術,亦容易直接引發乾眼症狀。術後乾眼症狀須儘早諮詢醫師李永誠醫師呼籲,年紀愈大的患者,因為老化導致乾眼症狀愈明顯,而白內障又好發於老年人,因此術後的乾眼症狀更要多加留心。除正常作息、充足睡眠、攝取富含維他命C的水果、減少3C產品使用時間等,從生活習慣著手改善,有時也可熱敷眼睛,都能對乾眼症狀有所幫助。當然,最重要的是,發現症狀後應盡速前往眼科門診諮詢,對症下藥就能獲得改善。(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微創手術治白內障 彷彿重返年輕

微創手術治白內障 彷彿重返年輕#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50歲的西餐廳廚師,近年來感到視力模糊、畏光,切菜、煮菜越來越吃力;就醫檢查才發現,雙眼老花達4、500度,且有白內障,經醫師評估仍有中近距離用眼需求,建議施行白內障手術,並植入「進階版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提升術後生活的便利性。術後他感覺視力回到30歲,且眼睛痠澀問題也改善了,又能夠盡情料理美食。進階版多焦點人工水晶體 中近距離看得清楚秀傳醫院副院長林浤裕指出,廚師需要切菜、料理、擺盤,工作時主要的用眼距離大約在一個手臂40至60公分中近距離的長度,考量到病患術後不需要配戴老花眼鏡,建議進行白內障手術移除霧化水晶體後,同時植入使用光動科技的「進階版多焦點人工水晶體」來同時治療白內障及老花眼,這款水晶體最能夠符合他的中近距離視力需求;另外,文書工作、畫家、書法家及司機等職業,需要打電腦、看報表、畫畫、寫書法,甚至在車上使用導航,生活視物在中距離時間較長者,都很適合。視力品質更佳 大幅改善夜間光暈林浤裕副院長表示,使用單焦點人工水晶體,看近物、閱讀需配戴老花眼鏡;若使用傳統多焦點人工水晶體,雖然能看近、看遠,但中近距離的視力,仍看不清楚;而「進階版多焦點黃色人工水晶體」,可看遠、中、近三種距離,視力品質更佳,尤其40至60公分的視力優於傳統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同時光動科技可增加光能利用率,大幅改善夜間看近物時因為光線不足而比較吃力的情況。使用高階精密人工水晶體 術前需詳細檢查選擇高階功能的人工水晶體,度數誤差應控制在50度以內,而且不是人人適合,因此術前測量必須非常詳細,做客製化的評估。林浤裕副院長指出,白內障影像導引系統是讓手術成果更趨理想的一大利器,影像導影系統會進行完整的檢查與規劃,能將患者角膜結構全方位呈現、角膜弧度數據完整記錄,檢查作業完成後,系統會進行規劃手術方針,同步設定散光軸度,並計算人工水晶體作業程序,提供手術切口位置、水晶體數值與置中性,提供給手術醫師精準的判斷,大幅提升手術後屈光矯正的準確度,對於需要散光矯正的患者尤其重要。微創傷口僅傷0.2公分 術後一周勿碰水林浤裕副院長提醒,雖然目前進行人工水晶體置換手術,以飛秒雷射微創手術為主流,傷口僅0.2公分,但一星期內仍應避免碰水,遵照醫囑按時服藥、回診追蹤,減少發生感染的風險,並且平常應做好眼睛防曬。(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3C上癮致白內障?黃綠色蔬菜成救星

3C上癮致白內障?黃綠色蔬菜成救星#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根據2016年全民護眼趨勢調查,國人每日使用3C總時數平均近8小時,相當於1/3天眼睛睫狀肌都處在緊張狀態,容易造成眼睛乾澀、模糊,甚至提高白內障風險。想要改善視力上的問題,除了改變生活習慣之外,因為坊間盛傳多攝取葉黃素可以保護視力,因此葉黃素也成了最夯的護眼保健食品之一。日光、電燈都傷眼 葉黃素助減少傷害臺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保健營養學系教授陳俊榮說,葉黃素在主要分布於眼球水晶體的黃斑部、皮膚、乳房以及消化道。葉黃素和玉米黃質是組成視網膜和黃斑部的重要物質,以及視網膜主要色素來源,對於神經系統傳導也有重要的輔助作用。含有紫外線的日光、電燈、電腦、電視等等,都會對眼球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葉黃素能中和藍光、減少藍光傷害,進而降低黃斑部病變和視網膜傷害,而葉黃素可以增進水晶體的抗氧化能力,抵抗紫外線與自由基的傷害,並可保護眼睛的微血管,維持良好的血液循環,是保護眼睛的營養素。多吃綠黃色蔬菜 靠食物攝取葉黃素陳俊榮教授表示,一旦身體感到疲勞時,最重要的是適度休息與充足睡眠,如發現眼睛有乾澀、視力模糊等症狀出現時,建議就醫治療。並且平時養成良好習慣,例如電腦螢幕放置在直視的位置、調整室內照明、注意工作時的身體姿勢、長時間連續工作時需有休息時間,都是保護眼球健康的方式。葉黃素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必須從天然食物中攝取。在甘藍、菠菜、綠花椰菜、胡蘿蔔、南瓜等綠黃色蔬菜,以及奇異果、葡萄、柳橙中含有豐富的葉黃素,適量攝取可降低白內障及黃斑部病變風險。美國食藥署建議,每天從食物中攝取6毫克就足夠,可降低罹患老化性黃斑退化症的風險。(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31期)

眼鏡度數一直變 小心白內障!

眼鏡度數一直變 小心白內障!#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你曾有過短時間度數加深、看遠看近都迷糊不清的現象嗎?部分民眾視力模糊,常以為是眼鏡度數不足,至眼鏡行驗光才發現在近視、散光度數改變,有的根本度數量不出來。另也有些族群是眼鏡度數配足仍看不清楚,夜間畏光、或看東西時會有光暈出現。醫師表示,這些症狀很有可能都是罹患白內障的徵兆。白內障不是老人家的專利亞東醫院眼科部視網膜科主任王嘉康表示,白內障一直被認為是老人家的專利,近年來卻因為行動裝置的普及讓三大眼及青光眼、白內障及近視都有年輕化趨勢。因為國人健康意識抬頭,醫師提醒以下幾類病患要特別注意:1) 糖尿病/民眾若血糖控制不佳,就會提早產生,即使血糖控制得好,也要每年定期做眼科檢查,了解是否有白內障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2) 眼科病史/曾接受眼內手術、眼部創傷、虹彩炎、急性青光眼,都容易提早產生白內障,需定期眼科追蹤。3) 長期使用類固醇的病患/例如:有風濕免疫疾病須長期口服或注射類固醇。4) 有高度近視/近視大於六百度也會提早有白內障產生。另外做過近視雷射矯正的病患,仍然保有高度近視的體質,還是會提早白內障。5) 職業/長期陽光照眼的族群,例如:職業駕駛、漁民、農民、及長期戶外工作者,因為紫外線曝曬過多,也會提早白內障。白內障可透過控制血糖、戒菸預防王嘉康主任表示,白內障就是水晶體混濁,若人的水晶體混濁,看見的影像會模糊不清或產生雙影。白內障的預防,可以點預防白內障的眼藥水、服用維他命C及E(綜合維他命更好)、控制血糖、以及戒菸,因為陽光是造成白內障一大主因,所以戶外陽光強烈的地方要戴太陽眼鏡,保護眼睛。一旦白內障形成,就無法再消失,白內障輕微時可以配戴或更換眼鏡矯正視力,嚴重時需以手術摘除白內障。

兩眼霧煞煞 出門迷路才知白內障作怪

兩眼霧煞煞 出門迷路才知白內障作怪#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徐伯伯眼睛視野常常「霧煞煞」,長年點眼藥水都無法改善,不但報紙、電視看不清,出門也常走錯路,就醫後就診後才發現原來兩眼都罹患白內障。白內障指眼球內水晶體發生混濁,導致光線無法穿透水晶體,影像無法聚焦於視網膜,於是患者視力下降。主要原因多為後天性的老年性白內障。嚴重白內障多以手術方式置換人工水晶體為主。白內障手術時間短、術後不需住院目前白內障最廣泛使用的手術方式為「超音波晶體乳化術」,優點為手術時間短,大多使用局部麻醉,術後多數不需住院,可降低病人的不適感。術後傷口因切口極小,多可快速癒合並且迅速恢復視力。可折疊式人工水晶體 提升視覺品質食藥署表示,人工水晶體的設計由傳統硬式球面鏡片,發展至最新的可折疊式多焦點非球面人工水晶體,使術後癒合時間降低並提升視覺品質。雖產品選擇性增加,各種產品有其不同的優缺點及適用性仍應請教醫師評估。一定要選擇經衛生福利部核准合法產品以保障健康。若在術後感到眼睛不適或其他眼部問題,需立刻洽請眼科醫師診斷。目前已取得許可證之人工水晶體,皆經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審查其生物相容性、滅菌確效以及功能性(如屈光度數、光線穿透率、成像品質等),確保安全及效能無虞,才可取得上市許可證。食藥署提醒,在接受人工水晶體置換術前務必與眼科醫師充分溝通,依照病情、職業、生活習慣等,選擇適合的人工水晶體,並於手術前、後注意事項。

防治兒童惡視力 6大徵兆及早發現!

防治兒童惡視力 6大徵兆及早發現!#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內最新統計,每2位學齡兒童中,就有1人近視,寒暑假更是度數增加的高峰期。眼科診所院長王孟祺強調,越早得到近視、度數增加越快,未來罹患早發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退化、視網膜剝離的風險,更會大幅增加。6大徵兆及早發現惡視力眼睛是靈魂之窗,眼睛保健要從小開始。王孟祺院長表示,成長發育階段的兒童,要特別留意弱視及近視的問題,建議家長留意孩子的日常行為,若是發現有姿勢異常、常瞇眼、斜著頭、走路常撞到、經常跌倒,甚至是瞳孔反射呈現白色,就要盡快帶到診間檢查。治療弱視、近視有黃金治療期王孟祺院長指出,弱視的原因有斜視、屈光異常、眼瞼下垂,或是先天性白內障,在診間可以透過「亂點立體圖」篩檢;確診後,最好把握3歲前的黃金治療期。而近視的原因則是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造成眼軸過長而視力模糊,18歲前可以藉由點散瞳劑藥水,或是配戴角膜塑型鏡片,達到輔助控制近視的目的。戴眼鏡治療迷思醫師來解答越晚戴眼鏡越好嗎?許多家長認為,小孩越早戴眼鏡,度數可能增加越快。王孟祺院長說明,一般來說,裸視視力低於0.5,也就是約150度的近視度數,就需要配戴眼鏡。若是太遲配戴眼鏡,反而會造成眼睛容易疲勞、近距離用眼時間增加,以及影響學習。(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用眼過度?簡單2道明目料理報你知!

用眼過度?簡單2道明目料理報你知!#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玉米護肝利膽,利水消腫,兼防白內障,是世界各地餐桌上最古老的穀物食品之一。隨著吃粗糧的口號越喊越響,人們重新認識到玉米對於人體健康的重要意義。它味甘性平,具有保肝明目,清濕熱,利肝膽,防治白內障、老年黃斑變性之效,並可降壓、降脂、降糖。舒緩眼睛疲勞、改善白內障玉米是很多人很喜愛的食品,由玉米製作而成的菜式成千上萬。柔滑可口的水煮糯玉米、清甜可口的甜玉米湯、細膩香濃的玉米糊……想想都要吞口水了。可是您知道嗎?這種被稱為「黃金作物」的粗糧還有治病的功效呢。我們先來看看它的明目作用。朋友的老爸退休前是位中文系的大學教授,退休後患上了老花眼。雖然人退休了,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老人家說退休前的時間被很多雜事占用了,現在退休了,正好可以潛心研究學問。他給自己定了個龐大的寫作目標,要在五年內寫出一部一百萬字以上的著作。於是每天他都有七八個小時坐在電腦前查閱資料、奮筆疾書。朋友擔心老人家用眼過度、眼睛進一步老化,於是向我請教該如何調理預防。我給他推薦了一道菜——枸杞子玉米羹,先來看看這道菜怎麼做。【枸杞玉米羹】作法/1) 取一百克玉米粒洗淨。2) 取十克枸杞洗淨泡軟。3) 鍋內加適量清水,下玉米粒煮至熟爛,再放入枸杞子和白糖,煮約五分鐘,勾芡後起鍋即可。注意/可根據個人喜歡增加青豆、香菇、蝦仁等食材。功效/滋肝明目,緩解眼睛疲勞,防治白內障、老年性黃斑變性。補充葉黃素可降低眼睛疲勞人老了,各個器官都會退化,如果只是得個老花眼問題還不大,但如果得了白內障就麻煩多了。患者一開始只會覺得眼睛像蒙了層東西,發展下去就會有徹底失明的危險了。不過還好,現在醫學技術發達,白內障手術安全又高效,但引起老年人失明的另一個常見病:老年性黃斑變性,往往沒有什麼太好的治療方法。現代研究發現,玉米含有豐富的玉米黃質和葉黃素成分,對於白內障、黃斑變性均有預防作用,對於已患病的人亦有延緩病情進一步加重的效果。此外,對於長期用電腦的人群來說,補充葉黃素還可降低射線對視網膜光感受細胞的傷害,以及有效緩解視力疲勞。再加上養肝明目有口皆碑的枸杞子,這道玉米羹絕對是過度用眼者的理想選擇。維生素E改善動脈硬化、調節內分泌作為粗糧中的保健佳品,玉米的功能當然不止這些。玉米中的脂肪(玉米油),50%以上為亞油酸和卵磷脂,具有降低膽固醇,防治高血壓、冠心病、細胞衰老及腦功能退化等效果,並有抗血管硬化的作用。玉米還含有大量維生素E,可抑制血小板凝集和氧化物的形成,且有改善動脈粥樣硬化的功能。此外,維生素E還可促進細胞分裂,調節神經和內分泌功能,使皮下組織豐潤、皮膚細胞富有彈性和光澤。不過維生素E對溫度比較敏感,如果像做玉米羹那樣把玉米粒煮爛,裡面的維生素E可能就要被破壞殆盡了,所以要想發揮出玉米中維生素E的效果,吃玉米沙拉是一個不錯的主意,下面這道芹菜玉米沙拉就值得推薦。【芹菜玉米沙拉】作法/1) 將芹菜莖沿縱線切開,並切成約三釐米長的小段;2) 將玉米粒和切好的芹菜段在添加了少許鹽和沙拉油的沸水中汆燙數分鐘,撈出後瀝乾水分;3) 將玉米粒和芹菜段放到盤中,還可放入少量枸杞粒,用沙拉醬攪拌後即可食用。功效/解煙毒,防治動脈硬化,美容嫩膚。(本文摘自/長壽之鄉的食療祕方/時報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