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對健康到底有益還是有害,一直是大家不斷探討研究的問題,最近日本的最新調查指出,雞蛋吃愈多的女性,日後罹患乳癌的風險愈高。而代謝型態公司營養師張益堯表示,蛋究竟與癌症有無關連,是不能以吃的多寡直接斷定,只能說任何食物吃到過量都不好,更何況是屬於高脂肪含量的雞蛋。
雞蛋對健康到底有益還是有害,一直是大家不斷探討研究的問題,最近日本的最新調查指出,雞蛋吃愈多的女性,日後罹患乳癌的風險愈高。而代謝型態公司營養師張益堯表示,蛋究竟與癌症有無關連,是不能以吃的多寡直接斷定,只能說任何食物吃到過量都不好,更何況是屬於高脂肪含量的雞蛋。
40歲曾小姐,因摸到右側乳房腫塊來醫院求診,本身沒有乳癌家族史,平常也無乳房自我檢查的習慣,腫塊是在一次美容療程中,由美容師發現,並建議她進一步檢查。經由門診醫師確認乳房腫塊後,安排乳房攝影檢查,攝影報告顯示「右乳上側有不對稱乳腺」,建議進一步對照乳房超音波檢查。在乳房超音波檢查中,於腫塊區看到兩顆相鄰腫瘤,疑似惡性病灶,於是安排超音波導引下穿刺切片,最後病理報告為乳房惡性腫瘤,經醫師解釋後,病人住院進行治療。 另一位44歲劉小姐,自己發現右側乳房腫塊,經由婦產科診所轉介來衛生署台南醫院做乳房攝影檢查,乳房攝影報告顯示「無異常」,但附註因乳腺緻密,建議進一步對照乳房超音波檢查。之後婦產科診所回報,病患於診所內的乳房超音波檢查顯示有疑似惡性腫瘤,經診所醫師解釋後,病人至鄰近醫院治療,並確認為乳房惡性腫瘤。乳房攝影和乳房超音波的結果為何不同,乳房攝影沒看見腫瘤是看片醫師誤診嗎?衛生署台南醫院放射科王美文醫師表示雖然乳房攝影檢查,根據西方國家30多年的經驗,證實對於50歲以上的婦女,不論是接受乳癌篩檢或是診斷,乳房攝影都是第一線的檢查工具,它最大的功能在於偵測出「不正常的微小鈣化」,這是早期乳房原位癌最常見的表徵,但對於乳房腫瘤的偵測,則敏感度差異很大。其中「乳腺緻密度」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乳腺緻密度愈高,腫瘤就愈有可能被遮蓋,即使是已觸摸到的腫瘤都有可能無法看到,這就是乳房攝影的「盲點」。而東方女性的乳房通常較西方女性乳腺緻密,加上台灣乳癌好發年齡層較歐美低(年輕的乳房乳腺較緻密),都易導致在乳房攝影中,腫瘤被遮蓋,無法顯示出來。以醫師的立場,最不願意見到這種假陰性的個案,所以常會建議其他的檢查輔助,以避免假陰性個案發生,而延誤病患的治療時機。 署立台南醫院王美文醫師表示目前對於乳腺緻密的乳房,超音波檢查是最常使用的輔助診斷工具。國外文獻報告指出,針對乳房攝影正常但是乳腺緻密的婦女,以超音波檢查輔助篩檢,結果這群婦女中每1000人可再多發現六例乳癌病患,診斷率提高約四成。那只做乳房超音波檢查,不做乳房攝影篩檢可以嗎?答案是不行的,因為乳房超音波對於的微小鈣化不敏感,這對大部分早期無症狀之乳房原位癌常無法偵測,因此並不適合單獨作為乳癌篩檢工具。乳房攝影對不正常的微小鈣化敏感度高,而乳房超音波檢查對塊狀腫瘤敏感度高,兩者為相輔相成的檢查工具,建議45歲以上婦女,王美文醫師提醒除了定期做乳房攝影檢查,也要定期至醫院作乳房超音波檢查,尤其是乳癌高危險群或有症狀的婦女更要提早就醫檢查,及早發現,早期乳癌治癒率高,為了您的健康,請記得定期作乳房攝影及乳房超音檢查。
柳營奇美醫院針對罹患乳癌正在接受化學治療的病友成立「粉紅絲帶療癒瑜伽班」,可獲得有氧運動中高運動強度效果,有助於壓力荷爾蒙包括可體松的調節,促進身心能量的釋放,增進正向情緒及平靜心靈。
根據國健局最新資料,癌症蟬聯29年國人10大死因榜首。其中,乳癌高居女性癌症首位;死亡第4位,值得女性朋友重視。新北市立聯合醫院表示,除了4大癌篩的乳房攝影以外,該院還提供婦女免費的乳房超音波檢查,歡迎民眾多加利用。新北聯醫表示,一般女性發現乳部有硬塊時,往往因忽視或羞於告人,甚至害怕切除乳房會導致身體心象的改變,因而耽誤治療的時機。其實乳癌是比較容易早期發現的癌症之一,且早期乳癌只要經過適當的治療,是可以控制甚至治癒的,第1期的乳癌存活率高達90%以上,第0期乳癌的存活率甚至接近100%。衛生署為照顧國人健康,連續多年推出免費4大癌症篩檢,凡45歲至69歲的婦女,每2年可接受1次免費的乳房X光免費攝影。新北聯醫還推出免費的乳房超音波檢查,且當場就可取回檢查報告,凡今年未接受乳房超音波或乳房攝影之婦女,不限戶籍地或國籍,皆歡迎報名預約檢查日期及時間,未成年人須由家長陪同受檢,每週限額42名。報名電話:2982-9111轉3100(三重院區)或2128(板橋院區)。
婦女民眾有福了,免費乳房攝影、超音波檢查,新北市聯合醫院將提供任婦女市民選擇!國健局最新資料顯示,癌症仍蟬聯國人十大死因榜首,其中乳癌高居女性癌症首位、死亡第四位,聯合醫院表示除四大癌篩的乳房攝影,院方還提供婦女免費乳房超音波檢查。
一篇刊登在今年六月「放射學」(Radiology)線上版期刊的瑞典研究報告指出,該團隊從長達二十九年的研究結果顯示,定期接受乳房攝影檢查能及早發現病變,降低三成的乳癌致死率。這個研究結果讓許多支持乳房攝影的專家們更呼籲婦女應定期接受乳房攝影篩檢,若有家族病史者,則更應提早接受檢查。本期「健康新知」特別採訪康聯預防醫學吳昭瑩醫師,分享乳房攝影檢查對婦女健康的重要性。吳昭瑩醫師為國內放射診斷醫學影像專家,同時參與國健局乳癌篩檢研究暨服務規劃及乳房攝影品質提升計畫,並經常受邀給予乳房攝影影像教育訓練。乳房X光攝影偵測細微鈣化最敏感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乳癌已經超過子宮頸癌為最高病變,相較於歐美國家,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比歐美國家早,約在45~54歲之間。由於許多婦女礙於觀念問題而不好意思就醫,因此延誤病情,有鑑於此,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也不斷透過宣導,並藉由補助計畫,鼓勵45歲以上、或40歲以上有乳癌家族病史的婦女每兩年一次進行乳房影像檢查,希望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預防效果。吳昭瑩醫師表示,每位婦女應定期自我檢查乳房,這雖然是最簡便的方法,但實際實行的婦女卻只有三分之一。由於很多小於1公分的乳癌常常容易被忽略,因此有必要透過乳房X光攝影或超音波來進行影像診斷。乳房X光攝影在歐美國家是廣為使用的乳癌篩檢工具之一,它對於偵測細微鈣化最敏感。根據統計,有20%的乳癌僅以細小鈣化來表現,而在零期癌中更佔50%以上,且幾乎無法用手觸摸得到。因此,透過乳房X光攝影篩檢,可早期偵測出觸摸不到的早期乳癌或可疑鈣化點。吳醫師進一步解釋,乳房攝影是使用低劑量的X光攝影,約為0.7毫西弗;過程中必須使用儀器壓緊乳房,才能照相,除了特殊情況外,每一側乳房各取得兩種不同方向之影像,亦即頭尾和內外側斜像。內外側斜像幾乎包括所有的乳房組織,連胸大肌和腋窩都在內,所以被視為最重要的影像,而頭尾像是用來彌補前者不足、並確定病灶之位置。除此之外,檢查過程中為求高品質之影像來增加判斷之準確度,必須倚賴正確擺放技術和影像品質控管,才能得到適合判讀之影像,因此對於施行檢查的放射師與機器之要求標準較高,需要定期做評核及檢視。至於何時做乳房X光攝影是最適宜的?吳昭瑩醫師建議,女性在月經週期的第5~13天較適合進行乳房攝影。因為女性荷爾蒙的刺激會影響乳房的緻密度,降低診斷準確性。同時,乳房X光攝影必須壓緊乳房才能取得清晰之影像,而壓迫乳房攝影的過程會讓婦女感到不適,為減少疼痛與不適感,應儘量避開乳房腫漲期間做檢查。此外,若有可能懷孕的婦女,則應避免此項檢查,因為乳房攝影仍會有少量的輻射線曝露。依年齡選擇最適當的乳房檢查工具吳醫師進一步指出,乳房篩檢應依據年齡來選擇最適當的檢查工具。基本上,乳房攝影比較適合較年長的女性,30歲以下的女性,建議以超音波檢查為優先,因為此年齡層之乳癌發生率較低,而且乳腺發達,而接受X光攝影的輻射劑量較高,且較不具診斷價值,除非臨床觸診懷疑有惡性腫瘤時,才需要進一步接受乳房X光攝影。若為30歲以上,有乳癌家族病史者,則建議以乳房X光攝影為優先,再視情況予以超音波作為輔助掃描。最後,依多年來從事影像判讀及臨床經驗的心得分享,吳昭瑩醫師提醒每一位女性朋友,追求幸福人生應隨時注意警覺自己身體的變化,讓我們因為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多一份保障。此外,國民健康局目前提供40~44歲二等親內罹患乳癌、以及45~69歲婦女2年1次乳房攝影篩檢,讓女性朋友不再是被社會疏忽照顧的族群。【健康叮嚀】Q:國健局有什麼乳癌篩檢補助?A:凡45~69歲女性,或40~44歲有乳癌家族病史者,國健局補助每兩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Q:哪裡可以做補助的檢查?A:可上健保局網站(http://www.nhi.gov.tw/)查詢特約醫事機構。【活動訊息】台北市衛生局於7月起~8/31止,舉辦「2011愛波行動月」乳癌篩檢抽獎活動。凡設籍台北市45~69歲婦女、而且99年未接受乳房攝影檢查者,皆可參加。活動詳情請上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查詢:http://www.health.gov.tw/。
乳癌在台灣每年每十萬名女性中就有52位新增的乳癌患者,是目前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最高的疾病,在亞洲僅次於新加坡位居第二名,近年來政府普遍推廣乳癌篩檢,因此乳癌是所有癌症中早期發現比例最高的癌症,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外科羅世薰副院長表示,乳癌除了手術、放射線治療外,化療藥物及荷爾蒙藥物對於延長患者生存期是很重要的一環。羅醫師說明,在乳癌腫瘤切除後尚須持續使用輔助性藥物來根除可能存在的微小轉移腫瘤細胞,或抑制新的腫瘤細胞產生,乳癌的輔助性治療包含全身性化療、荷爾蒙以及標靶等三種藥物,約七成患者的腫瘤具有荷爾蒙受體陽性(ER+),因此給予患者四至五個月化療後,會接續使用荷爾蒙藥物來維持疾病不復發。傳統型的荷爾蒙藥物「泰莫西芬」是使用率最高的藥物,除了抑制腫瘤復發外,具有延緩骨質疏鬆效用,但近年來發現泰莫西芬使用超過五年,其抑制腫瘤效果反而降低,因此醫師目前合併使用其他新芳香環抑制劑(AI)來維持治療效果。醫師解釋,新芳香環抑制劑(AI)藥物亦為荷爾蒙藥物的一種,主要有類固醇及非類固醇二大類,兩者皆已大幅改善泰莫西芬的缺點,差異在於前者可延續泰莫西芬對乳癌婦女在骨質疏鬆症的保護,而後者缺乏。最新研究也證實使用2~3年的泰莫西芬後,若已進入停經時期轉換使用諾曼癌素(Aromasin)這種新類固醇類的AI藥物,對於腫瘤的抑制效果更好,可降低18%的復發機率,醫師叮嚀,乳癌荷爾蒙治療需持續用藥超過五年以上,患者要耐心配合用藥治療才有效果。羅副院長語重心長的表示,現代醫療資訊流通快且癌症治療設備與醫師訓練十分健全,幾乎沒有城鄉差距,患者除了手術外,後續治療時間長,因此呼籲蘭陽地區民眾可放心就近治療,以減少舟車勞頓之苦。延伸閱讀「詳細全文」: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1031
衛生署今(15)日公布99年國人標準化死亡率數據,99年國人死亡人數共1144,709人,依2000年世界人口結構調整計算之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455.6人,較上年減少2.4%,顯示國人平均壽命持續增長。根據內政部初步估計,99年國人零歲平均餘命,男性為76.2歲,女性為82.7歲,男性與女性分別較上年增加0.1歲與0.3歲。99年國人主要十大死因與上年比較,原排名第9之自殺及排名第11的高血壓性疾病對調。99年其死亡人數占率依序為:(1)惡性腫瘤占28.4%;(2)心臟疾病占10.8%;(3)腦血管疾病占7.0%;(4)肺炎占6.2%;(5)糖尿病占5.7%;(6)事故傷害占4.6%;(7)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占3.6%;(8)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占3.4%;(9)高血壓性疾病占2.9%;(10)腎炎、腎徵候群及腎性病變占2.8%。衛生署表示,99年十大主要死因標準化死亡率較上年增加僅有肺炎及高血壓性疾病,分別增加1.2%與6.1%,餘則呈減少;其中以事故傷害減少11.9%最為顯著。衛生署指出,99年國人自殺死亡人數3,889人,標準化死亡率均較上年減少6.1%,居國人主要死因之第11順位,自86年起,自殺首次未列為十大主要死因。 另99年國人因癌症死亡人數為41,046人,占所有死亡人數的28.4%,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131.6人,較上年減少0.7%。前十大主要癌症順位分別為:(1)肺癌占20.0%、(2)肝癌占18.9%、(3)結腸直腸癌占11.4%、(4)女性乳房癌占4.2%、(5)口腔癌占5.8%、(6)胃癌占5.5%、(7)攝護腺癌占2.5%、(8)食道癌占3.8%、(9)胰臟癌占3.6%、(10)子宮頸癌占1.7%。