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

骨鬆年輕化中醫調理有方法

骨鬆年輕化中醫調理有方法#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奶奶一直定期前往醫院回診,在停止回診的好一段時間後,某個上午被看護推著輪椅進入診間,才知道許奶奶在某個夜晚起身上廁所時,被絆倒跌坐地上,腰椎骨折了。因為許奶奶年事已高,骨頭關節不像年輕時強壯,又因為夜間視線不清,被絆倒反應不及,才發生這樣的意外,經過針灸、薰蒸及藥物等等的方式治療一段時間,終於疼痛減輕,較能正常走路。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區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吳建東表示,諺語說「人生七十才開始」,但到這個年紀時,身體機能已不像年輕時那麼勇健,尤其是負責撐住全身器官組織的骨骼系統,在三十多歲到達高峰以後,就開始因為腎氣衰竭而逐漸不良。中醫把骨質疏鬆所導致的骨骼萎縮稱作『骨痿』,是因為在中年以後,腎氣逐漸衰竭,督任二脈損傷,腎不足則骨髓空,進而導致疏鬆易斷裂的現象。吳建東說,尤其是過了更年期的女性,因為雌激素為累積骨質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更年期時,雌激素分泌突然減少,使得骨質疏鬆風險比男性或是其他年紀女性高的多,先前的雌激素相關研究雖然有中風、女性癌症的種種風險,但是卻會減少臗關節骨折的機率就是這個原因。通常骨質疏鬆不會有太明顯症狀,頂多有腰痠痛、兩膝無力等等的症狀,在中醫理論上來說,還會進一步有神疲易倦、氣虛自汗、怕冷怕熱、頭暈目眩等等的症狀。既然骨質疏鬆的原因是來自於腎不足,在治療方針也是會以補腎氣為主,但跟一般常用的補腎法可能會有些不同,對於年事較高的患者,可能還會更重視填髓的這個概念,也就是以動物性蛋白質或膠質來補養已經流失的部份。吳建東指出,治療方藥最常用到的就是眾所皆知的龜鹿二仙膠,這是從龜板及鹿角中提煉出來的萃取物,標準的以形補形概念,但是在中醫師腦袋中,有著更複雜的機制。比如患者氣血較虛弱,氣虛怕冷、納差疲倦的現象比較嚴重者,可能會添加補氣血的方藥如八珍湯,如果患者兩膝痠痛、寒雨加劇的話,則可能會添加溫下肢的獨活寄生湯,惡寒重則會將方劑變化為右歸丸,發熱多則會將之便為左歸丸,會因個人病機不同而做調整,而非一個龜鹿丸打天下的。如果疼痛的話,則可以考慮使用針灸或是薰蒸來通調氣血而止痛,例如腰部的腎俞、胃俞、膀胱俞,或是臗關節的環跳、承扶,膝部的陰陵泉、陽陵泉,甚至是直接補氣血肝腎的足三里、三陰交、太膝、復溜,都是常會取用的穴道,若是在家疼痛,直接按摩或是熱敷這些穴位也會有不錯效果。但是應該如何治療呢?吳建東表示,最重要的還是平時保養,重點不出兩個:攝取鈣質與多運動。因為骨頭的成分大多是由鈣所組成,攝食含鈣較多的食物如牛奶、豆類、魚類,有助於累積骨質成分,同時也必須避免過度菸酒及過量咖啡、或是動物性蛋白質等等,以免鈣質流失。運動也有助於累積骨質,骨頭在適當壓力之下,較易累積骨質,因此中輕度、持續性的運動是必須的。此外則是要避免骨質疏鬆後的受傷,像是不可負重,使環境整潔以避免跌倒,盡量不要過度用力,或是久坐久站等等。現代人的生命已經越來越長,希望到生命的最後階段,每個人仍能健健康康的快樂過活,因此,吳建東提醒民眾,在年輕的時候就開始注意身體保養,讓這個軀殼到老都好用免修理。

骨鬆早從卅歲就開始!中醫調理治骨痿

骨鬆早從卅歲就開始!中醫調理治骨痿#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奶奶一直定期前往醫院回診,在停止回診的好一段時間後,某個上午被看護推著輪椅進入診間,才知道許奶奶在某個夜晚起身上廁所時,被絆倒跌坐地上,腰椎骨折了。因為許奶奶年事已高,骨頭關節不像年輕時強壯,又因為夜間視線不清,被絆倒反應不及,才發生這樣的意外,經過針灸、薰蒸及藥物等等的方式治療一段時間,終於疼痛減輕,較能正常走路。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區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吳建東表示,諺語說「人生七十才開始」,但到這個年紀時,身體機能已不像年輕時那麼勇健,尤其是負責撐住全身器官組織的骨骼系統,在三十多歲到達高峰以後,就開始因為腎氣衰竭而逐漸不良。中醫把骨質疏鬆所導致的骨骼萎縮稱作「骨痿」,是因為在中年以後,腎氣逐漸衰竭,督任二脈損傷,腎不足則骨髓空,進而導致疏鬆易斷裂的現象。吳建東說,尤其是過了更年期的女性,因為雌激素為累積骨質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更年期時,雌激素分泌突然減少,使得骨質疏鬆風險比男性或是其他年紀女性高的多,先前的雌激素相關研究雖然有中風、女性癌症的種種風險,但是卻會減少臗關節骨折的機率就是這個原因。通常骨質疏鬆不會有太明顯症狀,頂多有腰痠痛、兩膝無力等等的症狀,在中醫理論上來說,還會進一步有神疲易倦、氣虛自汗、怕冷怕熱、頭暈目眩等等的症狀。既然骨質疏鬆的原因是來自於腎不足,在治療方針也是會以補腎氣為主,但跟一般常用的補腎法可能會有些不同,對於年事較高的患者,可能還會更重視填髓的這個概念,也就是以動物性蛋白質或膠質來補養已經流失的部份。吳建東指出,治療方藥最常用到的就是眾所皆知的龜鹿二仙膠,這是從龜板及鹿角中提煉出來的萃取物,標準的以形補形概念,但是在中醫師腦袋中,有著更複雜的機制。比如患者氣血較虛弱,氣虛怕冷、納差疲倦的現象比較嚴重者,可能會添加補氣血的方藥如八珍湯,如果患者兩膝痠痛、寒雨加劇的話,則可能會添加溫下肢的獨活寄生湯,惡寒重則會將方劑變化為右歸丸,發熱多則會將之便為左歸丸,會因個人病機不同而做調整,而非一個龜鹿丸打天下的。(藥品圖片見圖,翻攝自吳建東醫師記者會簡報)如果疼痛的話,則可以考慮使用針灸或是薰蒸來通調氣血而止痛,例如腰部的腎俞、胃俞、膀胱俞,或是臗關節的環跳、承扶,膝部的陰陵泉、陽陵泉,甚至是直接補氣血肝腎的足三里、三陰交、太膝、復溜,都是常會取用的穴道,若是在家疼痛,直接按摩或是熱敷這些穴位也會有不錯效果。但是應該如何治療呢?吳建東表示,最重要的還是平時保養,重點不出兩個─攝取鈣質與多運動。因為骨頭的成分大多是由鈣所組成,攝食含鈣較多的食物如牛奶、豆類、魚類,有助於累積骨質成分,同時也必須避免過度菸酒及過量咖啡、或是動物性蛋白質等等,以免鈣質流失。運動也有助於累積骨質,骨頭在適當壓力之下,較易累積骨質,因此中輕度、持續性的運動是必須的。此外則是要避免骨質疏鬆後的受傷,像是不可負重,使環境整潔以避免跌倒,盡量不要過度用力,或是久坐久站等等。現代人的生命已經越來越長,希望到生命的最後階段,每個人仍能健健康康的快樂過活,因此,吳建東提醒民眾,在年輕的時候就開始注意身體保養,讓這個軀殼到老都好用免修理。

風濕病人做好定期檢測 防骨鬆、心血管疾病找上門

風濕病人做好定期檢測 防骨鬆、心血管疾病找上門#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風濕病患要注意了,老是覺得自己「倒縮」?當心骨質疏鬆症找上門,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同時也是風濕免疫科醫師的賴寧生指出,骨質疏鬆症和心血管疾病,是風濕病的兩大殺手,風濕病患應定期做檢測,平時注意飲食控制也要多運動,照顧好自身健康,否則小心骨質疏鬆症和心血管疾病找上門來。大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童建學醫師表示,「老倒縮」就是因為骨質疏鬆而導致,因為骨質流失過多,造成骨頭被身體重量壓扁,讓身高產生變化。骨鬆一般好發於停經後女性,也偶研究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與紅斑性狼瘡病人本身就容易造成骨質流失,風濕病常服用的類固醇也是影響的因子,因此風免病人更應該預防骨質疏鬆。他建議民眾平常應多存骨本,多補充奶類或是木耳、髮菜等具有鈣質的食物,並出門曬曬陽光,增加維生素D的產生,增強鈣質吸收。風濕免疫科呂明錡醫師指出,根據最新的歐、美研究報告,風濕病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和糖尿病一樣高,是一般人的2~4倍。建議風濕病人應定期回診進行檢查,並控制飲食,減少油脂與膽固醇的攝取,減少腦中風、周邊血管阻塞的風險。中正大學李淑芳教授指出,多運動可以提升鈣質的吸收,並且增強肌肉強度,就能在突發狀況時保護脆弱的骨頭,而賴寧生副院長也說,風濕病的產生,是由於體內的免疫細胞出問題,對人體進行攻擊,不立即處理就會越來越嚴重,等到組織被破壞殆盡就很難回復了。賴寧生副院長提醒民眾,由於目前健保針對骨鬆評估僅給付較嚴重的病人,最好能定期自費檢測,不要因為省小錢而延誤早期治療的機會。

生鮮蔬果殘留農藥 13件不符規定

生鮮蔬果殘留農藥 13件不符規定#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為維護市民食用生鮮蔬果之安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依計畫按月前往各蔬果零售業者、超市、大賣場、農產公司批發市場等販售場所抽驗生鮮蔬果殘留農藥情形,5月共抽驗73件產品,檢驗結果13件不符規定,不合格率17.81%。本次抽驗73件生鮮蔬果中,有46件檢出殘留農藥,其中33件檢出量尚在「殘留農藥安全容許量標準」限量範圍內,符合規定;另13件不符規定產品,為10件蔬果檢出農藥超量、2件蔬果檢出於該類農作物不得使用之農藥、1件蔬果同時檢出農藥超量及不得使用於該類農藥。針對不合格產品,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除要求業者下架回收、不得販售外,來源廠商屬外縣市者,已移請來源所轄衛生局查辦,另無法交待來源之業者,將依食品衛生管理法處分新臺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殘留農藥含量超過安全容許量者,處以新臺幣6至600萬元罰鍰。該局特別表示,食品安全首重源頭把關,於市面抽驗產品屬於終端的管理,只有落實源頭田間監測及產地加強輔導農民於栽種時正確施用農藥,才能有效減少蔬果殘留農藥的問題。為維護民眾食用安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農友於栽種蔬果施用農藥,應符合相關法令。同時提醒消費者在選購蔬果時,最好選擇具有良好信譽之商家產品,或具農政機關核發之農產品標章,以確保飲食安全。另為減少攝入蔬菜可能之殘留農藥,建議清洗蔬菜時應去除外葉,先用水沖洗蔬菜根部,將泥沙清除,並將根部摘除,以水浸泡10至20分鐘,接著用流動的自來水沖洗2至3遍,可有助於去除殘餘的農藥。此外,一般消費大眾亦可用烹煮、選擇當季蔬果等方法,來減低農藥的殘留,炒菜時,將鍋蓋打開,亦可促使農藥隨蒸氣而揮散。

30歲後骨質減少 小心骨質疏鬆找上身

30歲後骨質減少 小心骨質疏鬆找上身#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般人到30歲以後骨質逐漸減少,到了50歲以後骨質流失更形嚴重,75歲以上老人每四人就有一人有骨質疏鬆的問題,而女性在停經後骨質疏鬆比率亦高達20%~35%,約有50萬左右的65歲以上老年人口,正遭受骨質疏鬆的威脅。「骨質疏鬆症」患者只要一個輕微的跌倒,或是彎腰搬運物品就會造成骨折,50歲以上骨質疏鬆症患者過去一年跌倒次數平均都在2次以上,比沒有骨質疏鬆症患者的跌倒次數來得多,在骨鬆和跌倒的加成效應下,容易發生跌倒、骨折、住院、失能等不良預後,不僅增加整體醫療耗費與社會公共健康照護體系之負擔,骨折的老人長期臥床的結果經常併發感染而造成死亡。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100年年底,以20%的老人骨質疏鬆盛行率估計,約有50萬左右的65歲以上老年人口,正遭受骨質疏鬆的威脅。經常節食及體重過輕會減少雌激素分泌,加速骨質流失,造成骨質含量變少及肌耐力降低而容易發生骨質疏鬆,過重、肥胖則會增加骨頭、關節的負擔,依國民健康局98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相較於正常體位的民眾,在過輕、過重、肥胖的情況下會有較高的骨質疏鬆比率。 基隆市中山區衛生所謝鈴琴主任建議民眾,維持理想體重,不但可以減少骨質疏鬆問題,同時也可以預防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因此當身體質量指數 BMI<18.5或≧24,就要注意維持及控制自己的體重了!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呼籲,年輕時儲存骨骼「骨本」,平常多攝取牛奶、起司、豆腐等含鈣質食物,避免過度飲用咖啡、適度曬太陽、避免熬夜,多走路、慢跑、爬樓梯、啞鈴操等運動,讓肌肉骨骼獲得訓練,降低骨質疏鬆症發生的機率。

了解骨鬆之因 方能享受咖啡美味

了解骨鬆之因 方能享受咖啡美味#骨質疏鬆

公關公司緊湊的工作步調,生活作息不正常,七年級的小美每天幾乎都要靠2杯以上的黑咖啡來提神,公司的李大姐忍不住告誡她,這樣喝咖啡會導致骨質疏鬆,建議她戒了喝咖啡的習慣。但沒有咖啡提神,怎麼能安然面對每天緊繃的壓力?於是小美開始改喝加了牛奶的拿鐵,因為牛奶含有鈣質,這樣既可以有提神作用,又可以有鈣質的補充,可說是一舉兩得。沒想到,公司安排的年度健檢報告出來,小美的骨質密度數值不但低於標準,被註記「有提早流失的現象」,醫生還提醒要她多運動、多走出戶外曬太陽。小美大為不解,喝咖啡真的會造成骨質流失,甚至骨質疏鬆嗎?那麼她從此就不能喝咖啡了嗎?咖啡因與骨質疏鬆的研究如同小美的例子,都市生活中愛喝咖啡的人越來越多,多年來我在健檢解說時常常都會被問:「醫師,我已經習慣天天要喝咖啡,但對骨質密度到底有沒有影響啊?」基本上,這並非一個簡單yes or no的問題。含咖啡因的飲料如咖啡、茶、可樂及巧克力等,都會因為咖啡因的藥理作用而產生利尿及增加體內排出鈣的作用。但是臨床上咖啡因是否會造成骨質疏鬆症?很多專家做出的結果都各不相同,所以至今未有定論。有一個有趣的研究顯示每天喝2杯以上咖啡的族群有明顯骨質疏鬆的現象;若同時有喝牛奶的習慣的族群,咖啡因引骨質疏鬆的效應就會被牛奶所含個高鈣所抵消。所以事實上小美改喝拿鐵是對的,但是一定還有她未注意到的原因!很多關於咖啡與骨質疏鬆的研究都是找停經婦女來當研究對象,所以可以知道,其實年齡老化與雌激素不足才是骨質疏鬆最重要的原因。有些研究竟然發現喝茶的停經婦女不但沒有骨質疏鬆,竟然骨質比沒喝茶的婦女還來得好,理由可能是茶葉裡含有類黃酮(flavonoids),或這些婦女有喝奶茶習慣,同時補充了類似雌激素作用的類黃酮及牛奶中的鈣質,反而對身體產生了保護作用。2012年5月份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甚至還發表了一篇針對40萬年齡介於50歲至70歲的族群做與喝咖啡與死亡率的長期研究,結果竟然發現每天喝咖啡的族群死亡率低於每天喝不到一杯咖啡的族群,而且與喝咖啡量有正相關。所以咖啡雖然不是仙丹妙藥,但對人體確實能發揮保護作用,一般認為是咖啡裡所含的抗氧化劑延緩了老化的作用。骨質疏鬆的原因人類骨質密度在25歲時達到顛峰,大約可以維持10年左右。35歲以後不論男女的骨密度則以每年0.3~0.5%的速度流失。女性停經後的前5到10年,骨質密度每年會下降2~4%,導致骨密度最終會減少停經前的25~30%。引起骨質疏鬆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原因為性別(女性多於男性)、年齡(年齡越大骨質流失越厲害)、性荷爾蒙(女性50歲左右停經而使雌激素下降;男性在65歲左右睪固酮製造不足)、缺乏運動、體重過輕、鈣質及維生素D攝取不足。所以在生活上,特別要強調的並不是咖啡,而是對骨質疏鬆有不良影響的吸菸與酗酒。因為特殊疾病需要長期使用類固醇或者本身有甲狀腺或副甲狀腺亢進,也是產生骨質疏鬆的重要因素。掌握扭轉骨質流失的原因由此可知,骨質疏鬆的預防重心並不在咖啡或含咖啡因飲料,而是在於我們的生活習慣,例如:不少女性因為愛美而不曬太陽,使得身體的維生素D製造不足;為了苗條身材而過度減重,容易造成骨質大量流失;工作與生活多偏靜態,又沒有養成固定運動習慣等等,都容易造成骨質密度愈來愈不足,也因此,原本大家以為只有老年人才會有的骨質疏鬆症,現在越來越趨向年輕化。此外,現代人飲食不均衡,鈣質經常攝取不足。根據衛生署統計,超過九成台灣女性鈣質經常不足。再加上大多數人有外食的習慣,不少加工食品如泡麵、碳酸飲料、汽水等,都含有高量的磷,會影響身體對鈣質的吸收。坊間流傳很多無科學證據的專家說法,竟然將最重要的鈣質來源牛奶及奶製品說成是骨質疏鬆的元兇,完全與研究結果與營養學知識不合,民眾切勿輕易相信。預防勝於治療 為骨密加分 成年人每日需要的鈣質約800到1200毫克,建議盡量由奶製品、蝦米、小魚乾、紫菜、黑芝麻、豆類製品及深綠色蔬菜等食物攝取,或在醫師及營養師的指導下服用鈣補充劑。預防鈣質流失飲食上要注意下列幾件事:少喝高磷的發泡飲料及過鹹的食物,才能避免鈣質流失。在補充牛奶、含鈣飲食或服用鈣片時,盡量要跟茶葉及綠葉蔬菜等高草酸及高纖維食物分開食用,才不會妨礙鈣質的吸收。對咖啡一族,要如何才能預防骨質疏鬆呢?對喜歡喝咖啡的人來說,基於健康的理由,每天的咖啡攝取量,盡量少於2杯250~300cc.的咖啡量。一般茶飲的咖啡因含量約為咖啡的二分之一,所以容許量約為咖啡的2倍。不要過量飲用咖啡,其實還考慮到咖啡會刺激胃酸分泌、造成心悸、影響睡眠及過度利尿等不良作用。引起骨質疏鬆的性別年齡因素是無可阻擋的,荷爾蒙補充的功效與併發症仍未有好的解決方法,所以培養運動習慣、補充充足的鈣質與維生素D、維持正常的體重、避免酗酒是預防骨質疏鬆最重要的功課。若真的出現嚴重骨質疏鬆問題,建議至新陳代謝科、內分泌科、婦產科或骨科門診就醫尋求協助。任何事情過猶不及都會產生不良影響,所以只要掌握骨質疏鬆的預防重點,任何人都可以盡情享用咖啡。

愛喝咖啡又怕骨質流失怎麼辦?醫師教您如何預防

愛喝咖啡又怕骨質流失怎麼辦?醫師教您如何預防#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緊湊的工作步調,生活作息不正常,許多人每天幾乎都要靠2杯以上的黑咖啡來提神,不過也常聽到許多人說,喝咖啡會導致骨質疏鬆,但是這樣的說法正確?康聯預防醫學院長陳皇光指出,其實愛喝咖啡是否會造成骨質流失的問題,並非是一個簡單yes or no的問題,但對愛喝咖啡又怕骨質流失快速流失的人來說,只要掌握骨質疏鬆的預防,不要過猶不及,其實還是可以盡情享用咖啡。陳皇光院長解釋,引起骨質疏鬆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原因為性別(女性多於男性)、年齡(年齡越大骨質流失越厲害)、性荷爾蒙(女性50歲左右停經而使雌激素下降;男性在65歲左右睪固酮製造不足)、缺乏運動、體重過輕、鈣質及維生素D攝取不足。所以在生活上,特別要強調的並不是咖啡,而是對骨質疏鬆有不良影響的吸菸與酗酒。因為特殊疾病需要長期使用類固醇或者本身有甲狀腺或副甲狀腺亢進,也是產生骨質疏鬆的重要因素。由此可知,骨質疏鬆的預防重心並不在咖啡或含咖啡因飲料,而是在於我們的生活習慣,例如:不少女性因為愛美而不曬太陽,使得身體的維生素D製造不足;為了苗條身材而過度減重,容易造成骨質大量流失;工作與生活多偏靜態,又沒有養成固定運動習慣等等,都容易造成骨質密度愈來愈不足,也因此,原本大家以為只有老年人才會有的骨質疏鬆症,現在越來越趨向年輕化。對咖啡一族,要如何才能預防骨質疏鬆呢?對喜歡喝咖啡的人來說,基於健康的理由,每天的咖啡攝取量,盡量少於2杯250~300cc.的咖啡量。一般茶飲的咖啡因含量約為咖啡的二分之一,所以容許量約為咖啡的2倍。不要過量飲用咖啡,其實還考慮到咖啡會刺激胃酸分泌、造成心悸、影響睡眠及過度利尿等不良作用。引起骨質疏鬆的性別年齡因素是無可阻擋的,荷爾蒙補充的功效與併發症仍未有好的解決方法,所以培養運動習慣、補充充足的鈣質與維生素D、維持正常的體重、避免酗酒是預防骨質疏鬆最重要的功課。若真的出現嚴重骨質疏鬆問題,建議至新陳代謝科、內分泌科、婦產科或骨科門診就醫尋求協助。

骨質大量流失 竟是副甲狀腺腫瘤惹禍

骨質大量流失 竟是副甲狀腺腫瘤惹禍#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48歲的賴女士,一年多前出現左大腿痠痛及無力症狀,嚴重時需要用拐杖才能走路,到醫院檢查卻找不出原因,只好每天忍痛繼續過日子。直到去年十月,胸痛加上大腿痠痛實在讓她受不了,才到台北中山醫院骨科求診,照X光後發現賴女士嚴重骨質流失,醫師建議她要特別注意且持續治療。沒想到一週後,賴女士起床一出力竟聽到左大腿「喀」一聲,她驚覺不妙,原來是左大腿骨頭斷掉。台北中山醫院骨科施俊雄醫師表示,賴女士除了左大腿骨折外,也發現胸腔肋骨有三處骨折,另外脊椎第十節也出現壓迫性骨折,初步判斷為骨質疏鬆症引起的全身性骨折。經抽血檢查,發現賴女士體內的鹼性磷酸酶比正常值高出12倍,而副甲狀腺素更高出正常值的28倍!安排做完超音波後,檢查出患有副甲狀腺腫瘤,經切片化驗終於找出賴女士骨質流失特別快的原因。施俊雄醫師說,人體有四個副甲狀腺,位於頸部甲狀腺後方,分泌副甲狀腺素調節體內磷、鈣的代謝平衡,是調節血鈣最重要的荷爾蒙之一。副甲狀腺腫瘤會分泌太多副甲狀腺素,造成副甲狀腺機能亢進,將骨頭內的鈣質排出到血液,造成骨頭缺鈣,引起骨質疏鬆。幸好賴女士罹患的是良性腫瘤,手術後副甲狀腺未恢復功能,會出現短暫性低鈣情況,在補充鈣質及雙磷酸鹽之後,目前賴女士術後恢復狀況良好,已經可以使用柺杖走路。施俊雄醫師說,台灣65歲以上民眾罹患骨質疏鬆症之盛行率估計為9.24%,由於缺乏運動,國內更有高達20%的年輕女性上班族有骨質疏鬆現象。一般而言,四十歲之後兩種細胞的功用均會衰退,而造骨細胞的衰退速度遠大於破骨細胞,於是骨質開始流失,因而造成骨骼結構鬆脆,即所謂的「骨質疏鬆症」。 施俊雄醫師提醒,由於骨質疏鬆症沒有症狀,若出現背痛或變矮等狀況,應該就要有所警覺,千萬不要強忍或只吃止痛藥。另外,台灣婦女約有1/3、男性約有1/5在一生當中有發生過至少一次骨折,尤其是出現脊椎及髖部骨折,可能都是骨質疏鬆症的前兆。建議平常應養成補充鈣質及運動習慣,尤其是適當進行戶外活動,曬曬太陽,可以有助鈣質與維生素D正常運作,降低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